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7100000006

第6章 古代历法(1)

我们知道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计时方法都源于天文。古人们经过长期的精心观测后发现,不同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有着各自的规律的,而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也意味着时间的变化。依据这一点人们第一次找到了确定时间的准确标志,通过观象授时活动,使得古代的计时制度一步步地发展了起来。

(一)历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属于阴阳合历。所谓阴阳合历,其实是一种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历法。朔望月是月亮围绕地球的运转周期,而回归年则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转周期。由于回归年的长度约为365.2422日,而十二个朔望月的长度约为354.3672日,与回归年相差约10日 21时,所以同时需要设置闰月来调整二者的周期差。

中国古历的基本要素包括日、朔、气,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回归年、朔望月和二十四节气。

1.回归年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发现,作物的枯荣、候鸟的迁徙无不与气候的凉暖变化有关。而这个凉暖变化的周期大约是365天,因此人们在“日”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引用了“年”这个概念。而回归年就是指太阳直射方向从北回归线到下一次再直射北回归线(或者从南回归线到下一次再直射南回归线)所经历的时间。天文学上严格的定义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或秋分点)的时间间隔,称作回归年。根据天文观测结果,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约为365.2422日,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

2.朔望月

我们知道月亮围绕着地球终日不息地旋转,而且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它只反射太阳光。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而言,随着太阳、月亮、地球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在不同的日期里,月亮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月相,而这些月相经历了朔、上弦、望、下弦的演变周期。天文学上规定,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间隔称为“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为29.5306日。

3.二十四节气

在我国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歌诀。这一歌诀是人们为了记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各取一字缀联而成的。下面我们具体谈谈这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二十四节气按顺序逢单的均为“节气”,通常简称为“节”,逢双的则为“中气”,简称为“气”,合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360度轨道(黄道),以春分点为0点,以15度为间隔分为二十四等分点,每个等分点设一专名,含有气候变化、表征农事等意义。我们按照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可以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表征四季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第二类是表征冷暖程度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第三类是表征降雨量多少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第四类是表征农事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节气虽属阳历范畴,但是它与阴历系统中的朔望月配用是中国阴阳历的一大特点。

4.置闰和岁差

在中国的古代历法系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闰月的设置和岁差,下面也做简单介绍。

朔望月的平均值为29.5306日,比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要短约一天。如果第一个月的望日正值中气,那么三十二个月后两者差值的累计将会超过一个月,因此会出现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份使得本来属于这个月份的中气推移到了下一个月份,此后,其他月份的中气也将一一推移。这个月份一般出现在第十六个月前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古代的天文学家将这个月设为闰月。而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是一个回归年比十二个朔望月的日数多,比十三个朔望月短。为了协调这种矛盾,古代的天文学家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每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其中包含一个闰月。

所谓岁差是指太阳从某年的冬至点出发,在黄道上运行至下一个冬至点时,并没有走满360度,其间有一个微小的差数,这一段小小的差数被称为岁差。

晋代著名的天文学家虞喜把自己潜心观测中星的成果与前人的观测记录进行了比较,发现冬至当日,不同的时代黄昏时分出现于天空正南方的星宿有明显的差异,他正确地解释了这一现象。他认为这是由于太阳在冬至点连续不断地西退而引起的,他把这种每隔一岁、稍微有差值的现象叫做岁差。祖冲之在《大明历》中提出岁差值为每45年11个月退行一度。

(二)天干地支和生肖

干支起源于什么时候,现在还不能作出确切的回答,但是关于干支的记录以前就有了。在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中出土的殷墟甲骨卜辞中就载有大量用于纪日的干支记录,这说明干支的产生比殷商更早,或是同一时期。对此,这里不作较深入的探讨,更多地注重对于干支的介绍。

1.干支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同样按其顺序,天干中逢双,即甲、丙、戊、庚、壬为阳干;逢单,即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根据《史记·律书》《释名》和《说文解字》等书的释义,干支名称的含义分别是:

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草木破土而萌芽之时;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之时;

丙:万物沐浴阳光之时;

丁:草木成长壮实之时;

戊:大地草木茂盛繁荣之时;

己: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之时;

庚:秋收之时;

辛:万物更改,秀实新成之时;

壬: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之时;

癸: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之时。

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万物孳生之时;

丑:扭曲萌发之时;

寅:发芽生长之时;

卯:破土萌芽之时;

辰:万物舒伸之时;

巳:阳气旺盛之时;

午:阴阳交替之时;

未:尝新之时;

申:万物成体之时;

酉:万物成熟之时;

戌:万物衰败之时;

亥:万物收藏之时。

这些释义表明了天干是一年中十个时节的物候,地支则表示一年中植物生长发育的十二个时节。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这样的组合共有六十对,可以不重复地记录六十年,六十年以后再从头循环,这样得到了一个以六十年为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纪年,称为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日的方法与干支纪年的方法一样,每天用一对干支表示,每六十天为一个周期,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

干支也用来纪月,但是纪法与纪年和纪日不同。首先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依顺序排列,十二月为丑。其次,天干在分配时要考虑当年的天干,其对应关系是:当年天干是甲或己时,正月的天干就是丙;当年天干是乙或庚时,正月的天干就是戊;当年天干是丙或辛时,正月的天干就是庚;当年天干是丁或壬时,正月的天干就是壬;当年天干是戊或癸时,正月的天干就是甲。有一首歌诀可以帮助我们记忆这个规律: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2.生肖

利用十二地支纪年、纪月、纪日固然方便,但是却不便于记忆,为了克服这个不便,人们创立了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十二个具有实感的常见动物来代替十二地支,即十二生肖。

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及其排列顺序的定型古代文献中都没有明确的记载。王充的《论衡·物势》中记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这段文字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而在该书的《言毒篇》中又有:“辰为龙,巳为蛇。”这样十二生肖便齐了。这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而关于十二生肖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骑马出猎的好日子,这里将午与马作了对应。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就已经确立并流传。

(三)纪时制度

纪时制度是以某时间为起点将一昼夜划分为多少段的方法。中国古代为人们所熟悉的纪时制度是十二时辰制、漏刻制和五更制。在西汉中期以前,通用的是一种天色纪时法,即十六时制纪时法。

1.十六时制纪时法

古人主要依据天色将一昼夜划分为若干段。一般将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做夕、暮、昏、晚,太阳正中叫中日,将近中日时叫隅日,太阳西斜叫做昃。古人一般是一日两餐,早餐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时,晚餐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晡时。人们以这些时刻为分界点,将一昼夜分为夜半、鸡鸣、晨时、平旦、日出、蚤食、食时、东中、日中、西中、晡时、下晡、日入、黄昏、夜食、入定。

2.十二时辰纪时法

春秋时期,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十二个月的名称应用在天文上,具体的设想是太阳每年在黄道上运行一周是十二个月,将黄道分为十二个天区,则每一个天区对应一个月。将太阳冬至所在的天区称为子,太阳十二月所在的天区称为丑,以后以此类推。地球的自转会引起太阳沿赤道自东向西的昼夜变化,古人设想将天赤道所在的方位也划分为十二个天区,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那么太阳将一昼夜运行十二个方位后回到原位。于是产生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的概念,一个时辰对应太阳在天赤道的一个辰位。这十二个时辰排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时对应二十三点到凌晨一点,丑时对应凌晨一点到凌晨三点,以后以此类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十二时辰作为纪时制度的体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了。故而人们开始寻求改进的方法,以便将其分得更细一些。最初人们将一个时辰一分为二,在十二时辰名中间插入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个天干和艮、巽、坤、乾四个卦名,合计二十四个小时名。由于这些天干名称和卦名不便于记忆,也不如干支那么协调,唐代的时候,天文学家就采用了将每一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的方法。例如子初开始于二十三点,子正开始于零点,午初开始于十一点,午正开始于十二点。这样也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二十四时制。

3.漏刻纪时法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古人认为声音是圣洁的,音乐可以洁净人的思想、灵魂,创作和谐的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就是指分别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八类乐器。中国古人是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无数古人卓越智慧的乐器,在历史的深处。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天柱峰宝鸡天台山有一座巍然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的奇峰,人称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莲花顶”。每当日落日出之时,这里霞光辉映,雾海翻腾,石莲游浮,蔚为壮观。人们称誉此峰此景为“三味生奇花”。相传中国国名“中华”即由此而来。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献礼项目 ——《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之一。按照历史地理内涵的要求,把宁夏 的地理沿革、疆域变迁、政区演化,以及长城、雄关、重要地名的出现, 还有山脉、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内容做了系统介绍。从宁夏远古地理环境 和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写起,沿着王朝兴替设章分节逐一进行介绍,注 重史料价值结合地方特色,还特别将宁夏省解放后一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 成立,以及最近几年_的行政建置与区划变动一一做了记录。
热门推荐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一用就灵刮痧拔罐祛百病

    一用就灵刮痧拔罐祛百病

    实用有效:刮痧、拔罐畅通经络保健康。好学易懂:一学就会,全家人都能轻松操作。速查速用:病症快速检索,方便对症自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红楼劫

    红楼劫

    在神瑛侍者下凡后,绛珠看着俊美无匹的侍者跌落凡尘,若有所思。原来绛珠正因未能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又喜侍者忠诚、神武、英俊,心中一股缠绵不尽之意郁结难消,今见众神让神瑛侍者为她的副官,并下凡历劫,就决定修成一个女体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并要以泪报恩。那灌愁海水已被绛珠练为护体白龙,现见绛珠要下界历劫,就也求着下界去护着绛珠。那五味真火魔君见主子绛珠要下界,就向娲皇说明要随主下界的心意。那惹祸的玩石,被娲皇氏勒令其在大荒山反省思过,娲皇氏怕它再次逃出惹祸,就拔下头上金钗将玩石镇压在无稽崖青埂峰下。如今它见这么多人都要下世历劫,就千方百计的求了茫茫大士为它向娲皇氏求情,也要去下界经历一番。见它要下凡去,那金钗也求了娲皇氏要下凡一历。不想在大荒山还有条大蟒,早就垂涎生命之宝绛珠,一直伺机想占为已有,现见绛珠化而为女体是如此的绝美,更起了好色贪淫之心,也求着娲皇氏要下凡一游。也不知人间因这一干人的下凡又会生出多少古今少有之故事。
  • 夜半别开门

    夜半别开门

    我是个热心的好人,对于其他人的要求,只要不过分我都是能帮就帮。没想到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事情要从一天夜半说起。那天一名陌生美女敲开了我的房门,她看起来非常柔弱,没有一点威胁性。对她提出借用我房子的浴室的要求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结果从此我便怪事不离身:诡异医院、山中鬼墓、闹鬼古宅……天呐,这是要闹哪样?
  •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回到乱世建山寨

    回到乱世建山寨

    宅且腐的崔茉雪穿回南北朝乱世,正高兴捡着个11向的老公,却发现这个老公其实很腹黑……而同时有六个姑子小叔分家产,四个婆婆虎视眈眈,又会碰撞出什么?乱世出英雄,不想成就一番大事,那就种田、八卦,继续宅好了,顺便挑战一下“富不过三代”的俗谚……只是,这一大家子别说听她的,能不欺负她就不错了,不过,她可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哼!穿越宅女当自强,别想欺咱没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