登陆注册
3086800000007

第7章 洛川会议(1)

1937年8月22日,陕北洛川一个偏僻的叫冯家村的小村庄,中共主要领袖群聚于此,确立中共指导方针。会上争论最急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党内当时有什么不同意见,对抗战初期的军事行动又有何影响?

洛川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已经走过16年的光辉战斗历程。这期间,取得了两次胜利,也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考验。失败的原因,在客观上是中国革命的敌人非常强大,在主观上则是因为党还处在幼年时期,还不懂得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它脱离中国国情的许多原则指示常常是错误的,也给中国革命造成种种损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践结合起来,做过许多探索,科学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1935年1月在党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新的中央领导的确立,不仅使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当时的危难之中解脱出来,也为其后党领导全国人民胜利地进行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中央政治局根据日本侵略者准备独占全中国的新形势,于12月在瓦窑堡召开了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这条政治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瓦窑堡会议后,共产党即着手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首先作张学良、杨虎城的统一战线工作,并于1936年上半年停止了与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敌对行动。接着,正式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的主张,和平处理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基本结束反共内战。1937年2月,中共中央又致电国民党三中全会,促使会议通过实际接受国共合作抗战的决议。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7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接着,中共派叶剑英在西安与国民党方面取得联系,于7月14日代表中共中央向南京政府表示:“愿在蒋指挥下努力抗敌,红军主力准备随时出动抗日,已令各军十天内准备完毕,待令出动,同意担任平绥线国防。”7月15日,中共代表根据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关于停止内战实现抗战的协议,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中央。7月17日,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与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张冲、邵力子在江西庐山举行谈判,中共代表提出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作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约定由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发表。

这时,蒋介石对抗日还很动摇,他虽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但又声言,“我不求战,只在应战”。蒋介石政府仍在和日本侵略者继续谈判,并表示“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对《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尽力拖延,迟迟不予公布。在国共合作抗日的谈判中,蒋介石集团千方百计要限制和取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政权,并计划在抗日战争中削弱共产党力量五分之二。

要抗战,就得有正确的指导路线。抗日战争开始时,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共产党仅仅掌握着陕甘宁根据地的政权。但是,由于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十分害怕人民革命力量的成长,因而实行只是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军事方针。他们宣扬“救国有党在,不与民相干”,坚持一党专政,拒绝一切有利于抗战的改革,不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限制群众抗日运动,甚至解散抗日团体。国民党不可能领导抗战取得胜利。事实正是如此,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战场出现了军队不断后撤的败局。在华北前线,国民党军队有65个步兵师、21个独立步兵旅和骑兵炮兵等部队共70余万人,却抵挡不住日军12.5个师团约30万人的进攻。1937年7月底,相继丢弃了北平、天津。随之,日军沿平绥、乎汉、津浦铁路长驱直人。在华中地区,日军进攻上海后,日本侵略者企图以3个月时间击败国民党中央军,速战速决地解决中国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人民特别是人数众多的中间力量,一方面,把抗战的希望寄托在掌握全国政权的国民党身上;另一方面,对国民党的腐败、军队后撤,又极其不满,担心抗战难于取得胜利。

洛川会议确定了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方针

要实现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共中央必须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指导全国抗战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此,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当时,由于战争任务紧迫,许多红军干部在前线,来不及返回延安,因而会议是在陕西洛川县城附近的冯家村(红军总部所在地)举行的。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亦称洛川会议。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和各方面主要负责人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贺龙、博古、彭德怀、张浩、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张文彬、萧劲光、林伯渠、徐向前、周建屏、傅钟、凯丰、张国焘、周昆共23人。

首先,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在会上作了军事问题以及同国民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毛泽东的军事问题报告的主要内容是:(1)深刻地分析了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国革命的形势,指出抗日战争将是用持久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争取对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他强调指出:单纯从共产党和红军的数量,不能解释领导权问题。但从共产党的声威和红军作战能力,全国人民的瞩望来看,共产党必须争取抗日战争的领导地位。我们的方针,最基本的是持久战。中日双方都有其弱点和长处,持久战的结果,是中国的胜利。(2)红军对日作战的基本战略原则,应该根据今天的实际条件,即我方技术贫弱,但在其他方面,如军队素质等方面,敌人弱于我们来考虑。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钳制与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战略支持任务),保存与扩大红军,以挫败日寇亡华方针。(3)红军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所谓游击战,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红军作战着重于山地游击战,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的主力兵团与在平原地区发展游击战。山地游击战要达到创立根据地。红军在抗战初期的作战地区主要是晋察冀三省边界山区。(4)必须扩大中共中央军委。中央军委的任务是:领导主力红军,领导苏区与游击区军事和义勇军工作;与国民党军的统一战线工作;情报工作。过去只注意红军工作,现在义勇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工作,也是大事,因此军委组织应健全起来。现在只有参谋部,政治部与统一战线部也要建立起来。战略方针的制定,要集中在军委。(5)后方是基本立足点,必须巩固。后方主要是陕、甘两省。要扩大我们的工作,发展陕甘苏区。(6)扩大红军并加强军事教育。为着扩大红军,可以成立补充团,每师一个,军部设两个补充旅。军事教育,连长以下,由前方负责;连长以上,由后方负责。

毛泽东的同国民党关系问题的报告的主要内容是:(1)共产党必须坚持、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现在统一战线正在成熟中,周恩来、博古等已和国民党谈判了4次,谈判的中心问题是红军的独立性问题。在共同委员会与总指挥部问题上,我们准备有所让步,采取不决裂的方针,以通过政治纲领为原则,现在要催促国民党发宣言。同时,还要作地方军阀的统一战线工作。山西有进步,桂李(即李宗仁)已公开提出联共,同意催促蒋介石抗日。现在推动抗日的工作即将过去,而是动员一切力量,去争取抗战的胜利。(2)共产党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党的阶级的独立自主的立场。应提醒全体党员注意,防人之心不可无。从根本的阶级利益上看,国民党是敌人,对国民党应保持高度的阶级警觉性。国民党的方针,一是限制我们,二是破坏我们。因此,一时一刻也不要忘记蒋介石想通过抗日战争消灭和限制共产党和红军的阴谋诡计。这种独立性包括政治上和组织上两个方面。1927年春夏做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教训,必须吸取。(3)必须保证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限制红军,对红军派参谋长来,是万万不可能的。红军的调动,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决定,而不能由国民党决定,红军开赴前线作战,必须根据战局的发展,选择有利时机,分批进行,并须留一定兵力,担负保卫后方的任务。

接着,出席会议的人员围绕毛泽东的两个报告,进行了讨论。先后在会上发言的有:朱德、林伯渠、任弼时、彭德怀、刘伯承、周恩来、林彪、凯丰、聂荣臻、张国焘、博古、关向应、张浩、张闻天等。他们完全同意毛泽东报告中关于战局的分析和提出的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抗日战争的方针政策,认为全国抗战开始以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争论,已经不是应否抗战的问题,而是如何争取胜利的问题,且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动员组织群众,发展红军力量,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经过持久抗战,去争取胜利。

朱德说:争取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我们是主导,从组织上、工作上迅速布置,才能争取。持久战,主要的是发动广大群众,军事上发动游击战争。争取华北持久战,即使各友军都退下来,我们也能在华北支持。

林伯渠说:红军在抗战中,负民族复兴的责任。军委组织很重要,红军的人员要补充,应有补充团。

任弼时说:最近中央所采取的立场是对的,国共两党的合作,是代表不同阶级,且在斗争着,合作要经过斗争的过程。抗日战争是长期的战争,要保持我们的力量,队伍的补充是很大的工作。

彭德怀说:只有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才能抗击日军。陕、甘、宁三省的工作非常重要,要成为将来转变的核心。要阻止日本前进,基本条件是动员和组织群众,因此,应用一切可能实现十大纲领。

刘伯承说:抗日战争是持久、困难、曲折的,保存力量是自然的事,但最中心是扩大力量。号召全民族抗战,就是争取领导。

同类推荐
  •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讲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活动,包括“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等。还讲述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这是一本亲历者书写的、深刻揭露抗日战争前后一段时期内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著作。作者万斯白是意大利人,后加入中国籍。曾在张作霖的特务机构工作,并亲历了张作霖被日本暗杀事件。后因家人被日本劫持,不得已加入日军特务机关并为其效力。因仇视日本军国主义、同情中国的抗日力量而被日本人痛恨,后逃往上海,并发表了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在日本特务机关工作期间的种种经历及见闻,揭露了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大量秘密,如日本间谍在中国的组织及活动、张作霖如何被杀细节、日本人在中国如何压榨民脂民膏等。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孩子的言行往往会无意识地模仿自己心中的偶像。英杰的故事能让孩子在感受英杰精神、培养不畏艰险的勇敢精神的同时,激励他们树立顽强面对困难的信心。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应该听听英杰的故事,从小了解英杰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让善良、勇敢、真诚、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浸润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从小领会做人的道理,不断完善自己,学英杰精神.走英杰道路,创英杰业绩。
  • 雄霸西洋

    雄霸西洋

    意外穿越到大明洪武年间的特种兵文朔在大明朝混的风生水起,泡美女、杀倭寇、造船出海、征服蛮夷、数银票数到手软……就连皇帝的妹妹竟然是也不放过,谁会想到他竟然是个假太监呢?
  • 大明王朝1

    大明王朝1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恶魔弟弟他吃肉

    恶魔弟弟他吃肉

    【新文《妖孽校草,给我站那!》已经发表,男女主角是本文主角的下一代哦!】听说过冤家宜解不宜结,但你们听说过冤家宜结不宜解?因为在饰品店里淘选一件礼物,林相依和一个突然闯进她世界里的俊美少年起了争执,气急之下,她拿出一颗石榴砸中他的脑袋,最后逃之夭夭。本以为会相安无事,没想到等到爸爸结婚当日,林相依又碰到了那个少年,而此时,骚年的嘴角上却噙着一抹不怀好意的浅笑:“林相依,你往哪里逃?”
  • 九幽乱世

    九幽乱世

    自古以来,神州大地,多灾多难,始皇驾崩之后,天下再度陷入风雨飘摇的乱世之中。邪道小子鼓吹的人间正道将亡的预言竟与无双鬼谷八百年的预言不谋而合,两个完美的人之间,究竟谁才是人间的最后希望?明月山庄十年之前为何会突然沉寂?谁会相信在春秋战国,六国兴衰耳朵背后还藏匿着一个惊天阴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像福尔摩斯一样思考

    像福尔摩斯一样思考

    福尔摩斯的侦探推理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令无数小朋友为之倾倒。当然,你可能不是个侦探迷,也不想成为什么推理高手,然而,拥有一种用洞察力穿透事物表象的天资禀赋、一种用推理力挖出事实真相的识别能力,对你而言是大有好处的。《像福尔摩斯一样思考》精选的侦探推理故事,不但有助于大脑思维的系统锻炼,有助于吸收智慧的精华,还能够培养孩子对推理的兴趣,献给他们一个趣味十足的世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