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点击:
中国有句古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中国已经有四分之一世纪维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许多家庭已经“由俭入奢”了。但是教育孩子一定要有个“由奢入俭”的过程,让他知道眼前的财富并非当然,需要努力才能得来。
早就在中国已经绝迹的“忆苦饭”,现在却在美国的不少中小学校校园甚至是幼儿园中大行其道。这样做的宗旨,是为了帮助孩子懂得珍惜粮食,学会同情穷人,并懂得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间接地了解一些国际知识。
旧金山市的斯蒂夫中学组织了一次“体验饥饿”活动,吸引了学校75名同学的积极参与。那天中午放学之后,参与活动的每个学生要抽取一张就餐券,而就餐券一共有三种:
1要是券上写着“15”,说明他属于占世界总人口中15%的富人,也就是说他可以享受到一份丰盛的午餐,而且还可以享受到殷勤的服务;
2要是券上写着“25”,说明他属于占世界人口总数25%的可以解决温饱的人,那他可以吃到少量的米饭,少量的鱼和豆子;
3要是券上写着“60”,说明他代表的是占世界总人口60%的穷人,因此午餐就只能吃到没有放油的土豆,而且数量很少,还要耐心地排队才能领到属于自家的那一份。
这个学校的校长介绍说,这些孩子们通过抽签分成了三组,其比例恰恰与世界人口的饥饿格局大致相同。尽管活动是象征性的,但是孩子们已经意识到了世界上饥饿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并且体会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平等。这些参与活动的孩子,以后不会再浪费粮食,还向学校的“粮食银行”捐赠了自己节约下来的多余食品和零用钱——这些由孩子捐赠的食品和金钱有的分发给了国内的慈善机构,有的远送到了遥远、贫困的非洲大陆。
如果说这些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那么在眼下纽约、洛杉矶、费城等大城市中的孩子都已经非常流行“过爷爷时代简朴生日”的活动,完全是孩子们在长辈指导下的自发行为。
多迪听说爷爷小的时候过生日非常简朴,感到既新鲜又有趣,于是自己在生日那天把年已古稀的爷爷请来,请老人谈谈他们那个时候的孩子都怎样过生日,然后自己如法炮制了一顿简单、廉价的生日餐,同样可以过得既热闹又好玩。生日过后,多迪就把这次过生日剩下的钱全数捐给了“支援非洲饥民办公室”。
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里,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他们花钱大手大脚,吃东西挑肥拣瘦,再漂亮的衣服穿不了几天,再也不肯穿了。“成由勤俭败由奢”,培养孩子的节俭精神尤为重要。美国的家长从小就让孩子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的一些州立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身无分文地独立谋生一周才能予以毕业。这个条件看上去很苛刻,但是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于是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实自己的价值。
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通过一些方法让孩子懂得勤俭节约:
1认识到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意识是塑造良好品德的开端。
2从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的习惯。在生活细节上养成节约的习惯,比如爱惜粮食、人走灯灭、一水多用、爱护衣物等;其次,在使用学习用品上要讲节约,不要因为写错一两个字就撕掉一大张纸,不要老是碰断铅笔芯等。
3让孩子学会量入为出。父母要经常给孩子讲勤俭持家的道理,使孩子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都是辛勤劳动得来的,父母供他的衣食住行的所需费用都是费力气挣来的。让他们知道家庭的经济能力,这样他们就会自觉抹掉不必要的消费。
常青藤家训
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中,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吃苦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个教育将会对孩子的意志教育有着最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