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5300000006

第6章 特稿(5)

社会人生,如霜天万类,各奔前程。大致说来,可分为三大类,即从事政治行业,从事经济行业和从事文化行业。政治行业的目标在权力,经济行业的目标在物质,而文化行业的目标则在精神。中国数千年的社会体制和民族意识,人生的主要追求是从政,以权力为枢机。从孔夫子的所谓“学而优则仕”,到时下风行的“官本位”的观念,无不以权力为主要追求目标。权力集中于一身,就是“王”

(“皇”)。《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近时流传的所谓“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然而,历史的创造,社会的进步,并非全靠“权力”,从根本上说,乃是靠物质生产,从陶器、铜器、铁器,到蒸气、电气、电脑与网络,都证明了物质生产创造了人类历史,推动了社会进步。这就是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物质生产,又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包括科学发明和学术研究等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促进了历史的创造和社会的进步。这是三大行业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常识。看一看中国的历史进程,便可以明白从事科技探索和学术研究的文化人,其作用究竟有多大,确实“知识就是力量”。但是,世俗的观念并不作如是观,常常把精神置于物质之下,把物质置于权力之下。所以文化人,经常被边缘化,如社会主流之两岸,靠边站,然而却有护卫主流滚滚向东的作用。古人有所谓“文穷而后工”(宋欧阳修语),左丘明、屈原、司马迁、曹植、陶渊明、李白、杜甫等文人的遭际和成就,印证了这种说法。

这些人在所生活的年代,无不被主流社会边缘化,却都在文化史上作出很大的贡献。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钱先生的影子。区别在于,他们是实逼处此,而钱先生则是主动选择。他把自己的人生坐标,定格在文化人:又从历史得到启示,主动避开“漩涡”,走到边上,即杨绛先生取为新着书名的“走在人生边上”。钱先生一生都在人生这部大书的空白上批阅评点,都在边上审视人生,晚年被封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也是把“乌纱帽”搁置一边,不抓实权,即所谓“旁行而观”(秦惠田《五礼通考》)。读他的小说《围城》,一定能体会到他这种冷眼旁观的处世态度。这部小说没有塑造一心为公的革命英雄,也没有塑造十恶不赦的反面人物,写的是文化教育界的芸芸众生。作者以冷峻的目光对这众生相的弱点、缺点乃至污点,用幽默的笔触加以评点。小说中写到方鸿渐等向湘西内地转移,是因为上海被日寇占领;方鸿渐被解聘,是因为有赵辛楣留下的一本拉斯基(英国费边主义政治学家)所着《共产主义论》,这些都只是一笔带过,并不渲染,因而我们只能从字里行间看到民族战争的硝烟,嗅到国共斗争的血腥,时代风云成了众生相画面淡淡的背景。人生是一场戏,钱先生只想做一个看戏的人。他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这“素心人”,语本晋陶渊明《移居》

诗:“闻有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是指心地纯洁,世情淡泊的人。可见他是以淡泊的心态,有意靠边走的。正因为如此,在那一切都政治化的年代,他不仅耐得寂寞,而且忍得批判:在那一切都商业化的年代,他咬得菜根,忍得困蹇,真正行如其“字”,达到形不动而神游的“默存”境界,只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中,享受人生乐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终于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卓越的贡献,乃至被推尊为“文化昆仑”。

钱先生那写在边上的文笔、写在边上的学术和写在边上的人生,没有投入主流社会,没有卷进时代漩涡,也没有唱出主题歌的主旋律,何以会被推尊为“文化昆仑”呢?

这也是值得深思的中国特有文化现象。

古人所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这是指人造山,也就“九仞”之高而已:那些天然高山,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即《诗经》所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陵谷变迁运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是发生在新生代的喜玛拉雅运动造成的,地球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剧烈撞击,地层褶皱,隆起青藏高原和喜玛拉雅山。在这最新的褶皱带,活动性仍很强烈,今年“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一褶皱带,给我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也造出了一些新山,第一高峰可能也因此又上升一些。人类社会也像地壳一样,处于变动之中:这种变动也会像造山那样,造出高大的伟人。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剧烈变动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出了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按顾颉刚先生的说法,中国历史是“层累地造成的”(《秦汉方士与儒生》),所以孔子和老子也在儒道两种思潮的发展过程中,“层累地”被造得越来越高大,也越来越被神化。杜甫《梦李白》诗云:“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说李白寂寞之身亡没以后,必有不朽的声名。这两句几同诗谶,李白在寂寞身后,赢得满世界的声名:杜甫自己也在潦倒身后,赢得“诗圣”的美名。中唐至北宋,诗风一变,不崇“奇”而尊“正”,杜甫也就被推为诗坛高峰,甚至大有压倒李白之势。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层累地”造出入文大山,是常见的现象。明白这个道理,所谓“文化昆仑”

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舒展先生首先尊称钱先生为“文化昆仑”,据说遭到先生的“抗议”。这抗议当是出自内心的真情,而不会是古代皇权篡夺者对部下“劝进”的虚假“辞让”。作为文化人,钱先生是很守本分的,正如他所说,“读书人如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见马尔沁夫《走出“围城”的钱锺书》)这很能说明他的治学态度。钱先生自称是“狷”者,而不是“狂”者。《论语·子路》云:“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显然,他赏识道家的主张无为,更欣赏道家的尊崇率真,也明白老子祸福倚伏的警语,所以常说“福满祸临,誉溢谤至”,在反对把人鬼化的同时,也反对把人神化。可见,他拒绝“文化昆仑”的桂冠,并非谦让。然而,世间万事,常有一些当事人所不能自主的,这从另一角度看,也可以说是一种“时势造英雄”,社会思潮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进化论主导文坛时,钱先生不被注意:在反映论主导文坛时,钱先生也不被注意,他的着作被淹没在书的海洋之中。在一切都政治化的年代里,这位不热心于政治的学者,甚至还受到猜疑和排挤,很难想象他有出头之日。经历了“文革”的大动荡以后,社会变了,人心变了,许多人从政治的狂热中冷静下来,沉思取代了冲动:文化学术方面,主体论冲击了典型说,反映论失去独尊的地位,而立足于鉴赏主体的审美理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备受青睐。与之相关的“钱学”,也就出现了热潮。一九七九年五月,钱先生访美期间,在回答现今中国文艺批评方法和法则的问题时,说:“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式的治学方法,也就是从训诂、资料的搜集,版本比较,和作者生平方面着手。

第二种是从社会政治经济,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来批判文学作品。至于欧美的批评法则,像形式主义派Formalism,结构主义派Struc-turism,或佛洛伊德派Freudianism,中国的文艺批评者,都有观摩和研究的兴趣,并不一味地鄙夷排斥。”(水晶《侍钱“抛书”杂记》)所谓“钱学”,实际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借鉴上述欧美各派的批评法则,从而形成融化中西于一炉的一种审美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文艺界所关注的热点。

“文化昆仑”也就在这种思潮卷来之时,从地下隆起,横空出世,引入瞩目。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心雕龙·时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钱学”热潮似乎有所降温,“文化昆仑”也并非“公认”的高峰。钱先生是以睿智着称的,他深知“显学”

会变成“俗学”,捧得愈高,摔得愈重,所以始终抱持一种平常心态,泰然处之。在他弥留之际,还清醒地留下遗嘱:丧事从简,不留骨灰。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九日,当他告别人世时,果真只有二三亲友为他送行,默默地、悄悄地、无牵无挂地走向泉台,把“文化昆仑”这顶桂冠留在人间,听任后人评说。先生平生喜爱李长吉诗歌,长吉《浩歌》有云:“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高山会降为平地,也会沉为沧海。“文化昆仑”似乎还没有被夷为平地,即便被南风吹为平地,也不必大惊小怪,因为钱先生一生就在边上的平地踽踽独行,在另一个世界,想必也是如此,默默地耕耘。他字“默存”,即古人所谓“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周易·系辞》)。先生之德,山高水长。他的着作将长久沾溉文林。钱先生辞世即将十年啦,我写下这篇文章,以为纪念,祝愿这颗文坛的智慧之星,永放光芒12008年5月26日于清风馆

蒋介石日记中的高宗武和陶希圣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蒋氏后人蒋孝勇遗孀蒋方智怡女士决定将两蒋(蒋介石、蒋经国)日记暂存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并授权开放。海内外诸多专家、学者闻讯纷纷前往阅读或抄录。蒋介石日记从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七三年,即蒋离世前两年。其日记涉及无数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如着名“高陶事件”中的两位主角高宗武、陶希圣便是一例。

在中国现代史上,陶希圣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在某些正统史家眼中,他是一个“汉奸”,一九四九年后被列为第四十一名国民党高级战犯:在蒋介石眼中,陶一度追随汪精卫推动所谓对日和谈的“和平运动”,一九三八年底随汪等人出走河内,无疑是一个背叛。然而一九四〇年初“高陶事件”的发生,不仅未受任何处罚,仍受到重庆政府重用,在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眼中,陶希圣、高宗武一夜之间脱离其组织,并在香港《大公报》上披露汪日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

及附件,使其内部大乱,周佛海在日记中恨之甚切:“……高、陶两动物,今后誓当杀之也。”(1940年1月22日)而在一些学者眼中,如顾颉刚等,陶希圣则是中国社会史派始祖、大师级人物。

高宗武当年为国民政府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他是“赫赫有名的日本通……虽然不在高位,却肩负国家对日外交重任,当道倚为股肱左右之臣,春风得意之时不过而立之年……”(周谷语)一九四〇年四月,高宗武化名“高其昌”,持重庆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参事官员护照,偕夫人沈惟瑜经欧洲抵达美国。初在驻美大使胡适身边协助工作,不久便销声匿迹,隐于异邦,其从政生涯提前画上句号。

二〇〇七年七月至九月间,陶希圣之子陶恒生先生三次前往胡佛研究所,摘抄蒋介石日记中有关高宗武、陶希圣的内容片断。

陶先生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机械系,国际知名水泥工程专家,一九七七年退休后定居旧金山,以其十年之力写出《“高陶事件”始末》

一书,先后在台湾与内地出版。着名史学家唐德刚作序,评价甚高,认为“可以发掘的史料,除蒋公大溪一档,尚待大量开采之外,也所余无多。恒生之书,应该可说,也是接近结论阶段的一家之言了”。不过,陶先生当年写“高陶事件”,尚无法见到蒋介石日记,在印证其父的某些回忆,尤其是当年蒋对待汪等人发起“和平运动”的真实态度,大都引征其他史料,说起来,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遗憾。

陶先生所摘抄的蒋介石日记,自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至一九四〇年二月十七日,也就是从“卢沟桥事件”爆发,抗战甫始,到两年多后高宗武、陶希圣二人在杜月笙秘密安排下脱离汪组织,从上海逃到香港这段时间。

从其内容看,涉及高、陶二人似不甚多,但对蒋在抗战初期顺应民心与时势、下决心抗倭的内心世界则多有揭示。

一、卢沟桥事变:

祈和平而不求苟安,应战而不求战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晚,日军(驻屯军第一联队一木大队)在北平郊外卢沟桥演习攻战,夜十一时借口搜查失踪哨兵,突攻宛平县城:国民党宋哲元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冯治安部吉星文团奋起抵抗。此战成为中日战争的发端,史称“卢沟桥事变”。

从相关史料看,针对这一严重事件,日军内部有“扩大派”与“不扩大派”之争。“扩大派”主张,中国反日情绪高涨,若不加以制裁,势必引起全面冲突,而未来日本与苏联或开战,中国必支持苏联,所以应“对华一击”:“不扩大派”则强调,一旦大举出兵中国,将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淖而无法自拔,不如专心经营“满州”,准备将来对苏一战。

实际上,中国人反日情绪自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与“五四”运动以来,可说愈演愈烈:加上一九二七年“济南惨案”、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件”(制造伪满州国),以及入侵华北,逼签《塘沽协定》等,更成燎原之势。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推行所谓“大陆政策”,“跨入了妄图征服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独占殖民地的新阶段”。

蒋介石对此有自己的认识,七月八日日记云:

注意:一,倭寇在卢沟桥挑衅……甲彼将来乘我准备未完之时俾我屈服乎?

二,与宋哲元为难乎?三,俾华北独立化乎?……三,决心应战,此其时乎?四,此时倭寇无与我开战之利。

预定:一,为中倭冲突案通令各省。

注意:一,乘此次冲突之机,对倭可否进一步要求撤退丰台之倭兵?或取消冀东伪组织?二,归宋负责解决。三,倭对宋有否进一步之要求?四,令宋乘机与倭折冲见面。五,积极运兵北进备战。

(陶先生抄录如是,或有省略,照录不误。

蒋日记本无标点,均为后加。本文作者注)七月十日,蒋介石电令各军仍切实准备,并令宋哲元星夜赶筑防线工事。

这一天,北大教授陶希圣奉召离开北平,经天津过南京,乘长江轮船达九江,再坐轿上庐山,出席蒋介石在牯岭召开的茶话会。

七月十六日,蒋介石向出席茶话会的全国知名之士发表谈话,表明中国“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战”的立场。当天蒋介石日记:上午在庐山图书馆开谈话会,正午宴客。

这篇讲话就是后来发表的《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系程沧波起草、陈布雷修改。其中有几段未见于发表的内容。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二日,陶希圣接受台湾“中研院”近史所兼任研究员陈存恭等人访问时回忆,蒋当时说“什么是何梅协定,我把它撕了:我已经命令关、黄两师进驻保定,并且命令宋哲元回北平,他现在已经过天津回北平。现在除非不打,否则战端一开,即无中途妥协,中途妥协就是投降”。

关、黄两师,即中央军关麟征部第二十五师、黄杰部第二师。

七月十七日日记:约宴马寅初、陶希圣谈话。

蒋单独召见陶希圣,是要他回北平指导国民党的言论。

陶希圣在接受陈存恭等人第五次访问说:“陈布雷来找我去见委员长。布雷说:‘在会中,你是客人,现在则是以党员的身份见主席。’蒋委员长见了我,说:‘你在北平做得很好,你还是回去指导他们继续努力。’我说:‘总裁,国民党有四个单位四个组织,我指导谁?’委员长起身说:‘我叫他们听你的话。’出来后,我问布雷:‘这是怎么回事?’布雷说:‘这是命令。’我很惶恐……”

同类推荐
  •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本书为学术论文集,收录了关于语言学理论、文字、音韵、语法、训诂、方言调查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
  • 妄谈疯话

    妄谈疯话

    诠释豪情人生的态度,剖析官场弊事的怪象,演绎男女情爱的风韵,解读处世哲学的智慧。
  •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两大分类阐述中国文学大作。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热门推荐
  • 上神太难逑

    上神太难逑

    不弃坑的七月表示:新坑已挖,欢迎跳入:http://m.pgsk.com/a/1297375/《醉君怀,妖妻不愁嫁》六界盛传,神界最最威严、最最冷情、最最帅气的司法神尊竟然被司预上神收服了!!!*他是上古金龙,唯一一只神力堪比天帝的神兽,天帝俱他,将其封为司法神尊,贬至人界,掌管凡间权势地位。她是人,却是异类,出生之时夏末降雪,一双琥珀色双眸,更被认定为妖物,惨遭丢弃,却很巧的遇到了他。*他与她朝夕相伴,他疼她、宠她甚至爱她。十八岁生辰,她大放异彩从异类少女摇身一变成为大地之母,土灵化身。却也成为妖、魔两界争相竞逐的向往。传闻,食之血肉可长生不老。*他奉诏入天,回来却只见一具僵硬的尸骸,第一次他慌了心神。为夺她魂魄,他入冥府,智斗四殿阎罗。她无肉身,他拔下护心龙鳞,助她成型。却不曾想她一飞冲天,羽化成龙,从此脱胎换骨。他为她逆天改命,天道谴责,罚下六道情劫。*魂入冥府,她悠然自得玩转四殿阎罗。离家出走,撞上一只邪魅的货。妖王挑起她的下巴,“只要你愿意嫁给本尊,本尊一定会比夜临风更疼你宠你爱你,如何?”“这个有点难度……”雨汐蹙眉沉思,想的入神。“在本尊眼里,不存在任何难度。”“好吧,只要你做到两点,我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你。”“嗯?”妖王挑眉。“第一,变成女人跟我待在一起,第二,你要等我重新投胎,然后你再把我捡回去养个十八年……”“……”妖王挥袖,暴走。*五行宫外,石竹花精修炼成仙化成她的模样,与他纠缠不清。南海之滨,巧遇水族公主。赤海寻仙,误闯麒麟洞,惹上麒麟老祖独生女。人间除妖,救下才女,誓与他生死相随。神域密林,万年蛇精对他一见倾心。雨汐怒了!“说,你到底爱谁?!”*简介无能,正文有爱,喜欢的亲记得收藏哦,群号:133.122.358。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难忘的少年时光

    难忘的少年时光

    每个人都是从出生到成年,中间都会经过一个必会经过的时期——少年。少年的时光是那么美好,但是又是那么的令人着迷、怀念,令人难以忘怀。《难忘的少年时光》一书中讲述了“让花朵在受伤处绽放”、“贪婪换来的惩罚”、“不要让冲动左右了你”等故事,跟随本书去回忆自己的少年时光吧。
  • 撞上恶魔爱上爱(完)

    撞上恶魔爱上爱(完)

    纪成勋推开于佳径直走到我面前蹙着眉问:“小东西,你真的觉得我不会对你负责吗?在你的眼中我就是这样的人吗?”“我……”我一下愣住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从来都没有见过他如此气势汹汹的样子,好像要把我吃进肚子里一样,虽然以前他霸道得不行,可是这个样子还是第一次见,多少有点害怕。“可是我想要对你负责,你说该怎么办?我想要和你交往,你说该怎么办?……”以前发过的,现在重新做了些细微的修改,呵呵!本人以文交友,喜欢请给我发消息!谢谢!此文严禁转载,如若发现,一律视为抄袭!
  • 张居正(第三卷):金缕曲

    张居正(第三卷):金缕曲

    四卷本长篇小说《张居正》,以清醒的历史理性、热烈而灵动的现实主义笔触,有声有色地再现了与“万历新政”相联系的一段广阔繁复的历史场景,塑造了张居正这一复杂的封建社会改革家的形象,并展示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作者因其丰赡的文史修养、恢弘均衡的艺术架构能力、对特定历史底蕴的富于当代性的揭示。
  • 黑暗史诗

    黑暗史诗

    风夜进入了知名游戏《黑暗史诗》。游戏提示如下:一.角色死亡即消失。二.有正负成长之分。三.无止尽的地下城。四.击杀物体得经验。五.存在既是合理的。
  • 帝后

    帝后

    她大景国尊贵的公主,只因生在灾年,三大祭司说她是灾星下界,为祸百姓。冷血的帝王下令将不足月的女婴与她的母妃焚烧祭天。祭坛里王妃的故人千方百计保住她的性命,逃离国境。她跟着养父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看尽世间冷眼白眼。时势所逼,养父再侍君王,带她定居在敌国的土地上。她与敌国的郡主结为好友,好友亡故,令其嫁于敌国太子,再度卷入这王朝的纷争。逆袭,反目,争宠,欺骗,狗血,荒谬,陷害,疯狂……储妃帝后这一条路,究竟要由多少鲜血铺成?
  • 我们没有在一起

    我们没有在一起

    缘份两个字,缘是天注定,份是在人为,是谁的对谁的错,造成了最后的结局?说不清闹不明,只想与你在一起。
  • 恶女宣言:敢把天神拉下马

    恶女宣言:敢把天神拉下马

    穿越异世,失去记忆,起点是令人抓狂的穷乡僻壤,死缠烂打不知所谓的愚民丈夫。直到一只羊展开瘦骨嶙峋的翅膀,划破玄幻的天空,为她打开了一条前所未见的道路。她踏上灵修之路,为了掌控命运渴求力量,天真过,冷血过。他曾高高在上,冷眼相对她的倾慕敬仰,却在癫狂入魔之时说:“你是我命中最重要的人,从前万年,以后万年,都不会变。”而他纠缠不休,插科打诨始终伴随左右,危险时刻挺身挡在她身前,最后却以面目全非的姿态站在对立面,垂眼苦笑:“天意弄人。”一条路走到黑,蓦然回首,连起点也模糊不再单纯,她闭上眼,嘴角勾起一抹自嘲冷笑。睁眼,墨色火光燃进眼眸,她说:“那我就如你们所愿,灭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