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5600000004

第4章 特稿(3)

马浮即马一浮,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卒于“文革”次年(1967年6月2日),一生八十五岁,绵历三朝(在晚清二十九年,在民国三十六年,在共和国十八年)。清末尝充小吏(驻美圣路易留学生监督公署之中文文案)。民元尝充教部秘书长十余日,民二十八年至三十六年(1939-1947),尝充教部下属复性书院主讲,实为“山长”。一九五三年初任浙江省文史馆馆长,至一九六七年五月经受“文革”冲击后死去。有“隐”之名,无“隐”之实。在民国虽自高身价,但复性书院实为蒋介石授意陈立夫以官帑设置的学堂,以“宾礼”待马浮,无非蒋、陈欲抬高浙江帮之文化位置而已。解放初马浮未随蒋帮遁台,被列爱国人士,故年届七旬,受浙江省文史馆馆长之任。然而台湾蒋陈当道,仍不忘利用其人,一九六四年台湾当局重印马浮于解放前旧着,达十一种,便是显例——当时马一浮在浙江为官,然旧着未印一种。

刘梦溪盛赞马一浮:“其人格之特点,则超凡脱俗,高蹈独善,可谓神仙一流人物,是二十世纪师儒中的一个真正的隐者。”(《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前揭《马一浮卷》第42页),在我看来言过其实,乃至大悖其实。

不过我仍赞成将马一浮列为上世纪学界“大师”。他自清末起改治“国学”,在政治上总随改朝换代而转向,可谓“与时俱进”,却不因政治转向而改变学术取向,相反越发坚持其“用世”为归宿的所谓儒学教旨,堪称逆来顺受却坚持己见的学人典型之一。“他对今天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一定要作价值判断,那么在我看来,如今此等老宿已近于无。

二、关于马一浮拒任北大文科学长

第一,近年此说流传甚广,出于刘梦溪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的一段话:“1916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再次恳请马一浮出任文科学长,又遭婉拒,理由是‘古闻来学,未闻往教’遂不就。”(前揭《马一浮卷》篇前总序第42页)。刘文注谓出自马镜泉《马一浮传略》第十章。但《马一浮卷》亦为马镜泉所编,卷前《马一浮先生小传》,亦署马镜泉名,却如此说:“抗战以前,北大蔡元培、陈大齐曾先后两次请先生出山讲学,先生以自己所学非时贤所尚,在今儒术方见绌于时,玄言亦非所急。如称性而淡,则闻者恐卧,遂婉言辞之。”(《小传》第2页),卷末又附马镜泉编《马一浮先生学术年表》,在一九一六年三十四岁条下,甚而完全不提蔡元培聘马一浮赴北大事。

第二,《马一浮卷》内有《蠲戏斋书信选》,据编者说明为“新编本”,收有《答蔡鹤庼书》一通,自署“丙辰十二月二十月二十四日”,内容即辞蔡元培邀赴北大事,首谓“承欲以浮备讲太学”,继荐谢无量自代,谓“先生若为诸生择师,此其人也”(该卷第713页)。语气甚明确,其所辞是“师”,而非“官”,即文科学长。写信时间为农历丙辰十二月二十四日,当民国六年(1917)一月十七日。这以前四天,即一月十三日,时任教育总长的范源濂,已签发第三号“教育部令”:“兹派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此令。”更反正蔡元培聘给马一浮的“手书”是聘他“备讲太学”(这显然为马一浮用清旧词语概括蔡元培聘他到国立北京大学任教的说法)。

第三,蔡元培于一九一六年十月初应范源濂电邀,由法国启程返华,先抵上海,即力劝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包括同意《新青年》移往北大编辑;十二月抵北京,由北洋政府正式任命为北大校长;一九一七年一月初到北大视事,同月十一日致函教育部,要求任命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十三日即得范源濂签令批准。这期间蔡元培为北大文科增聘了一批教员,新旧学者都有,所谓“兼容并包”,马一浮也在其内。手头没有蔡氏全集,未知致马一浮函是否收入?据马氏答书,可推知蔡氏给他的“手书”,必在蔡氏就任北大校长之后的一九一七年一月上旬或中旬。那时北大文科学长的人事案早已尘埃落定,也可知蔡致马函必无“再次恳请马一浮出任北大文科学长”之类文字。——蔡长马十六岁,在前清曾点翰林。而马虽曾应绍兴县试为第一,但没有材料说明他在清末废科举前曾“进学”,即通过省学政主持的院试而成诸生,因而论年资均为蔡氏同乡晚辈。蔡为民国元老,平等待人。而马则等级意识浓厚,无论如何倨傲,在蔡的面前,断不敢在复函中说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那种非礼的话,这由现存《答蔡鹤庼书》已得确证。

我不知马镜泉乃何许人,仅由他的《马一浮传略》,可知他在作传前并未读过马一浮答蔡元培函,因而或居某种误传,说蔡元培曾请马一浮出任北大文科学长,且将《礼记·曲礼》作者所谓“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变成马的答辞,似乎对蔡无礼之至。及至此人编《马一浮卷》(此卷校点错误极多,证明编者缺乏经史基本素养),发现马一浮答蔡书并非那么倨傲,又耻于认错,于是在新撰《小传》含糊一说,在《年表》干脆不提。只是害苦了好讲经典的丛书主编,没有发现马镜泉已悄悄改错,却据此人《传略》的谬说,故不得不提出质疑。尚祈您和您的同事,就此向持此说的专家要求论证,除马答蔡书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可信史料能证明这一公案?

三、马一浮与中西文化

您的三问,是大难题。试陈拙见如次。

1、我手头仅有前揭《马一浮卷》,凡收马着十三种。选家有选取家的眼光,所收论着,清末民初及解放前后的作品都很少。大半为马氏于抗战时期在浙大和复性书院的讲义,主要反映他五十以后至六十三岁以前的见解。

2、据前揭马氏“学术年表”,他学西文,读西书,译西论,均在十七岁至二十三岁之间。那期间他曾学习五种外文(先习英、法、拉丁文,后习日、德文),但时间都不长,造诣如何?不详。唯知曾由英文译介西书数种。倘知清末的西书中译情形,勇于“耳食”,或粗知西语,便从事译介,所谓译文与原着相关不可以道里计。但马一浮终究在美在日各一年,耳濡目染,其译文或较粤沪洋行买办如郑观应等略为高明,也未可知。青少年气盛,好激进。由马一浮二十一岁在美曾译《法国革命党史》、《日耳曼之社会主义史》、《露西亚之虚无主义史》,二十二岁(1904)在日曾与谢无量同习《资本论》,次年返国后仍作文支持同盟会的《民报》可知。

3、马一浮归国年方二十三岁,却面对政坛大变。一变是这年主张革命的三大派(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由孙文、黄兴串联组成同盟会。二变是慈禧为首的清廷,被迫走出“官制改革”最重要一步,宣布废科举,不想断了除满洲权贵外的各族人士学而优则仕的生路,将大批号称四民之首的知识分子推到同情反清一方。三变是慈禧集团玩弄假立宪,固然取得分化康梁与孙黄两大反清势力的眼前效应,却唤起潜在的离心力量,特别是南方诸省绅士要求地方自治的真立宪运动的崛起。对此复杂的政治态势,青年马一浮显然不知所措,他于二十四岁(1906)突然由西学转向“国学”,在杭州大读文澜阁藏《四库全书》,或许反映他在两种政治文化短兵相接时的困惑。

4、清宣统二年(1910),二十八岁的马一浮要纂集一部《诸子会归》,起草了“总目”“序例”。(见《蠲戏斋文选》,前揭《马一浮卷》第657-666页)。这是他读“国学”书第四年的初次整合见解——“会归”意即整合。由民国三十四年(1945)十二月稿末的“马浮识”,知他六十三岁仍重视此稿,说是序录虽不改定也可刊行。

这份《诸子会归总目并序例》,首列选目,依时序分四阶段(周秦诸子,两汉诸子,魏晋迄隋唐诸子,宋代诸子);次列选书标准,所谓“例”;末为“叙”,即总结特色。

一九○六年至一九一○年,由于章太炎在东京讲学,风靡留学生界,而章氏拥护者在上海租界办《国粹学报》,导致依晚清汉学回顾传统学说而“群言攻孔子”的现象。马一浮无疑受其影响,因而他的“会归”见解,有四点值得注意:第一,认为诸子学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仍在延续,到南宋朱熹(卒于1200年)才告一段落(到他晚年说应“断自濂溪以后”,即周敦颐1073年卒后)。第二,认为汉以后诸子学特色为“变”,变而终于两宋濂洛关闽(即周程张朱),却强调“宋后异论唯在儒,其书充栋,要皆沿宋,故不统于儒者,其言枝以秽,不得比一家”。就是说宋以后已无真儒家,只有学舌宋人而枝蔓污秽的“儒林”。第三,认为自汉至宋千年的诸子,“为流有六,曰儒曰道曰法曰名曰墨曰杂,其志皆以范围天下,五家者皆有所蔽短,儒亦醇驳互见”,他不仅将佛教、方土排除在外,也将阴阳、纵横、农家、小说家屏而不录,又将兵书、医书、天文历算、谱牒曲艺等也置诸度外,就是说他的尺度,在于六家都以天下为己任而殊途同归。第四,稿末总叙,屡引《荀子》、《吕氏春秋》、《尸子》,突显自老、孔以下诸子各有长短,但汉以来“人知尊孔子”,却不知“礼失则求诸野,彼异家者,犹愈于野已”。

以上诸点,表明马一浮在清末思考中世纪中国传统,虽然没有超越汉学思潮,却赞同研究传统应当“回归原典”,更应当注意诸子的原典的时代性,即无不随时而变,变的态势是殊途同归,“至宋而反于纯”。

5、因为马一浮已认定宋代曾达到“诸子会归”的高峰,所谓“纯”(专一不杂),认定南宋亡后的朝野“儒林”,都每下愈况,这无疑使他比照欧洲度过所谓黑暗中世纪的先例,认为“师儒之守,当务适时”(1917年初答蔡元培书)。在他看来,适时又有用的纯儒,楷模即为宋代整合诸子而自成体系的濂洛关闽一派,所以他要学程朱以振起“国学”。

四、马一浮为何强调“直接孔孟”

前已奉答,由于缺乏马一浮早年论西学西史的原材料,我难以判断他对同时代欧美日本学术的认知程度。但仅由他在清末附和“回归原典”思潮,以及他屡表憎恶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诸说,斥为“言师夷已自沦为夷,言制夷卒为夷所制,祸烈之至,而朝野上下,曾不一悟”(1938年与袁心粲诸友书,前揭《马一浮卷》第743页)等等,可知他是自命真通西学的。

民国元年(1912),马一浮年三十,相传曾被蔡元培聘作临时政府教育部秘书长(说相传,是因为今见有关蔡任教育总长半年的种种资料,都没有提及马一浮其人,却无不提及料理部务的是蒋维乔,故存疑),辞职后赴南洋,见新加坡有闽商集资所建“道南学堂”,于是大发感慨:“予惟今国家初改政典,教育者方议绌儒术,废六艺,而兹堂之称,乃有取于洛学之传,所谓礼失而求诸野,非欤!”(前揭书,第667页,伊川即程颐,其送门人杨时回福建,曾模仿东汉马融因郑玄辞回山东的叹语,说是“吾道南矣”。)据说此后马一浮便执着地以程朱传薪者自居。

中唐韩愈作《原道》,已称古代道统,由周孔传之孟轲,“轲死焉不得其传也”,首次宣称在孔孟死后,“中国”便进入千年黑暗王国,到他韩愈表彰孟轲,才重现光明。北宋王安石首先借助权力“尊孟”。其后程朱讲道学,都标榜“为往圣继绝学”(张载语),也就是跳过荀董杨刘以及汉唐经学,直承“孔孟之道”。(请参拙着《中国经学史十讲》第13至30页),其实,不仅程朱,反对朱熹的陆九渊,到晚明的王守仁,同样自命直接孔孟。

马一浮既称濂洛关闽为“纯”儒,便无法回避由朱陆之争已开始的一个问题,即所谓理学两派与异教的关系。清初学者已指斥“陆子禅,朱子道(朱熹曾化名空同道士邹欣)”。晚清经今古文两派新学家,对满清尊朱的“帝学”批判尤烈。马一浮理想的“纯”儒,既要像陆王“六经注我”,“吾心便是宇宙”,在哲学上是彻底的唯我论,又要像程朱力求“化民成俗”,所谓不为民所化,不为俗所拘,在实践中是“创造未来”的先知,“为万世开太平”。然而这样的双重角色在中国史上从未出现过。如一九○七年章太炎导引“群言攻孔子”的名篇《诸子学略说》所说,由孔子到孟荀,“儒家之病,在以富贵利禄为心”,“是故终身志望,不敢妄希帝王,唯以王佐自拟。”倒是佛祖如来,敢于自负“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而所谓华化的禅学,也敢于呵佛骂祖,连深悉禅机的王阳明,也不得不承认“涂之人皆可为禹”是合理推论。正如晚清许多改革家,都通过阳明学向佛学与西学汲取反现状的理念一样,马一浮也苦思调和儒佛中西矛盾学说的对策。他自称终于大彻大悟,说是经过收集“彼土”即欧美日本论着百余家,发现论人生和治术,不存在儒佛中西的区别:“从本源上看,儒佛等是闲名。孔佛所证,只是一性。果能洞彻心源,得意忘象,则千圣所归,无不一致。”(转引前揭书《小传》第2页)。用不着指出,这是庄子到禅宗包括晚明左派王学已申述过百千遍的文化相对主义。马一浮的“创见”,只在声称这是孔孟的原教旨,古今中外“千圣”所有思想学说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他马一浮界定何为“真儒”,那就是濂洛关闽“直接孔孟”的衣钵真传。

因此,马一浮在五十岁后,就自以为洞察天命,否认世间有客观真理,以为只要承认心外有物,必定“求真反妄”。他在一九三六年《与熊十力书》,讥笑“科学家可以语小,难与入微;哲学家可与析名,难与见性。”尤其憎恶史学家,说:“独有自号历史派者,以诬词为创见,以侮圣为奇功,向壁虚造而自矜考据,直是不可救药,但当屏诸四夷,不与同中国!”(前揭书,第729页)。人们一看便知,这是特指“古史辨派”,也不好说骂得全错。

我以为有趣的,是马一浮忘记了二十年前拒蔡元培邀“备讲太学”,一个理由即是入民国了,“幸值自由之世,人皆获求其志”。自己要求有反现状的自由,却不许他人有疑古史的自由,岂非自相矛盾?好在他在野行使批评自由,不能说他背离文化相对主义的信念。

五、马一浮与复性学院

来示第五问,涉及政治干预学术的古老传统问题。

由马一浮的传记资料,可知此人年逾“不惑”,便以“大师”自居。一九三○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请马一浮到校任教,一再遭拒。此公的理由,一要浙大奉上“大师”徽号,以示凌驾全校教授之上,二要浙大遵从“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的古训(前引马镜泉、刘梦溪二文,均将此说提前二十年),命学生至其寓所受教。折腾年余,事未成。岂知形势比人强,时过八年,竺可桢率浙大师生避日寇侵浙之难,一路内迁至江西泰和。时年五十六岁的马一浮忽然自行上门,愿为浙大学生讲授“国学”(是否由竺可桢代表学校“聘之以大师名义”?未见浙大校史,姑存疑)。

那以后马一浮便跟着浙大从赣北跑到广西。所谓时危匕现吧,已逃至重庆的国民政府的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经教育部长陈立夫推荐,发现他们的浙江同乡马一浮,可充“国难”时期文化点缀。于是拟设与“新生活运动”合拍的复性书院,延聘马一浮为书院山长。马大师的生平宿愿,便是充当“帝师”。既受今上延请,又许以“宾礼”相待,焉有辞让之理?正如孔子闻君命“不俟驾而行”,民国二十八年(1939),马大师便在重庆晋谒蒋委员长,同年九月便在四川乐山乌龙寺的复性书院开光仪式上现身,如朱熹创白鹿洞书院先例,向诸生宣布“学规”、“读书法”等,然后正式开讲,留下他生平最有系统的着述《复性书院讲录》六卷。

同类推荐
  • 南京血祭

    南京血祭

    经济犯罪现代著名作家阿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第一部纪实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诗般的作品。
  •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本书为学术论文集,收录了关于语言学理论、文字、音韵、语法、训诂、方言调查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是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出版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它对世界人口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热门推荐
  • 总裁不好惹

    总裁不好惹

    花絮——管家小心翼翼地说道:“杜少,未来少奶奶在君子阁。好像,忘记了今日是订婚仪式!”君子阁?全城服务最好,名气最高的鸭店?!管家的嘴角微微抽搐着:“杜少,未来少奶奶包下了一名少爷,真的很贵!”一晚上五万?这个女人失心疯了吧!他很怀疑。管家继续来报:“杜少,未来少奶奶为了那位少爷,打了一个女人!”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女人果然是冲动善妒的动物!管家:“杜少,未来少奶奶要跟那位少爷私奔!”私奔?给他戴绿帽,她倒是不嫌丢脸,丢脸的人,是他!现在还不站出来,她真当自己不会采取行动?管家无力:“杜少,未来少奶奶还倒贴给那位少爷!”倒贴?等等,你怎么会知道?管家:“.”他杜圣衍发誓,不要再让他听到少爷这两个字!否则,他很有可能会当场掐死她!那个留恋在鸭店的女人,算是哪门子烈女,他看,是劣女没差!他要娶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女人?!正规介绍——林默默,沉默的名字,却不甘平淡的个性。她在世人面前,扮演着豪门乖乖女的角色,保守乖巧,但那却不是自己。一切的伪装,只因为,那遥不可及的伤痛。或许,她只是一个替代品。活着,也只是为了——赎罪。在黑暗的角落,她却是令人夺目的精灵,另有一个无人窥探的身份。林默默,是她,戴安娜,也是她。就算前面是龙潭虎穴,她也从不皱眉。在最痛的时候,她也从不呻吟。要她嫁给那个陌生的男人,她更不会拒绝。但是.当前面摆着她从来不敢企盼的爱情时候,她的心,却为何颤抖了?迫于跟那个狡猾的未婚夫度过的每一天,都是斗智斗勇,紧张刺激,因为她早就清楚,他的身份,并不是一个花花公子那么简单。在伪装彻底被揭开的时候,她是不是也该毫无留恋地消失在他面前,只因为,保留那最后的自尊?杜圣衍,杜氏跨国集团的总裁,总裁在他眼里,是副职,而正经事.那自然是及时行乐四字真言。不过,他却有着极强的经济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敛财算不上他的职业,只能当作兴趣。女人,他自然可以宠,却从来不爱。未婚妻,迫于家族压力,他自然可以纳入怀中,只要她可以忍受自己的到处留情,风流多情。只是,为何在抽丝剥茧,拆穿那个神秘的未婚妻身上,一层层的伪装,直到目睹那个最真实的她,他的心,居然也会疼痛?最后,她竟然放弃这一场爱情的游戏,想要从他身边逃离?他一定要她知道,惹上他,不是用一招人间消失,就可以彻底解决的!
  • 天才特种妃

    天才特种妃

    她,是现代女子特种兵部队中的尖刀,是苏家幸福生活九年的苏大小姐,是天幕神秘杀手组织的头号杀手。九年甜里蜜里,一朝之间,灰飞烟灭。全家上下五十余口丧命于一人之手。苍天无情,就别怪她辣手铁腕!渣男身居高位,一见倾心?看她怎么一步步将他扯下,踩在脚底。知道我看见你唯一想干的事是什么吗?就是把你的眼睛一刀剜出来。渣女美艳城府深不可测?可惜死期到了。初次见面,他是美到窒息的病王爷,次日再见,我去,变胖子了!胖子就胖子,还是个腹黑傲娇的胖子。待洗尽铅华,妖孽重生,终成天下霸主,而枕边心上独留一人。————————~——“相识一年,相顾数日。分离时皆化为寸寸相思。”——“对,和我这个冷血无情的杀手又能有什么关系!我杀人不眨眼,我到处取人性命,怎么能入得了皇子殿下高贵的眼!我们还是当做不认识的好!”——“你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诅咒吗?”——“如果有下辈子,还能见到你,我希望先遇到的那个人是我,如果不是我,我希望,我们永远都不要遇到。”——“你听好了,没有你的以后,不算以后。”——“我不管他是什么人,干过什么事,就算他不接受我,就算他心里有别人,我只要在他身边……就好。”——“你若敢动她分毫,朕必举兵踏平你晋朝,片甲不留。”——“此生无怨无憾亦无悔,下辈子我们还要做姐妹。”◆本文男强女强,非小白圣母,友谊常在,宁死不背叛,男主女主身心干净,小虐怡情,大虐伤身,美男多多,结局1V1,欢迎入坑。◆架空情节,纯属虚构,请勿较真…◆如果亲们觉得还不错,请轻戳收藏,戳戳戳戳戳戳戳戳戳戳~
  • 多面夫君

    多面夫君

    既然没有感情,那就休夫吧!结果咧休夫不成反倒被威胁嫁给他国嗜血鬼面三王爷做侧妃,二婚,这剧情也太狗血了吧庄主诸葛瑾明;鬼面三王爷陌上轩;冥月宫宫主?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他,爱情对他来说其实比天际的星辰还要遥远,清冷淡漠无心的度过了二十八年。得到江山那一刻他才明白整个江山也抵不上那一抹笑颜。。。。。。,现在生活平稳的白领杜湘然,莫名穿越到历史架空的一个朝代。穿越就穿越吧,最起可以重新过一下18岁的年华,不过悲剧的是穿过来这家小姐不仅是个不受宠的庄主夫人!竟然还刚刚小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三国之妖才

    三国之妖才

    中午,太阳晒着吕睿的屁股,掌门令牌被吕睿的脚趾勾着!徐庶在门外说:“大人,丞相又找你了。”房内,曹节摇晃着吕睿说:“夫君,快起来,父亲又派人找你来了!”“爹爹,曹丕舅舅找你上朝呢!”“咳咳,苦命啊,又要上朝,哎,没办法,为了家人,谁叫一个是我岳父,一个是我大舅子。”曹操:吾婿多谋,孤百年后,可为托孤之人!诸葛亮:大魏鬼才郭嘉,毒士贾诩,智计荀攸,王佐荀彧,狼顾司马,吾皆不惧,唯妖才吕睿乃我大患!孙权:江东基业,毁于一江湖游侠!陈寿:文信侯,吕睿,字不凡,性懒惰,智计百出,天下俊杰!80后吕睿穿越三国,当个妖才谋士,弄个掌门玩玩,搞个候爷当当,没事弄下发明,欺负千古风流人物........等等,更多精彩,尽在三国之妖才
  • 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她只是个宅女为何苍天也不让她好过?她只是个宅女为何苍天也不让她好过?她明明就是为了救朋友而来的为何还要扯上这些幺蛾子什么的?其实——本文就是一个真正的宅得有滋有味的女子为救朋友而到了一个让她晕头转向的古代,有一个让她晕头转向的身份,最后晕头转向中发誓要找到朋友一起回家的故事。
  • 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一个人一生的成功与否,与这个人的口才有很大的关系。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口才,在气势上就可赢得人们的一份尊敬,就能赢得比别人多一份的机会。特别是那些语言精练而又伟大的演说家们,他们的一言一行甚至将决定着世界历史的进程。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好的口才就是人成功的辅助器,练好了,可以遨游于人际交往之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练砸了,处处受人厌恶,明明是好心,到他那儿反成了恶意。
  • 日界线

    日界线

    这个夏天,浓得流不动的暮色下,那个牵着你的手一路走过斑马线去的男生,他掌心的温暖和整个世界的燥热似乎有些不同。这个冬天,刺骨冷寂的冰雪中,这个写着华美文字动人青春故事的女生——夏茗悠,她字里行间流转的冰凉忧伤和这个城市的寒冷也似乎并不一样……
  • 超给力的室内空气净化植物

    超给力的室内空气净化植物

    也许你很早就听说过,吊兰净化空气的能力很强,但究竟有多强,可能你还不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对吊兰吸收甲醛的能力进行了测试,他们把吊兰放在了一个充满甲醛的玻璃密室中,测试的最终结果表明,吊兰在24小时之内就清除了玻璃密室中95%的甲醛。 王元昔编著的《超给力的室内空气净化植物》介绍了空气清新剂,家庭的制氧机装修的稀释剂,毒气的净化机等。 假如你在电脑前久坐或正躺在安乐椅上看电视的时候,那么在你身旁放一盆植物吧。 还等什么呢?健康生活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