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6500000005

第5章 墨家思想(1)

墨家著作仅存《墨子》一书,因此,目前认识墨家思想只能从《墨子》中去探究。《墨子》一书不仅有丰富的哲学、政治思想,而且具有丰富的伦理、逻辑、军事、教育和科学思想。

(一)墨家的哲学思想

墨家在哲学和逻辑学方面的建树,是先秦其他诸子所无法比拟的。墨家的哲学和逻辑思想,在《墨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立辞、归类、推理方面可谓是独树一帜。墨家学者非常自负,如《大取》篇说:“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也犹在。”《贵义》篇说:“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在哲学的贡献上,墨家主要表现在认识论方面。墨家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是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写道:“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无)为仪者也。请惑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明鬼》下篇)墨家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闻知是传授得来的知识,说知是推论得来的知识,亲知是亲身经历得来的知识。墨家把闻知又分为传闻和亲闻二种,但不管是传闻或亲闻,在墨家看来都不应当是简单的接受,而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墨家强调要“循所闻而得其义”,即在听闻、承受之后,加以思索、考察,以别人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而继承和发扬。墨家所说的“说知”,包含有推论、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墨家特别强调“闻所不知若已知,则两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识去推知未知的知识。如已知火是热的,推知所有的火都是热的;圆可用圆规画出,推知所有的圆都可用圆规度量。由此可见,墨家的闻知和说知不是消极简单的承受,而是蕴涵着积极的进取精神。

除闻知和说知外,墨家非常重视亲知,这也是墨家与先秦其他诸子的一个重大不同之处。墨家所说的亲知,乃是自身亲历所得到的知识。墨家把亲知的过程分为“虑”“接”“明”三个步骤。“虑”是指人的认识能力所处的求知的状态,即生心动念之始,以心取境,有所求索。但仅仅思虑却未必能得到知识,譬如张眼睨视外物,未必能认识到外物的真相。因而要“接”知,让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去与外物相接触,以感知外物的外部性质和形状。而“接”知得到的仍然是很不完全的知识,它所得到的只能是事物的表观知识,且有些事物,如时间,是感官所不能感受到的。因此,人由感官得到的知识还是初步的、不完全的,还必须把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整理、分析和推论,方能达到“明”知的境界。总之,墨家把知识来源的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认识论领域中独树一帜。

墨家认为,要检验人们的认识正确与否,必须有一个共同标准,即言“必立仪”。为此,从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墨家提出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三个标准——“三表”。“表”是标志、标准的意思。在《非命》上篇中说:“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以历史记载中前人的间接经验为依据;“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以广大群众的直接感觉经验为依据;“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以某种言论主张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是否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为依据。墨家把“事”“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将人们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有开拓意义的、十分杰出的唯物主义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它是荀子的“符验”、韩非的“参验”、王充的“效验”等思想的先驱,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墨家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片面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

(二)墨家的逻辑学思想

墨家逻辑学又被称为辩学,“辩”的概念是《墨经》中一个重要的范畴。“辩”字在《墨经》中包含有辩论和思辨的意思。在《耕柱》篇中,墨子要求“能谈辩者谈辩”,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他在反驳别人的观点时常说“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也”,并把“无故从有故”,即没有理由的服从有理由的作为辩论的原则。《墨经》已经明确制定了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基本的逻辑思维形式,并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具体论述了概念的本质、划分和作用,说明墨家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基本概念和范畴所构成,以思维形式和规律为对象、内容的逻辑学体系。

《小取》篇开宗明义就对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作用作了系统的概括:“夫辨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墨家把“辩”学视为“别同异,明是非”的思维法则,认为人们运用思维认识现实,作出的判断无非是“同”或“异”、“是”或“非”。为此,首先就必须建立判别同异、明是非的法则,以之作为衡量、判断的标准,合者为“是”,不合者为“非”。这种判断是“不可两不可”的,人们运用思维以认识事物,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或为“是”,或为“非”,二者必居其一,没有第三种可能存在,不可能二者都为“是”,或二者都为“非”,也不可能既“是”又“非”,或既“非”又“是”。由这一思维法则出发,墨家进而建立了一系列的思维方法。

墨家用“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概括地揭示了概念、判断、推理这三种思维的基本形式。墨家所说的“以名举实”的“名”就是概念。“实”就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属性。“举”,《经上》篇里说:“举,拟实也。告之以名,举彼实故也。”“拟”就是模拟、反映。这里明确地指出:概念并不是对事物的直观描述或主观意会,而是一种客观的理性活动结果。通过明确概念的本质特征,墨辩学派就将判断推理建立在坚实的逻辑基础之上。

由概念的展开而进行判断就是“以辞抒意”。《墨经》认为,判断来源于客观事物,但主观认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符合、判断是否真实,还有待于逻辑验证。为此,墨家提出了对判断的要求:“名实耦”,即名与实相符。同时《墨经》还对判断应该具备的结构作了说明:“所谓,名也,所以谓,实也。”判断的主词表示对象,叫“所谓”,判断谓词说明对象,称作“所以谓”,其所体现的正是判断结构的客观基础。

《墨经》论证了“名”与“实”的关系,认为要根据事物的客观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名称。《墨经》对名进行了分类,从外延上把名分为“达”“类”“私”三种。而从内涵上把概念区分为“以形貌命者”和“不以形貌命者”,前者是指实体概念和具体概念,后者是指属性概念和抽象概念。《墨子》中说:“瞽者不知黑白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天下之君子不知仁者,非以其名也,亦以其取也。”(《贵义》)这就是说,盲人不知黑白,不是因为他不能说出黑白的名称,而是因为他无法分辨实际的物体哪是黑的、哪是白的。现在天下的君子都会称说“仁”之名,即使禹、汤也无法更改它。但把真正的仁之事和不仁之事放在一起,让天下君子们也无法分辨取舍。所以说,天下的君子不了解仁,不是因为他们不会使用“仁”这个概念,而是因为他们无法取舍仁与不仁之实。这就像盲人不能区别黑与白的颜色,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说黑白的“名”,而是因为他们不会区别黑和白之“实”一样。因此,墨家认为“名”是根据“实”作出的一种判断,是“实”决定“名”,而不是“名”决定“实”,是客观实际决定意识形态,而不是意识形态决定客观实际,这实质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名实论。

对于“以说出故”的逻辑推理,《墨经》同样也有非常深刻的研究。《大取》篇曾对此加以概括说:“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者也。”在这里“故”是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即充足理由;“理”指推理所呈现的逻辑手段,即推理形式;“类”指个别和一般之间的关系的推理历程,即推理的逻辑方法。在论及“说”(推理)的具体方式时,《墨经》分别提出“止、或、假、效、辟、侔、援、推”等诸种论式,并一一加以具体说明,同时又对“是而不然”“不是而然”等各种推理中的谬误作了明确的批驳。比如《小取》篇说:“且出门,非出门也;止且出门,止出门也。”将要出门并不是就出了门,阻止人将出门,就是阻止人出门,因为前后两者“此与彼同类”。如果将“止且出门”与“非止出门”混为一谈,用后者代替前者,就会混淆二者的类,从而得出一个错误的推理。由此可见《墨经》对逻辑推理的规则是有严格要求的。

综上所述,墨家认为思维的目的是要探求客观事物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探求反映这种必然联系的形式,并用“名”(概念)、“辞”(判断)、“说”(推理)表达出来。“以类取,以类予”,相当于现代逻辑学的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此外,墨家还总结出了假言、直言、选言、演绎、归纳等多种推理方法,从而使墨家的辩学形成为一个有条不紊、系统分明的体系,在古代世界中别树一帜,与古代希腊的逻辑学、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并立。

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梁启超肯定了墨家逻辑学思想在世界逻辑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科学价值,他认为墨家逻辑思想可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国培根与穆勒和印度陈那的学说相比较。胡适也曾高度评价墨家逻辑的历史成就和学术地位,说《墨经》的作者是“科学和逻辑的墨家”,“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为中国贡献了逻辑方法的最系统的发达学说”。

(三)墨家的政治思想

墨家的政治思想宣传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其中“兼爱”是墨家的基本核心思想,其他“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墨子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兼爱”即人与人之间实行普遍的、无差别的互相友爱,就是“视人之国,若其国;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使彼此的利益兼而为一。墨子的“兼爱”其实是对儒家“仁”的改造,提倡“无差别的爱社会上一切人”。从“兼爱”出发,墨子还提出“非攻”,反对侵略和掠夺的不义战争;“尚贤”,尊重、重用贤人,即“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尚同”,“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达成社会的统一;“节用”,节约财物,反对贵族的铺张浪费;“节葬”,反对儒家倡导的厚葬;“非乐”,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靡靡之音,认为音乐的盛行妨碍男耕女织;“非命”,明确反对儒家的“命定论”,认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具体来说,墨家的政治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

1.兼爱

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字的本意是一手执二禾,引申为兼顾、兼有等。墨子将“兼”表达为整体、全体之意,“兼爱”即“尽爱”“周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劫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墨子把使天下人兼相爱、交相利作为治理天下之乱的方法,因为在他看来爱人、利人乃顺天意。“兼爱”可以使天下富而不贫,治而不乱,可以使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悌,万民大利。“兼爱”作为平民学派墨家的核心概念,在先秦时代已被其他学者公认为其思想的标志。《庄子·天下》说“墨子泛爱兼爱”,《孟子·滕文公下》也说“墨氏兼爱”,其他如《吕氏春秋·不二》与《尸子·广泽》也都标举“墨子贵兼”。

墨子认为,在当时“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富之侮贫”社会现实中,人民最大的问题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他称之为人民的“三患”(《非乐》上篇)。他所说的“人民”,主要是指“小农”而言。他又认为当时“王公大人”的政治要求是“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尚贤》上篇),他称之为“三务”(《节葬》下篇)。墨子一方面要想解决人民的“三患”,一方面又想达到“王公大人”的“三务”,想通过上说下教,在矛盾中找出一条出路,以解决当时社会上统治与被统治阶级间尖锐对立的矛盾。墨子的所有政治思想及其行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点。

墨子认为要解决人民的“三患”,首先大家要“兼相爱,交相利”,有力的要用力助人,有财的要用财分人,有道的要用道教人,这样就可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墨子明确说:“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他分析道:“当(尝)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篇)

墨子认为天下之“乱”,起于人与人的不相爱,一方面是下层劳动者在艰辛的劳动中不能相互关心,不能以“兼爱”作为艰难物质生活中宝贵的精神慰藉;另一方面则是贵族统治者在穷奢极欲之际仍然在永不满足地攫取,甚至为了这种私欲不惜大规模地征战杀伐,造成天下大乱。墨子明确指出,这正是天下祸乱的根源:“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兼爱》中篇)与此相伴,自私自利亦是乱世之因,如“亏父而自利”“亏子而自利”“亏兄而自利”“亏弟而自利”“亏君而自利”“亏臣而自利”“乱异家以利其家”“攻异国以利其国”等皆为自私自利之结果。

同类推荐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开心国学

    开心国学

    本书以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思想为立足点,从《论语》、《孟子》、《中庸》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中,选取其关于学习、立志方面的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树立坚定、自信的信念,从小奋发图强;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中,精选出帮助青少年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容,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人生,提高思想觉悟,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和塑造独立自主,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人格和价值取向;从《孙子兵法》、《墨子》、《韩非子》等诸子名家作品中,选取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处理日常生存问题,提供指导和借鉴。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热门推荐
  • 火神肆虐:火灾的防范与自救

    火神肆虐:火灾的防范与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青少年必学古文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学古文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学古文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学古文名句的故事。
  • 傲世毒后阵法师

    傲世毒后阵法师

    她是杀手界的阵法之王,挥手间灭千人性命万人臣服。她是凌天大陆席家六小姐,废物之名命满天下,懦弱性子遭人欺凌。当她成了她,废物?懦弱?她冷冷一笑,纤手一指,辱我者杀,欺我者诛,叛我者——挫!骨!扬!灰!她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一手逆天毒术诛尽天下伤她之狗,废物也能将凌天大陆搅的风起云涌。那些曾经看不起她的人赶紧擦亮他的眼,看看她是如何傲世苍穹,俯视世人。======================================当她带着一颗冰封的心,与他相遇,一张绝世冰颜就此闯入他的心房,面对她的冷心冷情,他又将如何去温暖那个让他如此深爱的人儿。。。。。。精彩片段:【虐人篇】“你不过一介废物,有什么资格”蓝家长老满脸不屑,眼皮都懒得抬一下。女子轻哼一声“是吗?我倒是忘了我是个废物……”“哼,你知道就好……”蓝长老话音刚落,女子启唇轻笑,细碎的笑声从红唇中溢出,她缓缓朝前踏了一步,纤手快速画出一道绞杀阵,手臂轻扬,兰长老感觉一阵狂风袭来,还未做出反应,只觉全身上下如同被利刃一刀一刀割过,他凄厉的哀嚎一声,那种钻心的疼痛,让他的五官扭曲到一起,样子极为骇人。【男主篇】“梦儿,我此生绝不会负你”夜冥歌挡住她的去路,很是认真的凝视眼前之人。女子不由嗤笑“是吗,很多人这样说过”声音带着凄凉听的夜冥歌心都揪在了一起。“我不是那其中的”“那你也不是例外的”绕身走去,只留下一道孤寂的背影。“。。。。。”【属下篇】“小哥哥,你长得好壮实”“小哥哥,你看奴家美吗”一个扭动着如水桶般粗壮腰身的老妈子羞答答的朝她抛了个眉眼。某人顿觉胸口一阵翻腾。“呕~~~~~~~老大,救我”本文一对一
  • 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

    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

    重生汉末,赤菟画戟吕奉先;一统三国,霸绝天下唯战神!
  • 向明星学习

    向明星学习

    本书中,我们精选了刘德华、成龙、周杰伦、姚明等十几位明星的成长历程,从人生目标、规划、精神、胆识、性格、品格与外在的社会时代环境、机遇等方面,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感人又不乏趣味性的故事。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励志经典中获得深切的感悟,有助于人们自我认知、自我导航,进而自我超越。
  • 红楼梦中梦之瑕不掩玉

    红楼梦中梦之瑕不掩玉

    九天之外,离恨海边,有一仙境,亭台楼榭,玉树琼花,紫气迎其上,清泉石上流,看不尽的鲜花神草,品不完的玉液琼浆,赏不够的良辰美景,说不尽的神采飞扬。原来这里就是掌管世间风月的仙姑警幻仙子的住处……太虚幻境。太虚幻境里面住着的都是些翩跹女儿,有的是早就成仙的,有的是正在修炼的。有的是花精草魂,有的是肉身飞升。警幻仙子本就是个不落世俗之人,心中完全没有了红尘中的情爱,只剩下一颗惦念天下女儿的慈悲之心……
  • 爱玛

    爱玛

    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热心关注身边的浪漫故事,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张为孤女哈丽埃特导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当哈丽埃特误以为自己爱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时,爱玛才惊觉原来自己也在爱着奈特利先生。
  • 惊世萌宝:特价娘亲大拍卖

    惊世萌宝:特价娘亲大拍卖

    ”“娘亲,可有见过‘惊艳盗神’外带个‘贪财奶包’一起穿越的吗?她是洛将军府的嫡出小姐,那只妖孽好漂亮。“娘亲,见过穿越的,隔壁有颗玉灵珠我想要。”“抢了。”某男凤眸一眯将她压在身下:“女人,那夜盗我种还记得否。”“盗了。”“啥时候的事?你干嘛?”女子护胸,他是身份神秘的灵水国太子。这片大陆一夜间崛起了一对‘煞神’,男子一字一句说:“我要攻回来。”“娘亲,下面那个女娃在跟我炫她新衣服”“扒了。”
  • 黑熊舞蹈家

    黑熊舞蹈家

    沈石溪的《黑熊舞蹈家》是一本中篇故事集。收录了六只熊的故事和两只狮子的故事。其中《母熊大白掌》描写了主人公“我”与猎户亢浪隆在捕猎母熊大白掌的过程中,亲眼目睹大白掌为救小熊仔不惜粉身碎骨的气概,作者对母熊大巴掌在生死存亡关头的细致描写让人深受震撼,使人深刻反省猎杀动物这种用生命作赌注的残忍游戏。
  • 夫不教妻之过

    夫不教妻之过

    她,阎猫儿,职业婚托。高文凭,高智商,姿色过人,游走在渴盼第二春的老男人之间,以结婚为诱饵,骗取财富,逍遥挥霍,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惬意生活。家族渊源是身为老白脸的老爸,当然,老爸并不是生来就老,只是一直从小白脸做到老白脸而已。所以,在一色牟利这一行当里,她是根正苗红,理直气壮。当玉帝被王母耳提面命的时候,他对阎猫儿既羡慕又嫉妒,于是决定以一场空难解决了她。可惜,他没料到,此女背景很,非常,特别的不一般。这是一个色女向超级色女转变的故事,她主宰江湖,混迹官场,豢养美男三千,收服世间痴男暴男美男权男,与神仙对话,同鬼怪笑谈,乐时笑天下,疯时捅破天,悲时独隐藏,痛时舔舐伤!她是一个传奇,所以充满故事,而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每一个男人,都是她身上不可拆卸的肋骨!~~~~~~~~~~~可爱分隔了秀~~~~~~~~~~~~为了保命,为了不受折磨,阎猫儿该如何自处呢?她又如何在这陌生的环镜中达成理想,完成多年的夙愿呢?!这个妖孽般的美男又跟她有何种恩怨呢?凌千夜——阎罗庄的管家,从小出生便像妖怪,被世人唾弃,被父母嫌弃。阎罗女猫儿保护了他,并说他是阎罗王最尊贵的客人,在他长大之后,猫儿第一眼见到他,便要了他。灵儿——猫儿的通房男侍,温柔体贴,一心一意伺候猫儿,对其他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独孤海——曾经的皇帝,现在的采花大盗。被猫儿弄得身败名裂,世人宁愿他死了,也不愿意承认他活着。他虽然采遍无数花,但依然无法彻底将猫儿放下。独孤拓——现在皇帝,他从小跟在猫儿身边,后来被猫儿一手推向了皇位,替代了独孤海,他身在其位,却日夜承受着痛苦。但渐渐被权力迷失了自己,不愿意再做任何人的傀儡。紫月——灵狐祖师,沉睡了三千年醒来,以前没被猫儿那妖媚的娘迷倒,却栽在了猫儿的手中,在感慨之余,心中却甜蜜的紧,甘心做她身边一个男妾。伊期爱——来自天界,拥有最纯阳的灵魂,从小便跟猫儿订了亲,只因为猫儿需要他的‘滋润’,不然就会变成白痴……他自称第一夫君,脾气暴燥,还有个表姐‘情人’,而且还是个大肚子的。艾经亦——俊美潇洒的神医,风流多情,拥有二百多个小妾的他,注定无法与猫儿在一起,心想他已练得够强大,却不料遇到她,依然不堪一击。韦星隐——暴燥的小处男,猫儿不小心中了药之后跟他发生XXOO之后,他便死赖着猫儿,要做她的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