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除了大量人类可见的天体外,也有大量人类不可见、不易见的尘埃。这些尘埃每年降落到地球表面的就达23430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些尘埃是由哪些成分组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们给了我们以下的解释。
宇宙尘埃指的是飘浮于宇宙间的岩石颗粒与金属颗粒。在广袤而空旷的宇宙之间,除去各种各样的恒星、大行星、着星、小行星等天体之外,并不是一片完全的真空。
事实上,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宇宙尘埃,这些尘埃看似不起眼,却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从物质上进行分析,宇宙尘埃其实和组成地球的成分没有什么区别。但出于种种原因,这些尘埃并未能够聚合成一颗星体,而是呈微粒状悬浮于宇宙空间之中。在适当的引力作用下,这些在天文望远镜的镜头中,往往显得绚烂多彩,因此人们将之形象地称为“星云”。这些宇宙尘埃在落到地尘埃很有可能较为密集地聚集在一起,呈云雾状,球上之前’是星际尘埃的一部分。由于它们反射太阳光线,形成了黄道光的模糊光带。在几百万年的时间内,尘埃颗粒不断向太阳旋转前进,并不断从小行星带得到补充。据有关专家测定,粒径大于0微米的宇宙尘埃,年降落量约为23430吨。宇宙尘埃的结构和地球一样具有核一一壳三重结构,而且每个球粒的核心半径大于厚与壳厚,它们之间的平均厚度百分比为53.3:46和4:0.8。其比值与地球的核一一壳厚度之间百分比相近。宇宙尘埃,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外表颜色呈黑色或黑褐色,外表光亮耀眼,极像一颗颗发亮的小钢球;第二种是暗褐色或稍带灰白色的球状、椭球状和圆角状的小颗粒,主要成分为氧、硅、镁、钙、铝等;第三种是一些无色或淡绿色的玻璃球,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还含有少量的二价氧化物。
当宇宙存在仅有七亿年的时候,许多星系便充满了大量宇宙尘埃,究竟这些尘埃是怎么产生的呢?近期,天文学家根据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宣称,宇宙尘埃可能来自n型超新星,当这些宇宙大型星体发生剧烈爆炸时会释放出许多宇宙尘埃,是它们孕育了宇宙尘埃。
宇宙尘埃是星系、恒星、行星和宇宙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宇宙尘埃的形成一直是天文学界的难解之谜,直至近年科学家才发现宇宙尘埃形成的两种方式:
一是具有数10亿年生命史的类太阳星体释放出的流溢物;二是太空中微粒缓慢浓缩过程释放的物质。然而,这两种观点却无法解释宇宙存在仅数亿年时宇宙尘埃是如何形成的。天文学家认为,宇宙早期尘埃可能来自超新星爆炸,但却很难获得相关确凿的证据。
目前’天文学家们使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和位于夏威夷岛地面的双子北座望远镜进行了新一轮的观测分析。美国空间望远镜科学协会本·苏根曼博士和同事们发现:在SN2003gd超新星(一种大型n型超新星)的残骸中存在大量的热尘埃,该超新星残骸位于距地球3千万光年的M74旋涡据悉,像SN2003gd这样的星体生命很短暂,只生存数千万年。苏根曼博士的这项研究显示超新星可释放大量的宇宙尘埃,他认为早期宇宙中的尘埃很可能就来自:n型超新星爆炸。苏根曼博士说:“这项研究颇具吸引力,当科学界对宇宙尘埃来源的解释模棱两可时,它最终解释了超新星爆炸孕育了宇宙尘埃。”
由于超新星很快会变灰暗,科学家需要精确灵敏度高的望远镜观测当超新星最初爆炸数个月之内的状况。科学家猜测许多超新星都会制造大量宇宙尘埃,但是过去由于技术的局限使科学家们无法解释宇宙尘埃的来源之谜。苏根曼博士说:“人们早在40年前就猜测超新星可能制造宇宙尘埃,但相关的证实技术只是近年内才得以实现。我们使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能够精确地看到热尘埃是如何形成的。”英国伦敦大学迈克尔·巴洛博士称,宇宙尘埃是构建着星、行星和生命的基本要素。这项最新研究显示超新星可能是宇宙尘埃的主要来源,但目前天文学家对宇宙尘埃形成的研究认识仍不完善。
星云中。
宇宙灾难
1979年3月15日,9颗人造卫星同时探测到距银河系不远的大麦哲伦星云之中一颗中子星的大爆炸。这次爆炸只持续了0.1秒,但它所释放出的能量却相当于太阳在3000年所释放能量的总和。如果这次爆炸发生在银河系,地球将顷刻间化为一缕蒸汽。可见,征服宇宙,与命运抗争,将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在地球存在40多亿年的历史长河中,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低估的微妙联系,正是这种联系才周期性地导致了地球上的天灾人祸。天体物理学家通过几代人的探索和潜心研究,终于揭示出宇宙悲剧与人类命运之间的微妙关系链及其引发地球上天灾人祸的天体物理学原理。
地球灾难与宇宙周期的联系据古希腊的历史记载,公元前436—427年,在希腊的阿提卡州各种流行病娼獗之际,同时伴发有大地震、水灾、旱灾等灾害。
另据编年史记载,1601年6月间,一颗突如其来的着星划破长空,白昼立刻变成黑夜,几千道闪电横贯苍穹,一些教堂的圆屋顶因大地的抖动而塌落,有史以来大得罕见的冰雹从天而降,然后转雹为雨,久降不息,几乎持续两个半月,到)月份才雨过天晴。可是,紧接着黑色周期又降大雪,潮湿而泥泞的冬季过后,夏季又阴雨连绵。这一年颗粒未收,饥荒的“死神”降临了!人们吃草根,咽树皮,杀狗、宰猫、吃老鼠。人吃人的时代到了,这令人恐慌的年景一直持续了3年。
从大量的人类历史事件中不难发现,在每一个世纪,当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时,总会伴发异常的自然现象和宇宙悲剧。人类坚信自己的努力定能扭转乾坤,却没发觉,地球上发生的一些大现象事,都同“地球一宇宙”相互作用的微妙关系链密切相关。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地球上重大事件的发生时期同太阳活动期及其高峰期十分吻合。例如,1904—1905年,爆发了日俄战争;1917—1920年,十月革命和俄国的大规模内战爆发,同时发生了旱灾和饥荒;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76年是我国多灾多难的一年。这一年的7月28日,发生唐山大地震,死亡总数达24:万多人,伤16.4万人;同年3月吉林省陨落巨大陨石。此外我国山东、河南、安徽等省遭受严重水灾,损失巨大。这一年,还发生了许多重大事。
发生上述事件的时间也正是太阳活动期及高峰期。历史上的诸多事件都证明了这一点。俄国著名宇航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自己的著作中对此论述道:“对大量历史事件的统计报告表明,随着太阳活动高峰期的临近,发生上述自然现象和重大事件的频率将会剧增,并将在太阳活动高峰年,这些现象和事件也将达到自己的高峰值。”这一点已由俄罗斯名学者A.J.一.契热夫斯基通过整个人类历史曲线图描绘了出来,它包括80多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周期性包含在自然界和宇宙的各个方面一这早已得到公认。60多年前,俄罗斯学者A.J.一.契热夫斯基通过大量观测和研究证实,在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中同样存在着这种周期性。他是根据对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的观测得出这一结论的。迄今已知,太阳活动的最大周期为2亿—23亿年,最小周期是11年。
太阳活动的小周期较之大周期的危害性小些,因为太阳活动的大周期能导致全球性灾难和悲剧。太阳的这种活动周期相互交错,而且每一个周期都很独特,从而使对太阳活动周期的观测及其活动特点的预测复杂化。
世界各国科学家正在竭力探索太阳活动的原因,以便预测其未来的活动。许多假说就是据此提出的。大多数科学家都以太阳内部的理化过程为依据加以论证。毋庸置疑,外因与内因并存,从另一个角度看,还有某些外因也能对太阳产生影响。
我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知,两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换言之,两物体的质量越大,其距离越4、,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越大。我们还知道,所有行星都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行星与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经常性的。当行星运行到近日点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大,我们把行星的这一运行周期称作行星的“黑色周期”。由于这两个超限充足的天体接近,太阳上就会发生爆发,而行星上也会发生相应的灾。
根据行星对太阳最大作用的连续时间便能计算出哪颗行星对太阳的影响最大。月球对地球的影响长达3天,这约是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的10;。冥王星距太阳较海王星更远,所以冥王星的“黑色周期”也是其绕太阳运行周期的10;。如果这一比例率(10%)对所有行星都成立的话,那么对太阳影响周期最短的行星是水星,周期为6天,而对太阳影响周期最长的行星是冥王星,周期约30年。对地球来说,这一周期是36天,约从每年的12月12日到第二年的1月20日。
据对太阳的观测,记录下太阳黑子的活动是从1749年开始的。到1989年,在这240年间,太阳黑子的月平均值(即绋耳夫相对数)为53个单位。太阳目前已进人活动高峰期,其黑子值是200个单位,这是240年间指标最高的。
然而,天文学有通过理论上的计算推断,太阳系还应该存在第9大行星,其质量应为1—5个地球质量,它距太阳80个天文单位。科学家们还认为,完全有可能还存在第10颗和第11颗大行星。据计算,它们绕太阳运行的公转周期为:第10大行星为600年,第11大行星为1400年。它们对太阳活动的影响依次递增。这两颗大行星对太阳的影响周期分别为60年、140年。当它们接近太阳时,就会导致太阳和地球上的不测事件发生。到底什么时候会发生这种不测事件,眼下还很难确知。根据间接征彡L太阳系第9行星将大约在2200年接近太阳,而第10大行星将到3000年时接近太阳,即经历它的“黑色周期”,而对第11大行星的计算尚未成功。
每一颗行星在行经其近日点,即“黑色周期”点时能对太阳造成影响。由此可得出一个结论:太阳系真正的行星“大聚会”只是发生在所有行星处于它们的“黑色周期”点,即近日点时。实际上,8大行星对太阳的影响力和就等于所谓“世界末日”前夕的行星“大聚会”。只有当太阳经历它的“黑色周期”即行经其轨道最近点时,“世界末日”才会降临。太阳运行的位置不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心,而在狮子座0星附近。目前,太阳正在沿其轨道朝着最远点一远日点运行,一亿年后太阳才能行经到这一点。到那时,地球将进人全球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