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9800000003

第3章 解读生命(2)

“人”是什么?即是人的一名所名的那个人究竟是怎样?依照中国的人字,是象形的,所以首先可云人是个有形体的。但有形体仅足区别无形体的虚空而已,其余如动植矿物等都是有形体的,又如何从有形体的物中显出这所名的人呢?于是从形体上显然不同的一点,则可曰人是“自然主义的宇宙下那个渺小的两手动物”(胡适之语)。然此不过在动物中加有两手的符号罢了,其余就作用而言,亦可曰人是能用火或用铁器的动物,或曰人是能有言语文字的动物,此亦皆就其一种作用为符号,便于指别曰人而已。其实有此诸作用未必为人──若鸟亦能言语等──,离此等作用亦未尝不为人也。然大致先认人为动物的一类,以为人类所表现出来的常性就在作用活动,那么,诸动物若象马等皆有活动作用,难道象马等也可以叫它作人么?想大家要齐声说是不对罢!于是有谓人是有形物故非虚空,人又是有形体有生机物故非土石,人又是有形体有生机有活动作用的动物故非草木,人又是有能群的政治及理性的道德者故非禽兽。讲到能群的政治与理性的道德,可谓能在动物中崭然显出人的不共性了。故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又曰:“人为万物灵长”。古来讲做一个人要有理性的道德,即现在所讲做人要有人格,就是从理性中发挥道德以完成人格的人。这种人格是尊重的,是异于禽兽的。此内具的理性道德发现于人伦的群众,即为礼法政治等。然后以儒家所说的“仁”。最足表明人之性德,故孟子说:“仁者,人也”。子思说:“人者,仁也”。孔子也说:“克己复礼为仁”。此仁乃指人之性德。亦指为君子或成人的意思,如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这样观察,古来贤哲很注重有性德人格的人,所以人是应保持仁之理性道德,乃能永久不失去人之所以为人的德性。不然,不但不能养成为有德性的仁人,而人与人就不免发生种种冲突种种残害不仁的事来。放眼一观,现世界人类的悲惨现象,即由未有完成人格的人无理性之举,所以不能尽行人道。

——太虚法师:《太虚大师全集》

文明的发达和科技的进步,使人类能够在宏观上认识其他星球,乃至遨游于太空之中;能够在微观上直探物质本原,发现物质的基本组织结构。遗憾的是,这所有的一切却不能帮助人类进一步认识自己。

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就不能把握自己的心念,不能在烦恼生起的当下观照它、克服它。如果我们想从痛苦中得到解脱,首先就得认识自己。如何才能认识自己呢?祖师告诉我们,直下承担就是认识自己。在我们的生命中,身体不是自己的,只是四大的假合;思维不是自己的,只是概念的延续。除了物质的身体和精神的思维,“我”是什么呢?

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方才发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执著妄想不能证得。这就是说,在我们的内心,除了妄想执著,还有清净的如来智慧德相,而这正是我们真正的自己。所谓直下承担,就是要认识到自己本来具足的佛性。

大珠慧海禅师参拜马祖。祖问:“来这里干什么?”慧海禅师曰:“来求佛法。”祖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抛弃不顾,到处乱跑做什么?”慧海禅师问:“哪个是我的宝藏呢?”祖曰:“现在问我的就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为什么还要到外面去求呢?”慧海禅师在马祖的开示之下,当下认识到自己。后来有人问慧海禅师:“如何是佛?”他回答说:“清淡对面,非佛而谁。”又如灵训禅师参归宗,灵训问:“如何是佛?”归宗禅师说:“我告诉你,恐怕不相信。”灵训说:“大和尚的开示,我岂敢不信?”归宗禅师说:“你就是。”如何是佛?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真正的生命,也就是我们的佛性。

佛性虽然不是我们见闻觉知的妄识,但也没离开见闻觉知。云门禅师说:“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我们认识自己,要从能见能闻的作用中直下承担,但不可住著于见闻之相。

不落于思维是认识自己。思维往往是名言概念的延续,是前尘影事的重现。一旦落于思维分别,住著于是非得失的纠缠中,我们就会迷失自己的本性。临济禅师上堂开示道:“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面门出入,未证者看看。”时有僧相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一把抓住他说:“道,道!”这位僧人想了一下,师便放开手说:“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又如六祖接引惠明的公案。六祖从五祖处得了衣钵后南行而去,惠明从后面追上,六祖将衣钵放在石上,惠明拿不动,于是说:“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六祖说:“汝既为法来,可放下万缘,不要有任何念头。”又说:“不思善,不思恶,正在这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当下认识到自己。这两则公案都是告诉我们,只有离开通常的思维分别,才能认识自己。

明心见性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要从心性中去认识,心指我们现前的心念,这个心念是虚妄不实、生灭变化的。但透过生灭变化的表面,还有不生不灭的心体。明心见性,就是要我们明了心的虚妄性,不被它的变化所迷惑,从中进一步见到自己的清净心性和真正生命。

六祖在五祖门下悟道时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知六祖已经悟到本性,继续为他开示说:不识本心,学佛法是没有什么利益的,如果认识到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那就会成为大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无始以来,众生都是因为不认识自己,于是认贼为子,随着妄想分别,沉溺于六道之中。倘若我们认识自己的本地风光,就能息灭烦恼妄想,不被外境的迁流变化所牵引。从而开发出生命中的智慧潜能,在根本上把握自己的命运,并进一步完善人格,如是方能得大自在。

——济群法师:《生命的痛苦及解脱》

生命之维系

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生命之火永不熄灭。究竟是什么东西,把我们的生命都维系起来了呢?我们分几点来说明:

识第一是心识的力量。心识是生命的主体,是生命的根源。一般人喜欢谈心理、谈超意识、谈超灵觉、谈第六感,或者“心有灵犀一点通”、“神通”、“灵感”之类的,一般心理学只讲到“心”,我们现在要讲的,是比“心”还要更深入的“识”。

佛法将“眼耳鼻舌身”说为前五识,“心”解释为“第六识”,“意”是“第七识”,“识”才是真正生命所依的第八识。我们的第六识“心”领导着“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从事种种活动,这前五识造下了种种业后,将由“第七识”传送给“第八识”,第八识叫“阿赖耶识”,又叫“藏识”,它将人所造的善业恶业全都贮藏了起来。这第八识是生命中的主人,《八识规矩颂》说:“去后来先做主翁”,人死时,眼耳鼻舌身皆不发生作用,但“识”要最后才会离去。人入胎时,眼耳鼻舌身均已长成,但要等到“识”发生作用,才能了解世间。

“识”是我们生命的主体,它是永不毁坏也永不遗失的,是一只无形的储藏库、保险箱。各位!在你的储藏库、保险箱中,你打算储藏些什么样的东西呢?等于你种的一块田,你要在田中播下什么种子呢?

中阴身维系着我们生命的第二种东西,叫做“中阴身”,又叫“中有身”。

人生自百年以后,旧房子似的身体已毁,新房子似的躯体尚未迁入,中间这段过渡时期的生命的主体便是中阴身,或叫中有身。中阴身非精血和合而成,非血相连之躯,它介乎生死之间,所以叫“中有”,它是一个约一尺大小的形体,你可以说它是一团气或一片影子,大约就是这类东西。中阴身以识为依,以香为食,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它的归宿,亦即经云“善寻当生之处”。其归宿是否容易找到,还视其根器而定,如《涅槃经》说:

上根者转生,只在一念之间。

中根者转生,要十五天。

下根者转生,则要七七四十九天。

民间习俗中,有为鬼做“超渡”、“头七”、“二七”、“七七”等仪式,就是这个道理。

中阴身见男女交合,对未来的母亲生起强烈的爱念,出生后即为男孩;对父亲生起需求的爱意,出生后即为女孩。生男生女,中阴身的入胎出胎,就因此而形成。如果堕入地狱,中有身先感受风寒霜雪的逼迫,见到热地狱的火焰,生起暖想爱触,以身投去,即会堕入八热地狱;若是为热浪盛火所逼害,见到寒气,欲想获得清凉,以身投入,即会堕入八寒地狱。

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所合的报身;人,不知前生的所作所行诸事,就是因为隔了身体,所谓“隔阴之迷”。中阴身,可以说分开了前生与今世,但也联系了今世与前生。

业维系生命的第三个力量,就是业力。业力,有“润生”及“发芽”两种力量。譬如我们所播之种子,还要予以浇水、施肥才能生长,而这“业力”就是生命的水分及肥料。所以,有了业力,生命才能继续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身体所做的、口中说出的、心里所想的,都会成为业。身、口、意三业有善有恶、有好有坏,尽管业报各有不同,但有业就有报是不会讹错的。

人生于世,当然都会有善恶诸业,但人死转生,究竟先受何种业报?

有时是先从所造之最重业先受报应;有时随忆念受报;有时则先从习气受报,即我们平常的习惯。比方,本来我造了一个重业,该堕地狱;但是,我平常念“阿弥陀佛”念惯了,随时随地都念“阿弥陀佛”;你骂我,我说“阿弥陀佛”;你打我,我还是“阿弥陀佛”。念习惯了,甚至临死那一刹那,口中还是念“阿弥陀佛”,就由于这种念佛的习惯,使得我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忆念和习惯对于受生都是很重要的。

有人说:“说什么善恶报应,根本没标准;好人反而遭遇不幸,倒是坏人往往一帆风顺。”但是,各位!看人不要光凭一时,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报应中,有现世报、有来生报、有多生报;就如我们种的花草树木一样,有的是今年生、有的是来年生、有的则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才开花结果。

有这么一首偈,描写业力: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佛教另外还有一首“三世因果偈”,将人的前生、今生、来生的因果,作了一番阐释: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业,维系了我们的三世因果,维系了我们过去、现在到未来的生命。

十二因缘维系我们生命的主要力量,除了“识”、“中阴身”及“业”之外,就是“十二因缘”了。

十二因缘,就是生命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所轮转的十二个程序。什么是十二因缘呢?

无明——因为缘生万法才生,缘灭万法亦灭,一切法无常无我,人们不知如是法的真实相,是为无明。无明是人与生俱来,没有别的法为无明之缘,所以又称做无始无明。无明是总覆一切缘生法的实相,亦即是愚痴之谓。

行——欲界是善不善的行业,色界无色界的禅定业系为行,行是能造作,能牵引三界的身口意三业的力量为行。性质虽通“有”,但现在造作潜果未熟之业曰有,现果已熟远推前业曰行,这是行与有区别。

识——识,通指个人精神统一的总体,由于识的了别,使境增明,使根增长,使思想等有所领导。

名色——名是受想行识的精神,色是物质的肉体,名色包括了主观的精神与客观的物质。名色亦即五蕴的异名。

六入——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的内六根,传达色声香味触法外六境的机能。

触——内六根与外六境相接触,主观上所起的感觉作用。亦即根、境、识三种和合曰触,苦乐感情,饥寒痛痒,都是由触觉所领导产生。

受——受,对不欢喜的境物人事生起苦痛感曰苦受,对欢喜的境物人事生起快感曰乐受,对不欢喜的境物人事生起克服各种苦感和乐感,名为不苦不乐受。

爱——爱,有爱财、爱情、爱命、爱生、爱执等,爱,又有欲爱、色爱、无色爱,总指对所欲境上渴爱之贪念也。爱为生死的根本,即无明之义,所谓“贪爱名为母,无明则是父。”贪爱增上则成取,以取为缘表现于行动者为有。

取——取有四义:一为于五欲或色声香味触等五尘起追求想曰欲取,二为于正理起谬解,如对五蕴生我见、边见、妄计取着曰见取,三为于生活不合规律而有许多禁戒曰戒取,四为于所爱事物起我和我所有执,如我执、我慢、我法、我语等曰我取。总之取是于所有事物上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一切的攀缘追求,因此引发三有业的活动。

有──有与业的意义相通,佛经常说到业有与生有之谓,身口意对周围环境,表现为喜的恶的活动曰业有,经过一度活动就会对招引自己的后果潜伏着一种力量曰生有,总之不忘因果曰有。

生──人从母胎呱呱坠地即谓生,色受想行识五蕴我的主体展开对外的活动发展,直至老死,此一期生命曰生。生的本义就必然具有无常逼恼之苦,生是人间的苦相,一切忧患艰难都随着生而俱来。

老死──人的有为法的生理机能衰退,最后呼吸停止,诸蕴因缘离散,无常变迁的事实终于到来,此即谓之老死,但此老死并非人的全部消灭,老死了“色蕴”,识却与无明和行天再另一期的生命流转了。

十二因缘中的无明和行,是过去二因;识、明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五果;爱、取、有,是现在三因;生和老死是未来二果,十二因缘的道理,甚为玄妙。这里,我们以两个例子来譬喻十二因缘。第一,如城:十二因缘有如一座城墙,人为城墙所困,虽然有门,但是门口站有许多卫兵,不容易出去。人虽然本来可以跳出十二因缘的束缚,但由于贪、嗔、痴、我执、烦恼的牵引,因此不容易跳出十二因缘的流转。第二如树:十二因缘有如一株果树,果树的种子被种下后,萌芽、长大、开花、结果;果子落地后又长新株,又复萌芽、长大、开花、结果。新生的果实虽不是原来的种子,但是彼此之间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过去生、现在生、未来生,虽然身体在五趣六道中轮回不停,但是生命之流却是前后相续的,其主体是一致的。

——星云法师:《星云大师讲演录》

易逝的生命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开始,每一个时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时间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业,也可以储积功德。

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寿命有多长。因此,必须与时日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

人生要为善竞争,分秒必争。

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

时间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钻石般珍贵;但对愚人来说,却像是一把泥土,一点价值也没有。

佛说“命在呼吸间”。“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人能挡住死期,让生命永驻人间;既然这么去来无常的生命,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爱惜它、利用它、充实它,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应问是否有为人生发挥自己的功能,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怕时间消逝,花了许多心血,想尽各种方法,要遮挡时间,结果是:浪费了更多时间,一无所成人多迷于寻找奇迹,因而停滞不进;时间再多,路再长,也了无用处,终无所得。

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实在很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

平常无所事事,让时间空过,人生就在懈怠睡眠中慢慢地堕落,良知良能就这样睡着了一辈子——如此的生命只能叫做“睡中人”。

用智慧探讨人生真义,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圣人与凡夫的境界,最大的差异在于圣人可以自我掌握时空。

生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经落地了,后脚还不肯放开,“前脚走,后脚放”意即:昨天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于今天该做的事上。

不论在人间付出多少心血、多少辛苦,切莫将心念停留于过去的成就,不论施人多少,亦莫讨人情、求报酬。过去的留不住,未来的难预测,守住现在,当下即是。

一直停滞在昨天、过去,就会产生杂念,有执著顾恋之心。人一旦时时刻刻回忆往事,便会痛苦、怨恨、嗔怒、不甘心……未来的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要保护此时此刻的爱心,谨守自己当下的本分。

人生不一定球球好球,但是有历练的强打者,随时都可以挥棒。

——证严法师:《证严法师静思语》

同类推荐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热门推荐
  • 一学就会做早点

    一学就会做早点

    《一学就会做早点》精选了近百种早点的做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制作简单,一学就会,是居家过日子的上选读本。蟹黄虾子烧麦;金黄南瓜饼;麦香粗粮饼;白糖焦饼;岭南光酥饼;黄金馒头;葱油花卷;香软芋头糕;皮蛋瘦肉粥;油盐白粥;生滚田鸡粥;田螺芋头粥;生菜鲮鱼球粥;柴鱼花生粥;淡菜皮蛋粥;等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逆世重生:倾城杀手妃

    逆世重生:倾城杀手妃

    黑白两重身份,白天,她是王府最卑贱的丫鬟,晚上,她是春风楼里妖娆美艳的舞姬。她是京城第一丑女,因为脸上有一个月形的红色胎记。而春风楼的舞姬千水月,眉心一颗朱砂美人痣,一块面纱,遮住了她的倾城绝美。他武功超绝,智慧无双,却冷漠腹黑。他残忍、高傲。凡是他们出动,必定鲜血横流,血染白衣。她冷血、无情,却不知,彼此已经占据了对方的整颗心。推荐新文《狼妃有毒:腹黑鬼帝心尖宠》连载更新中……【一对一宠文,甜腻歪】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秋风引

    秋风引

    试图摆脱芳村的小桃师范毕业后又不得不回到芳村做教师。她看见过城市生活,她需要保持自己的荣耀。得到小桃的校长将他介绍给城里的干部。婚后的小桃感到很幸福。然而,总有一股摆脱不掉的悲凉缠绕着她。在小桃怀孕时,妹妹住在她家,独自与丈夫在厨房里呆了很长时间,并且打碎了一个盘子。发生了什么事小桃心知肚明,但她没有闹。从女孩到女人,从最初的梦想到生活的细碎,此时的小桃“最先闻”该已是人生的秋意悲凉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星河大帝

    星河大帝

    少年江离安静平凡,家有天才弟弟众星捧月,校有高手班长虎视眈眈,他因怜爱流浪猫而获奇遇,生命力在短短十天内迅猛晋升!谁能料到,日后他需履行誓言、背上使命,凭一人之力挑战世界规则……大神新作,震撼归来!全新流派,不同视角,追寻长生的命题,道尽修行的真谛!
  • 地陷

    地陷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踮着脚尖的爱:独舞

    踮着脚尖的爱:独舞

    不知什么时候起开始关注你,淡定而又深邃的眼光。以报复之名接近你的身边,却遗落下一颗心。牵着的双手,雪地里的拥吻,还有若有似无地亲密,好似一场浪漫的爱情,却从来只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激不起你的半点关注。此刻,我像第一次见面一样,直直地望着你,因为我要为这场独角戏落幕……
  • 山河永寂

    山河永寂

    出了无数皇后王妃的纪氏是天下第一名门,当身为纪氏旁支的纪天市出现在摄政王益阳面前时,往事被悄然揭开。深宫中太后与摄政王的生死之恋背后,隐藏着伤痛和背叛;无辜的天市深爱摄政王却因此而被卷入了一场复仇中。爱情被辜负,信任遭背叛,天市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坚强赢得真正的尊重,却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伤害别人的刽子手,于是一轮新的背叛和报复在她身上展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