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7700000007

第7章 “中国模式”是与非

张弘

近年来,海外有一群非学术人无比热爱中国,对中国不吝赞美之词。曾经写过《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的作者库恩,在其新著《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中对“中国模式”作出了解释:“现在以及不远的将来,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仍是最佳的选择。不切实际的民主制,会将资源转变为政治上的无休止的争论,从而牺牲中长期的经济与社会收益……不太可能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于是也就不可能为最大多数的人带来最大的收益。”《大趋势》一书的作者奈斯比特在其新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模式”是“纵向民主”——即政府自上而下的指令与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所形成一种新的政治模式。奈斯比特认为,这一模式显然是中国30年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领导一个如此庞大复杂的国家走出贫穷、实现现代化了。”前几年,传媒人士雷默一个吸引眼球的说法“北京共识”,成为了部分中国媒体、学者和政府官员热议的话题。不过,通过丁学良教授在《辩论“中国模式”》中对此的详细分析,读者不难得出结论,所谓的“北京共识”不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清晰概念,而是一个很空洞的说法。

北大教授潘维和新加坡教授郑永年均有长期的本土学术背景,对中国模式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将丁学良教授的《辩论“中国模式”》,与潘维、郑永年的视野、观点等方面进行对比之后,有了一些新的发现。

三十年与六十年

在《辩论“中国模式”》中,丁学良将中国模式的时间段划分为“史前阶段”和“其后阶段”。史前阶段指的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的10多年时间。用贴标签的方式来呈现,这一阶段前半部分影响中国政治经济学路径的主要是修正主义。后半部分,则主要是资本主义,而且主要是新自由主义形态的资本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对于这一阶段,丁学良评价甚高。他在总结这一阶段的遗产时说,“核心可以归结为一点,多元的开放性,也就是开放思路,向环球学习”。在丁学良对中国模式时间段的设定中,显然已经将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30年排除在外,因为这30年来持续不断的社会运动,使它与改革开放后至今的30多年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而潘维在其《当代中华体制——中国模式的经济、政治、社会解析》却认为,“中国模式是关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成功之路’的理论解释,即因果抽象。中国模式的基础是什么?中国模式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中国模式直接源于六十年的‘试错’,但其基础是中华百年奋斗史、三千年王朝史、五千年文明史,还特别包括被消化为中华文明有机组成部分的外来文明”。

对于中国模式的时间维度,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在《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模式》中认为,“如果不理解改革开放前30年的离世,就很难甚至不能理解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前30年的发展经历了一些曲折,但也为后30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因此,中国模式的范畴应当涵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的60年”。

不难看出,丁学良与潘维、郑永年在中国模式的时间段上,存在着重大分歧。在我看来,丁学良的“30年说”无疑在事实上更为准确,在逻辑上也更为圆融。1949年以后的30年,被郑永年称为“继续革命”的30年。这30年里,反右、三反五反、“文革”等一个又一个的运动,使大多数中国老百姓陷入赤贫的境地,社会秩序被严重破坏。郑永年先生用“曲折”来描述,无疑是轻描淡写的开脱。而潘维以“六十年‘成功之路’”来说明,显然有些荒谬。不错,前30年与后30年的变革与发展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否认前30年的“失败”。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秩序、文化发展等角度,都可以明显看出,前30年不能用“成功”来描述,潘维的“新说”明显违背事实。

从学理上而言,潘维与郑永年的“六十年说”也面临着难以自圆其说的困境。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制度、社会控制体系、计划经济,无不是模仿苏联。潘维声称的中国模式的“三大支柱”毫无任何值得夸耀之处:在政治上,领导干部终身制导致了一个个灾难的发生,内耗达到极致,这一制度在改革开放后被废除。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决实施党内民主——这无疑是正确的。计划经济导致中国国力贫弱,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生产力被制度人为压制。社会运动以“文革”为巅峰,整个社会秩序动荡不安。后来,“文革”被彻底否定。后30年在政治模式、社会控制和经济制度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后两者,很大程度上是对前30年的更弦易辙和几乎全面的否定。如果我们说,这60年都成功,那么就意味着“失败也是成功,成功也是成功”的荒谬。显然,潘维“六十年‘成功之路’”不能成立。

中国视野与全球视野

丁学良在《辩论“中国模式”》中,对于中国模式的来源进行了追溯和钩沉,在潘维、郑永年对中国模式的论述中,中国模式几乎完全是中国内生的结果,对此几乎不置一词。

丁学良的研究揭示,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曾想以南斯拉夫为学习样板,于是“政策研究员和学者……组团访问南斯拉夫,实地考察南斯拉夫的经济成就”。根据中国学者考察,并结合一些西方学者的研究资料,结果发现,“虽然在政治经济理论上,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元化的选择上,南斯拉夫模式很有创意、很吸引人……但是,在实际的经济效益方面却不怎么样”。原因在于,那里的生产资料既不属于工人个人,也不属于全体人民,厂里最重要的管理事务是工人用选票来参与和决定的,那就很容易导致工人的个人利益与企业集体的短期利益,成为工人们投票决策中最重要的动机,即把利润吃光分光。

丁学良还认为,南斯拉夫经验中有一些深层政治制度的“异类”要素,中国老一代领导人认为,它对中国的政治权力架构会产生相当严重的冲击。于是又改学匈牙利模式,因为匈牙利从1961年起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改善民生,缓和社会冲突的经济自由化、市场化的改革。中国到匈牙利考察的人更多。匈牙利模式对中国经济改革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此外,在丁学良所说的“中国模式”的“史前阶段”,中国内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倾心于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中国最高领导层里的很多人特别希望,把1980年代后期民主化之前亚洲‘四小龙’在‘专权主义’政体下发展经济的模式引进中国内地”。然而,1980年末期的“苏东波”,以及台湾国民党的失势,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决策层提出的所有相关问题最后归结为:我们怎样避免他们的命运?我们怎样才能走出一条继续执政的道路?以1980年代末为分界线,中国模式开始演化到目前。丁学良认为中国模式的三大支点“权力架构”、“社会控制”、“管制的市场经济”问题重重,若非“9·11”,作为美国假想敌的中国将面临重大的困境。

显然,丁学良对于中国模式的追溯,在空间维度上更为客观,视野也更加开阔。而在潘维简单的西方、中国二元思维的对比叙述中,几乎处处充满可疑的说法,诸如“西方与中国走了两条路:一条是资本俘获国家,另一条是国家左右资本”、“责任本位强调个人处于特定角色时对其他人承担的责任。‘三纲五常’表达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责任本位,明确各自社会角色的责任。为人民服务,表达了中国现代社会的责任本位”。在潘维的笔下,“中华文明传统的延续性是中国模式的主干。基于‘百姓福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官民一体的‘人民性’是中国模式最突出的特点。由此,中国模式亦可称为‘人民民主’。正因为‘人民性’,以民为本,官民一体,国民一体,共同努力,我国比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得更快、更平稳”。

而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况恰恰证实了潘维的一些说法有问题。过去一两年来,强制拆迁遍布中国各地。中国的政治社会学学者于建嵘近年来研究对抗性政治,他的研究和调查证明,强拆导致了严重的官民对立。今年1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这一条例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取消强拆。尽管如此,强拆仍然没有令行禁止,仍是今年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

忧患意识与“风景这边独好”

丁学良在《辩论中国“模式”》中,对中国模式的三大支点——“权力架构”、“社会控制”、“管制的市场经济”所导致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强调了中国模式的四大成本:从政治社会学和发展社会学角度看,中国模式在取得显著绩效的过程中,迫使中国社会支出了高昂的代价,中国社会里的弱势群体、弱势地区、弱势产业、弱势领域等被相对剥夺。中国发展模式20多年来对环境生态的掠夺已经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2009年7月,海口水务局副局长符传君的名言是:“在全中国,哪里的GDP越大,哪里的GDP长得越快,哪里的水就越黑。”

丁学良指出的中国模式第三大成本是体制性的腐败。近年来,腐败问题层出不穷。芝麻绿豆大的官员,贪污数额可以动辄千万甚至上亿。每年的“两会”,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要强调“反腐倡廉”的问题。丁学良认为,根本原因(不是唯一原因)在于,在中国,反腐败的权力和渠道是处于被垄断的状态,社会和民间缺乏独立自主的制约公共部门预算花费、消除腐败行为的常规和宽广的制度化通道。而中国模式的第四个代价是,公共政策缺乏透明度。很多重大公共政策不允许公开透明的讨论,这导致很多问题被压制,最终会发酵膨胀恶化。

用否定句式谈论中国模式的丁学良,在《辩论“中国模式”》中显示出深切的危机意识。无疑,他对于当下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充满忧患意识。用肯定句式谈论中国模式的潘维在《当代中华体制——中国模式的经济、政治、社会解析》中,竭力为现行体制“创造”合理性,并为之辩护。对于中国模式所带来的诸多政治、社会和经济问题几乎不置一词。只要对当下的社会现实有一定了解,就可发现潘维的论述完全罔顾事实。诸如潘维的以下“高论”:

“计划经济时代的统购统销价没有剥夺农民,反而比市场价更有利于农民。”

——如果潘维描述的是事实,农民怎么会极度赤贫?改革开放前的农民一年干到头,没有什么收入,怎么越来越穷?万里等人怎么会发现农民穷得没有裤子穿?小岗村农民又怎么要冒风险搞大包干?大包干所到之处,农民生活迅速改观,又作何解释?

“中国百姓不接受高税率,所以不能提供高福利。”

——财税专家李炜光在《李炜光说财税》中的研究显示,中国人事实上已经承受了极高的税率,有些税率还属于重复征收,而享受到的却是负福利、低福利。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结果显示,中国人的税负痛苦指数,多年名列全球第一或第二。《福布斯》的计算,还不包括隐形税负在内。

“民主是代民做主,为民做主。”

——潘维为“民主”所赋予的新解释,迄今为止在任何一本辞典或字典里都查不到类似的含义。只有在英国作家奥威尔的长篇小说《1984》的新词语中,能够找到“类似”的意义。

“中国自民初引入投票制就规定一人一票,男女平等。中国社会对此‘变革’几无争议,却也没产生丝毫社会影响,军阀混战依旧。”

——这完全是对近代史的无知。学者张鸣的研究显示,在辛亥革命前几年,清政府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中国的宪政框架已经建立,地方自治也蓬勃发展。辛亥革命后虽然有军阀混战,但此时的人民享有中国历史上此前从未有过的自由,知识分子可以公开发表言论或办报办刊,社会充满活力,经济稳定增长。

结语——争论仅仅只是开端

迄今为止,在中国模式的研究上,学者们基本上处于自说自话的状态,缺乏基本的共识和交集。经由丁学良新作《辩论“中国模式”》与潘维等人的研究做一些对比即可发现,两人对过往历史的认识,在话语方式、研究手段和方法、对近现代史的看法、对中国的认识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这种显现的原因在于,中国的近当代史研究存在着许多被遮蔽的领域,真正的近当代史研究在当下的语境中有很难触及最为核心的部分。

另一方面,以论代史,以宣传代史的“历史”又极其普遍。在中国模式这一研究领域,我认为,丁学良的《辩论“中国模式”》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深入、客观理性的研究专著。在我看来,丁学良的研究自称“将5个辣椒改成了3个辣椒”,虽然并非完美,但其研究态度和方法至少建立在比较客观的基础上,可以视作真正的学术研究。而潘维对中国模式的论述显然一个辣椒也没有,而是加了过多的味精与红糖,既刻意扭曲历史,又回避了当下现实中颇为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及潜伏在当下中国政治、社会和经济领域中的种种问题。他所作的工作,无非是为中国当下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提供“合理性”与“正当性”。

就丁学良《辩论“中国模式”》而言,该书实际上是将构成中国模式最为核心的部分一一进行了解构。这样的解构穿透了那些虚幻的光环,更接近事实本身。该书前一部分的分析和论述很精彩,但是后半部分对于解决中国模式现存问题的方法却火力不足——这或许是5个辣椒改为3个辣椒所留下的后遗症。很多更为根本和核心的问题,在书中不是没有提及,就是论述不足。显然,这并不完全因为作者力有不逮,而是受到某些限制所导致。我相信,随着中国发展的进程,有关中国模式的争论将继续——显然,现在只是一个开端。

选自《博览群书》2011年第4期

同类推荐
  • 薄命是红颜

    薄命是红颜

    历史似乎只是由男人写就的,女人们偶尔参与其中,身影也往往被夹在了缝隙中成了—枚标本或书签。《薄命是红颜》选取了近20位历史上的女 名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 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 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
  • 把心放在世界最温暖的角落

    把心放在世界最温暖的角落

    属于每个人成长中的瑰丽岁月、迷茫和感动。治愈系暖文,具有疗伤效果的文字,划破冷冬的阴霾,带来灿烂的春日暖阳。
  • 周克芹散文随笔

    周克芹散文随笔

    文学总是要经过人民大众和时间长河的双重检验的,一时的喧嚣和风光证明不了真正的价值,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深信,经过十年百年,再回头看,二十世纪的尘埃落定,喧嚣散尽,许多现今风光一时之辈,都将伴着他们的腐花败草随风而去,消踪失影,而周克芹,这棵峥嵘大树仍将屹立在历史的荒原上。
  •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有的,就是活着———即使在现实世界上不在了,会结识许多人,也永远活着。在记忆中流失了; 有的却历久弥新,人的一生,怎么也忘不了。本书所记,被时光带走了,就是那些忘不了的人和事。忘不了,经历许多事
  • 魔鬼蓝

    魔鬼蓝

    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呼吸,是冥想,是放纵,是收敛,是情人,是敌人,是疯狂,是恬静。是玩弄和被玩弄、是游戏和被游戏。是阴天、是雨天、是玻璃、是水,是男人、是女人、是情人的后在我身体上游走,是我作为一个女人向最爱的人全面打开那一刻。本书收有“水晶蝴蝶”、“独处的女人”、“旧男友与新裤子”、“逝去的老歌”、“关于旅行”、“夜太黑”等散文。
热门推荐
  • 你的推销能力价值百万

    你的推销能力价值百万

    本书从四点坚守出发,选取了中外若干个推销场上的著名故事和经典案 例,并对里面的要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希望读者诸君能从中有所受益,使 自己的推销能力得到显著增长,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自己的百万之梦。
  • 大妻晚成,总裁你阴我?

    大妻晚成,总裁你阴我?

    大龄剩女麦穗为了不发生死而无“汉”这样的惨剧,决定奔三之前,麻利儿抓个男人把自己给嫁了。所谓近水楼台,不和青梅竹马有点奸情那多对不起大众?可是,她明明相中的是叶家老大,怎么稀里糊涂惹上了叶家的“小土豆”?!作为一个腿长,颜俊,娱乐公司总裁,叶东城是个浑身散发钻石光芒的纯种儿高富帅。可惜某个脑袋有坑的女人就是不识货!惹了他还敢不负责?岂有此理!“土豆儿,我们就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好不好?”“你见过咬过的包子,食堂还给退货的么?”“……”不就是亲了一下么,这就赖上了?“你不是喜欢我哥?嫁给我之后,就能天天看见他。”“成交!”可是,领证当天,麦穗放了叶东城的鸽子,消失的无影无踪。在民政局前的某男人咬着牙发誓,想甩开他?没那么容易!这辈子和她死磕到底!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邪王绝宠蛇蝎嫡妃

    邪王绝宠蛇蝎嫡妃

    “太子殿下,今日不是你毁婚,而是我毁婚。我花惊羽不嫁渣男,要嫁便嫁宠我上天疼我入地,一生只娶一妻的男人。”一道圣旨送到太子面前,太子脸色瞬间青黑一片,满堂宾客皆失色。笑笑新文:《鬼医郡王妃》她,魍魉组织的金牌制毒师,一朝穿越成了任人欺凌的可怜太子妃,爹不疼妹不爱,还被百般欺凌。骂我的,恶毒的骂回去。打我的,狠狠的打回去。算计我的,百倍千倍的算计回去。可是这些渣男渣女一个个赶着送上门让她收拾,那就别怪她冷血无情,心狠手辣了,弄不死你也要弄残你。他,帝国家喻户晓,闻之变色的嗜血邪王,从无一物入眼,却强势霸道的缠上她,眉眼灼灼,邪魅勾引:“我宠你上天,疼你入地,要不要?”精彩对话一:“羽儿,这一次我真心诚意的向你提亲,娶你做我的东宫太子妃,未来燕云国的皇后娘娘。”“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太子殿下的脸皮堪称一绝。”“羽儿,我错了,你原谅本宫一回吧。”“我看见你这张破脸就想弄残你,更别提上你这破船了,滚吧。”精彩对话二:“北幽王殿下,你不是说你不喜欢女子吗?”女子气急败坏的冷哼。“不是我说的,是你说的。”“那你说什么难言之隐,说什么让我帮你治,原来是占我的便宜吃我的豆腐败。”“貌似本王才是比较吃亏的那一个,你吃我的豆腐比我吃你的豆腐多,”俊美霸气的男子一脸的委屈。“意思是王爷你吃亏了?”女子微眯眼上,阴侧侧的开口。“不吃亏,只要你对我负责就好。”“凭什么要我负责。”“本王负责也行,我宠你,我疼你,可好?”
  • 将军的小娘子

    将军的小娘子

    他是大夏的镇国将军,冷酷威严,一条蜈蚣疤痕斜跨整个脸部。他是最有权威的将军,也是最丑陋的将军。有人说,他长的这么吓人,即使再有权位,也不可能会有女人愿意嫁给他。后来却听闻他娶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妻子,刹时成了大夏所有子民羡慕的对象。听说他的妻子曾是内定的皇后,连皇帝对那美丽的女子也是百般讨好。听说与齐国敌对危难时分,他的妻子用妙计智退齐军捡回他一条命。听说他的妻子暗中掌握着大夏的经济命脉,富可敌国。听说楚国的君王看中那美丽的女子,愿以江山为聘,娶她回家。听说,听说、、、、、这世上人人都羡慕镇国将军叶倾城,因为他娶了这世上最好的女子慕容悠。而慕容悠却笑笑说,你们应该羡慕我,因为我嫁了这世上最好的一个男人。人人都把她的事迹说成传奇,以为她多么神话多么了不起,而她不过是这世上最胡闹最平凡的女子,娇纵,任性,霸道,坏脾气,偶尔的异想天开,无数次的耍赖与蛮不讲理、、、、、这样一个不循规蹈矩的女子怎么能嫁的出去了?但她嫁了这世上最好的男人。无论她怎么胡闹,他都站在她身后含笑的看着,而当她有危险时,他永远是第一个冲出来。他像海水一样包围着她,包容着她的所有缺点,紧紧的给她幸福。皇后之位有什么留恋?大楚江山有什么动人?受万人敬仰又如何?她慕容悠只不过是个小女子,喜欢幸福的依在他怀里,像只小猫一样慵懒。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 霸道总裁野蛮妻

    霸道总裁野蛮妻

    一个是组织老大,性情冷傲不驯,但心有芥蒂,儿时的事始终都是他心里的梗。爱好算计利益,素来喜欢各种刺激,理性。一个是E团头目,自营一家酒吧,仗义却暗含冰霜,长着一张高贵的脸,内心柔软,偶尔会同情心泛滥,但理性多于感性。两人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人生要懂得的历史潜规则

    人生要懂得的历史潜规则

    本书是历史生存游戏的典范读本,是为人处世、行走社会圆润通达的指南。在独特阐释“潜规则”的同时,将可读性、趣味性、思想性、哲理性、知识性等融为一炉,让我们在融会贯通之后获得成就大事的心法。
  • 各自远扬

    各自远扬

    江心屿不知道怎么跟别人介绍藤木夏海,许多年后,这个男孩毫无预兆站在她的面前,一句“你好么?”打开了彼此心门。往事被一点一滴拼凑出原本的样子,他们之间究竟是怎么样的情感?心屿为了生存嫁给LJ,因为爱情又离开他。彼此相爱,为何心屿会选择离开他的身边?
  •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