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7200000004

第4章 皇城无间道(2)

016

1894年7月,《纽约时报》报道:“甲午中日战争开始时,清廷任命皇帝师傅翁同龢(繁文缛节和吹牛拍马的大师)为军机大臣和御前特别顾问,主要职责就是指导皇帝如何进行这场战争。清廷这样的安排实在是很滑稽,这就好比是让一位舞蹈教师去担任陆军将军。翁同龢对打仗实在是一窍不通,他的强项就是装腔作势和摇摆不定。他的作为,就是一会儿主和,一会儿主战,没有一点立场可言,一周之内他的态度要变好几回,每回都讲得头头是道。前线伤亡惨重的消息纷至沓来,然而北京的表现却是:既做不到寸步不让,又不能收兵罢手。”

017

1898年百日维新之后,《纽约时报》以“中国皇帝被杀”这几个悲伤的大字为题报道:“他可能遭受过拷打,也有人认为是被阴谋家毒死的。”

018

1900年7月16日,李鸿章接到袁世凯从济南发来的电报,皇太后任命他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全权总理外交。李鸿章于7月22日抵达上海,开始他最后一次收拾中国这个烂摊子的艰难历程。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这样评价:“列强未能‘分裂中国’的很大原因是由于中国的李鸿章善于巧妙地利用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

019

德国人瓦德西1900年8月任八国联军统帅,11月抵达北京,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记载:“各国时常有关于瓜分中国的讨论,如果趁中国国防虚弱、经济崩溃、政治混乱之际行动,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各国对此的态度。俄国因为占领了中国满洲,最近似乎可以满足。如果现在法国占领云南,日本占领福建,英国占领长江流域,德国占领山东,那么中国将没有一点反抗的能力。关键是要一起对华交涉,不能单独谈判,以取得最大的利益。所以,对此我们得格外注意。”

020

1901年,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英国著名的《双周评论》上撰写了《中国、改革和列强》的论文,在文章里他不厌其烦地讲述了一个毛驴的寓言:“一对父子牵着毛驴去赶集,途中碰到一个主张改革的经济学家,教导他们说让驴跟着走而不骑纯属是一种浪费,于是父亲骑上了驴。这样前行了一段时间后,遇到一个鼓吹儿童权益的改革者,他斥责父亲怎么忍心让孩子在一边跟着毛驴跑,于是,孩子骑上了毛驴,父亲跟着驴子走。走着走着,出现的第三个改革者又责怪孩子,怎么能让年老的父亲踉跄步行呢,于是,父子俩同时骑驴赶路。动物保护协会的人看见父子俩一同骑驴,更是大声斥责他们,并建议他们最适当的方式就是牵着驴走。最后,老人、孩子和毛驴都掉进了深沟里。”

021

美国女画师凯瑟琳德·卡尔在《禁苑黄昏》里这样描述她在1903年8月5日与慈禧太后的会面:“我第一次到中国皇室觐见那天,在美国公使馆准时起床,因为到达颐和园要走足足3个小时,守时是东西方君主共同遵守的礼仪。我们觐见的时间是10点半,皇太后陛下的肖像定于11点钟开笔。时辰与月、日一样,都是经过反复查考历本、再三斟酌之后方才选出的,这个时刻开始给皇太后绘制画像被认为大吉大利。”

022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大清国的新政感召了大清的知识界,满载着希望的中国到日本留学的学生们,信心百倍地从日本回到中国。在京城,成千上万的人都讲着英语单词,大学生把每星期的英国《泰晤士报》装订成册。《纽约时报》如此评述:“看来,日本人能做到的,中国人经过努力也一样能做到。日本人所做的是为了日本人,中国人要做的是为了中国人。”

023

1906年9月3日,《泰晤士报》做了这样一篇报道:“北京学界开会庆祝朝廷宣布立宪。成千上万的学生,面露喜色敲锣打鼓,集会演说。天津的街头巷尾,张灯结彩,除租界以外,挤满了欢呼的人群。上海地区,不仅学界,商界和报界也纷纷开会庆祝。国内的情绪传染到东京,大清国的留学生在几个月前刚刚开会欢迎孙中山,如今又扬起欢乐的笑脸,为他们的祖国欢呼了。三年前,张謇刻印的《日本宪法》少有人问津,如今知识界几乎人手一册。外国观察家也对中国的改革充满信心,说今天的北京不是几年前的北京了,它将以全新的面貌示人,一个不同以往的中国正出现在东方。”

024

1906年11月,经历了半年的讨论之后,大清国的官制改革终于定下来了,针对此事,《泰晤士报》外事部负责人姬乐尔写道:“看来,反对势力还是很强大的。人们只是奢望,它的进步能像最虔诚的香客朝拜的样子,前进三步只后退两步。但我还是忍不住要怀疑,再过几年是否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该报驻上海记者濮兰德则在报道中这样写道:“中国人的态度证实了人们的想法——与一年前欢呼立宪的情景对照一下,他们已经对谁来统治和什么样的政治全然不关心了”。而该报驻京首席记者莫理循则在这场改革结束后,这样报道:“最伟大的改革者袁世凯本人已不在北京,袁总督患了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袁世凯在新官制改革中获得的惟一成果”。

025

1908年6月14日的《纽约时报》,刊载了特约撰稿人托马斯·密勒的文章《袁世凯审慎揽权心怀机谋》,文中这样说:“自从袁世凯当上大清国的直隶总督后,行动谨小慎微,并且总是随身带着双胶鞋。同时,他手下的军官们也在稳步扩充和训练着北洋六镇,或称新军。这支军队是袁世凯在皇太后面前做出担保后才获得许可创建的。一方面,他使用慈禧太后赋予他的权力(她曾依靠他逃脱了1898年的宫廷阴谋);而另一方面,他又在全国上下招揽更多有才干的人加入新军,以便让这些人在关键时刻为自己效力。”

026

1909年1月2日,摄政王载沣以“腿患风湿”为由,罢免了袁世凯。这件事引起了中外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刊登文章指出,袁世凯被解职后,中国将会发生更多的“革命暴动”。《泰晤士报》评论说,清廷解职袁世凯的公告冷淡无情。《芝加哥论坛报》认为,袁世凯被解职标志着中国的新政(改革)将就此停滞。

027

1911年10月27日,《华盛顿邮报》报道:“10月27日,大清国的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作为大清国的国会,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欠缺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序,以一百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在世界会议史上简直是一个奇观。”10月27日,《华尔街日报》针对此事发表了一篇标题为《中国皇室屈膝以图避免革命》的文章,而《纽约时报》也以《中国皇室投降以图避免革命》为标题发表了说明清朝政府妥协的文章。而英国的《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则在同日发表了倾向性十分明显的报道,报道中声称:“在压力胁迫之下解除盛宣怀的职务,实在是中国政府的耻辱,代表着这个政府的恐惧和软弱。”

028

1911年10月29日,《华盛顿邮报》就盛宣怀一事进行了跟踪报道,报道中声称:“27日当天,盛宣怀正好在一家日本银行谈事,得知了资政院的死刑决议后,他就滞留在日本银行内,随后离开该银行,来到美国使馆。当夜,盛宣怀在美英德法多国部队的严密保护下,离开了北京。但在该报向美国使馆查证时,使馆参赞爱德华对此予以否认。此时的北京城内已经谣言四起,有的说清政府将对汉人进行大屠杀,还有的说皇室也在为逃亡做准备,但被各国外交使团劝阻,一时间,众说纷纭,整个北京城被各种传言笼罩着。”

029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清廷征召袁世凯。1911年10月27日,《泰晤士报》驻京首席记者莫理循从北京向伦敦发去电报,电报中声称:“军队将领和国防大臣禁止参与任何相关决议,军队一切事务都由袁世凯一人调配,在与起义军的交战过程中,他拥有指挥军队的绝对权力。在清政府执政期间,类似的事件只发生在曾国藩身上,当时慈禧太后授予曾国藩绝对权力以平定太平天国叛乱。清皇室至少开始吐出它所囤积的财产。有一道诏书显示,皇太后隆裕从她的银库里调拨了一百万两白银,作为军饷以应付湖北境内的紧急需要。”

030

1911年11月13日,《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未来的命运掌握在袁世凯手中,他在清室请他出任内阁总理的诱饵和民派请他出任总统的建议之间举棋不定,清室的存亡显然取决于袁世凯的行动。袁世凯一直在和叛军的领袖黎元洪将军进行谈判。他发回的最新电报表明,二人达成折衷方案是可能的,黎将军的态度已不再那么坚持,有可能为避免进一步的流血而达成一项和平折衷方案,也许准备同意在中国实行分治,扬子江以南为民国,满洲和直隶仍然实行帝制,其余各省自行选择。”

031

1911年12月6日,《纽约时报》报道摄政王载沣辞职:“皇太后今天发布了一份宣布年幼的皇帝的父亲载沣辞去摄政王一职的布告。布告指出,目前的政府不受人民欢迎,摄政王哭求辞去摄政王一职,他自感由于被误导,危害了人民。他的辞职被接受,皇室将赐予他一笔总数为五万两(大约三万美元)的补贴。”

032

1927年,北伐大军逼近北京、天津时,身份特殊的溥仪再次成为记者关注的焦点。7月4日,《时代周刊》曾以《谦恭的皇帝》为题报道说:“被废黜的中国满洲皇帝溥仪,在沉寂多月之后,上周首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目前他隐居在天津日租界。他说:‘中国现在的状况,除了政局动荡、叛乱、贿赂、战争,除了人民承受更多的苦难之外,别无其他。这都是由于太多腐败将军所致。南北各地到处都有,他们混战不休,不是为了国家而战,只是为他们自己之私利。今天,做一个皇帝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的能力和智慧显然不能胜任中国人民之父的重任。’对于那些‘腐败将军’,溥仪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些将军中的两位正在结盟,以20万兵力准备向天津、北京进军。”

033

1934年3月5日,溥仪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在封面上五千多名士兵被派来守卫尚未竣工的皇宫,各国的驻华记者在一处敞开的院子里看到,宫廷要员们穿着蟒袍,头戴皮帽,帽子上嵌有珠宝纽扣,朝着一个乌黑发亮、刷着中国漆的珠宝皇冠模型练习伏地长拜,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溥仪将成为一个新的国家——“大满洲帝国”的“满洲皇帝”。

同类推荐
  •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本书包括生活用品、衣着服饰、美味佳肴、蔬菜水果、良辰佳节、民间风俗、官衔职务、俗语谚语、称谓沿袭九大部分内容。涉及两百多个发明、发现、发展故事与史实,涵盖生活方方面面。有妙趣横生的典故传说如“寿桃” “混帐” “万岁”等,也有丰富的娱乐生活。既可得知传统民俗的流传,又可知悉人间万事的变迁。作为生活中的细节和常识,本书将带你进入历史隧道,分享有趣的新鲜事,为你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
  • 历史名人之谜(求知探索)

    历史名人之谜(求知探索)

    当我们以惊叹的目光回望这段遥远的历史时光时,我们发现,这里有高贵优雅的汉谟拉比王,正以恢宏的气势写就人类史上的第一部法典;这里有从容安详的释迦牟尼佛祖,正端坐在菩提树下凝思;这里有聪明睿智的阿基米德,用纤细的杠杆撬起地球。
  • 江湖行

    江湖行

    仗剑天涯。挥不去离愁别恨,斩不段恩怨情仇。鄱阳湖水;长安城泪;化作幽州恨。纵有《六合诀》、龙泉剑,剩下孤独酒一壶。
  • 清代嫁妆研究

    清代嫁妆研究

    中国传统社会,嫁妆于婚姻意义重大。首先,它在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无论家庭贫富,人们都会尽力为女儿筹办嫁妆;其次,嫁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婚姻的缔结,丰厚的嫁妆往往使女性在婚姻市场上得到更高身价;再次,嫁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如助长了整个社会的奢靡之风、导致婚后的奁产纠纷等。
  • 大宋王朝4

    大宋王朝4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热门推荐
  • 感动青少年的100道心灵鸡汤

    感动青少年的100道心灵鸡汤

    共享心灵丰美的盛宴,提升人生至高的境界。以故事为底料,调以哲理的启思,为青少年朋友文火慢炖,烹制100道心灵鸡汤,精心奉献一部感人至深的心灵之作……
  • 卿本妖娆:王妃要休夫

    卿本妖娆:王妃要休夫

    地产大亨嫡女一朝魂穿西凉,替了那悲催的萧家二小姐为质异乡。从此,纯良不再,御姐归来。苦逼的质子生涯玩转一出暧昧温情折子戏,倒也快哉。传说,他为她冲冠一怒,兵临城下,刀戟厮杀,生死无话。传说,她最终却向他奉上一纸休书,这一世夫妻缘尽于此。若爱,一生一次一个人;否则,她宁愿什么都不剩。凡此种种,成就了一段惊艳史册的蚀骨霸爱!是否这样的美好,也只是传说而已?她到底是王倾了心的人,抑或只是他浩荡棋局上的一颗子?自她踏入历史的那一步起,便注定了传奇。后人试图从稗官野史之中窥见关于这位王妃的只言片语。《后妃列传》:“但凡打着七王妃的名号行事,我便容不得屈居人下的,这便是我萧卿君的职业操守!”“唔,唯‘伺候枕席’一事,爱妃宜再精益求精些。”“谁精找谁去。”“可本王只对你的身体感兴趣。”《嘉靖本纪》:“皇上,皇后遣了六院妃嫔,后宫六院沦为空城。”“唔,遣了便遣了,皇后难得拈酸吃醋一回,自是要尽兴。”“皇上,皇后领了十万大军对阵军前,末将攻是不攻?”“唔,叫我三十万大军降了便降了,要让她笑颜依旧,若只需烽火戏诸侯,倒也简单。”“皇上,皇后挺着大肚要孕走他乡。”……“皇上?”皇上已然一阵青烟走起。
  • 朕的爱妃很轻狂

    朕的爱妃很轻狂

    再敢戏弄我,请放心阅读】千算万算,我给你好看。却终究逃不出他的手掌心。”某王妃浑身散发慑人的寒气。“爱妃如此冷冰可不好,本王愿意牺牲自己把你捂热,生性薄凉冷酷的她百般逃脱,可好?。更加狗血的是竟然误入一个痴傻王爷的洞房,不要以为你是王爷本小姐就不敢杀了你。。“臭男人,雨艺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狗血的穿越了。。”某王爷嘴角勾起邪魅的笑容。他,【本文已完结,人前是疯癫痴傻的王爷,人后却化身腹黑狡猾的大灰狼,莫名其妙成为他的王妃,明明宠她宠得无节操,却总是对她百般捉弄
  • 奋斗起点

    奋斗起点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天地劫动

    天地劫动

    在众神山顶,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名‘众神殿’。在大殿之中,坐着两排被众生称为神灵的人物,正中央便是诸神之王,其中男的俊俏潇洒,女的绝色妖娆,然后天地大变……
  • 离婚不离家

    离婚不离家

    夫妻俩为什么会离婚?离婚后俩人之间又会发生什么?而最终怎么会走向离婚不离家的地步?两个已不再是夫妻的男女生活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他们最终走向哪里?会幸福吗?<br/><br/>跟文的读者请加群:16698382,23606237,14283680<br/><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绣针

    绣针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收服头号花心总裁

    收服头号花心总裁

    自古以来,好战都不是女人的天性。可是罗培森总是搞不明白两次遇见叶嘉琳,她一直都是气势汹汹的,像一只刺猬,小小的身体爆发无限火力,让人联想到“动物凶猛”。依据罗培森看女人的经验,叶嘉琳绝对和美女无缘——人太瘦小,脸部线条不够深刻,又不会用打扮来掩饰自身的缺陷。所以罗培森可以很自负的认为叶嘉琳用这样独特的方式出场是为了吸引他或者某个男士的眼球。但是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以那样的理由似乎也白痴了点。××××××××××××××怪怪最骄傲作品《婚后爱上我的总裁老公》甜蜜+小虐介绍我的新文:《偷恋绝爱总裁》本文绝对虐心!喜欢总裁文亲们可以去看看!
  • 专属影后

    专属影后

    什么?这个男人居然是那个中外闻名的君氏集团的当家?晴暖掂量了一下自己的份量,决定趁早躲得远远的……可是……晴暖亮晶晶的眼睛眨巴眨巴:君少,我就是个小演员而已,你为什么不放过我?男人笑的儒雅:我想,养个影后在后院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