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真是执着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如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较真,那么心胸就会变得越来越狭窄。如果时间久了就会慢慢把自己推入到痛苦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因此,一个人如果想要过得幸福开心,那么对生活和工作之中的一些事情就不能过于较真,不要什么事都去计较。因为计较来计较去,最后你会恍然发现,这所有的计较其实只不过是自己的一种妄念而已。因为一个人真正时时处处都在与他人所计较的,其实并不是那些看起来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人,而是他自己。所以,我们不如放下内心里的妄念与执着,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不与己计较,不与人计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放开自己的心胸,让自己的心境变得更豁达。
1.计较太多,心灵就会被蒙上一层尘埃
有两个人,其中一个视力非常好,而另一个则患有深度近视。有一天,这两个人乘船去另一个地方,谁知在海上突遇风暴,船被巨浪给掀翻了。更加不幸的是,这两个人都不会游泳。他们在宽阔的海面上不断地挣扎着,不一会儿就筋疲力尽了。突然,视力极佳的那名落水者,看到了在前面不远处有一艘小船,正在缓缓地向他们这边漂过来。而深度近视的落水者也模模糊糊地看到有一个船状物正在向他们漂过来。于是,这两个人开始奋力地向“小船”划过去。
划着划着,视力极佳的那个人就停了下来,因为他看清楚了,前方漂着的并不是什么小船,而是一截早就已经枯朽的木头。可是,深度近视的人并不知情,他依然奋力地向着小船划过去。等到他终于要接近小船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那竟然是一截枯朽的木头。就在他感到十分失望的时候,一抬头却发现陆地已经离自己不远了。
于是,他拼命地向着陆地划过去,最终深度近视的人得救了,而那个视力极佳的人却葬身海底了。
其实,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我们不清楚要比清楚好,不知道要比知道好,不精明要比精明好。我们清楚了、知道了、精明了,心的负担往往就会加重,如此一来,人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异常痛苦和沉重。人生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而我们所有的快乐和幸福恰恰都藏在这笔糊涂账当中,糊涂一点,快乐幸福就会多一点。人们一旦清醒了,幸福快乐也就随之烟消云散,再也找不回来了。
有一名高僧云游四海,四处宣扬佛法。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庄,恰好看到一对夫妻正在吵架。只见妻子指着丈夫的鼻子大声骂道:“你自己看看你这幅德行,算个什么东西?你根本就不配做我的丈夫,你一点都不像个男人!”
“你说什么?信不信再说一次我就揍你?”丈夫也不甘示弱地大声威胁着妻子。
可是,妻子根本就不怕丈夫的威胁,依然大声骂道:“我就骂你了,你就是不像个男人!”妻子话音刚落,就听到“啪啪”两个清脆的耳光声——丈夫竟然真的动手打了自己的妻子。
高僧看到这里,意欲上前去劝架,却又觉得突兀。于是,他站在大街上,对着过往的行人高声喊道:“大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看斗鸡、斗蛐蛐还得花钱,现在有免费斗人,好戏就要上演了,大家快来看啊!”
高僧这么一喊,果然有很多人聚拢了过来,大家围在一起,看着这对夫妻吵架。尽管被围观了,但是夫妻二人都已经吵得面红耳赤,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两个人依然该怎样吵就怎样吵。
这时,被打的妻子开始呼天抢地起来:“我不活了,你竟然连自己的老婆都打!你真不是男人!”
“你再骂一句!你要是敢再骂一句,我就杀了你!”丈夫气急败坏地冲妻子吼道。
妻子一点也不在乎丈夫的威胁,大声地嚷道:“你杀呀!你杀呀!有本事你就杀了我,不然的话我还骂!”妻子一边吼着一边冲上前去,拉着丈夫的衣袖不停地高声喊着:“你杀呀!你杀呀!”
“你!”丈夫看到这么多的路人在围观,觉得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了,最终恼羞成怒,顺手就拿起身边的一把刀。
眼看着两个人的冲突要升级到暴力流血事件了,高僧一边拍着巴掌一边开始大声喊道:“大家快来看啊,好戏开始了,有人要杀人了。大家快来看呀!”
这时,旁边的一位路人看不下去了,厉声说道:“你这和尚乱嚷些什么?人家夫妻吵架,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在这里瞎搅和什么?”
“谁说跟我没有关系了?难道你没听她的丈夫说要杀人吗?你也知道,家里死人了,是一定要请和尚到家里做法事的,如此一来,我不就有钱可赚了吗?”
现场的很多人听到这句话以后,纷纷把目光转向了高僧。人们纷纷指责高僧说:“你这和尚怎么当的啊?都说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可是你竟然为了赚钱就起哄杀人!你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出家当和尚呢?”一时间,众人开始纷纷指责高僧的行为,闹哄哄的指责声甚至都盖过了夫妻俩的吵架声。
高僧听完路人的怒斥,笑道:“如果不想死人,也是可以的,但是你们必须得听我说几句话才行。”
夫妻俩听到路人和高僧的争吵声后,停止了争吵,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围上前来,想听听看他们在争执些什么。高僧看见这对夫妻停止了争吵,于是笑着对他们说:“怎么,一个不杀了,一个不死了?那么就听我说几句吧。再厚的冰,遇到太阳也会融化;再生硬的饭菜,遇到熊熊火焰也会被煮熟。既然今生能做夫妻,那么就一定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既然如此,那么两个人在一起,就要做彼此的太阳,在寒冷的时候温暖对方;就要像火焰一样,让对方更快、更好地成熟起来。夫妻之间,一定要相互扶持,相敬如宾,才能对得起这前世的缘分啊!”
夫妻二人听完高僧的一席话,不禁都红了脸。
夫妻之间,若想和睦共处,遇事就一定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两个人相互包容,相互谅解,有些事情,糊涂一些反而更好,凡事都不要太过较真,彼此之间都相互退让一步,那么很快就会拨云见日的。
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有些地方马虎一点。”这句话旨在向人们传达,凡事不要过于计较,否则会很容易就走进“死胡同”。不论做人还是做事,都稍微“糊涂”一点,很多困扰我们很久的难题就都会迎刃而解的。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与人之间想要和谐相处,就一定要相互谅解,相互宽容。对于很多事情没有必要过于较真,求大同存小异,有度量,有时,难得糊涂,也不失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但是,想要真正做到不较真、不计较,也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人们拥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多一些体谅,多一些宽容,多一点糊涂,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融洽。
在一座禅房里住着两个和尚。有一天,一只蜜蜂飞进了禅房,它努力地想要飞出去,却被厚厚的窗纸给挡住了。它一次又一次撞向窗纸,但是一点作用也没有。
大和尚见此情景,不屑地说道:“这只蜜蜂怎么会如此愚蠢,既然已经知道从这里飞不出去,还要一遍一遍地往窗纸上撞,它再这样撞下去,只怕撞死了也不能飞出去。”于是,他总结出来的结论就是:人生在世,有很多事情是强求不来的,所以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果断、坚决地放手。
而小和尚见此情景,感慨地说道:“这只蜜蜂实在是太执着了,尽管它知道自己不能从这里飞出去,但是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这种坚持到底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啊。”于是,他总结出来的结论就是:人这一生应该像这只蜜蜂一样,要拥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不论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坚持到底。
两个人的观点完全不一样,大和尚认为自己的观点最好,小和尚确信自己的看法才正确。两个人为这件事情争执起来,双方互不相让。大和尚冲小和尚吹胡子瞪眼,小和尚对大和尚怒目斜视。最终两个人决定去找他们的师父评理。
禅师听完两个徒弟的观点后,笑着说:“你们两个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师父,这只是一件事情,怎么会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呢?这是不可能的呀!师父莫不是怕说出了正确的观点,我们其中一个会伤心?”大和尚直言不讳地问。
禅师看着两个徒弟,笑而不语。他拿出一张大饼,吩咐他的两个徒弟将这张饼等分成两份。待饼分好之后,师父笑着问两个徒弟:“你们说这两份饼,哪一块好,哪一块不好?”
两个徒弟不禁傻了眼,心想:“师父莫不是傻了吧,同一张饼,何来好坏之分呢?”两个徒弟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哪一块好,哪一块不好,两个人都摇摇头,表示自己回答不出来。
此时,禅师缓缓开口道:“这块饼就像是你们看到蜜蜂不断撞向窗纸的事件,你们两个人的观点,就是这被分开的两块饼。既然都是同一张饼,那你们说你们的观点哪一个正确,哪一个不正确呢?你们总是盯着不同的地方,反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相同的地方。你们两个人总是执着于自己看到的那一方面,却忽略了对方的一方面,形式上的差异,掩盖住了本质。”
听完师父的话,两个徒弟犹如醍醐灌顶,顿悟:是啊,“一个事物看到的两个方面,本来就没有什么对错,既然这样,那么又何必如此较真呢?”
通常情况下,太过较真的人往往会只盯着事情的一个方面去研究,到最后只能是钻牛角尖或者走进死胡同里。他们的人生观往往十分极端,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个是非黑白,在他们的思想中很难找到一些中和的观点。殊不知,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界限分明的黑白对错,很多事物都是介于这两者之间,一切只在于你怎样看待这件事情。所以,人生在世,最好还是不要太过较真。
佛说:“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意思是说,不论是烦恼还是智慧都只是在一念之间产生的,如若在一念之间顿悟了,那么就会生出无尽的智慧来;如若在一念之间执着了,那么就会生出无尽的烦恼。所以,不论是在对人还是对事上,想开一点,糊涂一点,万事都会过去。有时候,做一名难得糊涂的智者,会更加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2.过分计较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其实,一个人的快乐并不取决于这个人拥有的东西有多少,而在于这个人凡事计较得少——一个人即便拥有得再多,如果他是个贪得无厌、凡事计较的人,那么他一定也不会体会到快乐,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获取更多的东西、计较自己的得与失(比如金钱、地位等),所以他没有精力去体会生活中的快乐;而一个容易知足的人,他往往会计较得比较少,凡事极容易满足,所以他生活得就会很快乐。
虽然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鲜花和掌声,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人生的舞台上闪烁出最灿烂的光环的。如果你是一位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闪烁出灿烂光环的人,那么你也不要过于在此处计较,可以转眼别人不如你的地方,从中体味属于你的快乐。毕竟大多数人只能默默地在舞台下做一名普通的观众。其实,完全没必要如此——鲜花和掌声固然精彩,但它只能在某一方面证明某些人所获得的成就,却无法否定大多数人的价值。一个人只要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不凡事计较,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那么他的人生同样可以释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一个人的快乐与否,不在于他拥有了多少的财富、多大的名誉,而在于他是不是真正明了了快乐的本意。如果过于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里计较的东西一多,就会为自己平添一份无尽的烦恼与痛苦,而只有客观地去衡量自己与别人在奋斗的路上相比缺少了什么,才能认清自我,并不断地完善自我。当然,只有这样自己的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为长远,才不会因一时的计较之心而止步于痛苦与烦恼的泥潭。
有个经营毛衣加工企业的商人,由于近期行业的低迷,他的外贸订单一下子少了很多,这让一直从事外单加工的他感觉到了极大的压力——原本可以日进斗金的工厂,虽然目前还不至于倒闭,但实际上其所接的零碎的小订单仅仅够维系工人们留在厂里,不要说是挣钱,能够做到少赔他就感恩万分了。作为老板的他表面看起来没什么,但心里十分着急,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闷闷不乐。
这个商人的老婆见他老是皱着眉头,虽然他没有说什么,但作为妻子的她心知老公是为什么而发愁。虽然说看起来规模很大的这家工厂是他们两口子白手起家一手经营起来的,但业务上的事情一直是由老公负责的,所以此时妻子无法帮上忙。在这种情况下,妻子便建议他去观音山拜访一下那里的一位高僧。商人接受了妻子的建议,便去了观音山。在半山腰的一处寺院里,他见到了那位被妻子说得十分神奇的高僧。
高僧见商人一脸的疲惫,双眼布满了血丝,便随口问道:“这位施主,近来是不是经常失眠?”
商人感到很吃惊,点头说:“是的,请大师指教。”
高僧微微一笑,忽然看到当地的一位农民牵着一只羊从寺门前过,便随口说道:“好吧,如果你回去后还是睡不着的话,那么每天晚上临睡前就数数羊毛吧。”
商人虽心存疑惑,回去后还是让工人给他买回了一只羊,每天吃完饭便数起了羊毛。但过了不到半个月,商人就再也数不下去了,他又找到了那位高僧。
高僧一见商人严重缺少睡眠的模样,惊讶道:“施主,你没按老纳说的去做?”
商人苦着脸说:“做了,但越数反而越睡不着了。因为有一天当我数到一万多根羊毛后,就在想,眼看着这么多的羊毛,却不能给毛衣加工厂带来一笔订单,心里就烦透了。心里一来气,我就拿起把剪刀将那只羊身上的毛一把一把地全都剪掉了。”
高僧说:“这样也很好啊,剪去心头的怒火,同样可以安下心来睡觉了。”
商人说:“当时我心里也的确是舒了一口气,但当我看到那满地的羊毛散落在地上的情景后,忽然又想到,这散落的一地羊毛就像是我那即将破产的工厂一样,就再也没有心思去睡觉了。”
高僧听后笑笑,跟商人聊起了他的加工厂。待商人慢慢讲述完他的情况后,高僧才说:“施主,我问你,在这里(当地)的毛衣加工企业中,你的工厂是不是数一数二的?”商人点点头。高僧又说:“你的失眠不是因为暂时接不到订单所致,而是你心里担心,这样下去其他加工企业很快就会从规模上追上和超过你了。”
商人想了想,不得不点了点头承认了。
高僧说:“想想你从一个卖毛衣的小摊主发展到现在拥有了如此大的一家企业,当初白手起家的困苦比起眼下你遇到的挫折,不是要难上千百倍吗?怎么现在你有了钱和地位,反而畏首畏尾了呢?”就在商人一怔之际,高僧接着开示道:“其实是你心里太在乎眼前所拥有的一切了,所以心里总是放不下,而越是放不下,心里反倒会更加去计较眼前的得失,从而让自己失去了冷静的思考和判断力。你要明白一点,人生的快乐不在于拥有得多,而在于你计较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