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是一个人一生的无形财产,而幼年时期产生的道德修养将影响人的终生,它的持久性是人生其他时期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孩子的教养,需要家长有意识地栽培,细水长流地浇灌。如果家长养而不教,孩子学而不行,这样的家教笃定是失败的。
好的教养是一种习惯的养成
教养是一种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它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与习惯紧密相连,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内化为教养。
习惯对于个人教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习惯是一个人品德所包含的外在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习惯的好坏与教养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个人教养的好坏往往体现在其养成习惯的好坏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教养形成的标志,良好行为习惯是教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教养其实需要从基础做起——从良好的习惯开始。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在二十多名宇航员中,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原来,在确定人员的前一个星期,主要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正是这个小小的习惯,充分展示他的教养程度,也使加加林的名字永远写在了人类航天的史册中。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教养就是一种习惯,离不开教育和培养。现在很多孩子的教养有问题,多数原因是因为家长忽视了教养的培育。很多孩子在读幼儿园或中小学的期间,没有受到这方面的良好教育。虽然掌握了不少的理论知识,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实践上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规范都不懂。
北京某外资企业招工,报酬丰厚,要求严格。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就要如愿以偿了。最后一关是总经理面试。总经理说:“我有点急事,你们等我10分钟。”总经理走后,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们围着总经理的大办公桌,你翻看文件,我看来信,没一人闲着。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宣布说:“面试已经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录取。”年轻人大惊大惑:“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本公司不能录取随便翻阅领导人文件的人。”年轻人全傻了。因为从小到大,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一常识,更谈不上养成习惯。
未经过他人允许,私自翻阅他人物品是没有教养的表现,而这种坏习惯却是从小养成的。可见,小习惯常常是会影响大事情的。大量的事实表明,很多人的失败不是由于能力上的不足,而是源于他们教养的匮乏和做人方面的失败。对于一个人来说,人生发展的规律是: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教养,良好的教养形成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格成就高尚的事业,高尚的事业成就高尚的人生。因此,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那些不良习惯,别让它侵蚀孩子的明天和未来。
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谈话、行动、生活等方式上的特性,在绝大多数情形下,人们都对习惯习以为常,根本意识不到某些反复的动作或事情是习惯在起作用,习惯是自发起作用的。
据一项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5%源自习惯和惯性。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例如:几点钟起床、几点钟睡觉,怎么洗脸、刷牙、穿衣、吃饭,说话的语气和方式等等,一天之内上演着几百种习惯。然而,习惯还并不仅仅是日常惯例那么简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如果不加控制,习惯将影响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
有一个人获得了一个秘方,上面写着点铁成金石的秘诀。所谓点铁成金石,是一块小圆石,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属变成纯金。
秘诀写着,这种奇石在海边可能找到,但是奇石的外观跟海边成千上万的石头没有两样。谜底在于:石头摸起来是温的,而普通的石头摸起来是冰凉的。这个人于是开始了寻找点铁成金石的旅程。
他知道,如果他把捡起来的冰凉的石头随手就扔掉的话,那么他可能会重复地捡到已经摸过的石头,而无法辨认真正的奇石。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每当捡起一块冰凉的石头,他就往海里扔。一天过去了,他捡的石头中没有一块是书中所说的奇石。一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他还是没有找到那块奇石。但是,他不气馁,继续捡石头,扔石头,没完没了。有一天早上,他捡起一块石头,一摸,是温的!他仍然随手扔进了海里,因为他已经养成了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这个扔石头的动作太具习惯性了。以至于当他梦寐以求、苦苦寻觅的奇石出现时,他仍然习惯性地扔到了海里。
由此可见,习惯的力量原来如此巨大,在不知不觉当中,人们的命运就被掌握其中了,所以人们常说习惯决定命运。
教养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实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教养的核心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而培养良好品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着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家长赠予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父母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入手,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会陪伴孩子一生,对于孩子今后的生活、学习、事业的成败关系重大,也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每位父母都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的大事来抓。
一个人的教养来源于他的习惯,而一个人的习惯是长期养成教育的结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有良好的教养吗?那么,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吧,教养就是一种习惯,它是成就一生的基石。
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有这样一个故事:
初秋的一个早上,一群行人在十字路口焦急地等待对面的红绿灯,有一个10岁的小女孩背着书包站在人群的最前面。这时一位年轻的母亲骑着电动车载着孩子,倏地一下从小女孩面前飞驰而来,电动车与小女孩毫厘之差,小女孩子被这突如其来的电动车吓了一跳,险些摔倒。
年轻的母亲作何反应呢?道歉?询问?送女孩过马路?……都没有。
年轻的母亲用一只脚撑着地,立定之后。她的表情从宁静瞬间变得狰狞,接下来就是一串流利的教训,总之,小女孩千不对万不对,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小女孩成了她的阻碍,她今天的霉运,完全是因为小女孩的出现。
教训完小女孩,年轻母亲回转身,眼神从凶神恶煞倏忽变得和蔼可亲,她温柔地询问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被吓到。孩子轻轻摇头。放心之后,年轻母亲恶狠狠地丢下一句:“以后注意点,真是没教养!”
小女孩低着头,怯怯地听着,泪水在眼眶中一圈圈地打转。待年轻母亲骑车扬长而去,小女孩惊疑地望着斑马线上流动的行人,定定地立在那里,她始终也理解不了,年轻母亲所谓的教养到底是什么。
教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的体现。生活中,我们常用“没教养”形容那些品行恶劣的孩子,可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呢?真的是个有教养的人吗?故事中年轻母亲的所作所为是值得给我们深思的。也许,那位母亲也没少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没有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用行动去感染孩子。
教养是家长对孩子教育情况的一种体现。现在一些父母在教子方面已进入了一个误区——重于言传,不去身教;只要求孩子怎样,不自律自己如何。所以,当孩子作出一些缺乏教养的举止行为时,家长不能一味的责怪和抱怨,要先检讨自身,重新改正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观点和理念。
在公共场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家长带着孩子,一边嗑着瓜子,一边把瓜子皮随手丢在地上。有的家长在公交车上吃完零食后,将橘子皮、食品包装袋等随手丢出车窗外。这种看似寻常的小事,其实都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坦率地说,孩子缺乏教养的行为来自于父母们自身。孩子的教养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一个缺乏教养的父母又如何能教育出有教养的孩子呢?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受到他人欢迎的人,你就要以身作则,首先要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用行动来引导孩子,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有一天,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和他的孙子一起骑马外出。
路上,有一个奴隶向他们脱帽鞠躬,杰斐逊礼貌地脱帽还礼,但他的孙子把头扬得高高的,不理睬这黑人。
“您怎么会跟一个奴隶打招呼呢?”孙子不解地问。在他的印象里,奴隶就是奴隶,怎么可以跟总统打招呼。而身为总统的爷爷居然还还礼了!
杰斐逊听了孙子的话很生气,他对孙子说:“你怎么能够让一个奴隶比你有教养得多呢?”
杰斐逊用实际行动给自己的孙子上了生动的一课。
改变孩子的行为最好的办法是家长自己的行为。所谓“身正则不令而行,身不正则虽令而不从”。作为家长,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空话上,一定要以身作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但在严格要求子女的同时,也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良好道德修养的养成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无形中感染和熏陶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