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评估标准,诸如股利收益率、市盈率或市价净值比、甚至是成长率,与价值评估毫不相关,除非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一家企业未来现金流入流出的一些线索。事实上,如果一个项目前期的现金投入超过了未来该项目建成后其资产产生的现金流贴现值,成长反而会摧毁企业的价值。有些市场分析师与基金经理人口口声声将‘成长型’与‘价值型’列为两种截然相反的投资风格,只能表明他们的无知,绝不是什么真知。成长只是价值评估公式中的因素之一,一般是正面因素,但是有时是负面因素。”
事实上,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是理论上最严密、实践中最完善的公司价值评估模型,它完全适用于持续竞争优势企业。
第一,该模型是在对构成公司价值的业务的各个组成部分创造的价值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计算公司权益价值。这样可以使投资者明确和全面了解公司价值的来源、每项业务的情况及价值创造能力。
第二,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多少反映了竞争优势水平的高低,产生自由现金流量的期限与竞争优势持续期相一致,资本成本的高低也反映了竞争中投资风险的高低。
第三,该模型非常精密,能处理大多数复杂情况。
第四,该模型与多数公司熟悉的资本预算编制过程相一致,计算也比较简单,易于操作。
二、选择正确的现金流量定义和贴现率标准
准确进行价值评估的第二步是选择正确的现金流量定义和贴现率标准。巴菲特认为:“今天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预期能够产生的,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也许你会因此认为巴菲特使用的内在价值评估模型与我们在财务管理课程学习的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完全相同。实际二者具有根本的不同。
首先,巴菲特认为通常采用的“现金流量等于报告收益减去非现金费用”的定义并不完全正确,因为这忽略了企业用于维护长期竞争地位的资本性支出。
其次,巴菲特并没有采用常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作为贴现率,而采用长期国债利率,这是因为他选择的企业具有长期持续竞争优势。
贴现率是股票价值评估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其选择是否恰当将对评估结果和投资判断产生巨大的影响。关于贴现率(在学术研究中大多称为资本成本)存在非常激烈的争论,单单看关于资本成本研究文献的巨大数量就会让你对财务学家的辛勤劳动产生崇高的敬意,也对其研究成果在投资中应用效果的微不足道大为吃惊。
巴菲特选择了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无风险利率是多少?我们认为应以美国长期国债利率为准。”
巴菲特的这种选择是简单有效的,这是因为:
第一,巴菲特把一切股票投资都放在与债券收益的相互关系之中来看待。如果他在股票上无法得到超过债券的潜在收益率,那么,他会选择购买债券。因此,他的公司定价的第一层筛选方法就是设定一个门槛收益率,即公司权益投资收益率必须能够达到政府债券的收益率。
第二,巴菲特并没有花费精力试图去为他研究的股票分别设定一个合适的、唯一的贴现率。每个企业的贴现率(资本成本)是动态的,它们随着利率、利润估计、股票的稳定性以及公司财务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变动。对一只股票的定价结果,与其做出分析时的各种条件紧密相关。但是两天之后,可能会出现新的情况,迫使一个分析家改变贴现率,并对公司做出不同的定价。为了避免不断地修改模型,巴菲特总是很严格地保持他的定价参数的一致性。
第三,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任何商业风险,那么,他的未来赢利就是完全可以预测的。在巴菲特眼里,可口可乐、吉列等优秀公司的股票就如同政府债券一样毫无风险,因此,应该采用一个与国债利率相同的贴现率。
三、选择正确的公司未来长期现金流量预测方法
准确进行价值评估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第三个选择,这是因为内在价值主要取决于公司未来的长期现金流,而未来的现金流又取决于公司未来的业务情况,而未来是动态的、不确定的,预测时期越长,越难准确地进行预测。所以即使是股神巴菲特也不得不感叹:“价值评估,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无论谁都可能告诉你,他们能够评估企业的价值,你知道所有的股票价格都在价值线上下波动不停。那些自称能够估算价值的人对他们自己的能力有过于膨胀的想法,原因是估值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的时间集中在某些行业上,你将会学到许多关于这些行业公司估值的方法。”
“显然,我们永远不可能精准地预测一家公司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确切时间及精确数量,所以,我们试着进行保守的预测,同时集中于那些经营中意外事件不太可能会为股东带来灾难性恐慌的产业中。即便是如此,我们还是常常犯错,大家可能还记得我本人就曾经自称是相当熟悉集邮、纺织、制鞋以及二流百货公司等产业的家伙……要想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出现的时间和数量这两个变量的具体数值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想要使用这两个变量的精确值事实上是非常愚蠢的,找出它们可能的区间范围才是一个更好的办法。一般情况下,对这两个变量的估计结果往往是一个很大的区间范围,以至于根本得不出什么有用的结论。
但是在某些偶然情况下,即使对未来树林中可能出现的小鸟数量进行最保守的估计,也会发现价格相对于价值太低了。[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之为无效树丛理论(Inefficient Bush Theory)]可以肯定的是,投资人要得出一个证据充分的正确结论,需要对公司经营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并且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投资者既不需要具备什么出众的天才,也不需要具备超人的直觉。另一个极端,有很多时候,即使是最聪明的投资人都没有办法提出小鸟确实会出现的证据,即使是在最宽松的假设下仍是如此,这种不确定性在考察新成立企业或是快速变化的产业时经常发生。在这种非常不确定的情况下,任何规模的投资都属于投机。”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巴菲特认为,防止估计未来现金流量出错有两个保守却可行的办法:能力圈原则与安全边际原则。他在《致股东的信》中说道:“尽管用来评估股票价值的公式并不复杂,但分析师,即使是经验丰富且聪明智慧的分析师在估计未来现金流时也很容易出错。在伯克希尔,我们采用两种方法来对付这个问题。第一,我们努力固守于我们相信可以了解的公司。这意味着他们的业务本身通常具有相当简单且稳定的特点,如果企业很复杂而产业环境也不断在变化,那么,我们就实在是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去预测其未来现金流量。第二,亦是同等重要的,我们强调在我们的买入价格上留有安全边际。如果我们计算了一只普通股的价值仅仅略高于它的价格,那么我们不会对买入产生兴趣。”
[投资课堂]
目前最常用的相对估值方法除了巴菲特倡导的现金流量估值模型之外,还有有市净率估值法、折现估值法。这两个估值法的共同特征是用公司股价除以某一个财务指标,得出一个比例。市盈率是用股价除以每股收益,折现法是用股价除以每股销售额。
市盈率估值法是简洁有效的估值方法,其核心在于每股收益的确定。从直观上看,如果公司未来若干年每股收益为恒定值,那么市盈率 值代表了公司保持恒定赢利水平的存在年限。在实际市场中,每股收益 的变动趋势对股票投资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折现估值方法稍微复杂一点。这种方法认为股票价格是未来各个时间段产生现金流的折现值的总和。最典型的是红利折现模型,将未来各个时间段所获得红利的折现值加起来。红利折现模型可以细分为永续增长模型(假设公司的红利增长比例定为一个固定值),二阶段增长模型(假设公司未来红利的增长比例在两个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速度),三阶段增长模型(假设公司未来有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原理和二阶段模型一样)。还有一个就是自由现金流模型,这个和红利增长模型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分母上换成了自由现金流而已。折现模型有很多种,只是形式上有所差异,本质上一样。
一般来说,估值时依据需要选取一种估值法就可以了。建立在准确赢利预测基础上的市盈率值是一种简洁有效的估值方法。估值方法之间存在相互联系,赢利预测是一切的基础,但还不够,需要综合使用几种估值方法来降低风险。折现模型需要设定的变量太多,看似精确,但计算出来的结果往往偏差更大。所以,这种模型更多地适合做理论研究,对于实际的投资作用非常有限。
面对非理性市场,理性投资
对待价格波动的理性的态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资的试金石。
——格雷厄姆
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
——巴菲特
一、成功投资的关键:理性而非智力
“你不需要成为一个火箭专家。投资并非智力游戏,一个智商为160的人未必能击败智商为130的人。理性才是投资中最重要的因素。”
巴菲特一句话道出了投资的关键所在。
格雷厄姆指出:“对待价格波动的理性的态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资的试金石。”
格雷厄姆认为,成功的投资者往往非常理性。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票市场,而是他自己。即使投资者具有数学、财务、会计方面的高超能力,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情绪,仍难以从投资行动中获益。
从小到大,我们参加了无数的考试和竞赛,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最后的胜利者总是最聪明的人,智商决定一切。
但工作几年之后,甚至几十年后,我们却感到非常迷惑:为什么过去非常聪明的人,并不怎么成功?为什么那些事业上成功的家伙,却是我们根本看不上眼的平凡之辈?
做过几年股票投资的人,会更加迷惑:为什么在股市上那么多数学家、经济学家或财务专家出身的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却连市场平均水平也达不到?
在书店随便翻开一本关于金融投资的教科书,尤其是那些翻译的国外名著,你会发现大量的数学公式和复杂模型,这也是大多数基金用来进行投资管理的法宝。这些深奥难懂的复杂模型让你顿生敬佩之心,但这些基金持续输给市场的业绩却让你摇头不解。
一个最有名的例子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股票投资上却输得一塌糊涂!
所有这些皆因为投资并非是像自然科学一样纯粹的智力游戏,而是由于一方面投资结果对投资人的未来利益有很大影响,决定正确与错误的投资盈亏有天壤之别;另一方面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太多又太不确定,而且几乎全不在投资人掌握之中,因此,投资人的决策类似于赌博,受到许多心理因素影响,完全不像学校学习考试、科学研究那样,只需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推理出一个正确的结果。
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投资过程中的行为认知偏差,对于我们保持正确的投资态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投资者战胜市场的前提是保持理性,尽可能减少行为认知偏差。
与许多投资人沟通时,大家回忆自己投资中最大的亏损时,大部分都是因为听信小道消息,或过于想念公司经营预测,或过于迷信技术分析指标,只想贪婪地大赚一把,却根本没有理性分析公司的基本面,结果亏得一塌糊涂,后悔莫及。
巴菲特在50多年的投资中,多次目睹类似的悲剧上演,因此,他一再提醒广大投资者:必须保持理性才能战胜经常非理性的市场。
二、理性投资策略
要想在股票市场的巨大影响力下进行理性的决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股票市场的影响力实在太巨大了。格雷厄姆曾讲过一个寓言来描述投资者受到股市巨大影响力时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