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0900000001

第1章 前言(1)

虚爵

宋太宗赵炅,不喜欢饮酒,不像他二哥太祖赵匡胤。但他偶尔饮酒,也往往尽兴。史上记录他三场酒事,颇见真性情。

雍熙元年(984)正月,元宵节。首都汴梁,人们在大街小巷,各色灯火之下游逛。丝绢或彩纸扎制的灯笼,争奇斗艳。叫卖声此起彼伏,很热闹。太宗登上宫城南门丹凤楼赏灯,站在这里几乎可以看到半个东京城。几年没有打仗了,看着这般和平景象,太宗来了情致,对随从的宰辅们说:

“国家承续五代十国多年战乱之后,现在终于海宇平安,京师繁盛。真值得欣慰。朕平时很少饮酒,今晚与爱卿们同乐,应一醉方休。”

说罢,一杯一杯又一杯,每一杯饮完,便“虚爵以示群臣”。“虚爵”就是“空杯”;“以示群臣”就是将空杯展示给群臣看。

这个动作与今天北方人的豪饮没有两样。熟悉北方饮酒习俗的都知道,某人饮干之后,往往将空杯倒过来给人看,并不忘加上一句:“我干啦!”天津人饮酒干杯,往往还要说:“我先干了,先干为敬(净)。”感到这个时刻的太宗赵炅,有一种河南人特有的豁达和亲近。我仿佛听到他操着洛阳口音对宰辅们说:“俺这个酒干,恁那个酒咋不见动?”

“朕亦大醉,漫不复省”

太宗朝有一个猛将,名孔守正,战功不俗,所以太宗很喜欢他。

有一次,孔守正在北苑陪同太宗吃酒。此时他已经做到了殿前都虞候,这是负责警备监察的武职。同座也很多武将,渐渐就喝高了,于是开始在御座前各自争功,互不服气,一时间脸红脖子粗。史称“忿争失仪”,愤怒地争吵失去了端敬的礼仪。那时“礼仪”乃是天下大事,朝廷官员,皇上又在跟前,岂可如此无礼!有侍臣看不下去了,于是主张将这几位争论者请到有关部门去推问,治罪。酒局中,我想象太宗该挥挥手,带着醉态,没有答应。

第二天,孔守正和武将们酒都醒了,知道昨晚犯了纪律,于是来到殿廷请罪。太宗很随意地说道:“朕亦大醉,漫不复省。”昨晚那事儿?我也喝高了,啥都不记得了!于是这事就过去了。

君臣一醉

太宗晚年,与名相寇准商议,定下襄王赵元侃也即后来的宋真宗为太子,并做了一场太子就职仪式。这对帝国权力变更是一个重要安排,在选举制度尚未到来之前,帝国的太子制度就是一种规则。晚唐以后,已经罕见预立太子的秩序规定,皇权大位成为人人都想追逐的肥鹿,因此,邦国不宁,杀机四伏。太宗此际立太子,是恢复古制,百余年来的第一次。

士庶知道此事,等到太子出门,人人都争着来看,纷纷夸赞赵元侃。这事传到太宗耳朵里,他忽然有了“老小孩”般的撒娇,很不高兴。召寇准说:“人心都向着太子了,这要把朕放在哪里啊?”

寇准却再拜称贺道:“这是社稷之福啊!”

寇准一向不特别会说话,说话就冲人,但关于立太子这事,他每次答对,都非常得体,且有效。士庶称赏太子,他不说是太宗之福,也不说是太子之福,而说是“社稷之福”,这就是“价值制衡”,让正道行在权力分配中。太宗听后也觉得有理,于是高兴起来。进入后宫,宫中人也都来庆贺。

太宗想想也是,大宋有了合适人选,大好事。就出来再次约见寇准,俩人对饮,史称“极醉而罢”,俩人都喝高了。

太宗赵炅,有“孩子气”,三场酒事可以略见一斑。

孩子气

太宗喜欢读书,儒家经典外,他也喜欢“读老”。

有一次,他读了《老子》,很有感慨,就对近臣说:“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内。至云‘善者吾亦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此言善恶无不包容。治身、治国者其术如是。若每事不能容纳,则何以治天下哉!”

伯阳,是老子的字。太宗引用的一段话,见于《老子·四十九章》,原文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这话大意说:圣人常常不会起刻意为善为恶之心,而以士庶之心为心。但还不止于此。士庶善,我也善;士庶不善,我也善,这样就能做到为善之德。士庶诚信,我也诚信;士庶不诚信,我也诚信,这样就能做到诚信之德。圣人执掌天下,要收敛自己的欲望,以浑朴之姿对待天下之自然运转。士庶一般都专注于耳目聪明,物欲追求,但圣人则一任浑朴纯真之婴孩状态。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是这段话的主题词。

“圣人常无心”,“圣人皆孩之”,类似意见,在儒学中也可以看到。这是一种论个人修养,可以回归“真人”境界的描述;论政治治理,就是对恪守“无为而治”也即“自发秩序原理”境界的描述。有必要做个注:“无为而治”是儒学话语,四字就在《论语》中。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中描述了人的精神的三种状态:负重的骆驼、沙漠的雄主、无怀的赤子。一般人们都注意于“沙漠的雄主”这一阶段,以为这类“超人”的境界乃是尼采讲述的主题。但这是一种激进时代需要的“误读”。“超人”也即“沙漠的雄主”,作为人类文明推进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尼采所标榜的最高境界,在尼采看来,最高的境界是“无怀的赤子”,也即纯任自然的婴孩。这才是尼采欣赏并理解的人类愿景。

《老子》在尼采之先,已经多次言说了这个境界。《老子》中至少五次论及这个主题:“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我独泊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圣人皆孩之”。

李贽“童心”说,与老子和尼采的论说也颇接近。

在俄罗斯一些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人们在称赞一个作家或思想家的时候,往往把他比之于“孩子”,如托尔斯泰就被人说很像一个孩子。

孩子的状态,是一种无心为善、无心为恶的状态。

以这种心态、境界主持天下,则:无论士庶善与不善,我要善;无论士庶信与不信,我要信。儒学主张邦国领袖与政府,必须行仁政、有诚信。这两大指标,不得借口士庶“素质”太差而移易。士庶“素质”差不差不可知,领袖“素质”差不差则一望而知。且士庶大众,良莠不齐,有善有不善,有信有不信;试图一揽子解决士庶全部向善、全部守信,这个念头本身就是狂妄的,因此是“不善”的,也是做不到的,因此是“不信”的。士庶善,我才善;士庶信,我才信。这是驵侩交易——你给我半斤,我给你八两(老秤),而不是人君治理——恪守圣贤价值理念,不摇摆、不飘移,更不因外界“不善”“不信”,“皆注其耳目”而变更。

当年丘吉尔为大不列颠立下泼天大功,英国士庶“不善”“不信”,而且“皆注其耳目”——就想追求更美好生活——全然不顾这位大英雄的昔日荣耀,但丘吉尔并不因此而改变致力于英国自由事业的初心。

太宗赵炅,以他“读老”、读佛、读圣贤书,且日读三卷《太平御览》的知识积累和思想资源,觉悟到这个“君道”,与丘吉尔有逻辑上的相通处。这不是寻常君主可以达致的境界。

寇准“令帝复坐”

名相寇准,是一个“刚猛威断”的人物。“澶渊之盟”,几乎就是他逼着真宗赵恒御驾亲征的结果。他对太宗也有“刚猛威断”的记录。一次奏事,说来说去,太宗不听他的,越说意见越不合,太宗一怒站起,拂袖要走。寇准一把拉住太宗衣服,史称“令帝复坐”,让皇帝再坐下来。一直到这件事满足了寇准的要求,寇准才退出。

但太宗还就是喜欢他这个样子,留下一句话,被史官记录在册:

“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文皇,就是唐太宗。

太宗对文武大臣,往往就是这种姿态,豁达,大度,亲切,不端着,不做作。本色,是他一大特色。用太宗自己话说,就是“贵其自然”,儒学的意见就是“诚”,真实而又诚恳。

宋太宗批评唐太宗

淳化五年(994)夏四月的一天,宋太宗有一次批评唐太宗。他对左右说:

“大凡帝王举动,贵其自然。朕览唐史,见太宗所为,盖好虚名者也。每为一事,必预张声势,然后行之,贵传简策,此岂自然乎!”

帝王的举动,贵在自然。朕曾经浏览唐代历史,看到太宗李世民的所作所为,应是一个好虚名、好虚荣的人。你看他每做一件好事,一定要预先做张做势,然后去做,传之简册之事,这样自然吗?

太宗赵炅看不惯那种为了流传青史而矫揉造作去做“好事”的行为。

开宝寺灵感塔与田锡的讥评

不仅“本色自然”,他还“克己复礼”。

太宗信佛教,又有克制,信佛而不佞佛。

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宋人有新译的佛经五卷,太宗看后,觉得不错,就对臣下说:“凡为君臣者,治人利物,即是修行。梁武舍身为寺家奴,此真大惑!方外之说,亦有可观,卿等试读之。盖存其教,非溺于释氏也。”作为君臣,能够治理天下,有利于天下,就是修行。过去梁武帝动不动就舍身,到佛寺去做僧奴,这真是太愚蠢啦!但佛经之说,也有很可观的地方,爱卿等可以试着读一点。我的想法是:要让世间有佛教存在,但不能沉溺于佛教中不理政事。

这是接近“政教分离”的大智慧,很得圣贤之“中道”精神。

但太宗也曾大兴土木,建造佛寺。城内兴国寺,有两个楼阁,用来安放高大的佛像,远在都城数十里,就可以看到这个塔阁。两个阁楼之间有飞楼联结为御道。我想象那规模仿佛应县木塔或蓟县独乐寺,甚至还要宏阔高大。要登上六七层楼,才能见到佛的腰腹。光是佛的指头,就有一人合抱那么粗。史称“观者无不骇愕”,参观的人没有不心生恐怖和惊愕的。

他更建构一座十一层高的开宝寺灵感塔,从杭州迎释迦佛舍利进入京师,用这来宝藏佛舍利。到了安放舍利仪式那一天,太宗甚至为之流泪。这塔高360尺,史载宋“营造尺”为31.20厘米,如是,则高达112米以上,费用亿万计,前后用了八年时间。竣工后,史称“备极巧丽”。太宗似乎为此很得意。但知制诰,负责起草文书的政事堂秘书田锡上疏说:

“众以为金碧荧煌,臣以为涂膏衅血。”

众人都认为这塔金碧辉煌,但臣认为那是涂抹的民脂民膏、百姓鲜血。

这话说得如此之狠,太宗什么表示?史称“帝亦不怒”。

像人性有的弱点一样,太宗也爱听奉承话。大宋承五代乱世而来,而五代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终于在后来的日子里被太宗克服,从此中原一统。太宗高兴,考进士时,就用《六合为家》作为试题。“六合”指东西南北加上下,总六个方向,代指天下或宇宙。这题一出,有个进士王世则很快就写好了,内中有句:“构尽乾坤,作我之龙楼凤阁;开穷日月,为君之玉户金关。”这词不太难懂,翻译为白话,毫无意味,就这样读下去,读几遍,那个“气魄”就读出来了。大意是说六合之内都是皇天后土,日月所照都是宫禁金銮,领土、领海、领空,不光“普天之下”,连“普天之上”,都是皇上的。史称“帝览之大悦,遂擢为第一人”。皇上一看大为高兴,将王世则擢升为进士第一人。

这么爱听好话的人,听了田锡的一番讥评,却“不怒”。

这是饶有意味的一个姿态。

如果接受田锡的批评,就要下罪己诏,就要改变信仰,就要拆除灵感塔,这是信佛的太宗赵炅做不到的。

如果不接受田锡的批评,就要贬黜田锡,至少要斥责一番,但对于一向鼓励官员直言的帝王,这么做,就等于食言,这也不是太宗愿意接受的格局。

当然,也可以假惺惺地表示认错,坚决不改。但这样就是“不诚”,而“不诚”乃是“修身”大忌。太宗一世“修身”不已,这更不是太宗能做的事。

还可以与田锡讨论,慢慢说说为何要造塔,意义何在,有何功用,等等。但想到国计民生,花上亿经费,做这么个东西,与他那“治人利物,即是修行”说法,相距太远。太宗理亏。理亏而强辩,就是“文过饰非”。而圣贤规则有一款:“小人之过也,必文!”(见于《论语·子张》子夏语录)小人有了过错,一定会掩饰。太宗不是小人,无法掩饰。大宋一朝的帝王有个天大的长处:讲理。蛮横的事,他们很少做;无赖的事,几乎不做。于是,“不怒”之外,大宋帝王只能听着,不做表态。

这故实让我想起“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孟子》记录。宋太宗仿佛齐宣王,田锡仿佛孟子,孟子对齐宣王一番讥评之后,齐宣王开始掩盖自己的尴尬,故意对左右扯别的话头,宋太宗则干脆啥也不说,不解释,也不遮掩。这种“纯任自然”的姿态,是“克己”之后的一种豁达。

帝王是人类特殊的职业,但并非在人类之外,因此,人类所有的弱点,帝王也有。因为所在九五之尊过于隆崇,言动之间,即影响朝廷内外。因此,“克己”成为帝王的优秀品质。太宗不是那种“深居简出,示人莫测”如秦始皇、雍正帝般的人物;也不是动辄“龙颜大怒,阴沉雄猜”如汉武帝、永乐帝般的人物;更不是“性情乖戾,暴戾恣睢”如文宣帝、隋炀帝般的人物。他总是试图克制自己的情绪,按理性规则出牌。在帝国领袖这个位置上,他“克己复礼”的功夫做得很足,有圣贤气象,算得上孔子及格的学生。

日僧奝然

日本国有个僧人名叫奝然(音雕然),搭乘大宋商人的海船,越过千里风波,到汴梁来见宋太宗。

日本与大宋早有来往,吴越国时更与日本有过密切交流,国王钱俶还曾赠送日本很多小型宝塔。

奝然来宋时间,可能是雍熙元年之前,但到达汴梁时间是公元984年,雍熙元年三月。与他同来的有五六人,献上了铜器十余尊,还有本国的《职员令》《王年代纪》各一卷。还有《孝经》两种,一种是《孝经郑玄注》,一种是《孝经新义》。《孝经郑玄注》是汉代大儒郑玄做的注解。《孝经新义》是大唐越王李贞题签,记室参军任希古撰写的注解。这两部《孝经》都有“金缕红罗标,水晶为轴”,显然是布帛状,不是书籍状,但是装帧相当豪华,看出日本对古来《孝经》的珍重。

奝然穿了一身绿色的服饰,他善于书写隶书,可惜不通汉语。太宗问他日本风土,他就写在纸上回答,说:

同类推荐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 中华姓氏大典

    中华姓氏大典

    关于民族问题的研究,坐不改姓”,却不多见。总是先问“尊姓”;有事同人接触,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有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 有卓越贡献的伟大民族,总是称呼“某同志”、“某先生”。国人历来重视姓氏。“行不更名,是由五十六个人数不等的民族所构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又是由几千个姓氏细胞所组成。和人初次相见,是做人的尊严。这个“某”,著述很多;关于姓氏的探讨介绍,就是对方的姓
  • 驿唐

    驿唐

    驿传系统是个好东西,不过每年都要吃掉朝廷一百多万贯才能维持运转。但李潜接手后它就变成了摇钱树。什么?馆舍一直闲置无用?太浪费!对商旅开放,收他们住宿费。驿丁闲得无聊?没关系,开通民邮,准许民间通过驿站寄送信件,造福百姓。怎么,这些钱还不够支持驿传系统运转的?没关系,当当当……大唐的国家钱庄开业喽!没错,李潜就是要依靠驿传得天独厚的网点优势和强大的运输优势组建大唐国家钱庄,利用钱庄将中小商业者团结起来,抗衡门阀的商号。不仅要打击他们的商业命脉,还要改良科举,广泛选拔寒门士子加入朝堂,打击他们的政治力量。民富国强,若不整武备无异于一块肥肉!异族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与其被他们欺凌,不如奋起将他们扫平!颉利不是要入侵中原吗?灭了!吐谷浑不是不老实吗?灭了!高句丽不是不服吗?灭了!西域诸胡不是蠢蠢欲动吗?灭了!大唐铁骑所到之处,看哪个敢撄其锋!
  • 清朝的面孔

    清朝的面孔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本书列举了清朝顺治、雍正、康熙、乾隆等各代皇帝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从官场见闻,到帝王言行,从帝国花絮到朝廷政事,作者以科学、历史的角度,重新解读、评述了清代的代表性事件。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讲述了中国的近代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晚清七十年——侵略、反抗与近代化探索相互交织;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博弈的十年;国共两“兄弟”的合作与内战三部分,能让读者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本书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作为中华儿女,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体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热门推荐
  • 极品女帝-

    极品女帝-

    简单说来,这是一个无赖女主在女尊世界当昏君、霸美男、夺天下的故事。啥?为什么要当昏君?你想想,圣贤明君多累呀,清晨五点就要早朝,军队税负官员百姓什么都要管,管不好就要被骂,批奏折批到半夜三更,找个美男侍寝还得被说荒淫!这日子是人过的吗?她可不想年纪轻轻就过劳死…昏君就不同啦,嘿嘿~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后宫美男三千人,十年正好轮一遍!这才是她江若梓想享受的生活嘛~于是,“轰隆”一个天雷,把她劈去了理想世界…咦咦,当个圣贤明君不容易,怎么要当个昏君还那么困难啊!内有两个妹妹虎视眈眈盯着她的女皇宝座,外有三个国家磨刀霍霍,觊觎着她的土地,就连后宫里一个个惊天动地的大美人,都威胁利诱逼着她超时勤务…行了行了!本姑娘先大发雌威,把影响她当昏君的因素全铲除了总行吧!篡位的,去地下篡小阎王的位!敌国的,把土地统统交出来,放你们去当逍遥王!逼着她当明君的,统统去坐穿牢底吧!美男们…乖乖地洗干净了在后宫等着~~~风云变色,繁华落尽…江若梓一手抱美男,一手抱美食…嗯,还是当昏君好呀!注:本文文风偏正剧,女主无赖+流氓,绝对不弱,女尊、男生子、一女多男,不能接受者慎入,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青墨不承担医药费及赔偿~O(∩_∩)O~☆★☆保证每天至少一更,偶尔会有爆发,可以放心收藏哦☆★☆★☆★想和青墨聊天谈论文文的也可以加我Q:1093752412,敲门砖是文中你喜欢的男主名字★☆★推荐青墨的女尊完结V文《凤唳九霄》:【现代女将军穿越到女尊世界坐拥江山美男的风流艳史。】推荐我家亲亲子颜滴新文《扑倒美人相公》:【天降美男,如此极品,怎可放过?扑倒之!】推荐伊人新文《谁咬了朕的丑妃》:【《百变闺秀》之后的又一佳作,不看后悔啊!】推荐好友微诺女尊新文《女帝凤弦》:【拥有半个灵魂的女子,穿越为天下苍生的主宰】青墨和子颜、伊伊、渺渺、雪雪、兮兮共同的圈子【饿狼传说】,欢迎加入:http://m.pgsk.com/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 双生灵犀

    双生灵犀

    孪生姐姐意外身亡,夏伊绪重回故地,不经意间得到姐姐生前的日记,当日记中的一切再次重演,是梦境还是现实?当废弃的第九楼再次哭泣;当她无所觉地出现在第九楼;当她发现姐姐的死原来并非意外,一步步深入却发现有些事情早已超出了她的预料,那个在梦境中呼唤着不属于她的名字的人是谁?而她又究竟是谁?
  • 刀碎星河

    刀碎星河

    “钛级身,第九重!”“九阳真经,第十二层!”林峰悬空而立,钛级身峥嵘而现,氤氲紫气环绕全身。手中九幽雷刀高举,引动天地惊雷,轰鸣不止,彷如霸王项羽附身,无坚不摧。“古武学,燃木刀法!”“新武学,铀核爆!”银河系两大超级强者的较量,古今对决,毁天灭地。“小李飞刀……”噗嗤!“你!!!”来自地球的少年,掌至宝‘万里长城’,叱咤宇宙亿万界!上架后承诺万字更新,小小已有数部完本作品,请大家放心收藏阅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撕裂乾坤

    撕裂乾坤

    幽蓝色的月亮,强者为尊的世界,他身为一个武将世家的少爷居然无法凝聚天地之气,但是天意弄人,百般无奈的他只好去寻找武林中的武功秘籍。一部《黑天》让他踏上了修行之路。血气弥漫,冲出暗血之地,踏上复仇之路,入地狱,破桎梏……
  • 狼爹狐子猎豹娘

    狼爹狐子猎豹娘

    眼前一片黑暗,四周一片寂静,伸手不见五指,毫无人烟,就好像整个世界只剩下她一个似的,让苏彤彤心里不由的心慌了起来。她死了吗?这里是阴曹地府吗?那也是的,出了这么大的车祸,她仿佛都能感觉到那些火苗将她的身子烧的‘吱吱’响,在那样的情况下,她的生还率简直就是负数。人总有一死,但是,她才刚刚成立了这么大的一个火凤帮,消耗了她五年的青春,这么死了,还真有点愿望不甘心啊………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女宰相

    女宰相

    子弹的现代女强新文:凶猛女学~~~~~~~~~注意~~~~~~~~~她9527:无父无母,样貌平凡,天资聪明,十六岁破格加入警队,十七岁顺利加入黑社会,杀人无数,三十二岁死于非命,面目全非,身首异处。她欧阳飘飘:父母双全,国色天香,为人骄纵,从出生的一刻集万千宠爱,从小却任性妄为,伤人无数,十二岁被人伤,毙。她9527杀人无数,不得好死,却化作一缕轻魂穿越时空重新为人,从此欧阳飘飘改名龚小诺。初识天下第一剑在识天下第一商又识天下第一将终识天下第一帝龚小诺她只做幕后参谋,天下人只识凤枭,谁识龚小诺。龚小诺她只有一方家园,五亩田地,凤枭足智多谋为明君夺天下。龚小诺她只爱一人,凤枭名满天下众人景仰。龚小诺她逍遥过活嬉笑怒骂,凤枭笑傲群雄无人能撼。~~~~~~~~~~附缀:本文女主在凤雏时期轻松平和一些,凤啸期会恢复强大面目,女主性格多变,隐居时的轻松逍遥,商界里的尔虞我诈,战场上的心狠手辣,皇宫中的心机算尽,善于伪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故事是波折,感情是慢热,女主是冷血,甚入!!!!!!!领养开始:(女主龚小诺的干妈,亲亲aipinguo!!!!)(男主之一,小星同学的干妈,亲亲李子聪!!!!)(最可爱的狼族,金子同学的干妈,亲亲筱水同学!!!!)每天下午两点更新,若是二更会在晚上七点左右!!子弹写文希望能多多的得到大家的鼓励。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左腿靠右腿,实在不好意思!!夹住手臂装鹌鹑,真是不好意思!!!仰天一声长啸,票票呀,鲜花呀,钻石呀,砸死我……,太不好意思了!!!!子弹去害羞五分钟。子弹的新文独统后宫宫斗文!前世她是雇佣杀手,一朝穿越却成武国皇后,用愚昧遮挡一身傲骨,用懒散掩盖一身潇洒,本是想用一生看一场宫廷大戏,却终未逃脱政治的枷锁,她用平定江山当作筹码,只为换取一生自由翱翔,不想他不守诺言,灭了她满门。原谅我寒儿,他未曾求人,为留她,他万般恳求。南又寒持剑落地,划下一道长长的剑痕,当心空无一物,它便无边无涯,从此恩断义绝,你我天各一方。野史记载武国皇后不守宫规不尊妇德行为粗俗为人跋扈心性恶毒祸殃朝政残杀臣妃……独统后宫作者是个笨蛋,简介从来简短。宫斗,姐妹斗,兄弟斗,父女斗,夫妻斗,字里行间诙谐搞笑,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感情会有些曲折,过程有点虐心,结局一对一!!
  • 美德培育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美德培育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对翅膀,伴我们勇敢飞翔!孩子的幼年时期在其整个人生成长阶段非常重要,这一时期他们的认知、心理开始成长,开始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其人格和习惯也开始逐渐形成。因此,阅读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教育故事尤其有意义。本选题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基本结构,结合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全面阐述素质教育,包括机遇、健康、美德、命运、能力、文明等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