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5400000001

第1章 特稿(1)

章培恒先生和《中国文学史新着》

谈蓓芳

章培恒、骆玉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着》增订本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于二○○七年九月联合出版后,与二位先生以前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出书后的情况相仿,迅即在学术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从某种视角来看,这次的反响更为广大和深刻,因为不但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专家人数更多、地区更为广泛(包括中国社科:文学研究所、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术机构的着名专家),而且还有许多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着名专家给予了衷心赞扬,尽管钱理群先生同时也坦率地提出了他的某些疑问和不同意见,而上次研究现代文学的专家公开加以赞誉的仅个别人。毋庸讳言,我国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学者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者无论就思维模式或研究方法来说都有很大的差别,几乎是各有体系,所以,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和前现代文学发展史的着作能同时为这么多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者所关注和肯定,确实意味着它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具有一种非常值得重视的倾向。也正因此,《悦读MOOK》的编辑嘱我撰文介绍章培恒先生在此书撰述过程中所体现的独特性和作用时,我一口答应了下来。但是我想,这恐怕不能光就章先生主编此书(包括对许多章节的撰写)的具体过程来说明,而必须联系其以前的有关事情来阐述,于是将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一、章培恒先生的学术基础的夯筑;二、从中国古代文学的个案研究起步;三、对中国文学发展过程的创造性思考;四、《中国文学史新着》的构思、撰写及其增订本的成书。

一、学术基础的夯筑

一九五二年十月,章培恒先生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读二年级下。可以说,这也就是他在中国文学史研究过程中夯筑学术基础的阶段。

在这以前,他已读过两个私立大学。第一个是民治新闻专科学校。那时他很想当作家,以为通过新闻工作既可以认识社会,又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但读了一年后到《文汇报》去实习,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这一工作,就在同年转入了上海学:中文系。可是他并不满意那里的教学情况,因而经常不去上课,而是自己找书看。这样过了半年,越来越觉得没有意思,忽然想改读医科,便向学校申请退学,但没有被批准。转而申请休学半年,获得了同意,就在家里认真地温课迎考。不料在那一年的大学入学考试前不久,教育部颁布了明确的规定:大学的在学(含休学)学生一律不得参加高考。同时在这年的夏秋间进行了全国性的:系调整,上海学:奉命停办,其中文系并入了复旦大学。章培恒先生只好赶快去复学,从而成了复旦大学的学生。

那几年正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集中了许多杰出的学者。他在那里虽只读了一年半(根据当时中央政府的规定,1949年、1950年进入大学的学生都是三年毕业),却决定了他一生的治学方向。

在这一年半里,对他影响最深的教授,先是贾植芳先生,后为朱东润先生。

贾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是“胡风派”(后来一度被称为“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作家,又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成就卓着的学者。章先生因为曾经想当作家,看过许多新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和西方文学都很感兴趣,一下子就被贾先生的课吸引住了。贾先生对学生又很热情,许多学生都爱到他家里去聊天,章先生也在其中。在贾先生的熏陶下,章先生懂得了:要研究文学首先必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必须读马、恩原着,不能依据通俗性的小册子;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必须读现代文学的原作,尤其是鲁迅的小说、杂文,同时在研读的过程中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认真地分析,结合那个时代的特点和文学发展的趋势,得出自己的结论,千万不能不动脑子,跟着当前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论着人云亦云。

朱先生是英国留学生,曾在武汉大学教英文,由于该校的文学:长闻一多请他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他就改而讲授中国古代文学。他所着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是中国出现的第一部从先秦一直叙述到清代的文学批评史着作(在这之前陈钟凡曾写过一部自先秦至清代的文学批评史,但全书只有七万多字,很难说是有系统的文学批评史;郭绍虞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全部撰成则在朱先生之后),朱先生更是以现代文学观念为指导来研究文学批评史的中国第一位学者(参见朱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卷首章培恒先生撰写的《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在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探讨方面,他也勇于创新,绝不为众人之见所惑。例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把《诗经》中的《国风》作为出于民间的作品成为一种被广泛推崇的新潮,朱先生就公开撰文加以批驳;他在一九五○年代初期对《离骚》等赋的作者提出新见时,被位高气盛的郭沫若等人扣上可怕的帽子大加斥责,他夷然置之。章先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本来比对现代文学的要差得多,但朱先生一开始就对章先生寻根究底的精神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大为激赏(参见朱先生《朱东润自传》368-370页,《朱东润传记作品全集》第4卷,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在朱先生的鼓动和引导下,章先生对古代文学研究的迷恋已经不下于对现代文学的了。不过,真正打动他的,与其说是古代文学研究本身,还不如说是朱先生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特立独行的人格和敢于创新、大胆向世俗之见挑战的精神。

朱先生和贾先生的教导,培养了章先生尊重理性、独立思考、重视理论、立足于实证、决不盲从的学术品格。这为他以后的学术研究带来无穷的好处,但也使他较早地经历了人生的坎坷。

章先生是在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前参加中国共产党的,那年他十五岁;建国初期大学里的党员很少,像他那样少年时期就入党的更少,毕业后就留在了学校,党委对他也很重视。但由于上述的学术品格,在一九五四年文艺界掀起对“胡风派”最杰出的小说家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的批判时,他认为这种批判是站不住脚的,就撰文为路翎辩护,路翎在自己的反批评文章中还特地提到了这一篇辩护之作;在周扬发表《我们必须战斗》对胡风猛烈开火时,章又向《人民日报》投稿,说周扬的批判中存在错误之处。仅仅这两件事就使他在“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的运动中在劫难逃,何况他又与被定为这个“反革命集团”的“骨干分子”的贾植芳先生关系密切,所以运动一开始他就遭到了市里某机构的隔离审查。幸而当时复旦大学党委的正、副书记杨西光、王零先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作了保护,先后担任复旦中文系总支书记的李庆云、蔡传廉先生也对他有所帮助,最后仅被定为“受胡风影响的人”,开除党籍(直到1979年才恢复),调到复旦大学图书馆去当职员;而且不到一年就又调回中文系任助教。

经过这场劫难,章先生已经明白研究现代文学容易惹祸,希望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工作——其实他在图书馆工作期间,就已把业余时间全部用来研读古代文学作品了。当时的文学教研室主任朱东润先生也赞同他的想法。他本想研究明清文学,因为他对明清的小说、戏曲很感兴趣,朱先生却对他说:“光就明清文学研究明清文学是做不出大成绩的,你还是从先秦、两汉弄起好。教先秦、两汉文学的蒋天枢先生重视打基础,对年轻人很严格,你跟他学要吃一通苦,但对你将来很有好处。”于是他成了蒋天枢教授的助教,同时向蒋天枢学习——根据当时中文系的制度,教授同时是自己的助教的导师。

蒋先生出身于清华学校国学研究,是梁启超、陈寅恪的学生。治学谨严、深入,贯通文史,精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对目录、版本、校勘学也深有心得;一生恪守陈寅恪的绝不曲学阿世的传统。他教导章先生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必须打好中国历史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基础,而且要具备目录、版本、校勘方面的基本知识,懂得中国古代学问的若干常识,包括天文历算、历史地理等等。按照这样的要求,蒋先生为章先生制订了前三年的学习规则:第一年读《通鉴》和《说文》段注;第二年校点《史记》,研读《尔雅注疏》;第三年校点《汉书》,研读《尔雅义疏》。在这同时,再系统学习目录、版本、校勘学的知识和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阅读诸如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德辉的《书林清话》、唐兰的《中国文字学》、王力的《汉语音韵学》之类的书籍。那三年章先生可真是艰苦备尝,如有一天能睡上五个小时就已心满意足了。虽然后来由于“大跃进”等运动,第三年的学习计划没能完成,但这两年多的学习已使他在学术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他后来在考证上所发表的一系列重要文章(从《大招》的时代背景和写作年代、西汉已有五言诗、传世的李陵诗和书信均非伪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写定于南朝、《玉台新咏》为陈代的宫廷女性——很可能是张丽华——所编,直到《辨奸论》非邵伯温伪作、百回本《西游记》非吴承恩所作等),在学术界均引起强烈反响。据他自己说,作为论文的根底的怀疑精神源自朱东润先生,考证的功力则源自蒋先生的培养、指导。而且,他在研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细致、周密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他认为也是在蒋先生指导他读书时所要求的谨严的、一丝不苟的作风所培养而成的。

二、从中国古代文学的个案研究起步

在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开展起来以后,章先生不得不告别了通过系统的学习来夯筑学术基础的生活,并成了复旦中文系从事科研工作的骨干。从一九五○年代后期直到一九七○年代后期,除了“文革”时期的前四五年外,他的主要任务都是搞中国古代文学的个案研究。

其实,就他个人来说,从事古代文学的个案研究是从“大跃进”以前的一九五七年就开始的。蒋先生在年轻时写过一部规模颇大的《全谢山先生年谱》,据说曾受到陈垣先生的重视。章先生为了更好地领会蒋先生当年的治学精神和研究方法,也想写一部类似规模的年谱,只是拿不定以谁为谱主好。正在此时,恰好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洪昇的诗集《稗畦集》和《稗畦续集》,那在以前是很难见到的书。所以,章先生就想以此为依据,编写一部《洪昇年谱》。工作进行起来以后,他发现材料越来越多,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自己的进步也越来越大、越快。

不过,这是他个人在进修之余所从事的科研。“大跃进”开展起来之后,系里原先让他在蒋先生指导下系统进修的事就停下来了,从事集体科研项目则成了他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在这些任务中,对他个人的成长最为重要的,是参加刘大杰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和《辞海》中国古代文学条目的撰写和修订。

在“文革”以前,章先生有将近两年时间参加《辞海》此项条目的撰写、修订;“文革”开始以后,他虽然进“牛棚”、挨批斗,但从一九七三年起又以“一批二用”(先批判,后使用)的“白专道路”的典型的身份参与修订、撰写《辞海》的工作,约经三年。在前后共五六年的时间里,他由此阅读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一千数百种(包括诗文集、词集、小说、戏曲等),细读的和浏览的约各占一半。这为他以后的主编、撰写文学史作了较充分的材料的准备。

参加刘大杰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写作始于一九六二年,章先生承担的是明清的小说、戏曲批评和晚清文学批评。在“文革”以前,刘先生只将此书的上册改定并出版。至于章先生承担的部分,因在全书的最末,故除关于金圣叹的一节外,刘先生并未拿去看,一直存放在章先生处。“文革”时经过抄家,稿子全都丢失掉了。但参加这一工作对章先生却关系重大。他后来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学说作为其研究中国文学史的指导思想,实以此事为最早的契机。

明清小说戏曲批评的重镇是李卓吾。因为章先生承担的撰写任务不多,可以从容不迫地工作,加以刘先生在上海图书馆借了一个大房间作为他们的工作室,借书很方便,于是章先生就把当时能够找到的李卓吾的着作全都借来读了一遍,从中发现了这么两段话:

如好货,如好色,如勤学,如进取,如多积金宝,如多买田宅为子孙谋,博求风水为儿孙福荫,凡世间一切治生、产业等事,皆其所共好而共习,共知而共言者,是真迩言也。(《焚书》卷一《答邓明府》)

夫唯以迩言为善,则凡非迩言必不善。何者?以其非民之中,非民情之所欲,故以为不善,故以为恶耳。(《道古录》卷下)

而且,在李卓吾的其他文章中也常有类似的见解,看来这是他的主导思想。但根据当时的观念,这可是标准的剥削阶级的腐朽意识。而自“五四”以来,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李卓吾都是已有定评的进步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怎么来解决这一矛盾呢?他想到了回避一法:好在他们要写的是文学批评史,不是思想史,这方面的问题完全可以不谈。但回避显然不符合章先生的性格。这问题不解决,他心里老是放不下。于是他想到了贾先生以前对他说过的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读马、恩原着的那些话,决心通过读马、恩的书来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他连续读了好多种马、恩的着作,终于从《神圣家族》中发现了这样一大段话:

……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同十九世纪的英国和法国的共产主义的联系,则还需要详尽地阐述。我们在这里只引证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和边沁的着作中的一些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段落。

(1)爱尔维修。“人并不邪恶,但却是服从于自己的利益的。因此,应该抱怨的不是人的劣根性,而是那些总是把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对立起来的立法者的无知。”——“……在新奥尔良,只要妻子讨厌丈夫,她就有权离弃自己的丈夫。在这样的地方就没有不贞的妻子,因为妻子没有必要欺骗自己的丈夫……”

(2)霍尔巴赫。“人在他所爱的对象中,只爱他自己;人对于和自己同类的其他存在物的依恋只是基于对自己的爱。”“人在自己的一生中一刻也不能脱离开自己,因为他不能不顾自己。”……但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必须要爱别人,因为别人是他自身的幸福所必需的……道德向他证明,在一切存在物中,人最需要的是人”……“人若没有情欲或愿望就不成其为人……人若是完全撇开自己,那么依恋别人的一切动力就消失了。人若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毫无情欲,自满自足,就不成其为社会的生物……”

同类推荐
  •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育”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报纸、刊物、书籍、文件上,出现在一般老百姓的话语中。如今,恐怕很难找到不知道“教育”或不懂得教育是什么的人了。然而若要给教育下个定义却并不那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人也很熟悉家庭的含义,然而,当我们给家庭这个词下定义时,却感到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社会学、教育学和家庭教育学的专家学者是这样解读家庭的。家庭也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我们精心编著了此书,意在为家长提供中小学教育的全面指导。
  • 中华歇后语鉴赏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搜集整理了近1200条歇后语,从出处、注释、语义、故事等方面加以介绍。
  •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热门推荐
  • 君临天下之一代女皇

    君临天下之一代女皇

    谁说女人只能藏于闺房之中,谁说女人不能干预政权,谁说女人不能君临天下。宝华殿里,台基上点起的檀香,烟雾缭绕歌舞升平,衣袖飘荡,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大殿的正中央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今天是她君临天下的日子,文武百官都要进行朝拜,她就是云幻大陆上的第一位女皇帝——王旭尧。她曾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官宦人家的小姐,可是父亲遭奸臣陷害,她的世界一夕间风云色变,成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孤儿。她曾经想过嫁一个好男儿终了一生,可是命运似乎不肯放过她,先是被拐卖沦落青楼,阴差阳错地结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男子,以为这辈子终于找到了依靠,谁知道事情往往不如人意,竟然被宣召入宫成了皇帝的妃嫔。或许,或许一切都是注定的,注定这一生都得不到爱情,注定这一生都要在政权中打滚,注定这一生都不走寻常路。
  • 让女孩成为小淑女的好故事100篇

    让女孩成为小淑女的好故事100篇

    本书包括:圣母的小酒杯、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由来、野黄蜂救人、蜡烛照亮冷漠的心、踩面包的女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八仙过海、一个小小的金币面包、渔夫和小金鱼、星星金币、画眉、鹦鹉和乌鸦、三只蚂蚁、白葱头和红葱头、白天鹅和黑天鹅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帝战

    帝战

    太古灭,万物苏,百族斗,天妖出···这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时代,上演了一出源远流长,可歌可泣的故事。当一代天妖皇者手持一件太古神兵遇上一条天罚禁规,是否能打破这源远流长的宿命?
  • 冷酷少爷vs野蛮女友

    冷酷少爷vs野蛮女友

    第一次见面,她泼了他一盆脏水,小餐馆的服务员得罪豪门大少爷;第二次见面,她泼了他一桶油漆,大少爷许诺一定好好收拾她;大少爷上门逼婚,小女孩儿不嫁也得嫁;婚礼前一天,梦中情人归来,让她痛彻心扉;本想就此认命,可是婚礼上,新郎却和情人离开,仇恨被激起,报复便开始了。为了尊严,她调教恶魔丈夫,智斗无耻小三,野蛮女友尽显本色。在她最危难时,他却忘记了她是谁。失望,背叛,危险,伤害,种种挫败一波三折······她最终选择远离,再见时,他却即将再为人夫。谷梁多多忍无可忍“好小子,竟敢趁我不在做这种事,看我怎么收拾你。”野蛮女友再度现身,上演夺夫大战······
  •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布伦海姆宫闻名天下,是因为19世纪出了一位伟大的首相;布伦海姆宫的开工建设,则是因为丘吉尔的先祖——17世纪的约翰·丘吉尔,也就是把丘吉尔家族带入贵族行列的马尔巴罗公爵。
  •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传奇的一生。
  • 神秘的现象

    神秘的现象

    想要开始宇宙的星际之旅?想要深入神秘的未知地域探险?想去寻找遗失的宝藏?想去求证历史事件的真相?没错,哈尔滨出版社为你排忧解难,足不出户便可完成您的这些愿望。《神秘的现象》是一本科学普及类读物,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出发点,为您搜罗并展示各个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多个神秘现象并客观地将多种科学假说一并提出,满足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您超越想象的猎奇体验。谜底层层揭开,真相娓娓道来;零距离接触世界文化和历史,全方位透视人性和科学智慧。
  • 重生之暖玉温凉

    重生之暖玉温凉

    世上有种女子,不笑,则不知倾城与倾国。没有人知道十年对于一个十七岁的女孩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塑梦最初的年华,能够生出无限的希望。可以结婚生子,可以事业有成,就是不可能如温良一样,一成不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十年前,孑然一身,两手空空的住进这幢奢华的大别墅里,从此人生定格,温谦恭顺,一心一意的爱着那个包养她的男人,劳心劳力的拉扯着他年仅两岁的儿子。好日如流水,一晃十年,除却眼角渐增的皱纹,和那孩子日益拔高的个头,一切和往年一摸一样。是啊。一模一样。他朝九晚五的生活,他隔三差五的情人,照着往常的模样画。每一笔,都在她心上狠狠割上血淋淋的一刀。然而,她有什么资格呢。她和那些女子相比,不过是新卒和老卒的区别而已。倒是难得他能留她这早该是朵昨日黄花的东西到如今了。或许是实在需要个保姆来照看孩子吧。毕竟孩子是她一手带大的,同她亲厚。不,没有或许。十年的相处,十年的爱,他每一个动作,他每一个表情,她都清清楚楚的记着,明镜一样置在心间,于是足够了解他。那样的金字塔顶的家世,那样俊美精致的相貌,又是那样唯我独尊的性格,怎么会懂一个爱字,怎么写?她用十年的青春光阴和梦想,终于换来了这样的答案,内里痛彻心扉,唇上温柔菀笑。
  • 神医毒妃:废物大小姐

    神医毒妃:废物大小姐

    夏清歌,龙溪大陆赫赫有名的废物大小姐,自小与梁家世子爷订有娃娃亲,却不想,十五年大婚在即,梁家为了攀附皇权生了悔意,一场风波自此掀起。退婚不久她竟对容颜倾世的七殿下一见倾心相思成疾,天随人愿,得了太后懿旨择日嫁进睿王府。却不想,大婚没过多久,姨娘伙同庶妹设计,陷害她含冤致死。她本是世界顶尖特工,心狠手辣,擅长伪装,扮猪吃老虎是她的拿手好戏,代号“天使魅姬”,因一次追杀任务被最亲密的人背后捅刀子,误入陌生国度,成为落魄大小姐。祖母不疼?姨娘不爱?庶妹欺凌?退婚未婚夫挑衅?她冷然一笑,都放马过来吧,她夏清歌奉陪到底!十二年装疯卖傻,隐藏风华,一朝重生,倾倒天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狠诀杀伐,斗得人仰马翻哀嚎一片,这…当真是那废物?*【暖暖剧场】某位倾颜绝世的男子眨巴着纯净闪亮的大眼“歌儿?做我的娘子可好?我这般花容月貌的姿色,倾城倾国的容颜被你拐了来,你一定要对我负责到底啊。”某女嘴唇微颤,鄙夷之色升起“我记得,你是自个半夜爬窗户而来的吧?”【男主专情,女主能屈能伸,两人腹黑共轰炮灰。】一生一世一双人哦!绝对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