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责任不容推卸
责任是天职,没理由推卸
课堂导读:
上帝创造世界之后,也创造了动物,于是召开动物大会,给动物安排寿命。上帝说:“人的寿命是20年,牛的寿命是30年,鸡的寿命是25年。”
人说:“上帝呀,我非常尊敬您,但是我的寿命也太短了,人生的很多乐趣都享受不到了。”上帝还没有说话,牛就说:“上帝呀,我每天都要干活,您给我30年的寿命,我就要做30年的活儿,太辛苦了,能不能少点?”鸡也附和牛的提议。上帝说:“好吧,牛和鸡,把你们20年的寿命给人吧。”从此以后,人就有了60年的寿命。前20年,人“像人一样”快乐地活着;下一个20年,人为家庭活着,像牛一样辛劳;最后20年,人是报晓的鸡,起得最早,叫全家人起床。
课堂精讲:
这个故事向我们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责任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每个人来到世上,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
对于责任,我们没有理由推卸。权利因为责任而存在,上天在赋予我们权利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相应的责任,这是不需要什么前提条件的。只有在履行责任的前提下,才可能充分享受权利,因此承担责任是人的天职。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担负起它,这样的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问心无愧的。
课后总结:
我们没有理由推卸责任,责任是天职,推卸责任就意味着失去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
自己的责任自己担
课堂导读:
约翰和戴维是速递公司的两名职员,他们俩是工作上的搭档。
一次,约翰和戴维负责把一件大宗邮件送到码头。这个邮件很贵重,是一个古董,上司反复叮嘱他们要小心。没想到,送货车开到半路却坏了。
约翰背起邮件,一路小跑,终于按照规定的时间赶到了码头。这时,戴维说:“我来背吧,你去叫货主。”原来戴维心里暗想,如果客户能把这件事告诉老板,说不定还会给我加薪呢。他只顾在心中打小算盘,当约翰把邮件递给他的时候,他没接住,邮包掉在了地上,“哗啦”一声,古董碎了。
事后,戴维背着约翰对老板说是约翰弄坏的。约翰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老板,并愿意承担责任。
结果老板决定请约翰担任公司的客户部经理,却开除了戴维,因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是值得信任的。
课堂精讲:
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很多,虽然主要责任者可能是一个人,但相关人员肯定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流水线工人在工作中出现了差错,主要原因是他未按操作指导书操作,但次要原因也有,如公司的培训不到位、操作指导书的内容不明确等。在讨论、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时,无论是由于你的直接过错引起的,还是由于你的间接过错引起的,你都应该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有助于化解由于互相推卸责任而造成的公司内部的矛盾。
课后总结:
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能够加强组织团结,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它也是成就一个人事业的可贵品质。
责任所在,义不容辞
课堂导读:
河西走廊中部有一片水草丰美的牧场,是当年霍去病牧养兵马的地方,在大汉朝的时候那里曾经享有着无上的荣耀。但随着年代的远去也慢慢淡去了那份足可称道的荣耀,而近10年来,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和河西走廊地区植被的严重破坏,甘肃一部分地区土地沙漠化趋势已越来越严重。面对日趋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许多人走出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但王永军却意志坚定地对所有人说:“我们不能走!如果我们撤退了,谁来保护山丹马,谁来保护草原?”王永军是中牧集团总公司山丹马场的场长,在马场工作了几十年的牧马人,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时,王永军便和父亲在马场喂马,在三年困难时期,王永军和父亲每天给马群喂鸡蛋和豌豆,自己却饿着肚子。
“过去养马是为了守卫边疆,现在养马是守护生态。时代变了,但使命未改,责任未改。”“保护草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因为我们的根就在草原。”于是王永军就勇敢地挑起了保护马匹、保护草原的重任。
为了掌握更科学的养马技术,王永军先后到青海、陕西等地学习,带人搞暖棚育肥,发展种植业。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山丹马场一场实现社会总产值2350万元,赢利78万元;王永军带领职工们培育的山丹马也曾获得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一等奖;而王永军个人也被评为国资委系统的劳动模范。
王永军把保护草原和山丹马当成自己天生的使命和责任。责任所在,在极端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他义不容辞地带领职工求科技谋发展,为山丹马、草原和生态环境做着自己能够尽力做到的一切。
课堂精讲:
工作,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责任,更要毫无怨言地主动执行。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职业之树常青。遗憾的是,有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被老板重用是建立在主动执行、自动自发地完成工作的基础上的。要知道,如果你不积极主动、尽职尽责地完成你的工作,你在老板心里永远不会占有一席之地,成功的果实永远不会被你采摘到。
课后总结:
任何工作即使再普通,也有一份责任在里面,它需要你义不容辞地去执行。
记住自己的职责,100%执行
课堂导读:
巴顿将军在他的战争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中,曾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我要提拔人时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我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我就告诉他们那么多。那是一个有窗户或有大节孔的仓库。候选人正在检查工具时,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我看到伙计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他们有的说6英寸深还不够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最后,有个伙计对别人下命令:‘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家伙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
最后,巴顿提拔了那个下命令的人,因为他需要的是不折不扣完成任务的人。
课堂精讲:
对每个人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巴顿将军那个下命令的部下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忘了自己作为部下的职责——听从命令去执行,所以,他被提拔,并被巴顿将军记住了一生。优秀的员工也应该是在工作中最高效地执行的人,他们是把每一项工作尽力做到超出客户的预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寻找任何借口推诿;他们总是出色地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和一种完美的执行力。
课后总结:
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与其抱怨,不如担责
课堂导读:
一位公司的老板精明干练,但是管理却十分独裁。
员工经常在背后抱怨,其中只有祥刚从不加入抱怨行列。
有一次,老板外出。半夜里,保安紧急通知几位主管,公司前不久因违纪开除的三名员工纠集外面一帮人打进厂里来了,已打伤了数名保安和员工,砸坏了写字楼的玻璃门。其他几位主管因为对老板心怀不满而不愿担责任,就干脆装作不知道。祥刚接到通知后,立刻赶到现场,先报警,接着请求治安员火速增援。为控制局面,他用喇叭喊话,同对方谈判,稳住对方的情绪,直到民警和治安队员赶来。
事后,祥刚赢得了其他部门主管的敬佩与认可,老板也对他极为器重,公司里任何重大决策必经他的参与及认可。
课堂精讲:
在企业中,员工和企业之间是一种基于责任的契约关系,而不单单是一种利益上的关系。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企业的管理也不可能滴水不漏,老板的才能也不可能没有欠缺,一个勇于负责的员工应当在公司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该出手时就出手,为公司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其他同事的尊敬,更能得到老板的信任和器重。而那些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逃避责任的员工,是永远都不会进入老板视野中的,也永远成不了公司的核心员工,成不了公司发展的核心力量。
课后总结:
不抱怨而认真工作的员工,不管走到哪里都受老板宠爱,受同事欢迎,而总是在抱怨的员工,永远也不可能有事业上的成就和辉煌。
第二周:做自己职场命运的设计师
职务有限,职责无限
课堂导读:
很久以前,一位有钱人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他把仆人们叫到一起,把财产委托他们保管。
依据每个人的能力,他给了第一个仆人10两银子,第二个仆人5两银子,第三个仆人2两银子。拿到10两银子的仆人把它用于经商并且赚到了10两银子;同样,拿到5两银子的仆人也赚到了5两银子;拿到2两银子的仆人却把拿到的银子埋在了土里。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主人回来,让拿到10两银子的仆人与拿到5两银子的仆人去享受他们的奖赏,同时将第三个仆人的2两银子给了有10两银子的仆人。
他说:“我要把银子给那些已经拥有很多的人,使他们变得更富有;而对于那些一无所成的人,甚至连他们所有的还要被夺走。”
课堂精讲:
第三个仆人原以为自己会得到主人的赞赏,因为他没弄丢主人给他的那2两银子。在他看来,虽然没有使金钱增值,但也没丢失,这样就算是完成主人交代的任务了。他的主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不想让自己的仆人得过且过,而是希望他们能负起自己的责任来,能主动把身上担负的职责做得更好。一个人承担的责任越多、越大,证明他的价值就越大。想证明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承担责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课后总结:
能处处以主动尽职的态度工作,为自己增值的人,即使从事最平庸的职业,也能不断提升个人的价值。
有责任者,才能被委以重任
课堂导读:
两个青年同时到一家企业面试。两个人的表现都很出色,但是公司只能录取一个人。老板说:“这样吧,我给你们一个任务,你们试着把我们这次生产的皮鞋推销到非洲某个岛上,然后给我你们的答案。”
两个青年都去了那个岛,并在一个月后回来了。
一个青年气愤地说,那个岛上的人根本就不穿鞋,到那里去推销皮鞋,简直是白费劲。
另一青年却高兴地对老板说:“那里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穿鞋的好处,我请他们尝试一下,如果好就付钱,如果不好,可以退回。没想到,他们穿上之后就不想再脱下来了。所以我认为那里的市场非常大。”
老板说:“一个真正的人才,绝不是自封的,而是的确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第二个人用行动告诉了我,他是一个值得被委以重任的人,因为他懂得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