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6800000005

第5章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3)

在杭州时蒋介石有许多承诺,这次会谈也变了。比如,原来他同意三个师之上设总司令部,这次只答应“设政治训练处以指挥之”,并无理提出“朱先生、毛先生出洋”。各地区的武装也要“实行编遣,其首领须离开”。对共产党公开的问题不再提起,反而规定中共代表参加国民大会时“不以共产党名义出席”。周恩来对蒋介石态度的变化是有思想准备的,他表示:组织革命同盟会事关重大,必须请示中共中央才能决定;三个师之上设政治训练处,不能同意;要朱、毛出洋是没有道理的;经与宋子文、宋美龄、张冲反复磋商,仍不能解决。

6月18日,周恩来回到延安。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蒋介石的方案,决定为了顾全大局,可再作让步,原则上同意组织国民革命同盟会,但要先确定共同纲领,而后承认蒋介石根据共同纲领有最后决定权。准备在7月中旬发表宣言,如果蒋介石同意设立总的军事指挥部,红军即待其名义改编,否则于8月1日自行宣布改编。力争朱德为红军改编后的指挥官,推荐张继、宋子文、于右任三人中择一人任特区行政长官,林伯渠任副长官。这个新方案是照顾蒋介石的要求、委曲求全的方案。周恩来于22日致电蒋介石,强调三个师之上如无指挥机关,无法进行改编。朱德不能离开军队。同时致电顾祝同、张冲等,声明朱德去留影响极大,请向蒋介石进言,朱不能离去。这些要求蒋介石都没有同意。

由于蒋介石反复无常,使这次谈判陷人僵局。

6月26日,南京方面电邀周恩来继续谈判。中共中央决定,待国共两党合作宣言拟好后,周恩来再上庐山。

7月4日,周恩来带着这个宣言,偕同博古、林伯渠到达西安,7日来到上海。就在这天晚上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勇抵抗日寇的侵略,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了。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全面抗战势在必行,斗争将是长期的,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在上海,周恩来和博古、林伯渠会见了担任联络工作的潘汉年和即将担任江苏省委书记的刘晓,指出形势急剧变化,上海、北平都将发生意外事件,我们思想上应有所准备。应抓住全面抗战的时机,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要以文化界为基础,搞好上层进步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群众工作要稳扎稳打,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结合起来,注意积蓄革命力量,既反对关门主义,也反对冒险主义。周恩来的这些指示,对曾经遭到严重破坏的上海地下党工作的恢复与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上海,周恩来还指示夏衍以进步文化人的身份,多做统战工作,工作方式可多种多样,但一定要争取公开合法。要争取在国民党统治区办一张报纸。并和博古、林伯渠一起,拜访宋庆龄,征求宋庆龄对《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意见。宋庆龄表示支持。

为使此次谈判取得进展,7月9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林彪、徐向前、叶剑英、左权、萧克、徐海东给在庐山的林森、蒋介石、汪精卫等及全国军政长官发出通电:“当华北危机存亡之紧急关头,敬敢吁请我国民政府迅调大军增援河北,勿使忠勇的二十九军陷于孤军作战,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命为抗日前驱,与日寇决一死战。”

7月13日(或14日),周恩来和博古、林伯渠一行到达庐山。随即向蒋介石递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4日,中共中央又致电南京政府表示,愿意在蒋介石指挥下努力抗战,红军准备随时出动抗日,已令各军十天内准备完毕,担负起平绥线的抗日任务。

蒋介石却报以冷淡态度。当时蒋介石、汪精卫正邀请各方面人士在庐山举行谈话会,要他们就国事发表意见,中共代表却被排除在外。

14日,周恩来会见张冲。原来蒋介石曾答应三个师之上的政治机关可以代行指挥权,张冲却告诉周恩来说:“蒋委员长坚决各师须直属行营,政治机关只管联络,无权指挥。”这又是向后退了一大步。第二天,周恩来不得不写信给蒋介石,指出:“此与来上次在庐所面聆及归陕向党中诸同志所面告者出入甚大,不仅事难做通,且使来一再失信于党中同志,恐碍此后各事之进行。”周恩来已暗示蒋介石,如果这样出尔反尔,谈判恐难继续进行。

直到17日,周恩来、博古、林伯渠才同蒋介石、邵力子、张冲举行谈判。周恩来向蒋介石建议,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在谈判中,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争执的焦点是红军改编的指挥和人事问题。蒋介石态度未变,因而谈判没有解决问题。18日,周恩来将急需确定的问题写成十二条,通过宋美龄交给蒋介石。主要内容有:应许各报刊载《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国民党中央发出书面谈话表示赞同;迅速发表陕甘宁边区政府名义和负责人;国共双方派人分赴南方苏区联络与传达国共合作方针,对红军游击队实行改编;允许中共在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在全国发行。17日,张闻天、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博古、林伯渠,指出:从大局出发,在谈判中对红军改编后的指挥机关可以承认平时设政治处指挥,朱德为正主任,彭德怀为副主任。但战时不能不设军事指挥部,以资统率。这项内容也包括在十二条之中。蒋介石仍坚持红军改编后不设统一的指挥机关,三个师直属行营,三个师的参谋长由南京派遣,政治主任只能转达人事、指挥,可以周恩来为主任,毛泽东为副主任。周恩来严正表示对蒋介石的意见不能接受。这次谈判仍无结果。

中共方面已到无可再让的地步。当时日本侵略军正大举入侵华北,二十九军将士英勇抵抗,华北以至全中国人民主张坚决抗战,反对动摇妥协。许多国民革命军将领及国民党地方党部公开通电要求抗战。南京政府也表示了强硬态度,调动军队增援河北、山西、绥远。

17日,蒋介石不得不在庐山发表谈话说:“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全面抗战已成不可阻挡的潮流。张闻天、毛泽东于20日致电周恩来、林伯渠指出:“日军进攻之形势已成,抗战有实现之可能。我们决采取蒋不让步不再与谈之方针。”于是周恩来回到上海,观察形势的变化。21日,周恩来、博古、林伯渠致电朱德、彭德怀等红军将领,建议不管形势如何变化,须“立即自行改编三个方面军、六个单位的统一组织,每个方面军编足1.5万人,独立军、师都编人,加强干部,使各方面军都能独立工作。”

26日,周恩来、博古、林伯渠回到西安,把庐山谈判的详情电告中央。他们三人虽然经过紧张的谈判和旅途的劳累,但仍精神饱满,我就抓着机会给他们照了一张合影。

27日,周恩来与蒋鼎文会谈。蒋鼎文转告蒋介石催促红军迅速出动抗日的意见。周恩来回答:“这没有问题,国民党应当立即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他即和博古、林伯渠返回延安。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研究红军改编出动抗日问题,决定争取西安行营同意,红军集中三原改编,三个师以上设总指挥部,朱德任正职,彭德怀任副职。这时朱德、彭德怀等都在云阳。30日,周恩来也赶往云阳,安排红军改编事宜。

南京谈判合作达成

北平、天津于7月29日、30日先后沦陷。

蒋介石拟召开国防会议,商讨抗日事宜。8月1日,毛泽东转来张冲急电:蒋介石密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速至南京共商国防问题。第二天周恩来根据中央决定复电张冲:如开国防会议,他与朱德、叶剑英同去。

8月3日,毛泽东、张闻天来电:在南京谈判中要解决:一、发表国共合作宣言;二、确定政治纲领;三、决定国防计划;四、发表红军指挥系统及确定初步补充数量;五、红军作战方针。

8月6日,周恩来、朱德从云阳总部到达西安。9日偕同在西安的叶剑英,和从云南来的龙云同乘一架飞机抵南京。我作随员,同机到达。一下飞机,就受到邵力子、张冲等人欢迎,并参加午宴。

11日,周恩来和朱德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部的谈话会上分别发言。周恩来强调在当前战争中,必须培养出可以独立持久的能力。在正面防御上,不可以停顿于一线或数线的阵地,而应当由阵地战转为平原与山地的扩大运动战。另一方面,则要采取游击战。周、朱代表中共的意见,对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类推荐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 霸行三国

    霸行三国

    梦回千年,是命运的恩赐还是内心的执着。英雄齐聚,是时势的需要还是信念的召唤。新书《汉末逆流》,不可错过的铁血三国小说。
  • 九幽记

    九幽记

    大明武宗年间,宦官刘瑾专权,设内行厂。东厂头领、西厂头领与锦衣卫指挥皆与刘瑾互通声息,以致大明天下首次出现厂卫合势,特务遍布天下,官吏军民非法死者数千,人们视宦官如虎狼,见锦衣卫如鹰犬。故事,要从当时一个市井少年身上说起。一个得罪了内行厂的平凡少年,即将因此而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喧嚣过后、浮华散尽,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也终未逃脱王朝兴替的历史铁律。大臣权争、家奴作乱。煌煌大唐由一个无赖瘪三划下了休止符。百年的明丽华美之间,有着怎样难以破解的隐秘与奇诡?中晚唐的团团迷雾之中究竟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真相?深度解读中晚唐的绝密隐私揭秘唐朝灭亡的历史真相。让我们拨开中晚唐的神秘面纱,重新阅视阴谋与背叛,一究大唐沦亡的细节。
  •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1955年3月,蒙巴顿出任第一海务大臣。1956年,蒙巴顿登上了皇家海军的顶峰——被晋升为海军元帅,1959年5月22日,麦克米伦首相正式任命蒙巴顿为国防参谋长,并建议这个职务的任期将由3年延长到5年。从地位上说,国防参谋长仅低于国防大臣,但由于后者属于文官并受党派竞选的影响,所以,国防参谋长实际上是整个英国陆海空三军武装力量的专职首长。
热门推荐
  • 异界之魔刀悍厨

    异界之魔刀悍厨

    炮兵连,炊事班班长王老炊穿越了!扯下头上的军帽,撇飞了出去。解下身后背着的大黑锅,狠狠的砸在了地上,王炊事仰天长啸:一样的穿越,不一样的异界。这是一个魔甲纵横的世界!魔甲:魔兽晶核,镶嵌在盔甲之上,辅助以阵法,使盔甲拥有强大的威力!重拳出击,打造厨子的彪悍人生!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长白山下好种田

    长白山下好种田

    一时善心救人,没想到竟然香消玉殒,魂魄穿越到了一个不知道朝代的时空中去。欣悦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八岁的小女娃。家在长白山山下,靠种人参为生,可是日子过的却清苦的很。好在爹爹娘亲不包子,爷爷奶奶不偏心。好吧,那就全家齐心协力,共同奔小康吧。
  •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首席萌仙:仙君大人的小妖孽

    首席萌仙:仙君大人的小妖孽

    自从答答来了九重天,东篱家的小尾巴就更加的臭名远扬了,众仙家只会说:“东篱仙君家的小尾巴,又带着答答去干坏事儿了,小祸害,小祸害!”小尾巴抽搭着眼泪:“我,我。我……我干啥了我……”,答答是九重天上的乖孩子,她是秦凌仙君在经历凡劫的时候带上的一株半夏草。答答是九重天上的小玲珑,做了坏事装可怜的小妖孽
  •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

    北大有史以来最离奇的一场学生会选举。一场缺席胜选引出的却是一段虐心恋战。一个是名门之后、高贵儒雅、痴心独恋;一个是孤行游侠、风流倜傥、野性正义。两位候选人背后却站着同一个女人。选择爱,还是选择被爱?这是每个人内心的终极问题。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

    在叙述中,说者先要被说,然后才能说。主要靠主体意识回向自身才能出现。《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由赵毅衡所著,本书介绍了叙述行为、叙述主体、叙述层次、叙述时间、叙述方位、叙述中的语言行为、情节、叙述形式的意义等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供读者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