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0400000006

第6章 封建制五刑(2)

“徒刑”之名始于北周,在此之前,那些强制犯人服劳役的刑罚统称为劳役刑,而被行刑的众人则被称为刑徒。春秋时期及其前后,被处以肉刑的人都要为国家服劳役,由司徒加以管理,即所谓的“司徒主众徒”,如《史记》记有“黥徒”、“钳徒”、“骊山之徒”,又如贾谊的《过秦论》中也有“迁徙之徒”之说。劳役刑本是由这个制度演化而来的,那时,肉刑为主,服劳役为辅。而后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劳动力对国家的重要,尤其是战国时期,国家为了军事或经济的目的,需要大量供随意驱使的劳动力。于是,在实践中除了继续使用肉刑外,逐渐地把肉刑同服劳役的关系颠倒过来,变成了以服劳役为主,肉刑为辅,最后把服劳役变成了独立于五刑之外的单独刑种,即劳役刑。

按犯罪轻重,劳役刑也有轻重不同的种类,当时是按劳役的种类划分的,并且一旦行刑,除皇帝赦免,否则终身为奴。那时的劳役刑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城旦舂。城旦与舂为同一种刑罚,男受刑者为城旦,所服劳役主要是从事修筑城墙之类的重体力劳动。女受刑者为舂,所服劳役主要是舂米,对于女子来说也属重体力劳动。城旦舂服劳役时一般由司徒看管,并且要穿红色囚衣,戴与常人不同的红色毡巾,还要戴木被、黑索和胫钳。

2.鬼薪白粲。这种刑罚轻于城旦舂,也有男女之别。男为鬼薪,就是为宗庙祠祀上山砍柴;女为白粲,即为祠祀择米。

3.隶臣妾。男为隶臣,女为隶妾。隶臣妾可以从事多种劳动,如秦律规定可以为工,可以种田、筑墙,牢隶臣还可以参与验尸、缉拿犯人等活动,诚实可靠的还可以派去送信。并且隶臣妾还可以赎免。

4.候。是轻于隶臣妾的一种劳役刑,是属于内史管理的劳役刑犯人。汉以后未见过此种刑罚。

5.司寇。司寇所服劳役主要就是“伺察寇盗”,有时可以监率城旦舂服劳役。

6.下吏。秦汉时把原有一定地位的人交给司法官吏审查的处理称为下吏。下吏可以从事工作,可以干与城旦一样繁重的活。汉以后也未见过这种刑罚。

汉初文帝改革刑罚制度,把过去不定期的由皇帝随时决定的赦免变成定期免除。据《汉书·刑法志》说,初定城旦舂为五年,鬼薪白粲为四年,隶臣妾三年,司寇二年。这样,相互区别的不同种类刑罚又有了年限长短的差别。后又经改进,城旦、鬼薪各减一年,司寇不变。

北周将劳役刑定名为徒刑的同时,也给其划分了等级,主要以年限长短来划分刑的轻重,而不再以服劳役的种类划分。《大律》规定“徒刑五”,每等一年,从一年到五年共五等。隋朝统一中国后,继续使用北周徒刑的名称,但把徒刑期的期限缩短,从一年到三年,每半年一等。唐宋直至明清也一直相继沿袭隋制,但辽的徒刑则分为终身、五年、一年三等,金的徒刑则分为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四年、五年,七等。

从明代情况看,封建社会后期徒刑犯人服劳役的种类很多,如修砌城垣、街道,运粮,挑土、砖、瓦等,种树,盖房,炒铁,煎盐,煎银等。明代有专门的《准工则例》对刑徒的工作予以规定。如规定:刑徒每服刑一年,盖房一间。挑土和砖瓦每天附近三百担,每担六十斤为准。半里路二百担,一里一百担,二里五十担,三里三十五担,四里二十五担,五里二十担,六里十七担,八里十三担,九里十一担,十里十担。打墙每人墙高一丈、厚三尺、阔一尺,以就地取土为准。

(四)流刑

流刑,就是使犯人离开一定地区而到边远地区去生活或服役的一种刑罚。其根本特征是使犯人离开一定地区并限制其只能在某一特定地区活动,更不准返乡。

流刑起源较早,据《尚书》记载,早在舜时就已存在。舜曾“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其中的流、放、窜、殛都是流放的意思,而幽州、崇山、三危、羽山都是比较边远的地区。流放在春秋之前是作为宽宥之罚使用的,君王对那些应处五刑而情有可原的人,赦免了觉得轻饶了他,用五刑又觉得太重,于是采用流刑,使其肢体完全,将其流放到远方。因此,史书记载的流刑多用于大臣、贵族甚至国王,如伊尹“放”太甲,汤“放”桀,周公平定管蔡之乱后将蔡叔流放,楚灭陈后将陈的公子招流放到越等等。

流称放,也称逐、迁、徙等。《离骚》的作者屈原被楚王流放江南,《史记》对此就称为“迁”。周代称逐。战国时,由于特殊的战争环境限制,流刑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形式:一为逐,一般是把原籍不在某国而又在这个国家犯了罪的人逐出国境;二是谪,即将犯人遣往边远地区服役或戍守;三是迁,一般适用于有一定身份而又犯了罪的人或罪行较轻的人,被迁的地方多在蜀地或新夺取的地区。这三种流刑在秦统一后也应用,而其迁刑又分两种:一种和原来一样,即犯罪当用迁刑;另一种则是犯人本身应受其他较重的刑罚,免除其原应受的刑罚而使其服迁刑,这种被迁的人也都是集中迁往新区,从事一般性劳动或过一般人的生活。

汉代迁也称为徙,但汉使用迁刑较少,一般只对有特殊身份的人使用。如汉高祖时彭越谋反,便将其徙到蜀地的青衣;文帝时淮南王刘长谋反,则将其废掉,迁至蜀地的严道,等等诸如此类,汉代被迁的大多是王侯。秦汉时期大面积的迁民也称徙,但与作为刑罚的徙不同,徙民无惩罚之意。如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登琅玡,很喜欢这个地方,一住就是三个月,还嫌不够,便徙百姓三万户于该地,并允许他们十二年不服徭役,这是因乐其地而徙民。又如汉高祖时,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于关中,这是为扩大京师附近的人口数量及发展京师附近的经济而徙民,如此种种均与刑罚的徙大不一样。

秦汉时期的迁刑,除本人必须赴所迁之处外,其家属一般也要跟随前往。在秦律中,先自告者一般都可免受其罚或免受连坐之罚。但当丈夫有罪当迁时,妻子虽先自告,也必须随同丈夫一起到迁所。并且,有时有罪当迁的人没有走就死了或逃跑了,应该和他一起被迁的人也要被遣往迁所。

在汉代废除肉刑之前,流刑是轻刑,但不用五刑之后,流刑就不再是轻刑了。它比笞杖之刑、徒刑都重得多,因为徒刑虽须从事各种劳动,但一般不离开家乡,且有一定的期限。而流放要到边远荒僻的地方去,而且流刑的解除比徒刑的解除要难得多。因此,随着奴隶制五刑体系的打破和封建刑罚体系的成熟,流刑逐渐变为法定常刑,同笞、杖、徒、死刑进入同一序列,成为二刑中最重的刑罚。南北朝时期,流刑正式进入法典,并按道里的远近分等。北周时,自两千里至四千五百里,每五百里为一等,共五等;隋朝流刑分三等,自一千里至两千里,每五百里为一等;唐朝与隋制相似,也分为三等,但每等都增加一千里。

秦汉时流刑一般不规定期限,只有遇赦免时才可以免除。北魏孝文帝时,准流徙之人,年满七十岁,孤单穷独,虽有妻子而没有子孙的人,可以解除流罪名籍,回归本土,这便使流刑有了定期解除的制度。到了唐代,流放犯人到流放地一般要戴钳、枷劳动,起初均服役一年,后来要服役三年,劳役结束后要到流放地落户,同当地其他无罪百姓一样交纳赋税、服徭役,一般不得回本郡。但被处流刑的人死后,其家属想要还乡的,则可以放还。后来,又改为被流放的人在流所满六年可放还本郡,若在流所的人要参加考试或通过其他途径进仕者,一般也必须服满六年刑后方可。

宋、明的流刑沿用唐朝制度,但增加决杖,即流、杖并用。宋代盛行的刺配,其中的配役便和流刑相似。明清时,除流刑还有充军刑,即将罪犯送往边远地区在军中服役。明定充军刑为五等,即极边(三千五百里)、烟瘴(四千里外)、边远(三千里)、边卫(二千五百里)、沿海附近(一千里)。明代充军还有终身和永远之分,终身即至死不得返回,永远则是世代为军役。到了清代,将明律中的边卫改为近边,沿海附近一千里改为附近两千里,仍为五等,并规定“军遣止及其身”,即无“永远”之等,情节较轻的可以特赦放还。

清代还有一种与流刑、充军类似的刑罚叫发遣。这种刑罚比充军更重,一般是将罪犯发往边疆地区给驻防官兵当奴隶。发遣地多在尚阳堡(今辽宁省开原县),稍远的为吉林省的宁古塔、乌拉城,更远的为黑龙江的齐齐哈尔,新疆的伊犁、乌鲁木齐等。

(五)死刑

封建制五刑中规定的死刑也是名目繁多,关于古代常见的种种死刑的行刑方式,本书将在第四部分单独列出详细介绍。

同类推荐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几千年来。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全面介绍了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四大玉石的文化故事。
热门推荐
  • 苍灵

    苍灵

    ,守护者,用尽生命守护自己的信仰,叛离者。倾其所有寻找内心的归宿。最终也只有残存的人会去承受最深的伤痛
  • 冒险史(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冒险史(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在这部短篇集里,华生医生记录了福尔摩斯侦破的数件奇案:帮助波希米亚国王免除了丑闻的威胁;关于伦敦红发会的奇妙故事和由此引发的一场大案;还有那扑朔迷离,被公认为福尔摩斯最经典案件之一的斑点带子案。
  • 风暴

    风暴

    暴风雨来袭前,短暂的平静,短暂的甜蜜,酝酿的是怎样的狂风暴雨,这段在阴谋漩涡中挣扎的感情,又将经历怎样的曲折。谋逆,战争,将如何演绎一场可歌可泣的情感赞歌。
  • 强娶,吻你上瘾

    强娶,吻你上瘾

    “苏冉,今天下午六点三十分,你准时将你的男朋友带到刘记餐厅去,让我见上一面,不然,小心我饶不了你。”苏冉在出门前,苏妈妈‘狠毒’地丢下话。苏冉已经第八次挂断老妈的电话。她虽然是正宗的80后,可是她才大学毕业,老妈却害怕她嫁不出去,整天电话里催着她带男朋友回家。拜托,她才毕业,她才22,就这么着急去结婚生子,在家里当黄脸婆?她才不要,她还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英雄大穿越时代

    英雄大穿越时代

    地球,中国,某省,某市正在玩目前最火热网游之一【英雄联盟】的五位青年被不知不觉的魂穿他们遇见了一位“神灵”并最终穿越到了一个位置的星球之上在那一颗未知星球之上他们会发生什么?他们会遇见什么人或者事情呢?一切都将在——英雄大穿越时代【因为精力不够,所以本书的更新一般为一周,一更或者两更!】
  • 宇宙探谜

    宇宙探谜

    《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宇宙探谜》是《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系列之一,包括:体育探谜、文化探谜、文明探谜、文学探谜、文艺探谜等。
  • 总统霸爱:萌妻有毒1加1

    总统霸爱:萌妻有毒1加1

    四年前,生母被害,含恨离开;四年后,佣兵女王,王者归来。他妖孽,腹黑,强大,却唯独对她爱入骨血。“小歌儿,你去问问妈咪,最喜欢爹地哪一点?”小歌儿奶声奶气的声音响起:“妈咪说了,最喜欢你滚远一点!”【古言《宁王妃:庶女策繁华》求支持!VIP读者群:繁华玉煞532855907】
  • 师父,不要!

    师父,不要!

    他是她的师父,她是他的徒弟。她问,你可有一点喜欢我?等来的却是他一剑刺进她的胸口。之后她失忆,再遇,回到他身边。前尘往事涌来,她再问,你有没有一点喜欢我?他将她按在墙上吻了上去。
  • 毒妃逆袭:巅峰召唤师

    毒妃逆袭:巅峰召唤师

    神级魔法难求?顶级神兽难寻?至尊毒术难学?珍奇异宝难得?紫夕勾勾手指:“这些分分钟值得拥有,从废物到天才的逆袭就是这么自信!”本该就此踏上人生巅峰,找个高富帅,升任大盟皇,却引来各路妖孽挡住去路……紫夕眯起眼眸:“不管劫财还是劫色,保证你们哭的很有节奏!”(群【萌杀派】18031685,微博搜索霜月眸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