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1980年到1989年之间我国出生的人口约为2.04亿,这就意味着我国约有2亿的80后年轻人成为了新一轮的职场生力军。当80后这一群体逐渐进入职场舞台时,他们就已经行走在奔三的路上了。于是“三十而立”的人生事业话题再次成为80后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一个看不见硝烟的职场上,80后,他们仍未摆脱稚嫩,这里的“潜规则”、人际障碍、工作压力常常让他们疲于应对。当初,他们怀揣着“毕业后,3年进入管理层”、“5年后挣到第一笔创业启动资金”等等豪情壮志跨入职场大门,但10年后的今天,能实现这些发展目标的却寥寥无几。他们脑子里满是迷茫,一边渴望保持自己的个性,一边又在思索如何改变自己,一展抱负。对于大多数80后而言,不可否认他们的职业发展步入“瓶颈期”。
据统计,有84%的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遭遇过瓶颈。加薪无望、职位停滞、工作无趣……。从长期来看,其根本办法是培养从业者自身的就业能力。那么从企业用的角度考察,一个从业者的就业能力,也即是他的职场核心竞争力。
首先是学历和专业,企业都会考查岗位对学历或专业有什么要求,也由此判断员工是否符合岗位的基本要求。时刻保持知识的领先是决定职业高度的基础。然后就是综合技能。专业技能可以解决上手快慢的问题。可转换技能是不同岗位之间转换的工作能力,也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基础。例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计划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再者就是工作经验,它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如行业经验、职业经验、企业经验等等。这里要区别另外一个相近的词——经历。经历不等于经验,只要是你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都可算作工作经验,但要将这些经历变成有价值的经验,才能成为我们的就业能力。
最后就是职业素养。在职业内的规范和要求,包含习惯、职业成熟度、主动性和压力承受等方面。这些都是长期形成的,影响一个人发展潜力的特质。职业素养的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它不是以某件事做了会对个人带来什么利益为衡量标准,而是以这件事与工作目标的关系度为衡量标准的。更多时候,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衡量一个职业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从这四个方面可以清晰认识自己目前的现状,结合你未来的职业规划评判自身是否具有了较强的就业能力。特别是在你遭受职业瓶颈时,就可以通过这四个方面进行自我分析,从而打造终身就业能力,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书从职场案例故事入手,以“80后”自身的生活轨迹和性格特点,结合人生的哲理与感悟,展示了“80后”职场的真实面目,从职业规划,职业潜能,职业瓶颈等多方面阐述,结合职场跳槽、加薪和晋升等热门话题。像一位资深职场顾问专家一样指点迷津,拨开迷雾,来帮助你认清优势,改正缺点,获得职场打拼的生存智慧,短时间内把自己打造成一位职场多面手,探索出纵横职场的成功之道。
如果“80后”的你需要一本帮助自己叱咤职场的书,那么,这本书将会是你的职场专业的指导全书,一部为你量身度作的职业规划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