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3400000010

第10章 国学文化与自然规律(3)

人类来源于自然,可以说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人类本身就与自然有一种亲近感。如果说,古代的狩猎、采集、种植、畜牧以及民间的手工业也是对大自然的某种变革的话,只能说这种变革是对自然的合理索取,还没有改变自然的本质属性。而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却不是这样的,它通过强大的物理、化学、生物等高科技手段,对大自然进行无限制的索取,这些对大自然都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从而导致了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也就使得自然的本质发生了变异。

现代工业造成的环境破坏,既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享受,又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空前没有遇到过的威胁,这样就让我们人类处于难以抉择的困境之中。所以现在我们既要走一条强国富民之路,又要大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们共同研究的课题,因为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现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经历了先建设,后环保;先过度开发,后治理环境污染的曲折发展道路。到今天为之,虽然很多国家都已经将污染预防的战略列入到了各项建设和开发的计划当中,而且还将整个国家的发展计划持续地贯彻于建设、生产的全过程,同时还在探索治理环保的根本方法。但是,现在许多环保的法律和规定,只能局限于物质生产、企业管理、交通运输和社区环境等方面,还很难把环保问题上升到人的精神领域,从文化、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高度来进行阐释和强调。虽然环保问题的相关法律中的惩罚制度发挥了一点作用,但是环保不能单纯的依靠法律,还是要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而且还需要配合现代的教育,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环保的目的。

我们品味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的思想,其中都贯穿着一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高度重视的东西,比如环境伦理精神。我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们都是一致认同环境伦理精神的,而且这一精神与当今非常流行的西方环境伦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我们国家却比西方的理论要早提出几千年。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道大、天大、地大、人大。”认为宇宙中这四方面都具有伟大的平等性,因此,老子始终都是在强调人与自然应该互相尊重,和谐共进。他认为“道”是“天地母”、“天地根”,是“万物之尊”和“万物之奥”(《道德经》第六十二章),也就是把“道”当成大自然中一切生命的本源。而他所强调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所说的主要是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都是来源于“道”这个无所不包的大生命体,“道”既是万物的根源和起始点,又是一切事物发展演变的终结点。所以,我们人类对待世间所有生命的态度,都应该是和谐相处,平等对待。如果我们人类能和自然界的万物像好朋友一样进行相处,那么这也就是最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由于我们过度向自然索取,导致世界万物害怕人类,那么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就会不好了。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我们过于狂妄自大,把自己当成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没有限制地对大自然的资源进行掠夺,那么大自然就会憎恨人类,从而向人类发动反攻,这也就是意味着人类末日的来临。

庄子在《天道篇》中说:“夫明白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我们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庄子把老子的“道为万物之尊”和孔子“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的精神实质融合在一起,强调凡能“与天和者”的圣人,必然也是能“与人和者”的智者。他在《天道篇》中还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在《刻意篇》中则强调“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将这一观点表述为环境理论观和审美观的思想运用在旅游景观的开发和人类生活的美化方面,这也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中还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这里的“袭明”指的是因崇敬大道而显出和合与高明。这种常常怀有救人救物之心,悲悯一切生命的高尚道德,正是树立环境理论意识的核心内容,我们只有爱护众生,才能显示出高尚的人性魅力,这也就是培育人民道德情操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孔子在《易经·文言传》中有这样的话:“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所谓“大人”,是指与天地融合在一起的精神人格。“天人合一”的主要内涵,就是人类应当认清和敬畏大自然,从而关爱万物以及一切生命,心怀一颗仁义、普度众生的心。

《中庸》第二十二章中则强调指出:“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与天地参矣!”这段文字的论述是相当精辟的,文中多次强调的“尽其性”,就是尽量使世间万物自我实现其生命的潜能,而避免受到任何破坏或者干扰。

孟子则把贯通天、地、人的自然观和人文精神称之为“浩然之气”。而他那句我们熟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言也正是从《易经》中汲取精华后所发表的警世之语。

我们从上面这么多经典典籍的论述可以体会到,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来看,道家与儒家的学说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描写得形象逼真、淋漓尽致。

二十世纪三十年以来,西方学术界所大力倡导的环境理论,与现代工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严重副作用是有直接关系的。它的核心也就是人类应该如何善待自然、善待万物,以便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互利互惠,这样才能保持最佳的生存环境。而我们现在就应当以道家和儒家的学说为基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伦理学,对现在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一定要进行环境伦理学的教育。这样做的目的,也就是为了纠正人们对自然的错误观念和有害行为,将人们的道德修养、心理、情感从“尽人之性”扩展到“尽物之性”,从人类社会扩展到自然万物,使被异化和扭曲了人性能够回归到原位。

在当今工业化和商业化正在加速的时代,许多事物却呈现出种种的非自然化倾向,在人群密集的大城市里,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人们的脑袋被噪音弄得头昏脑胀,人们的心情被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弄得心烦不堪,所以我们都想着能够到大自然中去放松身心,让自己的心灵在其中得到一份可贵的宁静与安详。

其实越是自然,越是简单的东西,就与人类生命的本质靠得越近,也就是说人们对它的感情越深。人类最为甜蜜的享受,都是那些最古老、最原始、最基本的享受。难怪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那些圣贤哲人都主张要远离喧嚣,到田园中过一种简朴而宁静的生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受到名利的诱惑和物质的束缚,保持精神上的一种自由状态。我们只有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自在。

【国学小讲堂,人生大智慧】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只。’”子曰:“丘之祷久矣。”

孔子病重,子路请求向神灵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回答说:“有啊。《诔》中说:‘为你向天神地只祈祷。’”孔子说:“我做祈祷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工作成绩的取得是自己长期努力的结果,工作职位的提升也是靠工作成绩和民意的积累。看见机会来了,才抓紧学习,是肯定抓不住机会的。

【品故事,明心志】

领导者要具备抗干扰能力

公元前229年,秦王令王翦率兵攻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的兵马,策应与他一起讨伐赵国。赵王迁令李牧、司马尚率兵御敌,李牧是赵国有名的智勇双全的名将,但是王翦怕不能成功,于是派人使用了反间计,贿赂赵王的嬖臣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说李牧与司马尚有背叛赵王的意思。

结果赵王听信了谗言,即下令撤销李牧及司马尚的职务,令赵葱与颜聚去替换他们,李牧不服从命令,认为赵王处置不当,赵王便派人把他逮捕并杀死,司马尚也被撤了职。王翦见赵王中计,便进击赵军,大破赵军,杀死赵葱,而颜聚则逃跑了。因而大举进军,包围了邯郸,俘虏了赵王。

五、“天人合一”是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核心,是中国人思维一个最基本的模式。“天人合一”思想立足于自然,强调“与天为一”,“天人合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着深厚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思想和管理思想。可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再加上受到西方“天人二分”思维模式的影响,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在各国思想家、科学家对此现象进行深刻反思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思想,由于它独到的思想内涵和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作用,从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就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确定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总的要求。所以我们今天重提“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甚至是和谐世界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有机部分,人是从属于自然的。首先,老子把“道”看成是宇宙的物质本原和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认为天地间的各种事务都是由道而生。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贻,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这可以说是老子创造性的贡献,老子建立了宇宙大道本体论。而“道”这个本体,生成事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也就肯定了人是自然界的有机部分。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中所表达的“人属自然”的宇宙生命统一论,是人类科学地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理论前提。我们从这一思想出发来考察宇宙万物,才能把人看作是与自然不可分裂的统一体;才能够发现人与自然、人与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在现代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我们应当以道家这种“人属自然”的宇宙生命统一论作为审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起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人与自然界万物都是宇宙中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构成的生态系统是有机的自然整体。而“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生物之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循环,只有整个生态系统保持完善,人与万物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与自然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相处、和谐发展。

道家还认为,宇宙的普遍规律性就是“道”,而以“道”为基础的存在方式就称其为“德”。“德”是存在于天地万物中的普遍性价值。老子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之所以受到人们尊重,“德”之所以被人们推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事物本身顺应了自然地发展。

内在的自然本性,也就是内在自然的道,也可以说“自然”是道的根本属性,而道又是万物的本原,于是内在的自然本性就成为了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的根本属性。从本质上讲人性自然,就人类个体而言,人类的自然之性的本真状态就是刚刚出生婴儿的状态,无知无欲,质朴无华,纯真自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才是自然人性的基本内涵。道家认为人性本自然,但后来由于人的私欲膨胀,智力日增,所以使得人逐步丧失了这种纯真无求的自然本性,导致了人性的异化与丧失,于是也出现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因此老子主张“不贵难得之货”、“使民无知无欲”,并由此提出了“知止”和“去甚、去奢、去泰”的节俭思想。这一思想既包含了满足人类需要的适度原则,也包含着生产发展和人类行为的适度原则,这一原则,对于重新建立现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同类推荐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终于定稿了。该书能够最终定稿并付梓,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汗水,编者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王正好、沈军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出版平台。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
  •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 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热门推荐
  • 7-11连锁业真经

    7-11连锁业真经

    保持畅销品的齐全。7-Eleven便利店的主要顾客群为年轻人,那些年人对7-Eleven的评价就会一落千丈。7-Eleven的重视信誉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只要食品一过食用期限,适时订货、迅速交货,年轻人对电视的商品广告极为敏感且反应迅速,是7-Eleven奉行的宗旨之一。如果店主在广告刊登后,鲜度管理:7-Eleven特别注意产品的新鲜,没有进货,立即从陈列架上撤掉进行丢弃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异世仙旅

    异世仙旅

    修真境界分为筑基旋照开光融合心动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大乘度劫飞升。旋照开光融合心动为身动之境;金丹,元婴为意动之境;出窍,分神,合体为神动之境;大乘为不动之动的境界。山村教师意外落入修真古洞,走上修真之路。传送阵的失控让其跨越空间落入异世,种种际遇,挑战接踵而至,他将如何面对?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管理的戒律、经营的戒律、营销的戒律(全集)

    管理的戒律、经营的戒律、营销的戒律(全集)

    本书汇集了最经典的管理学、经营学和营销学定律,这些定律囊括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员管理的授权、沟通、分享,创新管理,危机管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等,通俗易懂,简单实用。这些著名的思想精华和智慧,帮助读者更快抵达事业成功的彼岸。
  • 深红色童话书

    深红色童话书

    本书是一本32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收录了著名童话《可爱的伊隆卡》《七个西蒙的故事》《小小野蔷薇》《强壮的王子》……那些美丽动人的想像伴随多少人走过他们的童年?那些扬善避恶、催人进取的情节是多少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在这个集子中安德鲁·兰先生将为我们展现他的彩色神奇世界。
  • 异界剑仙

    异界剑仙

    江枫,一个被称为异端的蜀山弟子,他无意间流落到一个处于异常漫长的三皇时代的异世,神、仙、魔、妖、人的交锋,对与错的纠葛,情与恨的交织,最终都将完成他们的轮回……
  • 吞噬苍穹

    吞噬苍穹

    他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少年时便受尽磨难,为改变命运他坚毅的踏上修炼之路,终力压八荒,四夷臣服,成就一代人皇!吞噬无尽的欲望,踏破苍穹,唯我独尊。等级制度:斗者炼皮、斗士炼肉、斗师炼骨、斗灵炼脉、斗狂炼髓、斗王炼五脏、斗宗炼血、斗皇炼窍、斗帝万窍归一凝练斗丹、斗仙……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