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1900000006

第6章 伤寒论注释(1)

辨脉法第一

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

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内经》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暠兹首论:脉之阴阳者,以脉从阴阳始故也。阳脉有五,阴脉有五,以脉从五行生故也。阳道常饶,大、浮、数、动、滑五者,比之平脉也有馀,故谓之阳。阴道常乏,沉、涩、弱、弦、微五者,比之平脉也不及,故谓之阴。伤寒之为病,邪在表则见阳脉,邪在里则见阴脉。阴病见阳脉而主生者,则邪气自里之表,欲汗而解也。如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者是也。阳病见阴脉而主死者,则邪气自表入里,正虚邪胜,如言妄语,脉沉细者死是也。《金匮要略》曰:“诸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暠此之谓也。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

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鞕,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结者,气偏结固,阴阳之气不得而杂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杂以为和,不相杂以为结。浮数,阳脉也。能食而不大便,里实也,为阳气结固,阴不得而杂之,是名阳结。沉迟,阴脉也。不能食,身体重,阴病也。

阴病见阴脉,则当下利,今大便鞕者为阴气结固,阳不得而杂之,是名阴结。论其数者,伤寒之病,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至六日为传经尽,七日当愈。七日不愈者,谓之再经。言再经者,再自太阳而传,至十二日再至厥阴,为传经尽,十三日当愈。十三日不愈者,谓之过经,言再过太阳之经,亦以次而传之也。阳结为火,至十七日传少阴水,水能制火,火邪解散则愈。

阴结属水,至十四日传阳明土,土能制水,水邪解散则愈。彼邪气结甚,水又不能制火,土又不能制水,故当剧。《内经》曰: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也。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

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

曰:何谓阳不足?

答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

曰:何谓阴不足?

答曰: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偏阴偏阳谓之疾。阴偏不足,则阳得而从之。阳偏不足,则阴得而乘之。阳不足,则阴气上入阳中,为恶寒者,阴胜则寒矣。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为发热者,阳胜则热矣。

阳脉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阳为气,阴为血。阳脉浮者,卫气强也。阴脉弱者,荣血弱也。《难经》曰:

“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暠血虚则不能濡润筋络,故筋急也。其脉沉者,荣气微也。《内经》云:“脉者,血之府也。暠脉实则血实,脉虚则血虚,此其常也。脉沉者,知荣血内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针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开阖者也。暠脉浮,汗出如流珠者,腠理不密,开阖不司,为卫气外衰也。浮主候卫,沉主候荣,以浮沉别荣卫之衰微,理固然矣。然而衰甚于微,所以于荣言微,而卫言衰者,以其汗出如流珠,为阳气外脱,所以卫病甚于荣也。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卫,阳也,荣,阴也。烧针益阳而损阴。荣气微者,谓阴虚也。《内经》曰:“阴虚生内热。暠方其内热,又加烧针以补阳,不惟两热相合而荣血不行,必更外发热而内躁烦也。

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蔼蔼如车盖者,大而厌厌聂聂也,为阳气郁结于外,不与阴气和杂也。

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累累如循长竿者,连连而强直也,为阴气郁结于内,不与阳气和杂也。

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轻浮而主微也。

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衰也。萦萦,滞也,若萦萦惹惹之不利也。如蜘蛛丝者,至细也。微为阳微,细为阳衰。《脉要》

曰:“微为气痞。暠是未至于衰。《内经》曰:“细则气少。暠以至细为阳衰宜矣。

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绵绵者,连绵而软也。如泻漆之绝者,前大而后细也。《正理论》曰:“天枢开发,精移气变,阴阳交会,胃和脉生,脉复生也。暠阳气先至,阴气后至,则脉前为阳气,后为阴气。脉来前大后细,为阳气有馀而阴气不足,是知亡血。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脉一息四至曰平,一息三至曰迟,小于迟曰缓,一息六至曰数,时有一止者,阴阳之气不得相续也。阳行也速,阴行也缓。缓以候阴,若阴气胜而阳不能相续,则脉来缓而时一止。数以候阳,若阳气胜而阴不能相续,则脉来数而时一止。伤寒有结代之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为死脉。此结促之脉,止是阴阳偏胜,而时有一止,即非脱绝而止云,此皆病脉。

阴阳相抟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动,为阴阳相抟,方其阴阳相抟而虚者则动。阳动为阳虚,故汗出;阴动为阴虚,故发热也。如不汗出,发热,而反形冷恶寒者,三焦伤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主行气于阳。

三焦既伤,则阳气不通而微,致身冷而恶寒也。《金匮要略》曰:“阳气不通即身冷。暠《经》曰:阳微则恶寒。

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脉经》云:“阳出阴入,以关为界,关为阴阳之中也。暠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是阴阳之气相抟也,故名曰动。

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阳脉,寸口也。阴脉,尺中也。上下同等,无有偏胜者,是阴阳之气和缓也,非若迟缓之有邪也。阴阳偏胜者为结、为促,阴阳相抟者为动,阴阳气和者为缓,学者不可不知也。

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脉经》云:“弦与紧相类。暠以弦为虚,故虽紧而弦,而按之不移,不移则不足也。《经》曰:“弦则为减。暠以紧为实,是切之如转索无常而不散。《金匮要略》曰: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抟,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弦则为减,减则为寒,寒者谓阳气少也。大则为芤,芤则为虚,虚者谓血少不足也。所谓革者,言其既寒且虚,则气血改革,不循常度。男子得之,为真阳减而不能内固,故主亡血、失精;妇人得之,为阴血虚而不能滋养,故主半产、漏下。

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

答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也。浮为阳,紧为阴,芤为虚。阴阳争则战,邪气将出,邪与正争,其人本虚,是以发战。正气胜则战,战已,复发热而大汗解也。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浮、数,阳也。本实阳胜,邪不能与正争,故不发战也。

问曰: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何也?

答曰:脉大而浮数,故知不战汗出而解也。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争则战。脉大而浮数皆阳也,阳气全胜,阴无所争,何战之有?

问曰: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何也?

答曰:其脉自微,此以曾经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脉微者,邪气微也。邪气已微,正气又弱,脉所以微。既经发汗、吐下、亡阳、亡血,内无津液,则不能作汗,得阴阳气和而自愈也。

问曰: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

答曰:此为欲解也,解以夜半。脉浮而解者,濈然汗出也;脉数而解者,必能食也;脉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伤寒三日,阳去入阴之时,病人身热,脉浮数而大,邪气传也。

若身凉和,脉浮数而微者,则邪气不传而欲解也。解以夜半者,阳生于子也。脉浮,主濈然汗出而解者,邪从外散也;脉数,主能食而解者,胃气和也;脉微,主大汗出而解者,邪气微也。

问曰:脉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

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三部脉均等,即正气已和,虽有馀邪,何害之有?

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本位。其人病身体苦疼重者,须发其汗。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不须发汗。若汗濈濈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时脉,故使然也。四时仿此。脉来应时,为正气内固,虽外感邪气,但微自汗出而亦解尔。《内经》曰:脉得四时之顺者,病无他。

问曰: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时愈?

答曰:假令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夜半愈。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阳得阴则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阴得阳则解也。

日中得病者,阳受之,夜半得病者,阴受之。阳不和,得阴则和,是解以夜半;阴不和,得阳则和,是解以日中。经曰:用阳和阴,用阴和阳。

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府,迟为在藏。假令脉迟,此为在藏也。经曰:诸阳浮数为乘府,诸阴迟涩为乘藏。

趺阳脉,浮而涩,少阴脉如经也,其病在脾,法当下利。何以知之?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才见,此为调脉,故称如经也。若反滑而数者,故知当屎脓也。趺阳者,胃之脉,诊得浮而涩者,脾胃不足也。浮者以为气实,涩者以为血虚者,此非也。经曰:脉浮而大,浮为气实,大为血虚。若脉浮大,当为气实血虚。今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虚,涩则脾寒,脾胃虚寒则谷不消而水不别,法当下利。少阴,肾脉也,肾为肺之子,为肝之母,浮为肺脉,弦为肝脉,少阴脉弦而浮,为子母相生,故云调脉。若滑而数者,则客热在下焦,使血流腐而为脓,故屎脓也。

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也。《脉经》

云:“风伤阳,寒伤阴。卫为阳,荣为阴,风为阳,寒为阴,各从其类而伤也。暠《易》曰“水流湿,火就燥暠者,是矣!卫得风则热,荣得寒则痛。

荣卫俱病,故致骨节烦疼,当与麻黄汤发汗则愈。

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大便鞕,气噫而除。

何以言之?本以数脉动脾,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鞕,气噫而除。今脉反浮,其数改微,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数脉当迟缓,脉因前后度数如法,病者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也。

经,常也。趺阳之脉,以候脾胃,故迟缓之脉为常。若脉浮数,则为医妄下,伤胃动脾,邪气乘虚内陷也。邪在表则见阳脉,邪在里则见阴脉。邪在表之时,脉浮而数也。因下里虚,荣卫内陷,邪客于脾,以数则动脾。今数先微,则是脾邪先陷于里也。胃虚脾热,津液干少,大便必鞕。《针经》曰:脾病善噫。得后出馀气,则快然而衰。今脾客邪热,故气噫而除。脾能磨消水谷,今邪气独留于脾,脾气不治,心中虽饥而不能杀谷也。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为热烁,故潮热而发渴也。

趺阳之脉,本迟而缓,因下之后,变浮为数,荣卫内陷,数复改微,是脉因前后度数如法,邪热内陷于脾,而心中善饥也。数脉不时者,为数当改微,而复不微,如此则是邪气不传于里,但郁于荣卫之中,必出自肌皮,为恶疮也。

师曰: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着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令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着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又阴脉迟涩,故知血亡也。微为亡阳,涩则无血。不当汗而强与汗之者,令阳气微,阴气上入阳中,则恶寒,故曰:

阳微则恶寒。不当下而强与下之者,令阴气弱,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故曰:阴弱则发热。气为阳,血为阴。阳脉以候气,阴脉以候血,阴脉迟涩为荣血不足,故知亡血。《经》曰:“尺脉迟者,不可发汗。暠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脉浮而大,心下反鞕,有热属藏者,攻之,不令发汗。浮大之脉,当责邪在表,若心下反鞕者,则热已甚而内结也。有热属藏者,为别无虚寒,而但见里热也。藏属阴,为悉在里,故可下之。攻之谓下之也。不可谓脉浮大,更与发汗。《病源》曰:“热毒气乘心,心下痞满。暠此为有实,宜速下之。属府者不令溲数,溲数则大便鞕。汗多则热愈,汗少则便难,脉迟尚未可攻。虽心下鞕,若馀无里证,但见表证者,为病在阳,谓之属府,当在(先)解表,然后攻痞。溲,小便也。勿为饮结,而利小便,使其溲数,大便必鞕也。《经》曰:“小便数者,大便必鞕。暠谓走其津液也。汗多则邪气除而热愈,汗少则邪热不尽,又走其津液,必便难也。鞕家当下,设脉迟,则未可攻,以迟为不足,即里气未实故也。

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体形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病有不可治者,为邪气胜于正气也。《内经》曰:“大则邪至。暠又曰:“大则病进。暠脉浮而洪者,邪气胜也;身汗如油,喘而不休者,正气脱也。四时以胃气为本,水浆不下者,胃气尽也。一身以荣卫为充,形体不仁者,荣卫绝也。不仁,为痛痒俱不知也。《针经》曰:“荣卫不行,故为不仁。暠争则乱,安则静。乍静乍乱者,正与邪争,正负邪胜也。正气已脱,胃气又尽,荣卫俱绝,邪气独胜,故曰命绝也。又未知何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润,喘不休者,为肺先绝也。肺为气之主,为津液之帅。汗出发润者,津脱也。喘不休者,气脱也。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者,此心绝也。肺主气,心主血,气为阳,血为阴。阳反独留者,则为身体大热,是血先绝而气独在也。形体如烟熏者,为身无精华,是血绝不荣于身也。心脉侠咽系目,直视者,心经绝也。

头为诸阳之会,摇头者,阴绝而阳无根也。唇吻反青,四肢漐习者,此为肝绝也。唇吻者,脾之候。肝色青,肝绝,则真色见于所胜之部也。四肢者,脾所主,肝主筋,肝绝则筋脉引急,发于所胜之分也。漐习者,为振动,若搐搦,手足时时引缩也。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脾主口唇,绝则精华去,故环口黧黑。柔为阴,柔汗,冷汗也。脾胃为津液之本,阳气之宗,柔汗发黄者,脾绝而阳脱,真色见也。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肾司开阖,禁固便溺。溲便遗失者,肾绝不能约制也。肾藏志,狂言者,志不守也。《内经》曰:“狂言者,是失志矣。失志者死。暠《针经》曰:“五藏之精气皆上注于目,骨之精为瞳子。暠目反直视者,肾绝,则骨之精不荣于瞳子,而瞳子不转也。

又未知何藏阴阳前绝,若阳气前绝,阴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阴气前绝,阳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阳主热而色赤,阴主寒而色青,其人死也。身色青,则阴未离乎体,故曰阴气后竭。身色赤,腋下温,心下热,则阳未离乎体,故曰阳气后竭。《针经》曰:“人有两死而无两生。暠此之谓也。

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寒,寒气相抟,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抟,其人即。《经》云:

“脉浮大,应发汗,若反下之,为大逆。暠浮大之脉,邪在表也,当发其汗,若反下之,是攻其正气,邪气得以深入,故为大逆。浮则无血者,下后亡血也。大则为寒者,邪气独在也。寒邪因里虚而入,寒气相抟,乃为肠鸣。医见脉大,以为有热,饮以冷水,欲令水寒胜热,而作大汗,里先虚寒,又得冷水,水寒相抟,使中焦之气涩滞,故令也。

同类推荐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热门推荐
  • 实用工商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工商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实用工商文书的写作方法及类型,按其文体格式划分,有表格式文书、申请报告类文书、章程及合同类文书、申诉答辩类文书四大类。打开此书,找到你想要的文体,按图索骥,轻松搞定!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鬼来诡往

    鬼来诡往

    要说这世上没鬼,简宁笑了。没鬼?那家里蹲着的那只是什么?原本以为是一只乖乖无害小绵羊,没想到,竟然是只臭不要脸白眼狼!简宁:“是我把你唤醒的,你至少应该报答我!”司徒晟:“我是在报答你啊!以身相许的那种!”对本文感兴趣的亲,麻烦收藏推荐下,你们的支持是我更新最大的动力!
  • 弃妇玩翻天(大结局)

    弃妇玩翻天(大结局)

    下堂妻,却莫名的桃花朵朵开。偶尔救回来的是异国的蓝眸王子,高超的厨艺引来名义上的前夫的纠纠缠,一身的淡定引来奸夫的愤愤不平,无心一瞥,无心相视,心在刹那跌落,只是这一次,她没有了淡定——她到底招惹到谁啊!?只不过想在古代好好的谈场恋爱,结果是阴谋,绑架,追杀满天飞,还遇上了同样来自千年后的奇异男子——运筹帷幄的之时,才知道自己遭人利用,一切晚矣!一切成空,终究是镜中缘,水中月……!
  • 麦子

    麦子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管人用人的9条金科玉律

    “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管人用人的9条金科玉律

    对于员工来说,企业管理者就是他们的掌柜,聪明的管理者应当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会合理授权,学会当“甩手掌柜”。这里所谓的“甩手”并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将“从头管到脚”转变为“管头管脚”。把管理者从事务性、常规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和开拓新的领域。构思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甩手掌柜”的出现,正是这个商业时代变革的缩影,本书堪称为一部“甩手掌柜”的管理宝典,其中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怎样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展开,告诉管理者如何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 青天衙门小江湖:捣蛋女捕快

    青天衙门小江湖:捣蛋女捕快

    看过捕快吗?看过女捕快吗?看过不按常理出牌的捣蛋女捕快吗?随我来看看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不如拥抱到天亮

    不如拥抱到天亮

    毕梦婉,贝铭威,衣冠风流,BMW,她为了父亲的地位,多登对的一双名字!多少伤害,从她出生那天开始就注定了她的婚姻不能由自己做主。http://m.pgsk.com/fengshang/而毕梦婉,便有了那场南城人人交口相赞的名门婚事……童话里的公主,却发现时光早已把他的影子融进了她的生命里。他为了家族利益,【风尚阁】告诉你,于是,总是住在城堡里等待她的王子。她不曾记得自己是否有对他说过一个爱字,只是筋疲力尽之后想要离去,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而他,是多少女人为之仰慕的男人——想那名满南城的贝家二公子贝铭威,多少刻入骨髓的难堪似乎都不能为这段婚姻画上句号。一场事故,冷漠疏离的背后,怒马轻裘,又何曾真的忘记过心底那一双明亮静眸……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