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6700000006

第6章 春秋小典故

(一)亡羊补牢

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他对楚襄王说:“您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陵君又总是随从着您。您和这四个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会很危险!”襄王听了,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庄辛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确实预感到事情一定会发展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但如果您一直宠信这些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您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时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惨败。“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两句话而来的,表明处理事情发现错误之后,如果赶紧去挽救,时间还来得及。

(二)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主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他在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道饮酒作乐,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腐败,官吏们贪污失职,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齐国的一些爱国之士虽然都十分担心,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敢劝谏。淳于髡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规劝齐威王。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鸣叫,只是毫无目的地蜷缩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但他并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沉思了一会儿,毅然决定要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因此他对淳于髡说:“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而是开始整顿国事。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三)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在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大将昭奚恤的事情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它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地将狐狸擒过来。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地挺起胸膛,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得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地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地在后面跟着。它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奔逃。这时,狐狸很得意地掉过头去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知道野兽们怕的是自己,而以为它们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它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虎威,才能凭借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者凭借职务上的便利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四)毛遂自荐

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势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需要有人出主意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作食客,也叫门下客。赵国的平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平原君虽然觉得很奇怪,却也没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被秦军包围,情势非常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劝说楚王和赵国合作,共同出兵对抗秦国。平原君回家后,准备从食客中选出20个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选来选去只有19人合格,还差一个人。平原君正伤脑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对平原君说:“我是最适合的人选,愿意跟从公子前往。”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像一把锋利的锥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会穿破袋子,显露锋芒。而你在我这三年,却没有杰出的表现,我看你还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现在才要进入袋子里,不然我这把锥子早就穿破袋子,显露出它的锋利,而且连锥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平原君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就带着毛遂等20人赶往楚国。见到楚王,平原君说明了局势和利害得失,费尽口舌,却都无法说服楚王,同行的19名食客也没有办法说服楚王。正当大家无计可施之时,毛遂手按宝剑,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的性命现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国有几百万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战役中却被秦国几万人的军队打败,夺去了许多城池与土地,连我们赵国都替你们感到羞愤。赵国提议两国联合抗秦,是在替你们楚国报仇。”楚王听了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着宝剑威胁,就同意结盟,订下和约。并立刻发兵支持赵国,解了邯郸之围。从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是把他当做上宾招待。

(五)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思量,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被活活地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们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将上面这个故事引申为“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六)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专门卖珠宝的商人,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使珠宝畅销,特地选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人们借这个成语批评郑国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

(七)抱薪救火

战国时代,魏国经常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釐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釐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座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座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座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打得大败,杀死兵士15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釐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当时有个叫苏代的人,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用土地换取和平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但安釐王不肯听从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割地求和,这样没过多少年,魏国就被秦国灭了。

(八)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诸侯国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记载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觉得可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庞恭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恭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恭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庞恭陪太子回国后,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集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集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都这样说了,往往会让人信以为真。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人将这故事引申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

(九)上下其手

春秋时期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的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有能力抵抗,结果,郑国战败,郑大夫皇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大夫皇颉的功劳,说郑皇颉是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和公子围二人发生了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后来,他们便请伯州犁作公证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伯州犁的解决办法本来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皇颉。于是命人带了郑皇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皇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为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自这个故事,表示欺瞒作弊、颠倒是非。

(十)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深刻生动的比喻讽劝执政者的特点最为突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昏庸、做事没有长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地对他说:“大王很不明智,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然后又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十天,它哪里还活得成呢!我跟大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大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后来人们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这句成语,用来比喻求学、做事没有恒心,半途而废的人和事。

同类推荐
  • 武乱大周

    武乱大周

    大周千载,盛极而衰,兴帝逆天而行,国兴族弱,五代单传寿不过三十,杨信登基,天机莫测,八载而定四方,弱冠之年远走天涯,国势复衰,天灾人祸,烽烟四起。杨信回朝欲以一己之力再逆天行,兴衰成败熟可知。以武乱周,成败由人。
  • 一百个理由

    一百个理由

    在当今的世界环境里,对于中国来说,面对如一只海龟般趴在太平洋风涛里、总是令人难以琢磨的日本,需要警惕,需要谴责,也需要和平共处。《一百个理由》中,作者引用丰富例证想要说明的是:中国有一百个理由谴责日本,也有一百个理由与日本和平相处。中国欲一扫近代以来的耻辱与颓唐,走向民族的全面复兴,非得通过日本这道心理门槛;在很大程度上,这道门槛将考验中国能否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家。与此同时,日本要洗去孤独与暧昧,成长为世界性大国,更是绕不过中国这道道义门槛;在某种意义上,这道门槛成了判断日本能否重铸为一个政治诚信国家的试金石。所以,这一百个理由,给中国,也给日本。
  • 擎国

    擎国

    穿越不可怕,穿越后从零开始也不可怕,但如果有个前辈比你早穿越,而且人家还当上了皇帝,你说这可怕不可怕?
  • 高平之战(高平作家丛书)

    高平之战(高平作家丛书)

    大唐末年,官吏普遍腐败。他们不思朝政,靠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贿赂上司,得到提拔重用后再变本加厉欺压百姓,从而导致了公元877年的黄巢起义。各地农民揭竿而起,战火迅速燃烧了全国十几个省,动摇了唐王朝的根基。
  • 大明武夫

    大明武夫

    赵进平凡一生,没想到在明末有了新的开始他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凭手中矛,平万里河山,这就是大明武夫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从诺贝尔的儿时开始写起,生动地讲述了诺贝尔这位传奇人物充满了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发明家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伟大的人格。
  • 茶花女饮酒歌

    茶花女饮酒歌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FBI教你的23堂谈判课

    FBI教你的23堂谈判课

    如果你想在商场上取得更好的交易条件,如果你希望在人际关系中获得更多的主导权,如果你想让家庭关系、亲子关系更融洽,本书教给你的谈判技巧,能给你超乎想象的优势!本书还教你终极版心理测谎战术,从公事到私事、从随意的交谈到严正的谈判,教你巧妙破解骗局、做出正确决定,成为人际沟通常胜军!
  • 不可不知的犹太人经商智慧

    不可不知的犹太人经商智慧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霸道狂少

    霸道狂少

    应届毕业生秦天成遭遇无良老板,不仅被恶意欠薪,还被老板的狗腿子殴打,不想却因此获得修真传承……灵丹妙药,太普通的别来找我。强化身躯,超人的身体素质相信能满足你的要求。金钱财富,靠,这些东西在我眼里都是浮云。在各领域各显神通,神不是万能的,而我无所不能!
  • 下堂妻之玉面金凤

    下堂妻之玉面金凤

    这篇文是超强女主,甚至强于她所爱的男人。女主琴棋书画,排兵布阵,商战谋略,领袖天下,堪称完美。前半部分为女主的个人成长经历及商战谋略,下半部分为女主为统一天下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以及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感天动地的爱情。她是九天之上的仙子,只为与心爱的人长相厮守,她与他因天规被迫分别,经历三千年情劫,如果,在三千年之内,她从来没有爱上过别人,并在最后一世找到他,爱上他,他们就能永远在一起。这一世,她有绝美的容颜,她是天定的女皇,她是百姓爱戴的侠女玉面金凤,不满十五岁,已富可敌国。还未出生就身染奇毒,出生时因为半面黑斑吓坏接生婆,三岁时母亲遇害,离家出走巧遇琴棋书画四君子,四胞胎兄弟待她如同亲生女儿,甘愿为她停下自由的脚步。她拥有别人羡慕的一切,却不见得拥有完美的爱情,她的夫君,在他们的成亲之夜,大打出手,一夕之间,妻贬成妾。此时,三国风云突变,战事四起,百姓流离失所。她将计就计,诈死离开夫家,为了平定三国,殚精竭虑,终于达成心愿,并报了母仇。只是,她的爱呢?她能找到他吗?会爱上他吗?到底哪个才是他呢?………………◎上官澜:齐国京城第一美男子。因为她的半面黑斑,让他觉得她配不上自己。奈何造化弄人,他爱上了女扮男装的她,一心一意爱着她。为了这份爱,在他们的成亲之夜,他再次羞辱了她,搂着丫鬟说:“我今天的洞房花烛想和这个女人在一起,我要让她做正妻,那关碧芸就做我的小妾吧。”后来,他知道了真相,知道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爱人就是写下了休书的妻子,他还有机会吗?◎尹寒哲:楚国第一公子。只因为那双清亮的星眸,他和她成为了朋友,从她11岁开始,他就一直追随着她的脚步,为了这份爱,他甘愿等她长大,他们彼此之间都付出了很多,只可惜世事无常,不知他们到底有没有缘分。◎宇文麟:他是她的师弟,她也一直把他当做师弟看,只是他只是不是这样想的,他不要当她的师弟,他爱她,就算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爱。无论她易容成什么样子,他都能第一眼认出她,他自信的说道:“芸儿,你就是变化一千种一万种样子,我也能一眼认得出是你。”◎本文虽然有三个男主角,但最后我只会选择一个人,我的人生观点就是:一个人只有一颗心,因为只有一颗心,所以爱是唯一,也只能是唯一。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独宠代嫁王妃

    独宠代嫁王妃

    她,林静儿!名扬天下的静水医仙,依居柔然,万民敬仰!却生性恣意洒脱!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什么世俗礼教?什么三纲五常?自己开心才最重要!隐去绝世的容颜,也只因不愿做那貌美却薄命的红颜绝世!他,慕容烨!名震宇内的不败战神,十年沙场,叱咤风云!终灭七国,一统天下!却传言,他貌比恶鬼,其丑无比!残虐暴戾,生饮人血!不近女色!尤其厌恶女子的接近!世间女子无不避之如洪水猛兽!那一日,云山深处,丛林幽幽!他被骷髅教数百杀手围攻!本可凭一己之力荡平黑衣人!却不想体内的寒毒突然发作,身负重伤,命悬一线!她,却如零落凡尘的九天玄女般自万仞绝壁凌空而下,仅凭一支娇娆桃枝,诛杀所有骷髅教众!短暂的邂逅,转瞬话别离!却将一种名为爱恋的情愫悄然种下!百花宴上,一道圣旨,他与右相之女柳凝嫣婚事落定!却是落花无意,流水无心!各有算计!她只想做太子妃!而他,只想娶那个淡若烟月,恣意洒脱的女子!为偿前债,静儿欣然决定代替柳凝嫣嫁与世间女子皆避而远之的陵王!貌比恶鬼,其丑无比?静儿微微撇了撇嘴,容貌美丑不过是一幅皮相罢了!残虐暴戾,生饮人血?切!凭着本姑娘的身手还用担心会被人觅食了不成?不近女色,厌恶女子?那不更好!当个挂名王妃,清闲度日,逍遥快活,岂不妙哉?待哪日休书到手,她便可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洞房再见,他的面具取下,她的容颜转变,他们,都没有认出对方!可是,精明睿智如他,又岂会被一副面容迷了眼?她的容貌可以改变,可是,她那淡然随意,恣意慵懒的气质却改不了!那双自初见时,便深深烙印在心底的秋水明眸不会变!那股似桃之娇娆,似兰之清遐的气息不会变!原来,他魂牵梦绕的女子,竟一直在他的身边?还是他的王妃?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么?不过,既然她冒名代嫁,他也不愿拆穿她!如今她已经在他的身边了,他唯一要做的便是宠她爱她护她便好!于是,世间纷传,陵王不仅相貌绝世,风华无双,而且情深温柔,宠妻无度!世间女子无不望之心叹!太子妃梦碎成空,柳凝嫣亦被陵王风姿所迷,竟无耻反诬静儿瞒天过海,阴谋代嫁!静儿懒懒的撇了撇嘴,本姑娘人也嫁了,心也动了,他,只能是本姑娘的!你就别想了!不然——红唇轻勾,慵懒一笑,敢窥视本姑娘东西的人,都已经去排队投胎了!
  •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书叙魏忠贤原名进忠,自幼灵巧乘觉,十三四岁的有相人言其中年必荣贵。万历十五六年间,因家乡灾荒,被债所逼入司礼监为太监。二十余年间,随天启帝由少小至登基,遂成新主近臣,蟒袍玉带矣。此后,魏仰仗权势,掌东厂大印,结党营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