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9500000009

第9章 道家学派的历史显现(4)

晋宋人所推出的山水画不仅是一种山水礼赞,而且是一种“心取”、“象外”之道的活动,其“畅神”、“悟道”的特质,与“穷奥妙于意表”的写意境界,使得它在风貌上必然地具有一种玄远幽深、意远迹高的哲学气质,“气韵生动”也成为中国绘画乃至艺术作品不可动摇的美学传统。而山水诗更是从玄理的苦思转向自然的景观,以清丽葱郁的词句去传递主体精神对“道”的冥悟。因此,“风韵”、“神姿”、“风尚”、“神气”、“风格”、“风气”乃至“清”、“虚”、“朗”、“达”、“简”、“远”等审美题目流行一时。正是在魏晋六朝,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开始成为民族性的审美趋向。

2.魏晋玄学的发展

魏晋玄学可分为正始、竹林和元康三个时期。正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从研究名理发展到无名;竹林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皆标榜老庄之学,以自然为宗,不愿与司马氏政权合作;元康时期以向秀、郭象、裴 为代表,认为万物皆是自然而生,主张“名教即自然”。

(1)正始时期

正始(240年—249年)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曹芳的第一个年号。以何晏、王弼开创的正始玄学,提出“贵无论”,以“自然”统御“名教”,主张“名教本于自然”,治理社会要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本,以儒家的名教为末。

何晏(?—249年),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其主要著作有《论语集解》十卷、《道德论》二卷、集十一卷,集已佚。今存《论语集解》、《无名记》、《无为论》、《景福殿赋》等。他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指出“道”或“无”能够创造一切,“无”是最根本的,“有”靠“无”才能存在,“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道德论》)何晏还提出“圣人无情”说,认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圣人无累于物,也不复应物,圣人可完全不受外物影响,而是以“无为”为体。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魏山阳(今河南焦作)人,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他在仅24年的人生旅程中,为后人留下了《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等众多著作,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王弼认为,天下万物皆“以无为本”,“道者,无之称也”,“道”就是“无”,而“无”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本,“有”不过是“无”的一种外在体现。他说:“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返于无也。”(《老子注》)道作为万物遵循的法则,是没有实在之体的、无形无象的,“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论语释疑》)任何具体物之存在,既以无为用,也以无为体,“天不能为载,地不能为覆,人不能为赡,万物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老子注》)据此,王弼提出“崇本举末”、“守母存子”的观点,认为“守其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而邪不生”。可见,王弼试图依据“以无为本”来处理和解决社会问题。

(2)竹林时期

阮籍、嵇康为“竹林七贤”之首领,其学有“竹林玄学”之称。嵇康、阮籍等以道家的无为思想对抗名教,倡导“越名教而任自然”。他们公开说老子、庄周“吾之师也”,“非汤武而薄周礼”,立足于批判现实的黑暗和苦难以及名教和自然的真切悖反,以玄学异端的面貌,对于儒家的礼法名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三国魏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著有《大人先生传》、《达庄论》、《通易论》等,并有《咏怀诗》82首传世。

阮籍站在自然的立场上,对名教进行批判。他在《大人先生传》中云:“昔者天地开辟,万物并生。大者恬其性,细者静其形。……害无所避,利无所争。……盖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保身修性,不违其纪。”在理想的自然状态下,无君无臣,社会依然运行良好。而“今汝造音以乱声,作色以诡形,外易其貌,内隐其情。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欺愚诳拙,藏智自神。强者睽视而凌暴,弱者憔悴而事人。假廉而成贪,内险而外仁,罪至不悔过,幸遇则自矜”。以上阮籍历数名教束缚人、残害人之种种恶行,得出“君子之礼法,诚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术耳”的结论。现实如此险恶,阮籍向往出世,达到“大人先生”的理想境界。这种“大人”,超然世外,上与造物同体,下与万物齐一,“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

在行为上,阮籍更为逍遥处世、任性而为、放任自达,表现出如风之飘,似水之流的大化逍遥的风流气象。他“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赉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有时为了排遣苦闷,阮籍自乘马车,“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又说他曾看重一家女子的才色,此女却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嵇康(223年—263年),字叔夜,三国魏谯郡(今安徽宿州)人,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著有《声无哀乐论》、《与山巨源绝交书》、《琴赋》、《养生论》等。

嵇康尖锐地指出儒家经典所鼓吹的礼法名教是社会上种种伪善、欺诈的根源,是“大道陵迟”的衰世产物:“及至不存,大道陵迟,乃始作文墨,以传其意,区别群物,使有类族。造立仁义,以婴其心,制为名分,以检其外。劝学讲文,以神其教;故六经纷错,百家繁炽,开荣利之途,故奔骛而不觉。”(《难张辽叔自然好学论》)统治者鼓吹仁义,是为了束缚人们的思想;制定礼法名分,是钳制人们的行为;办学堂讲经书,是为了神化自己的统治,因而名教是违反自然、违反人性的。“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然则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不须犯情之礼律。故仁义务于理伪,非养性之要求;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之所出也。”(《难张辽叔自然好学论》)人的本性是以不受外在的束缚而自适从欲为欢,而“六经”的本质是抑制束缚人的自然本性,因而是虚伪的。在此基础上,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希望不为名教所束缚,以求得个体人性的从欲自由和精神解放。

在生活方式上,嵇康主张“任自然”,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大将军司马昭要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便跑到河东郡去躲避征辟。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曾推荐他做官,他作《与山巨源绝交书》,说当世是贼臣当道,坚辞为官。嵇康傲岸不群,后来遭谗而罪。他“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之安时处顺,超脱不羁,潇洒清畅,可见一斑。

(3)元康时期

元康(291年—299年)是西晋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三个年号。向秀和郭象修正了何、王、嵇、阮之说,认为“名教即自然”,以《庄子注》为标志。裴 则以《崇有论》从理论上用以有为本批判以无为本,提倡有为,否定无为,推崇名教,排斥自然。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西晋河内怀(今河南武徙)人。向秀曾注《庄子》,“妙析奇致,大畅玄风”,注未成便过世,另著《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郭象(约252年—312 年),字子玄,河南洛阳人。他承向秀余绪,在向秀基础上“又述而广义”注疏《庄子》,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应该说,《庄子注》体现了二人的思想。

向秀、郭象主张名教即自然,自然即名教,构成了一套即本即末,本末一体的“独化论”体系。他们认为,无不能生有,有也不能生有,“然则生生者谁哉?块然而自生耳。自生耳,非我生也,我既不能生物,物也不能生我,则我自然矣。自己而然,则谓天然”。万物没有一个统一的根源或共同的根据,万物之间也没有任何的资助或转化关系,“凡得之者,外不资于道,内不由于己,掘然自得而独化也”。向秀、郭象认为,万物的生成变化是自因的,这种“独化”是万物无法避免的宿命:“人之所因者,天也。天之所生者,独化也。人皆以天为父,故昼夜之变,寒暑之节,由不敢恶,随天安之;况乎卓尔独化,至于玄冥之境,又安得而不任之哉?既任之,则死生变化,惟命之从也”。他们还认为事物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即“彼此相因”,但这“彼此相因”是互相为“缘”,而非互相为“故”,万物相反而不能相无,而是无形的“玄合”,“彼我相与为唇齿,唇齿者未尝相为,而唇亡则齿寒,故彼之自为,济我之功矣,斯相反而不可以相无者也”。

向秀、郭象认为,名教完全合乎人的自然本性,人的本性的自然发挥也一定符合名教,指出仁义等道德规范就在人的本性之中,即“仁义自是人之情性。”他们认为,物各有性,而“性各有分”,一切贵贱高下等级,都是“天理自然”,“天性所受”,人们如果“各安其天性”,各尽自己的名分和职守,则名教的秩序就自然安定了。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因此名教与自然两者是不矛盾的。

裴 (267年—300年),字逸民,西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著有《崇有论》。

裴 开宗明义地反对王弼、何晏等人倡导的“贵无论”,认为总括万有的“道”,不是虚无,而是“有”的全体,即万事万物的总称,各种不同事物的品类和形象,是本来就有的。他说:“夫总混群体,宗极之道也;方以族异,庶类之品也。形象著分,有生之体也;化感错综,理迹之原也。夫品而为族,则所禀者偏;偏无自足,故凭乎外资。”

在裴 看来,绝对的“无”是不可能生出任何东西来的,万物的产生和存在,是自生自长出来的,万有既然是自生的,则其本体就是它自身。他说:“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自生而必体有,则有遗而生亏矣。生以有为已分,则虚无是有之所谓遗者也。”裴 认为,只有“有”才能育化万物,“无”只是在没有“有”以后的遗者,是“有”的丧失和转化,不能与“有”相提并论。

同类推荐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热门推荐
  • 裸婚之恋:偏爱木头老公

    裸婚之恋:偏爱木头老公

    一个对爱情有着执念的女孩,遇上一个遇到爱不懂怎么表达的男孩。误会,偏见,离别,争吵汹涌而至。两人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现实的考验接踵而来。
  • 王爷太霸道:失宠罪妃要出逃

    王爷太霸道:失宠罪妃要出逃

    对她冷嘲热讽,她忍了,说她水性扬花勾引太子诱惑王爷,她也忍了,对她动用私刑?——也忍!她一忍再忍,可是她们却步步相逼取她性命。好!既然这般活不下去,那就斗吧!她就要得到太子的心,她不介意绝世毒立攻于心计,她要坐上权利的巅峰!这世上谁也拦不住她!除了,那个人的爱情……
  • 探索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探索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这是一本献给渴望探索新世界的青少年读者的百科全书。全书用通俗浅显的文字诠释出丰富而精彩的万千现象,让青少年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一个乐趣无穷、充满未知的知识世界。囊括天下万物,浩瀚无边的宇宙天地,精彩纷呈的地球故事,千奇百怪的生物世界,有趣深奥的自然科学,日益发达的高新技术,曲折生动的人类历史,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展示自然科学的神奇,探索人类社会的奥妙……
  • 优秀青少年要养成的好习惯、好性格、好心态(大全集)

    优秀青少年要养成的好习惯、好性格、好心态(大全集)

    本书是一本心理励志著作,全书分为三篇,分别从习惯、性格、心态三方面来对青少年进行全方位的心灵指导。该书联系实际,运用生活典型案例来指导青少年塑造更完美的习惯、性格和心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知识大餐。
  • 亲吻我的彼得潘:明瞳

    亲吻我的彼得潘:明瞳

    七落,寒冬生。嗜好极多。最讨厌的事情是没有存在感,思维呈现跳跃式,喜欢不断地反省自我。在喧闹的吵嚷之市中,希望能够保持从容与淡静,不去模仿别人,也不愿复制自己,崇尚柏拉图式人生。
  • 杂草丛生的五一班

    杂草丛生的五一班

    小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是一夜之闻,女孩子们似乎都变漂亮了。当然,一个人的长相是不可能一下子改变的,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当小小看到一向奔放的小茶举止优雅地整理裙子的时候,答案找到了!原来,一个电影摄制组要到小小的学校进行演员的选秀,不甘于做小杂草的女孩子们都努力想让自己看起来更有魅力,如果运气好说不定可以成为明星呢。为了不给侦探团的形象抹黑,伙伴们决定给报名参加选秀的小小和小茶进行演出题目的特调——表现恐惧。于是“恐惧体验计划”诞生了,可是在看恐怖片体验恐惧的过程中却发生了灵异现象,让一向对恐怖片免疫的小小同学发出了吓人的尖叫声……
  •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从西周末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写起,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统一六国止,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历史.内容相当丰富复杂。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 》、《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基本人物、基本史实,只作了少量虚构,正如原书“序, ,中所说:“《东周列国》一书,稗官之近正者也。”它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 编排,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演义。
  • 天命贵妻,佞相的悍妇填房

    天命贵妻,佞相的悍妇填房

    【正文已完结,番外进行中。。。】当凶残女穿越成下堂妇,怎一个精彩了得。前婆婆隔空传话:“我儿要娶得是体面的千金小姐,纵是妾侍你都不要妄想。”前相公痛心疾首:“你我情深似海,妾侍又如何?你何苦要去介意那世俗名分?”某千金笑里藏刀:“妹妹即已被休弃,万万不要做那些不要脸面的事,和我相公藕、断、丝、连。”县太爷姿态甚高:“看你模样还算周正,既是续弦,不下蛋亦没什么关系。”某弃妇冷笑连连:“赚钱是第一,收拾这些杂碎乃顺手。”片段二:“顾四儿,去把爷昨儿藏在靴子里五十两银票取出。”某贪官悄声吩咐道,“中丞大人邀爷吃花酒,身为男人不能失了体面。”“什么?”小厮震惊侧目,“爷您真不知死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风华无双之毒医宠妃

    风华无双之毒医宠妃

    她,二十一世纪暗组织的一名顶级女杀手,拥有绝世容貌与妖娆身材,曾一人横扫若干名敌手,被誉为“最具潜力与爆发力的杀手”,没有之一。强横如她,却不料被未婚夫与亲姐姐联合起来暗杀。一觉醒来,竟穿越了?!她穿越的对象竟然还是个地位却连婢女都不如的丞相府二小姐!他,神佑帝国的帝君,一代战神。墨发银带,白衣胜雪,华贵逼人,宛若天神。拥有绝世的容颜与才华,竟从第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的女孩。那一刻,他心里缺失许久的那一块,仿佛终于被填满了。万般维护,只为她一展笑颜!当新时代的顶级杀手魂穿于异世懦弱丑颜二小姐的身上,又会发生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当其貌不扬的她遇见宛若天神的他,是成为对手,还是并肩作战?是相携此生,还是患难与共?风云诡谲,万念俱变,步步惊心。暗杀,毒医,谋略,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可是新世纪的新新人类,凤无双誓要在异世活出自己的精彩。以至于,若干年后,提起凤无双的名字,那个大陆,无人不竖起大拇指予以称赞,无人不对她俯首称臣。凤无双便是那个超越帝君的存在。且看一代天之骄女如何在这异世纤手拂云,万剑归心,只为寻一处安宁之处,与他携手共度一生!坚信一生一世一双人,1vs1宠文,正剧!推荐自己的新文《先婚后爱:盛世军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