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佛祖听到后,下界找到了此人,并向他问道:“你想得到什么?”
穷人回答道:“金钱,我要是有很多金钱肯定不会吝啬,可以做很多事情。”
佛祖点了点头,说道:“我现在给你一个袋子,这个袋子里现在有一枚金币,你拿出来后还会有一枚金币,不管你拿多少次,总会有一枚金币,但是你若是想花这些钱,必须把袋子扔掉才可以。”
穷人接过袋子,不停地从袋子里拿出金币,他整夜都没有合眼,一直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因为他只想着多拿一些金币,于是便不停地拿。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他依旧还在拿金币。他舍不得丢掉袋子,但身上又没有钱购买食物,所以他只有忍着饥饿。等到他家的整个屋子都装满金子之时,他依旧不满足,还有更大的欲望——希望他家的另外一间破旧的厨房也装满金币。直到最后,穷人饿死在了厨房里,手中还拿着袋子和刚拿出的一枚金币。
穷人对于金币的追求,是对其欲望的阶段性满足,而欲望是无止境的,他根本无法做到摸到欲望的边缘,因而他被饿死似乎又是冥冥中无法改变的事情。
某些人总是习惯性地贪得无厌,有了很多东西后,依旧不满足,还想获得更多其他的东西。人的欲望何其大,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私欲,人们将会在欲望的深渊中越走越远,最终将会万劫不复。
有一个技艺高超的修锁匠要寻求接班人。因为其高超的技艺,倒也吸引了不少人,但最终修锁匠只初步定下了两个年轻人。
修锁匠悉心地教导,手把手地教授他们修锁的技巧,但他只能挑选其中一人做自己的接班人,并把自己归纳总结的很多经验传授给他。这使得修锁匠要对他们进行一次考核。修锁匠准备了两个同样的保险柜,放在相邻的两个房间里,然后吩咐他的两个徒弟前去开锁。
大徒弟只用了区区十分钟就搞定了,而二徒弟却花费了一个小时才打开锁。对于这样的结果,大家都觉得修锁匠必然会将大徒弟定为最后的人选。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修锁匠竟然选择二徒弟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这究竟怎么回事呢?
原来,修锁匠问了两个徒弟一个问题:“里面装的是什么?”
大徒弟回答道:“金子,满满的都是金子。”
二徒弟却怔了半天,有点羞涩地回答道:“师傅,我的职责是开锁,其他并未关心,因而未注意到里面有些啥。”
修锁匠满意地点了点头,宣布二徒弟正式成为他的接班人,而此结果致使大徒弟一阵叫嚣不公平。只见修锁匠会意地笑了笑说道:“干我们这行,最注重一个‘信’字,你是修锁开锁的,那么除了这个,其他的都和你无关,眼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守住你好奇的欲望,就可以避免你为了那些不必要的欲念而做错事。人的欲望何其大,但在高尚的职业、坚守的道德和职业素质面前,私欲何其小。”
大徒弟和二徒弟均有所感悟,而大家对于这个结果也都表示理解。
二徒弟也许是误打误撞地符合了修锁匠的意愿,但相信他听了修锁匠的一番教诲后·,会毫不动摇地坚守这个准则。爱一行,干一行。因为喜爱,就不能允许它有污点,更不能让世俗的欲望玷污了高尚的职业情操。人生因为有信念,所以使得私欲在其身旁黯然失色。
欲望是个漫无边际的网,即便是边边角角都可以被网入其中,而真正超脱通透之人,早已跃网高飞,在自由的天空中游曳,尽情舒展最舒服的姿态。因为他们明白欲望何其大,私欲何其小。
7.锁住心中的欲望,贪婪才无法近身
生命之舟是需要时常卸载下一些东西的。当人们觉得生活不堪负重,心灵上的重担越来越多的时候,就需要学会卸载,将自己心中的欲望、贪婪一一放下,避免自己陷入到不知满足、无尽的贪婪之中。
现代人想要让自己避免沉沦到欲望的深渊中,首先就要懂得“放下”,学会调节自己的欲望,不要让自己太贪心,该放下的就要放下,而不是任何事物都紧紧抓在手里不放。人们必须知道,有“舍”才有“得”,不会舍弃就不会有得到。人们之所以不愿意放下,是因为担心一旦自己放下了,手中的东西就会被别人拿走,而自己就会失去这些东西,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双手抓满了东西,怎么可能再抓到别的东西呢?因此才有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样的说辞。总之,懂得放下的人,才可能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其次人们要懂得“放开”,只有这样,才能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才能保持心灵的平衡。放开东西,并不意味着东西会丧失,实际上丧失的只是你控制这些东西、拥有这些东西时的一种感觉。
台湾的星云大师,在完成了他一生的志业,准备离开佛光山四处游历的时候,他的弟子问他:“大师,这座寺院是您亲手建立的,您怎么舍得离开它呢?您一离开,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吗?”大师回答:“双手紧握,我的手里什么都没有;双手张开,这世界什么都是我的。”星云大师摊开双手,放开了他对志业的执着,放开了人们对他的尊崇,换来了自由自在的心境。
最后,人们面对欲望,要懂得“放空”。不要让自己总是处于“满”的状态,那么人们不会自省到自己的不足,而在面对诱惑的时候,人们便不能很好地把持住自己,容易受到欲望的影响。因此,人们要懂得给自己的心灵腾出一点空间,让自己自省,坚定自己正确的原则,以避免被欲望拉上歧途。
欲望对人产生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让人丧失掉自己的性命。可以说,欲望就像是一层迷雾一样,笼罩在人们的面前,让人们无法清楚地认识到前方的道路是平坦还是陷阱,而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人们就必须懂得放下,不贪婪。
当人们将欲望作为自己生活的动力时,就会变得贪婪,而贪婪又会致使人们生活在迷雾当中,但很多人却无法发觉到这一点,而当他们发觉到的时候,往往已经为时晚矣。
8.贪念越多心越苦,心态平和人无忧
有一年,一个秀才进京赶考,因考虑到自己身上的盘缠不多,所以他决定不住旅店了,晚上就在旅店对面的柴火堆那里将就一晚上。打定这一主意,他便打算去买馒头,而当他正准备去买两个馒头时,巧的是,站在一边的一个男人掏钱时不小心碰到了秀才,恰巧有一文钱从那个男人袋子里滑出来,滚落到了秀才的脚边。人们都在争抢着去买刚刚出锅的馒头,谁也没留意到这一点。于是秀才便弯腰将这一文钱捡了起来,然后买了两个馒头去了旅店对面的柴火堆。
秀才以为当时人多,神不知鬼不觉,再说不过才一文钱,算不得什么,可是他没想到那一文钱其实并不是那个男人掉的——当时人多,一挤钱就掉了,而掉钱的人其实是男人前面的一个少年的。少年的钱不多,一文钱买两个馒头后,剩下的还得给奶奶抓药看病,所以秀才走了不一会儿,少年就蹲在那里急得哭了起来。
这时,一个年过五旬的老者走了过来,得知少年的情况后,老者掏出了一锭银子送给了这位少年,然后就到了旅店对面的柴火堆旁,和秀才聊了起来。老者聊起了那位少年,秀才听后内心感到万分惭愧,但事情已过,秀才又不认得这位老者,为免生事端,秀才并没有将自己捡到那一文钱的事情说出来。等老者一走,秀才感到再无脸留在这里,于是便背起书箱,连夜朝京城赶去了。
一路上回想起那位老者和自己说的话,秀才感到无地自容,自己枉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竟然忘了“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后来,秀才考中了举人,做了个县令。到任后,秀才在自己的书房写了几个字,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时刻牢记着当年那一文钱的经历,而每每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时,他都会看看那几个字,渐渐地,心绪就平静了下来,再大的困难最终也会被他克服掉,以至三年过后,一个原本穷得丁当响的小县,竟然给这位书生治理得井然有序。
总督前来视察时惊讶地发现,这里的百姓竟然夜不闭户,再问起当地的县令大人时,人人交口称赞,不少人还谈起了这位县令大人的事情,也说起了他上京赶考时昧下一文钱的故事。总督大人觉得很惊讶,叫来县令一问方知,这位年轻的县令初来赴任时,也曾因昧下这一文钱的事常常受到心灵的煎熬,做事总是畏手畏脚,而后来他终于想通了,于是他就将自己这段本来是极为不光彩的经历写成了一份告示贴到了大街小巷,以此来警示百姓和自己。而自此以后,他心里再无一丝的不安与贪念,于是便专心地治理起这个县来。
听罢此事,总督笑着告诉县令,当年的事他是知道的,因为他就是那位老者。总督说,当时他很想教训一下这个连一文钱也贪的书生,没想到却发现书生听到真相后表现出了后悔,而且连夜离开了那里,这让他打消了最初的念头。回京后他看到秀才榜上有名,特意给他放了个县令的实缺。他是这样想的:经由了那一文钱的事后,这个书生一定会因心怀愧疚而戒除贪念,没想到书生做的竟然比他想象得还要好——他竟然将心底的愧疚之情告知了全城的百姓,不但戒除了贪念,而且他还以一颗平静、淡定之心将一个穷县治理得如此好。
对于当初的秀才来说,虽然昧小小的一文钱看似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如果因此而使得那位少年的奶奶抓不成药而病重身亡,那就不是小事了。所以说,做事千万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因为今天你可以因小贪而昧了一文钱,他朝一日为官后,再遇到其他的事情之时,那就不是一文钱的事了。就像那位秀才,一文钱的一时贪念却整整在他心里折磨了他一年的时光,好在他及时遏制住了自己,回归了正途。但对于这世上的很多人来讲,在面对现实的诱惑时,往往都很难放下那颗贪婪而迷惑的心。
以前,在山里住着一对母子,母亲年迈多病,家里又穷,所以儿子刘业三十多了仍没娶妻,只靠打些柴草来维持生计。
有一天,刘业去山里打柴,忽然发现有一只小狐狸被一棵树杆压在了地上,浑身都是伤,于是他一时心软就把这只小狐狸带回了家。经过几天精心的护理后,小狐狸的伤好了许多,在母子俩面前跳来跳去,为他们增添了许多欢乐。
一天,小狐狸在笼里待着实在无聊,便跑到院里玩,不想被阳光一照,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又高又大的人。刘母突见此景,一时被吓得晕死过去。
刘业回来后,小狐狸已复了原形,它忽然口吐人言,叫住了他:“我今天把你母亲吓死过去了,不过你照我的方法去做就可以让你的母亲醒来。”小狐狸说完,便给了他一颗药丸。刘业将信将疑地将药丸给母亲喂下后,母亲果然醒了。此后,母子俩对小狐狸就更加喜欢了。
有一天,刘业回来后感慨不止,原来皇上发布了告示,谁能献上一颗夜明珠就可以得到封官和赏赐。小狐狸听到后,就对他说:“多谢这几年以来你们母子对我的悉心照料,只是我一直没机会报答你们。既然你现在想当官,那好办,我的两只眼睛其实就是两颗夜明珠,只要你挖下来一只献给皇上就可以达成你当官的愿望。”
刘业很高兴,但想想毕竟和小狐狸相处了几年,这样做实在有些残忍,就摇了摇头。小狐狸又说:“你不用怕,我能够自己恢复的。”于是在小狐狸的劝说下,刘业就挖出了小狐狸的一只眼睛,并将其献给了皇上。很快,他就得到了高官和很多的金银财宝。
皇上拿着夜明珠,不想被皇后看到了,也要一颗,皇上没办法,只得又张贴出了榜文。刘业见了回家对小狐狸说:“如果再献给皇上一颗夜明珠,我就能做丞相。”于是,小狐狸又让他挖去了另一只眼睛。不想又被太后看见了,她也想要一颗夜明珠。刘业只好再次回到家告诉小狐狸,说再献给上一颗夜明珠的话,他就可以被封王。小狐狸笑一笑,说:“好吧,那你把我的心挖去吧。”刘业刚刚把小狐狸的心挖出来,不想眼前一恍惚,低头一看,哪里是什么小狐狸,不是自己的母亲吗?他眼前一黑,被吓死了。
其实,那依然是那只小狐狸,不是刘业的母亲,那只不过是刘业的一种错觉,而小狐狸在被挖去心的时候已经脱去凡胎,修成了正果。
人的欲望总是贪婪而无止境的,就像故事里的刘业,如果他没有看到那则榜文,他依然会守着母亲过着虽然贫苦但十分平静快乐的生活。得道的小狐狸为了报恩让他挖去了一只眼睛,没想到他却并没有因此而知足,在更多的金钱和更高的官位面前,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小狐狸索取着,而当他残忍地挖掉小狐狸的心后,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当一个人的心变得越来越贪的时候,其实他的心往往是很累很苦的,就像是故事里的刘业,自从做了官后,他内心的欲望就开始不断膨胀,整日为获得更多的钱财和更高的官职而忙碌着,但忙来忙去最终忙丢了性命,反而是那只得了道的小狐狸,因为一次偶然的被救而充满了感恩之心,一直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哪怕是为了报答对方而付出自己的生命,所以最后小狐狸在杀身取义的同时也修成了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