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8900000003

第3章 序论(2)

《培养杂技人才的几点体会》(赵伟宁,2005)在认识团带班培养杂技人才缺陷的基础上,介绍了一个新的、可行性强的教学模式,即南京采用杂技团和中学联合创办杂技中专班,学制七年,设置了除杂技之外的文化课、舞蹈课、形体课、表演课等,在教学过程中借鉴舞蹈、戏曲、体育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局限性在于研究比较肤浅,停留在表面,所提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大同小异,都是修修补补性建议,没有寻找根源和制度性、全局性解决方案。其中几位作者是杂技业内人士,他们虽然比较清楚杂技教育的问题,可文字水平有限,限制其研究水平。纵观这些文章,没有一篇发表在高级别的刊物上,可见学术界的关注很欠缺。

《试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杂技教育》(张振元,2005),是可检索到的关于杂技教育中最为深入的探讨,该文给杂技教育定位为特殊技能人才教育,指出其教育状况处于非常落后的“孤独状态”。在概述杂技教育的特征、解释其落后的表现的基础上,认为“杂技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教育‘盲点’”,并指出为杂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定位的必要性,作者很有新意地提出建立杂技教练专业。缺点是依然空洞,具体可行的措施少,作者一再强调给杂技定位,却始终没有给杂技教育一个合适的定位。

由于多方面原因,中国民俗学长期偏重的是杂技本身的研究,这也导致民俗学界对于杂技艺术的传承人——以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的研究非常罕见,包括如今众多的民俗学教材中也很难见到相应的章节。事实上,由于对这些艺人群体生活的漠视,在中国相关的艺术史教材中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形。除张紫晨的《民间文艺学原理》之外,虽然一般的民俗学教材、专著、地方民俗志中都有民间游戏、竞技等章节,但在涉及民间艺人时都一笔带过,只是在很宽泛的意义上使用“民间艺人”一词,对不同类型没有进一步的研究。学界对民间小戏、说唱、杂耍的研究更多地关注表演现象本身,而忽视了对表演活动主体之一的表演者——民间艺人的记述和研究。

(二)民间艺术研究

1.民间艺术概念及研究进程

民间艺术起源于蒙昧的原始文化,但其概念的出现却是19世纪中叶后的事情。民间艺术,通常和民间文学一起,被并称为“民间文学艺术”,其英文是“folklore”,最早是由英国著名的考古学家W·G·Thoms在1846年使用,他在论述民族成员传统、习俗和超自然的观念时使用到这个概念。⑤“Folklore”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将其翻译为“民俗”,为我国民俗学界所采用。⑥在我国,钟敬文早在30年代就提出了“民间艺术”的概念,他认为,“民间艺术是在社会中下层民众中广泛流行的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等艺术创造活动。”⑦民间艺术研究20世纪初传入中国,诞生礼是1918年2月由北京大学发起的征集全国近世歌谣活动。上世纪50年代,各级文化部门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大中专院校对民间艺术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和整理。一方面,此次调查研究梳理了各地民间艺术线索,整理出来的“集成”系列,对政府组织文艺调演有一定积极作用。然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讲,由于政治思想的导向性影响,整理出来的资料倾向性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学术本身的宗旨,造成其学术价值大打折扣,并对原有民间文化生态造成较大的破坏。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些受政府委托而下去“采风”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来说,民间艺人只是民间艺术资料的提供者,而非研究对象。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民间艺术的复兴,对民间艺术的研究也得到发展。民间艺术研究长期以来限于社会史研究,研究民间艺术的发生学和变迁史,目的是理解中国社会过去的状况。这一路径在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是主流。因此,虽然看似民间艺术研究存在多个流派,但是从根本上讲仍沿袭进化论的英国人类学的“遗留物”说。⑧一种倾向是以理论探讨为宗旨,试图从文化特征的角度对民间艺术的性质予以确认,如《民间艺术的文化寻绎》(胡潇,1994),该书从六个方面对民间艺术予以阐释: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艺术与“民间”,民生的显象,主题的文化剖析,艺术造型的图式,民间艺术中的象征。书中还结合部分国外理论对于中国民间艺术作了梳理。也有部分学者继续对民间艺术的“发现”给予细描式的研究,和50年代“采风”式研究方法不同,他们更加注重对艺术文本内部结构的分析。另外还存在一种在商业利益模式的暗示下,将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准商品来阐释,这种方法割裂了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的联系,不利于对民间艺术的真正阐释。这三种模式多限于艺术层面和民俗层面。与精英艺术相比,其研究始终处于边缘化状态。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民间艺术研究领域的一个契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兴起。从国家意识形态来说,民俗曾经被视为“四旧”,现在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候补遗产。民俗从社会边缘(边缘地区、边缘人群)扩及都市主流社会,成为国家在文化方面的中心议题。⑨

2000年前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在国内流行起来,各相关学科越来越积极地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题。这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国际社会提出的重大课题,已经在最近几年成为国际上最受关注的文化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在中国首先是作为保护工程被接受的。有的学者把保护工作中的缺失归纳为盲目性、机械性、片面性和近利性,也从正面概括保护工作的若干原则,如生命原则、创新原则、整体原则、人本原则、教育原则。⑩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从2001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进行了两次评选,共批准了47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我国的昆曲和古琴。这项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为了唤起非西方国家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信心。中国就是这样的受益国。中国政府在2002年十六大发布关于“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2003年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政府的支持便于保护工作的开展,于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我国从2003年启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抢救和保护工程,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陆续公布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等,一系列保护措施随之出台。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受到多学科关注,包括历史学、民俗学、人类学、法学、经济学、行政学、民族学、文学、文艺学等。研究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特点、保护原则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法律保护、商业开发式保护、国外经验借鉴、教育保护等。

相关的专著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云驹,2004);《民间文化保护前沿话语》(白庚胜,2006);《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200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册》(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这四本书以描述为主,理论研究较有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保护的倡议”(1989),提到对技艺拥有者与传播者的保护,主要措施是通过展示、教授学习的方式保证其传承与发扬。但是如何保证传承与发扬,目前的研究还很不够。《抢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言》(林秋朔,2004),认为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及人才培养体系,传承渠道不畅,但是没有提出解决措施;《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看民间文化组织参与的重要性》(张笃勤,2005)也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民间,主要在民间流布,这种鲜明的民众特色使其保护离不开民间组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探究》(张卫民,2005),提出树立让全民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义的教育目标,形成保护模式;《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教育》(汪立珍,2005),认为应该从法规、各级管理机构、教育(全民参与意识)多种方面建立保护机制,而在保护方式上,可分为抢救式保存、博物馆保存、传习机构传承、学校教育(在中小学普及传播传统文化外,还可以在综合大学和艺术院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课程或专业),逐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学校知识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教育形式》(张卫民、黄文伟,2006),提出开设选修课、讲座等形式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及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条途径进行传播;《对当前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思考——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谈起》(李天义、何家国,2007),指出民间音乐类文化遗产保护存在教材滞后、师资力量匮乏、没有遗产保护人才培养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研究》(刘焱,2007)建议为发展旅游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民间社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孙晓霞,2007)一文认为,在政府和学术界引导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间文化自然存在、自然传承方式的特殊性,真正的能使文化生存下去的“保护”还要多依靠民间社会的力量。除了从通过教育增强民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外,一些学者从提高从业者素质来保证传承的角度进行研究,《从传承人到继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思维》(尹凌、余风,2008),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概念,关注传承人现状,并尝试探讨了如何保护传承人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人的培育》(林娜,2008),则从旅游文化和相关学科的建设角度谈传承人的培养等。

3.民间艺术研究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倾向

随着民俗学对本学科的反思,钟敬文将民俗学定义为“当代学”,“从民俗学的一般性质来讲,它应当是现代学的,它的工作方法是对现存的民俗资料进行调查和搜集,也就是它的资料来源主要是现在的,研究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现代”。近年来,国内关于民间艺术的研究因受到社会学、人类学的影响而呈现出新气象。学者们不再将主要精力滞留于“艺”的层面,而是注意将“艺”与其历史、地理特征和社会环境结合起来。从传承人角度或以地域单元展开的民间艺术研究渐成风气,陆续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成果。一些研究者借用社会学、人类学的调查方法,致力于对于民间艺术个案的扎实研究,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民间文艺与民俗环境——贵州民间文艺生态研究》(潘定智,1998),探讨了民间文艺和民俗环境的依存关系。他指出,民间文艺存活于特定的民俗环境,民间文艺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它们构成环境系统,和民间文艺组成一个紧密的生态系统。因此,只了解歌本,而不熟悉其产生和延续的环境,就无法感受到民歌的艺术魅力。作者以贵州古歌为例进行了说明,贵州原始信仰、祖先崇拜的盛行,在民歌歌词中的体现;反过来,在红白喜事中民歌的颂唱成为民歌存在的基础。

《乐户:田野调查与历史追踪》(乔健,2002),作者根据乐户的职业特色将其历史上社会地位归为贱民。该书详细探讨了乐户贱民身份的形成,并从当今社会中乐户的分布、婚姻、社会关系、存在形态、宗教信仰等方面,寻找历史上乐户的社会地位痕迹,从而实现透过乐户了解传统中国中底层社会的目的,这也是该书的最终宗旨——建构“底边社会”概念。同年,他在文章《底边社会——一个对中国社会研究的新概念》(乔健,2002)中,对“底边阶级”和“底边社会”进行了更为透彻的说明,他认为乐户、厨子、茶房,连同剃头匠、杂技、说唱艺人、乞丐,在中国传统社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阶级,他为之命名为“底边阶级”,这些群体形成的社会为“底边社会”,在文中他论述了“底边”的特征、群体形成、社会地位及特殊的模式造就的不同于主流社会的性格特征和价值观念。由于杂技艺人的历史社会地位和乐户相同、处境相似,乔健教授在界定底边阶级时将杂技艺人纳入其中,因而对了解杂技艺人历史状况有所帮助,给人启发。

《新中国戏剧史》(傅谨,2002)一书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戏曲的发展历程的回溯研究。作为该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对曲艺艺人在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经历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艺人社会地位提高、文革期间艺人下放及改革开放后从艺的恢复。这些介绍的意义在于呈现了艺人们在特殊时期的遭遇,缺陷在于仍站在第三者的立场“讲故事”,较少听到艺人的主位性声音。

《清人社会生活》(冯尔康、常建华,2003)一书讲到清人社会结构呈现出一个等级阶梯形态,作为一级,作者简要介绍了清代艺人情况,将其分为:宫廷艺人、隶属官署或民办的艺人、营业戏班和江湖艺人。该书一大贡献是,论述了封建政府对艺人的压迫和艺人低下社会地位的关系的形成。

《有关内蒙古地方戏二人台的田野调查》(邢野,2006),探讨了内蒙古二人台民俗的产生和走西口这一迁移行为的关系,因收成不好或天灾人祸等原因到内蒙古谋生的山西、陕西、山东、河北等地的人,带去的当地民歌、秧歌、戏曲及各种乐器和器乐曲等,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形式——打坐腔;至清代末年发展成为以民歌加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玩艺儿或称打玩艺儿,即二人台艺术的前身;在吸收了蒙古族民歌基础上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二人台。从而证明二人台民俗是迁移文化的产物。

《从地域文化看天津曲艺说唱观众》(曹宏凯,2008),这篇文章的一个特色是以观众为研究对象,作者认为观众对曲艺的喜爱是曲艺发展的基础。天津观众对曲艺的非地方保护主义传统,为各地曲艺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该文的立意新颖,从天津建“卫”的地理优势和移民文化的角度追溯天津曲艺的发展,遗憾的是证据略显不足,文章有些单薄。明代天津建“卫”,成为交通枢纽,交通的便利吸引了各地移民的到来,码头等地点成为演出场所,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结论:天津曲艺说唱原生态是由天津的地理位置和移民文化交织而产生。

同类推荐
  •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是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出版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它对世界人口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 时政谈屑

    时政谈屑

    争取和平环境、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理论界要为宁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场体系 、关于新时期干部理论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内容组成。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 诸葛亮文集译注

    诸葛亮文集译注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不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业绩,而且以其精辟的著述,丰富了我国思想史的宝库。诸葛亮的著作,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论及治国富民的篇章,又有谈论发展生产的内容;既有治国治军的宏论,又有举贤斥佞的表文;既有畅谈外交、形势的文章,又有提出战略决策的雄文。其中,有关治军、用兵的论述,又成为诸葛亮著作中引人注目的、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光辉的瑰宝。罗志霖译注的《诸葛亮文集译注》即对诸葛亮的著作进行了翻译和注释,题解着重介绍时代背景、著作内容,并简要揭示其思想意义。
  • 大地牵龙

    大地牵龙

    本书是中国管道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又一个成果,是中国管道文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管道文学繁荣发展的里程碑。
热门推荐
  • 观念决定前途

    观念决定前途

    人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人不能预见未来,但可以把握观念。本书对人们在思维模式、人生方向、心态、人际关系、潜能、心理、职场艺术、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地剖析,并列出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供读者参考,同时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观念突破”,并以实用性极强的“成功方法”作为对读者的指导。经过阅读现实的案例,领悟独到的分析、再落实实用的方法,相信每一位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一定会通过本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迎来成功的人生!
  • 有一种自由叫孤独:享受孤独的生活艺术

    有一种自由叫孤独:享受孤独的生活艺术

    人的一生就犹如一篇优美的文章,但再好的文章也不能从头到尾地连在一起,没有一个标点符号,那样会使人看得头晕眼花。孤独就是人生中的标点符号,不起眼又不可少。
  • 懂经济学的女人更幸福

    懂经济学的女人更幸福

    为了能够让女性读者对经济学有一个全方面、多角度的了解,本书深入浅出,将一些乏味的经济学教程摒弃,以讲故事的形式,深刻贯穿关于女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了解到经济常识。
  •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胡雪岩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胡雪岩胆识过人,才智超群,有着独特的“生意经”,也有其高超的处世智慧,学习胡雪岩的24堂为人处世课,你不仅可以获得经商之道,还会明白做人的智慧,从而在生活中更为游刃有余。
  • 情操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情操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道德修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道德修养,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真正达到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精心策划了本丛书!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道德故事,展现出形形色色可歌可泣的美德和令人憎恶的丑行,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 吾乃祸水

    吾乃祸水

    红颜祸水,即红颜等于祸水!那么,吾等于红颜吗?因为:自古红颜美人难求,好难得出现这么一个,自然导致很多男子追求,男人凑多了,容易引发争端,轻则斗殴流血,严重时会祸及众无辜。所以:红颜是祸水。因为:吾长得没话说,除了美,还是美,那是相当的美!但……呃……好像叫吾祸水与此关系不大。所以:吾与红颜不能对等。
  • 怨灵迷城

    怨灵迷城

    我叫鬼冶,别人说我的姓氏不祥,清明节祭祖回来,我身边的怪事不断,纵使付出一切,我依旧没能猜到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腹黑校草:债主大人万万岁

    腹黑校草:债主大人万万岁

    欧阳修挑眉看着已经坐到墙角的杜卿卿,语气不急不忙的说道:“我身上有病菌?你离我那么远?”杜卿卿一脸谄媚的笑道:“当然不是,债主大人您灰常干净。”“那还不快坐过来。”听出他声音里淡淡的不悦,杜卿卿维持着脸上谄媚的笑容,内心极不情愿的慢吞吞的挪过去到他的身边。“你喜欢我吗?”杜卿卿一脸贼贼的看着他。欧阳修挑了挑好看的眉毛,嘴角勾起一丝玩味:“我不喜欢你妈!”“切,早知道你会这样说。”杜卿卿毫不吝啬的对他翻了个白眼。情敌萧佩妮什么的个个粉墨登场。每个人在跌跌撞撞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感情归属。故事渐渐进入了高潮,虽然前面的故事曲曲折折,但是后面的故事更震撼人心。后续如何很值得期待呦。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