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300000007

第7章 惊心动魄的夺情风波

万历五年,张居正从一个翰林院的编修成为当朝的首辅。张居正也在神宗的支持下实行新政,同时又以辅臣兼皇帝老师的身份,时时对皇帝进行教育。不仅张居正在政治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两个儿子也都相继考中。万历五年(1577年),也就是张居正次子中进士及第那年,张居正的父亲在九月病故。对于一般人而言,老父的去世只不过是家庭私事。然而对于张居正这样众目睽睽的首辅大臣而言,如何处理亡父的丧事竟蒙上了一层浓烈的政治色彩。终于酿成了一场轰动一时的“夺情”风波。

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自治卿,号观澜,在科场仕途一直都不是很顺利,连续考了七次乡试,都名落孙山。在他20岁那年补了个府学生,一直到死,仍旧还是府学生。父以子贵,儿子既然是内阁首辅,父亲就非同一般了。万历五年,74岁的张文明患病,张居正本想请假省亲。但是正赶上皇上大婚,作为内阁首辅,他没有办法脱身,只得等到大婚以后再告假。原本想在万历六年夏初回到江陵探望老父亲,不料,万历五年九月十三日父亲病逝。九月二十五日,噩耗传到北京。第二天,张居正的同僚、内阁辅臣吕调阳与张四维上疏奏明皇上,引用先朝杨溥、金幼孜、李贤的“夺情”起复故事,请求皇上挽留张居正。明朝内外官吏人等有丁忧的制度。在遇到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丁忧”指亲丧二十七个月中,必须解职,期满而后,照旧做官,称为“起复”。在二十七个月中,由皇上特别指定,不许解职,称为“夺情”。张居正照例咨吏部,请放回原籍守制。吏部随即就接到圣旨:

朕元辅受皇考付托,辅朕冲幼,安定社稷,朕深切依赖,岂可一日离朕?父制当守,君父尤重,准过七七,不随朝,你部里即往谕著,不必具辞。

自从隆庆六年六月,张居正当国以来,这五年三个月的时间,整个国家安定了,政治上了轨道,经济有所发展,北边的俺答屈服了,张居正是形成这个局面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15岁的神宗处处依赖于他的老师,造成了张居正非留不可的局面。不许守制的上谕下来了,张居正再次上疏请求,自称“是臣以二十七月报臣父,以终身事皇上”,但是语气不是十分的坚定。后来张居正又上《再乞守制疏》,神宗和吕调阳、张四维说起,即使张居正再上百本,也不能准。夺情的局势既成,张居正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他提出了五个条件:

(一)所有应支俸薪,概行辞免。

(二)所有祭祀吉礼,概不敢与。

(三)入侍讲读,在阁办事,俱荣青衣角带。

(四)章奏具衔,准加“守制”二字。

(五)仍容明年乞假葬父,便迎老母,一同来京。

神宗除了对他所提出的第五条不同意外,其他一律答应。这就是张居正的“在官守制”。为了表明他的虔诚之心,特地辞去了俸禄。神宗过意不去,向内府及衙门下旨,给张居正更好的俸禄待遇。神宗以这种方式表明了他对张居正“在官守制”的支持。“夺情起复”的局面终于定下来了,张居正于七七之后仍入阁办事,大权在握。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一种安排激起了一些官僚的强烈反对,是神宗和张居正都没有料到的。

反对最为激烈的是,翰林院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刑部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他们都写了措辞很严厉的奏疏,弹劾张居正。十月十八日,张居正的门生吴中行首先上疏,吴中行上疏的第二天,张居正的另一个门生,隆庆五年进士赵用贤也上疏。第三天,艾穆、沈思孝又联名上疏。这些人上疏谴责“夺情”,出发点当然是传统伦理纲常,其中也夹杂着对张居正的不满情绪,使“夺情”又蒙上了一层浓浓的政治色彩。奏疏呈进之后,司礼太监冯保将其给张居正看。张居正很生气,准备对四个人实行廷杖,用这种非常的手段来制止这种风气的蔓延。其他官员知道这件事情后,向张居正求情,请求他宽恕上疏反对“夺情”的四个人,结果还是没有能挽救他们。十月二十二日,神宗降旨:

命锦衣卫逮吴、赵、艾、沈四人至午门前廷杖。吴、赵二人各杖六十,发回原籍为民,永不叙用;艾、沈二人各杖八十,发边关充军,遇赦不宥。

在七七之后,张居正虽然不入阁办事,但是对于国事,从未放手,内阁的公文,一直送到孝帏批阅。到十一月初,七七已满,选定初六为好日子,又入阁办事。

确实,“夺情”事件可算得上万历五年政坛上的一件大事,它的影响很大,震动了朝野,民间也议论得沸沸扬扬。然而伦理纲常的力量,始终还是敌不过强大的政权力量。在反对“夺情”的人群中,也有一些人打着伦理纲常的幌子,对张居正和万历新政有所不满,企图迫使张居正离职,以达到中断新政的目的。也有一些人处于道德方面的考虑,为了端正民俗民风,而冒着生命危险犯颜。对于张居正而言,在衡量新政与守制之间的轻重后,也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策划了“夺情”事件,并坚持到底,毫不退让。他的手段我们先不做评价,他的精神倒是令人感动。

同类推荐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 向胡雪岩借智慧

    向胡雪岩借智慧

    本书融故事和论述于一体,生动讲述了一代奇商胡雪岩的创业史,从经商智慧、处世手腕等方面,集中解读了他独特的人生阅历与高瞻远瞩的商业眼光,展示了大商人所特有的人格魅力。《向胡雪岩借智慧》内容丰富,论述细致,颇具启发意义,有助于读者对自己人生中各种人际关系、各种选择与得失作出新的审视和判断。
  • 曹操全传

    曹操全传

    曹操,字孟德,公元155年生,沛国谯县(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曹操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逝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消灭了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代表了东汉末年的文风,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庭”。曹操一生有诸多作品,为众人称道的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很多诗文表现了他指点江山、壮怀:激烈的高远志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 画坛大隐李琼久

    画坛大隐李琼久

    中国画史自隋、唐至宋、元,历代大师巨擘辈出,到明、清却每况愈下。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在批判自审中,苦苦探索、寻找出路,创新浪潮袭来,终于为中国画的复兴带来历史机遇,但“穷途末路论”、“笔墨等于零论”等的出炉,又似乎宣告了中国画百年改革的失败。然而请记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个单薄而巨大的身影从蜀地走来,以他的奇才演绎的峨眉神话,一夜间震动了巴山蜀水,尔后名震京师,享誉大江南北,以他的杰出才华表明了中国画生生不息,与时俱新,可以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样一个事实,像一块磁铁般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说到胡适与鲁迅,两大对峙的奇峰,他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一样的出生于文化丰厚之地,一样的来自于文脉世家,一样的青春年少便出门求学,最终又一样的漂洋过海留学深造,甚至一样的被守寡的母亲以同样的“母病速归”的谎言诓骗回家,娶了一个同样的没有文化的小脚太太。这太多的相同背后,又有着太多的不同:一个求学金陵,一个求学上海。在金陵的学校,鲁迅过的是比绍兴还要保守、传统的封闭生活。而在上海求学的胡适,则被开放、摩登的殖民文化所陶醉,如鱼得水,如浴春风,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打进入上海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读报纸。”成山成堆的报纸杂志,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开阔了胡适的心胸,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看到了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文化大潮。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飘(上)

    飘(上)

    整部小说洋洋洒洒,气势恢宏,可谓一幅浪漫的历史和社会画卷。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南方佐治亚州为背景,以一个种植园主郝嘉乐的女儿郝思嘉为核心人物,通过几个家族的兴衰变化反映了美国南方各州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喝对茶酒治百病

    喝对茶酒治百病

    自古以来,就有“茶为万病之药”,“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用茶饮、药酒保健养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实践所获得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生活在压力中的现代人,更加需要茶酒来帮助自己防治疾病、远离亚健康,女性朋友更是将茶酒运用到美容塑型中来。本书搜集了古今大量茶、酒防治疾病的资料,筛选出茶饮、药酒方剂百余则,按类编排成册,范围涉及茶酒养生治病常识、体质养生、四季养生、亚健康调养、美容塑型、常见病治疗等方面。编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向读者传授着简便易行的养生、治病方法。可以说,获得本书就相当于拥有了最专业可靠的家庭医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世舞娘:与君共白头

    绝世舞娘:与君共白头

    他与她初识时,他们只懂得在泥地里打架。所有的缘份只因一只珠钗而起。他与她相爱时,她早成为他的至亲。他们相思成瘾,相思成疯;他与她相守时,他们学会了相依为命。在经历了种种人世沧桑变迁,她早已成为他的心灵归属,即使她已不在人世。。。。。。
  • 家庭常见病饮食疗法小处方

    家庭常见病饮食疗法小处方

    在《家庭常见病饮食疗法小处方》一书中,编者搜集整理了百余种日常生活常见病症的滋补、治疗小方剂,以便于读者使用。这些方法大都是从传统医药典籍中间摘选出来的,其中也有一部分为中医临床常用药方,对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有不错的疗效,而且无毒副作用。在摘选这些药方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尽量避免有把握不准的地方,但还是请读者在实际使用时,最好能征求一下医师的意见。另外,还应特别强调的是,对急重病症,这种方法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能在医师指导下作为辅助疗法,所以此类患者必须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贻误治病良机。
  • 却风归之凤皇于飞

    却风归之凤皇于飞

    时值乱世,晋朝南迁,北方群雄并起,几大势力分别有慕容氏燕、苻氏秦、拓跋氏代、姚氏羌。秦天王苻坚在国相王猛的辅佐下一步步发展壮大,在收服了姚氏一族后,打起慕容燕国的主意。慕容一族满门才俊,除去燕主慕容俊,尚有太原王慕容恪、吴王慕容垂、范阳王慕容德等兄弟。慕容俊早死,大权落入太后可足浑氏手中,可足浑与吴王不合,幸慕容恪从中周旋,吴王才免受非难。然慕容恪在攻打洛阳时亦染病死去,燕国内部顿时风云诡谲,而外部同时遭到秦国袭击,节节败退。慕容垂挂帅出征,一举得胜,有功高盖主之嫌。可足浑不能忍耐,决计害之,慕容垂被迫逃亡秦国,得到苻坚优待。燕国丧失能将,狂澜不能挽,终至灭国。是时,凤皇十一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