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3000000003

第3章 美的追寻(2)

掌握了黄金分割的艺术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美:三七分的头发比中分的更能衬托脸型;腰带的蝴蝶结系在衣服正中间就没有偏左或偏右美观;医学与0.618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以解释人为什么在环境温度为22摄氏度至24摄氏度时感觉最舒适。因为人的正常体温37摄氏度与0.618的乘积为22.8摄氏度,在这一环境温度中,机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节奏和生理功能均处于最佳状态……

美在“一点”

我国古典诗词中有丰富的关于“点”的描写:李清照写秋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辛弃疾写落花:“断肠点点飞红”;苏轼写柳絮:“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蒋捷写寒鸦:“羡寒鸦、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这些都描绘了“点”的美。

这里所说的“点”并不一定小,也并不一定是圆形的,只是从审美的角度去看一些具有美的价值的装点之物,比如说繁星点点、帆影点点、伞花点点、灯光点点,包括前面提到的落花、秋雨、柳絮等,这些点实际上并不小,也不一定是圆形。“点”是造型艺术中最小的单位,比起面积和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却不可小看,它具备丰富的美的个性,它所处的位置及色彩的对比有着独特要求,受到形式美的规律的限制。比如姑娘脸上的雀斑并不美,但是唇角的美人痣却很美,因为它长在恰当的位置,有装点的作用。我国人民逢年过节蒸的花糕等点心上也会点上红点,并不是为了味道更美,而是显示了喜庆、美观。小女孩眉心的胭脂点,染红的指甲等都展示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女士的胸针、男士的领带都是作为点缀而存在的,作为点缀就不能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和过于突兀都是禁忌。没有人认为满脸的胭脂点会很美,也没有人认为把整个糕点染红了很美,在这里“点”具有鲜明的形式美特征。

夜幕中的流萤、星星、月亮、灯光、火把经常受到人们的赞美,使我们感受到“一点”之美。“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里的流萤是流动的点的轨迹;“夜深不知身何在,一灯引我到黄山”,刘白羽在此也按捺不住夜行中灯光一点带来的欣喜。文学艺术上的“点”常常是对美的聚焦。“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诗句正是凭着“一点红”三个字境界全出。据说这首诗是宋徽宗画院考试的题目,诸多画作中这样的一幅脱颖而出:翠楼上伫立着一位少女,凭栏沉思,鲜红的唇在绿树掩映下鲜亮迷人……这“一点”的构思对整幅画的意境提升可谓功不可没。国画中也讲究“苔点之法”,凡是山水画基本都少不了这一手法。微小的苔点对整幅画来说只是一种点缀,但是却能使画作充满气韵,也就是传统所说的“山水眼目”。苔点的多少、浓淡都十分讲究“浓墨巨点,元气淋漓,如经滇黔山麓间,觉雨气山岚,扑人眉宇”。苔点的美学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千万不要小觑了小小的“一点”之美,遵从形式美的规律,从审美的角度用“点”来装饰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体味自然的细微之处,寻找千差万别的“点”的美妙,兴许通灵之境的玄机就在这“一点”之中。

葡萄藤的触丝与线条美

前面谈到了“点”的美,但是作为形式美的典型因素,生活中的美经常是点线结合的。点能凝聚注意力,线能开拓视野,很多经典的诗句都体现了点线结合的原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说明除了对“一点”之美的迷恋,人们还喜爱线条的美。诗人顾城在《弧线》中描写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弧线美: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毕达哥拉斯学派很早就提出了:“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英国美学家荷伽兹则直截了当地宣布在最美的形体上,直线最少!音乐家追逐起伏的旋律,物理学家作抛物线试验,天文学家环视拱圆的天顶,历史学家讲述历史的螺旋式上升……线条为什么是美的?线条的审美价值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节奏感和动感,从人体生理学上看,人的各种器官,特别是与欣赏美直接相关的视听器官都喜欢变化多样,而讨厌呆板停滞。所以在绘画艺术上是力求避免整齐划一的,艺术家们自觉地遵守形式美的规则:以直为拙,以曲为巧。这是从大量的美的事物中概括提炼出来的法则,也正是黑格尔在《美学》中所说的“抽象形式的美”。

抽象的线条美体现在多种多样的事物形态上:人体、自然、艺术等。人体的曲线美是一种美的极致,女性的身体和面部线条充满了柔软起伏的动感,所以有“男美在双肩,女美在曲线”的说法;大自然中“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等也是曲线的美;艺术上舞蹈的旋转舒展,飘若游云,矫若惊龙;敦煌壁画的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书法的飘逸洒脱等都是由线条的移动变换组成的。

作为形式美的一种形态,线条美体现了柔的本质,是一种阴柔之美,相对于直线硬朗的阳刚之美较早被人接受和认可,这与人的心理生理结构是密切相关的。认识这一点对我们追寻生活的美、创造艺术的美是有很大好处的。

从对联出发看对称美

对联是十分讲究对称美的,除了平仄相对、节奏一致之外,还要做到词类相近、词性相当、结构相似、字数相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达到高度完美。反之,则不能称其为一副好的对联。我们就从对联出发看看对称的美。如清代国琏的古藤书屋联:

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

其中“芳草”之“芳”与“藤花”之“藤”,一为形容词,一为名词;“新绿”之“绿”指的是颜色,“古香”之“香”乃指气味。虽同为形容词,并非一类,从个别对语讲,似欠工整,可从全联角度看,却形象鲜明,音节和畅,被一致认为是“工对”。再如:诗写梅花月,茶熏谷雨香;心肠铁石梅知己,肌骨冰霜竹可人……对称美是形式美的法则之一,按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美是和谐与比例”,对称美应是“和谐与比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达·芬奇也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例如花朵,一朵有五个花瓣的花绕它的轴旋转一周,有五个位置看上去是完全一样的,它给人以匀称的感受;人体或一些动物的形体一边与另一边完全相同,可以折叠重合,它具有左右对称,它也给人以匀称的感觉。这些对称性的感受逐渐成为一项美学准则,广泛应用于建筑、造型艺术、绘画以及工艺美术的装饰之中。据科学研究结果显示,喜欢对称美是全球通用的“审美法则”。的确,生活中人们喜欢对称美,而对“非对称”常常没有好感。例如:你看这个人长得多别扭啊,一说话嘴就歪……很多人都爱观察主持人、演员的五官是否端正。

走在街上,如果你看到一位美女生有秋水般的眼睛,但仔细一看,原来一只大、一只小,恐怕再也不会觉得她明眸善睐了。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偏爱对称美呢?首先心理学对此做出了解释:人体是由细胞的不断分裂而来的,如果每次分裂都进行得很完美,那么就会形成一个身体左右两侧如同镜像的婴儿。因此,对称的人体、端正的五官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健康。而这个思想的不断加深,就会使人自然地产生对匀称、均衡的喜爱和向往。另外,对称美能带来愉悦感,满足人们向往和谐的心理。

微笑时嘴角轻轻上扬、惊讶时两只眼睛睁得一样大……这些表情和动作都表现出了流畅、连贯和均衡之美,让我们看了心里很舒适,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愉悦感。

“疏影横斜”与简约之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这两句诗极为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作者并没有直写梅,而是描绘池中梅花淡淡的“疏影”以及月光下梅花清幽的“暗香”,然而梅枝与梅影相映,朦胧的月色与淡淡的幽香相衬,动与静,视觉与嗅觉,共同营造了一个简约而迷人的意境。类似的简约意境还有“江边一树垂垂发”、“竹外一枝斜更好”等诗句,清雅朴实,淡到极致、素到极致,反而显露出卓尔不群之气。

简约的妙处何在呢?这与中国道家的传统密切相关。道家强调“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审美的最高境界,要通过“虚一而静”、“清心寡欲”的方式去把握,排除外界的纷扰,才能体察事物的本质——道。他们常常用自然无为的观点去看待一切,这一思想明显是与繁多、伪饰相抵的,追求的是刨除任何多余的外在之物的事物的本真面目。

简约有少的含义,前面的“疏影”、“一树”、“一枝”等都有少的特征,但是简约并不同于简单。简单是苍白、贫瘠的,而简约是在看似简单中渗透出平和恬淡的气象。明代家具仅凭硬木天然材质之色,线条之曲直而取胜,并无别的装饰。到了清代则又是螺钿镶嵌,又是珐琅掐丝,弄得金碧辉煌,显得富丽有余而雅致不足。人的装饰打扮也是如此,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安娜出场的描写相信很多人都为之倾倒:华丽的舞会上,女人们打扮得像花蝴蝶一样穿梭往来,而安娜仅凭一袭素简的黑裙就优雅出众、冠压群芳。

中国的茶道也体现了简约之美。茶道贵乎简约,简者,简易也;约者,俭约也。茶道的俭约化与简易化是密切相关的:俭约必简易,简易必俭约。而俭约化与简易化作为一种审美风格体现于啜茗生活中,便形成了茶道的简约之美。此种简约之美,恰恰是中国茶道优秀审美传统的一大特色,在悠悠清茶中品味生活的原汁原味,比起可乐啤酒的豪饮猛灌,的确是人间不可多得的雅趣。再如国画,寥寥数笔就能给人骨骼清奇、空旷虚无的感觉。

在各种文明或者文化的高峰期,在历史的每一个阶段,人类都试图使自己从多余和烦琐中解脱出来。我们可以在建筑、艺术、音乐甚至技术中看到这种现象。不论是中国的道家思想也好,还是西方激进的现代主义也好,从烦琐中解脱出来就是人类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阿拉木汗为什么美——美的适度原则

新疆民歌《阿拉木汗》这样唱道:“阿拉木汗怎么样?身段不肥也不瘦,她的眉毛像弯月,她的腰身像棉柳……”《登徒子好色赋》中宋玉对东邻之女的美也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适度之美处处可见。“妆成有却无”也是一种适度的美。这些都赞美了身材、肤色中体现的美的适度原则。而当下的社会潮流好像追求的是又瘦又白的“白骨精”的美,姑娘们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比瘦还要瘦、比日光灯还要白。这明显有悖于美的适度原则,美在恰如其分,美在恰到好处,这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美的规律。

《论语》中也有一段记录孔子对适度中和之美的话:《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认为《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感。对《关雎》的评价,实质上表达的是他对情感控制的看法,也就是凡事讲求适度原则的“中和之美”,再进一步深究,就是《中庸》里面所说的“中庸其至矣乎”!

以中庸之道来评价美与艺术,处理情感与理性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评价和处理不同于后世的“道学先生”一味否定情感,而是肯定了“乐”与“哀”的合法地位,只不过要求“乐”与“哀”都不过分,都有所节制罢了。这当然是一种古典的审美观,也是具有古典情趣和修养的人才能做到的。对现代人来说,崇尚歇斯底里的先锋艺术,寻找强烈刺激,追求“过把瘾就死”的生活,哪里还有什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涵养呢?这就是时代的差异吧!

分寸存在于我们的言行中,存在于我们内心掌控中,是否适度就看我们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看我们个人的喜好与修养过程。

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决定着美的存在,也决定着美的失去。

“花看半开,茶饮八分,剑走五度,酒饮微醺”,这正是对美的适度原则的体现。

“意境”离我们有多远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意境一词来评价某一自然事物或艺术品带给自己的感受,比如这幅画不光构图美,色彩美,而且意境深远。那么究竟什么是意境,它是怎么诞生的呢?

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美学研究的贡献。西方国家文学理论中没有“意境”之说,不过西方国家的小说散文中有意境的创造。意境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哲学,如老子的“大象无形”,实际上就是指意境的超越感。“境”或“境界”一词出自佛经,原指修行者领悟佛法所能达到的境地,在南朝时为文学评论所借用。如刘勰《文心雕龙·隐秀》评诗,有“境玄思澹”的评价,意境说初见端倪。后来王昌龄的《诗格》首次运用了“意境”一词。到了唐代,诗僧皎然在《诗式》

中提出“取境说”,即诗的创作由境而来,由思而来的意思。司空图《诗品》提出“境生于象外”之说,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中提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说,对意境理论的形成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到了清末,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可谓集其大成,他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当代美学家宗白华说:“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概括起来,意境就是“情由境生、情景交融”的那种艺术境界。

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是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这一点不但是创作的依据也是欣赏的依据。比如绘画是通过描绘直观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构成意境的,为了克服绘画作为造型艺术的瞬间性和静态感而带来的局限,画家经常运用富有启迪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显示时间的流动和空间的拓展。这样的手法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具体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空间,使作品中的有限的时空和艺术形象蕴涵了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境的最终生成是由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的结合才得以实现的,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象及其拓展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象从哪来

《诗经》中的《关雎》和《硕鼠》两首诗大家都比较熟悉,前者由水边沙洲上雎鸠鸟的“关关”叫声,引发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意;后者从开端两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来看,是从外界肥大的老鼠形象写起,但是全诗写的是对于剥削重敛者的怨恨。两首诗看似都是从外界事物而生发的感触,但是细细品来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与“赋”、“比”、“兴”不同的意象创造手法密切相关。

同类推荐
  • 动物庄园·1984

    动物庄园·1984

    乔治·奥威尔编著的《动物庄园》被认为是20世纪反乌托邦政治讽喻寓言的代表作品之一。庄园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它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庄园,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但是“革命”中动物领袖最终却篡夺了革命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专制的统治者。《1984》是一部著名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集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仿佛一个永不退色的警世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日益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 安徒生童话(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安徒生童话(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心甄选了安徒生最为经典的童话,以期引领孩子们在赏心悦目的情境中,进入奇幻有趣的童话世界;使现实压力与日俱增的成人们,重温人鱼公主、丑小鸭、拇指姑娘的快乐记忆,回归天真、宽容的快乐心态。
  • 沐阳语丝

    沐阳语丝

    《沐阳语丝》包换小米粒历险记、贪婪的指针、泡泡的世界、一半鸡、小鱼鲮鲮历险记、猫鼠大战、玫瑰花精灵、三国手指、我最喜欢的一棵大树、荷花、假如我是魔法师、蚂蚁世界的非凡旅行等篇章。
  • 汤姆·索亚历险记(青少版名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青少版名著)

    一个最顽皮男孩惊险百出的成长历险记。本书是一部懵懵少年的成长之歌,海阔天空的梦想的惊险、跌宕的故事情节间闪烁着光芒。正义的伸张、情感的力量,深深打动着孩子们的心。三个顽皮的男孩鼓足勇气划着木筏离开家,到孤岛去露营。流尚不息的河水刻录着男孩们的成长足迹。男孩们飞扬的勇气与雄心,与他们曲折惊险的寻宝历险,共同构成了这部默、紧张、扣人心弦的小说。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高科技知识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高科技知识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人民族的素养一个国家科技知识普及的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生产力和文化发展水平。为此,我们一定要用科学普及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全体少年儿童中形成鼓励创新、反对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 热河官僚

    热河官僚

    这也显示了热河人的生存形态和心理状态,经历了公私合营、三反五反、反右、“文革”、改革开放等所有运动。但更多的是社会历史的原因所造成的。可他革命了一生,从而从不同的层面交织融汇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热河人的人生景观,最终也没有跳出“科级“。这种经验教训又是整体性的,官职却几十年未变,它涵括了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某些规律。这固然有他个人的原因,展现了特定地域的人心民情。科级的“何大官僚”一生的官史就是热河的一部历史,书中的“何大官僚”在解放热河时来到热河城当副区长,其中的经验、教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 阳光心态大全集(超值金版)

    阳光心态大全集(超值金版)

    无论干什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希望尽量避免失败或走弯路。许多人总是把活得很心累、活得很窝囊、活得很贫穷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外界的客观影响,却从来没有审视过自己生活心态的好坏,面对人生失败的困境,屡遭挫折煎熬,丧魂落魄的无助,往往推诿为没有出身于一个好的家庭,没有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没有适合自己的一个好工作。
  • 李清照的词与情

    李清照的词与情

    通过对李清照传世词作的解读,以独特视角展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一本既不失本相又温情俏皮的李清照词传,倾诉浮华岁月的易安心曲。
  • 遇险自救全攻略

    遇险自救全攻略

    谁都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平平安安、幸福快乐。但是,往往天有不测风云,在现实生活当中,随时都会有意外事件发生,人生在世,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我们的安全。紧急关头,求神拜佛、呼叫求救往往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最可靠的应对之道便是自己救自己
  • 放养彪悍妻

    放养彪悍妻

    冯熙女在地下皇陵一住千年,三千青丝早已经白成了雪,而容颜却依旧停留在双十年华。千年前,冯熙女被迫陪葬,千年后,因为地震,来到了现代,白发飘飘,红衣妖绕,轻功绝顶。偶遇黑道公子袁鸿,因为他长得像千年前灌冯熙女毒药的将军,于是,冯熙女眼里满是恨意,杀气冲天,用尽全身的功力,重伤袁鸿。袁家老太爷发出了悬赏令,最终冯熙女被迫就擒,被送去了特种部队,教官宋子轩被折磨得死去又活来。从特种部队出来后,冯熙女被迫保护袁鸿…一,此文重口味。二,此文无阴谋无误会无小三,三无产品,走轻松欢快型路线。*—*—*冯熙女饿了,抬头看天,正好部队的信鸽飞过,于是弯腰,就地取材,弹指而出。宋子轩倒吸了一口凉气,闯大祸了!这信鸽享有部队正式编制的待遇,有专业的战士训练,是我国惟一的一支神秘的军鸽部队。冯熙女打下的这只00001号是最好的信鸽,宋子轩感觉到了阵阵血雨腥风…冯熙女却是眉开眼笑,捡起信鸽,就地取石打火,烤鸽子吃…把00001号啃得连渣都不剩,冯熙女却还未饱,于是,又抬头看天。宋子轩当机立断,拉着冯熙女狂奔去了食堂,从此,军营新一代“饭桶”产生!*—*—*带着冯熙女去练习投手榴弹,,结果,祸起萧墙。手榴弹一爆炸,响起警笛声无数。宋子轩欲哭无泪:“冯熙女,你女金刚啊!!!既然能扔到山顶上,这可是山脚!!!”灰溜溜的回去写报告,两份,一份信鸽0001号被害的报告,一份误炸放哨亭的报告,宋子轩抓破了头,也不知如何下笔,最后干脆笔一扔:“冯熙女,你写我签字。”冯熙女好奇的抓过笔,写写画画,这笔好神奇。宋子轩凑过头来,有气无力的问:“冯熙女,这鬼画符是什么意思?我确定,我不认识的字,上级也不会认识。”结果发现,冯熙女是一文盲…*—*—*冯熙女只懂肚兜,不认内衣,于是,把人事部发的表格内衣型号选项,从小到大都打上勾。去人事部领内衣时,大家都一脸古怪的看着她,那目光,让她好发寒。拿了内衣,夺路而逃,听到人事部传来哄然大笑:“偶滴个神,第一次知道胸部大小可以随心所欲,从32A的小巧玲珑到40D的无法掌握,都行!太强悍了。”“现在的小三职业也不好做啊,要舍得在身上大刀阔斧。”
  • 祸爱成殇:软萌娇妻你别逃

    祸爱成殇:软萌娇妻你别逃

    爱情就像鬼一样,只是听说过,从未见过她就像飞蛾扑火一样,明知道他就是一团熊熊烈火,还要义无反顾的往里面,最后把自己弄的遍体鳞伤。他的花心她一直都知道,只是以为自己有孩子可以拴住他,让他在回到她的身边,却不曾想,他竟然为了结婚而弃她不顾,甚至于在她临盆之际,亲手将自己的孩子“杀死”在摇篮中....“沐昊焱我诅咒你不得好死...”病房里传来撕心裂肺的诅咒声。沐昊焱嘴角带着冷冷的嘲讽,丝毫不把女人的咒骂声放在眼里,只想赶快离开这个让他厌恶的地方,赶向那个等着他、正准备与他完成婚礼的女人那里。
  • 瞬间读懂人心

    瞬间读懂人心

    恋爱中的男孩如果不懂女孩,最后只能分道扬镳;婚姻中的男女如果不能了解对方,结果只能会误解重重;交际应酬中如果不了解对方,就与之建立很好的关系,最后只会被其伤害…让我们跟随本书,通过心理游戏带你走进奇妙的内心世界,让你全面了解男人和女人的心理,从而将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中。
  • 画心(大结局)

    画心(大结局)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