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9500000005

第5章 道家代表著作(2)

老子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老子认为当时社会的畸形病态是“有为”所致,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因此,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福;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并不是消极怠惰,无所作为,而是顺其事物之自然,即“辅万物之自然”,排除不必要的作为或妄为。顺其自然不妄为,实际上也是“为”,治理好一个国家,就必须采取这种顺其自然不妄为的方式。侯王如果能谨守大道,按规律办事,切实做到“无为无不为”,老百姓不受干扰侵犯,就可以自生自化,安宁质朴地生活,社会自然就会走上正轨。

老子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即治理国家,如同煎小鱼一样,不要经常翻搅,而要“以道莅天下”,这样才会“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这就是说,用道治理天下,鬼怪起不了作用;不但鬼怪起不了作用,神祇也不侵越人;不但神祇不侵越人,圣人也不侵越人。鬼神和有道者都不侵越人,所以彼此能相安无事。

无为而治要求统治者“少私寡欲”,“以百姓心为心”,减少私心,降低欲望;政令不可烦苛琐碎,朝令夕改;薄赋敛,减轻人民的负担;“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谨慎用兵,不要发动不义的战争;“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删减法令,减轻刑罚,不玩弄权术,不用高压政策对付老百姓,而以质朴善良的政风感化人民。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为无为,则无不治”。

(4)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老子反对“法治”,认为“法令滋彰”反而造成“盗贼多有”;反对有为而治,认为“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反对多征地税,认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反对墨家和法家的“尚贤”,说:“不尚贤,使民不争”;反对战争,认为“兵者,不祥之器”;也反对儒家主张的“礼治”,认为“礼”已成大乱的祸首。为了达到无为而治,老子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理想:“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企图恢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去,有了器械不用,有了舟车不乘,有了甲兵不打仗,废除文字,仍旧用结绳来记事。人民有甜美的饮食,美观的衣服,安适的居所,欢乐的习俗。国和国之间能够望得到,鸡鸣犬吠可以相互听见,人们直到老死不相往来。在他看来,有智慧是坏事,有技巧是坏事,有物质文明是坏事,有欲望也是坏事,多活动也是坏事。小国寡民表达了老子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实质上是一种相当激进的政治思想。

老子主张以“无事”的办法来“取天下”。他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所谓“无事”就是“无为”,他认为“无为”才能争取天下的归向,用“有为”的办法去争取将要失败,用“执之”的办法去掌握将要丢失,即“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主张讲求“不争之德”,认为有了不争之德,就可以防止失败,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老子尤其反对儒家的政治主张,认为大道之中原本就囊括了仁、义、礼的内容,而且它们不过是大道的末节,不是最高境界。在大道衰微甚至被废弃之时,仁义之类才作为道德的或哲学的范畴为人们所重视,这就是“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认为,到了对“礼”津津乐道、要靠其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之际,就表明淳厚诚朴之自然天性已经销蚀得所剩无几,社会动乱即将降临。所以他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过分标榜仁义或忠孝,反而是大道废、国家乱才有的现象。因此,老子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具体地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抛弃聪明和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和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就自然会消失。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的,不足以治理天下。保持朴质,减少私欲,抛弃圣智礼法的学问,才能使人没有忧虑,找到真正的归属。

要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老子主张还要“常使民无知无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不标榜贤才异能,使人民不争功名;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耀可贪的事物,使人民不被惑乱。所以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净化人民的心思,满足人民的安饱,减损人民的心志,增强人民的体魄。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从前善于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精巧,而是使人民淳朴。人民之所以难治,乃是因为它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而让人和事物复归到真朴,天下就会大治。

(二)《庄子》

1.简介

《庄子》是发挥道家思想和具有集大成意义的文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集中体现了庄子的思想;“外篇”(《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十五篇是庄子及其弟子合作写成;“杂篇”(《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盗跖》、《说剑》等篇不是庄子之思想。

《庄子》有哲学的睿智、文学的风采、美学的情趣,更体现了洒脱的人生。《庄子》之文章生动细腻,挥洒自如,意象雄浑飞越,想象汪洋恣肆,情致滋润旷达,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庄子》结构上分总自然,意到笔随,得心应手,千姿百态;句式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庄子》还善于用寓言说哲理,构思奇特,随意夸张,将自然万物赋予灵性,对历史人物加以虚构,故事密度大,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中国的古代小说和传奇的文本表达有重大的影响。《庄子》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司马迁评其“洸洋自恣以适己”,鲁迅则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或能先也”。

《庄子》之论,无论在政治、军事、教育、经济等各方面都可以致用,在个人修为、养气以及立身、处世等诸多方面,也有大用处,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且巨大。

2.思想

(1)“道”与“自然”的继承与发展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以道统摄万物,驾驭宇宙,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化育万物的本根。他指出,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且“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已固存”(《大宗师》)。故道是永恒的、绝对的、无变化的;而万物则是暂时的、相对的、有变化的。因此“道无终始,物有生死”,“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道又存在于万物之中,“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渊乎其不可测也”(《人道》)。道还是不可感知、不可言说、不可命名的,“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知北游》)。

庄子所说的道,指的是人的主体精神与物质实体的统一,是有与无的统一。他认为人只要精神上得到“道”,就可以与“道”同体。他把天地和万物与“我”说成是合二为一的东西,道既然存在于大地万物之中,也就存在于“我”。因此,我就是道,道就是我。庄子从这一观点出发,认为天即人,人即天,“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不破坏自然,认为“天与人不相胜”。《秋水》云:“天在内,人在外”,“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牛马四足”即是天然,可是“落(络)马首,穿牛鼻”,加上不自由的束缚,这即是人为。庄子主张“反其真”,返回人的自然本性。他指出,人的“生死、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德充符》)。因此,人之有德者是“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人之性就是与生俱来的天然本性。《养生主》以寓言“庖丁解牛”说明了万物“依乎天理,批大郄,道大窾,因其自然”的道理,还用一个故事加以说明:老子死后,他的朋友秦失前来吊唁,却批评别人的痛哭,他说:“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

(2)相对主义的“齐物论”

庄子认为,天下的万事万物都是齐一的、平等的,提倡把相反的万物视为齐一,认为彼此并没有什么分别。由此推而广之,天下间便没有了高低、强弱、古今、大小、是非、善恶、先后之分,这就把将老子辩证法的相对性加以夸大,发展为相对主义。庄子认为,人间的真伪、是非之分来自此物与彼物的区别及言与物、言与言的对立。《齐物论》云:“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只有持有局部见

解(“小成”)的人,才看不见道而谈论真伪;只有喜好争辩(“荣华”)的人,才不理解素朴之言而谈论是非。

庄子认为,事物都有其自然本性,都体现了无所不在的道,故而“道通为一”。他在《秋水》中以“河伯观海”的寓言加以说明,“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趋向来看,顺着万物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对的;顺着万物否定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不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错的。可见是非难辨,“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因此,庄子把万物看作是齐一的,不要强分彼此、是非,而要采取一种“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的态度,即不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

庄子认为,既然一切万事万物都是齐一的,那么生死皆齐一、自然。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又说:“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春秋冬夏四时行也。”(《至乐》)人之生死只是如春夏秋冬一般循环不息,因此必须顺乎自然,破除一切的拘执。庄子认为,生固可喜,死亦无悲,由是可齐生死,人亦可无生死,人生在世就要安之若命。庄子在其妻子死时鼓盆而歌,就是庄子这一思想的力证。

(3)“君道无为”的政治主张

庄子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丑恶:“无耻者富,多信(言)者显”(《盗跖》),“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徐无鬼》)。他反对儒家的以仁义治国和法家的以刑罚治国的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回到原始的“至德”社会。他认为,“圣人生而大盗起”,将现实社会视为强盗世界,认为仁义礼智是窃国大盗的工具和赃物。他指出,“捐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那些高唱仁义之道的人,多假借仁义以取利,“仁义之行,唯且无诚,且假夫禽贪者器”(《徐无鬼》)。他认为推行儒家学说,非但不能救世,反而违背人性,致使“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胠箧》)。他又论述法家主张不足取,“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天地》)。

庄子认为,“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珠毁玉,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胠箧》)庄子认为,君王为政,以道德为根本,以无为为常态,“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而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形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天道》)。

庄子还描绘了理想中的“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他羡慕远古的神农之世,认为那时“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盗跖》),“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是“至德之世”最为兴盛的时候。

(4)无待与逍遥的人生态度

庄子追求绝对的、逍遥的精神自由。在庄子看来,只要“犹有所待”,即人为外物所累和受外力的牵绊,就不能获得绝对的自由,能够顺着自然的本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才是真正的自由。庄子认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所以人生应当逍遥无为,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任何限制,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不感到自己的存在,不追求名誉,不追求成功,做到无名、无功、无己,也就是无待、无为。这样就可以处于逍遥状态——一个内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至高境界。人之逍遥,抛弃了私心、功名与利禄,彻底置身于宇宙大化之中,一切皆无,顺性而行,“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这是一种心与道合一的境界。

庄子认为,真正的道德境界,超越了世俗道德的束缚,不为世俗的名誉所动,“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养生主》以“庖丁解牛”为喻,阐述人生之道,认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即是说,人生苦短,不能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种种。做好事不要追求名誉,做坏事不要触犯刑律,最好是忘记善恶的界限,不好不坏,不去惹人注意,这样对自己才有利。

庄子主张用“心斋”、“坐忘”的方法达到逍遥境界。《人间世》云:“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就是排除一切杂念,使心境保持虚静纯一的状态。《大宗师》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坐忘”指内心虚寂,心神安静,涤除思虑,物我两忘,不仅忘掉一切客观事物,而且不记得自己形体的存在,达到心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的精神境界。在《大宗师》中,庄子对“坐忘”的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修道之人经过“外天下”、“外物”、“外生”三个阶段,然后达到“朝彻”,即一下子豁然贯通,随之可以“见独”,即见别人所不见,至此,便可以不分古今生死,不计往来成败,内心宁静自如,静如止水。

同类推荐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热门推荐
  • 王府嫡女

    王府嫡女

    简介:她是忠义王府的嫡女,却因为痴傻呆滞而受尽欺凌辱骂,甚至连未婚夫也在大婚当日伙同庶母庶妹害她性命,夺她嫁妆。她不甘冤死,招来异世一缕新魂,代替她重生。她是二十一世纪冷氏小公主,黑帮大小姐,一不小心阴沟里翻船灵魂穿越到痴傻小姐的身上。只是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漆黑深邃的眸子,潋滟风华,惊起了一池春水,无数男女为之疯狂。表面与世无争吃斋念佛实则高深莫测的王妃,看似温柔大方沉静自持实则心机深沉的二姐,表面娇弱实则张狂善妒的四妹,看似乖巧活泼实则心狠手辣的五妹,头大无脑肤浅张狂又莫名失踪的六妹。表面温柔大度实则心如蛇蝎的七妹,以及淡然如菊,诡异莫测的八妹.一个个都不是善茬。好,既然你们不让我清静是吧,姑奶奶我不发怒,你就不知道我姓什么。庶母杀她性命,庶妹夺她嫁妆是吧。水眸一眨,庶母庶妹被送到佛堂静心修佛。派人暗杀是吧,我让你见不到明天的太阳。阴谋诡计想毁我清白是吧,我让你尝尝千人枕万人尝的滋味儿。王府内深宅大院,各种争斗层出不穷,她应付得游刃有余,乐此不彼。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发现,她出名了,而且还是名动天下。于是,什么蝴蝶蜜蜂的全都围着她转,桃花满天飞.这里有算计,有争斗,有阴谋,有迷茫,有复仇.更有不变的神话,爱情!萧霆轩:“我曾在渤海之滨,海底之下找到一颗上古七彩晶石,在火海里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燃烧,制成这一枚泪滴状的玉石。它,像极了母后为我掉下的第一滴泪水。所以我为它取名为‘无泪’。我希望,以后我的女人,永远都不要留下一滴泪。因为这颗泪石,已经藏尽她一生的泪水。”欧阳宸:“五彩凤凰血玉乃是上古神物,它的存在不仅代表着无忧城的兴衰和拥有选择无忧城城主的权利,它更肩负着选定每一届无忧城城主夫人的重任。你看,它的眼睛,美丽清透,耀眼如同太阳。选定无忧城城主夫人的方法,就是将之鲜血滴在它的双眼上。若五彩凤凰血玉发光发亮,那就代表着这个人是它认定的城主夫人。如今,你的血重新唤醒了它。所以,你是当之无愧的城主夫人。也是,我命定的妻。”
  • 逆天狂妃:废柴九小姐

    逆天狂妃:废柴九小姐

    国际知名魔术师在幻术表演之时消失在舞台中央,一朝穿越到奥加大陆,自小被认定是废柴一枚,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惊世之能,训神兽,擒贼寇,炼金丹,学法术,一人主宰法师药师双重法术,又得千年神兽护法,秉持惹我者,还之,范我者,灭之,震慑四方。龙族为他折服,狼人为之倾倒,鲛人为之折尾,精灵更愿意舍弃千年寿命追随她于天地。然,谁才是那与她生死与共,共站云之巅峰。(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妖女倾城:九品炼器师

    妖女倾城:九品炼器师

    随身空间系列(二)修真界唯一的以器证道的九品炼器师火幽重生在异界,变成殷雅继续炼器。本文随身空间+种田+玄幻。。。。。蓝自己很萌这种题材的文,咳咳,所以就写了。如果说火幽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存在的话,那么十四岁的殷雅就是一个充满了悲剧的存在。殷雅一个有着世家家主父亲,丫鬟母亲的被当家主母厌恶,被父亲嫌弃被兄长欺负的十四岁少女,被迫嫁与一个高自己几十岁的老头的时候,自杀了再醒来,殷雅不再是殷雅,火幽也不再是火幽,原本两个世界的完全没有相关的两个人,因为一场意外融合了。从此火幽接着殷雅的身体活了下去,当她接收了殷雅的所有的记忆以后,她发誓,要用殷雅这个名字在器大陆上成就一番无人可及的事业。她要创造属于殷雅的传奇!——————————————————————————推荐蓝蓝自己的新文:《带着空间穿越未来》:穿越了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对于一位在现世没有任何牵挂的人来说。可是,穿越成为离婚女人这就是一件非常悲剧的事情,而且还是一位爹不疼娘不爱的离婚女人,这就更加的悲剧了,而如果这样一个悲剧的女人还带着两个一个三岁一个一岁的宝宝,那就更加的悲剧了,而悲剧中的悲剧是,她穿越到了一个灰常可怕的时空。一个,非古代,非现代,处于灰常灰常超前的时代的时空。好吧,也就是俗话说的未来。不过好在老天还是对她不错的,让她带着一个随身空间,至少吃菜吃饭的不愁了。片段:“呵呵。”妇人尴尬一笑,“以前都是妈做得不对,你做女儿得要念亲啊,别怪妈啊!”女人一边搓手,一边涎着脸看高贵的鱼渺渺。“这位女士,请不要乱认亲戚,谁是您的女儿?说我的宝宝么?这可是我的女儿,而且您这个年纪可生不出这么年轻的女儿。”鱼渺渺直接装傻,看自己现在发达了来求自己?就这么一句话想让自己原谅?也不看看自己当初做的是什么事!推荐好友的文文:《帝一女》: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妖女倾城:九品炼器师》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职场现形记

    职场现形记

    天仁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深圳找工作,应聘进入欢喜公司做布料推销员,不料虽向鸿发公司推销成功反倒被炒了鱿鱼;又应聘进入美国3A公司深圳办事处继续推销布料。天仁再次向鸿发公司推销成功,同时,与办事处首席代表丹妮互生爱慕。美国3A公司派来新的首席代表顶替丹妮,天仁被提拔为副代表。天仁的收入明升暗降,暗下决心自己创业。天仁结识日本商人日下部,接下一笔衬衣出口订单生意。天仁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周密安排,从美国3A公司购进布料原料委托鸿发公司加工生产出货后,赚得36万元,预备向美国3A公司辞职并向丹妮求爱。丹妮却嫁给了鸿发公司二代掌门人胡仲谋。天仁怀揣着要把自己的公司打造成一家跨国公司的大梦……
  • 凤睨天下

    凤睨天下

    十年前,听家一百三十七口惨遭灭门,只剩年幼的她跪在坟前,指天发誓,生只为报仇雪恨。十年后她携恨归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每个王朝的灭亡几乎都与女人有关。上古的夏商周三代不例外,北狄国帝王也不列外,她要让北帝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当马蹄声踏过北狄国的每一寸土地,广陵散响起,兵临城下,朝堂颠覆,望着跪在脚下的满朝百官,冷冷一笑,早知如何,何必当初。随着北帝灭亡,各国暗潮汹涌,阴谋才刚刚开始,天下注定要变了! 当她拿下那铜面具,倾倒世人,他们是四国的君王,却视她为心尖上的人,为了她血染江山又如何?!为了她弃负江山又如何?!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蛮妃不好惹:相公你别急

    蛮妃不好惹:相公你别急

    穿越千年嫁给傻子,周子佩觉得自己很幸运。傻子多好呀!想欺负就欺负!只可惜他不是……“我不会要你的,因为在我看来你连妓--女都不如。”新婚之夜,他笑得邪佞,“小哑巴,如果想我了可以到怡红院找我。”他等待她难堪的神情,可她却笑得淡然:“走好。小心别得花柳病,不好治的。”这一回换他愣住了,他没有想到世人皆知的哑女竟然如此能言善辩……且看二十一世纪高材生PK古代极品腹黑男……
  • 机甲之死神星空

    机甲之死神星空

    以高达为蓝本的机战类科幻军事小说。人类的战线上,巨大的机甲将主宰战场的主旋律,成为交战双方攻城略地的利器。这些人造的巨型武器将把战争拖入到一个新的局势。在庞大而激烈的战场上总是会有英雄引导着士兵,雷。迈克斯威尔,作为联邦第一机甲王牌,和自己的死神小队同联邦普通的士兵一起,战斗在战场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