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石基础大放脚,应根据放出的边线进行摆底工作,与砖基础大放脚相似,毛石基础大放脚的摆底,关键要处理好大放脚的转角,做好檐墙和山墙丁字相交接槎部位的处理。大角处应选择比较方正的石块砌筑,俗称放角石。角石应三个面比较平整、外形比较方正,并且高度适合大放脚收退的断面高度。角石立好后,以此石厚为基准把水平线挂好,再依线摆砌外皮毛石和内侧皮毛石,此两种毛石要有所选择,至少有两个面较平整,使底面窝砌平稳,外侧平齐。外皮毛石摆砌好后,再填中间的毛石(俗称腹石)。
(2)毛石基础的收退
毛石基础的收退,应掌握错缝搭砌的原则。第一台砌好后应适当找平,再把立线收到第二个台阶,每阶高度一般为300~400毫米,并至少二皮毛石。第二阶毛石收退砌筑时,要拿石块错缝试摆,上级阶梯的石块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1/2,相邻阶梯的毛石应相互错缝搭砌,阶梯形毛石基础每阶收退宽度不应大于200毫米。
每砌完一级台阶(或一层),其表面必须大致平整,不可有尖角、驼角、放置不稳等现象。如有高出标高的石尖,可用手锤修正。毛石底座浆应饱满,一般砂浆先虚铺40~50毫米厚,然后把石块砌上去,利用石块的重量把砂浆挤摊开来铺满石块底面。
(3)毛石基础的正墙毛石基础大放脚收退到正墙身处,同样应做好定位和抄平工作,并引中心至大脚顶面和墙角侧边再分出边线。基础正墙主要依据基础上的墨线和在墙角处竖立的标高杆(相当于砌砖墙的皮数杆)进行砌筑。
毛石墙基正墙砌筑,要求确保墙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不应有干垫和双垫,每一层石块和水平方向间隔1米左右,要砌一层贯通墙厚压住内外皮毛石的拉结石(亦称满墙石),如果墙厚大于400毫米至少压满墙厚2/3,能拉住内外石块。上下层拉结石呈现梅花状互相错开,防止砌成夹心墙。夹心墙严重影响墙体的牢固和稳定,无法保证质量。砌筑正墙还应注意,墙中洞口应预留出来,不得砌完后凿洞。沉降缝处应分两段砌,不应搭接。毛石基础正墙身一般砌到室外自然地坪下100毫米左右。
4.抹找平层和结束毛石基础
毛石基础正墙身的最上一皮摆放,应选用较为直长、上表面平整的毛石作为顶砌块。顶面找平一般抹50毫米厚的C20细石混凝土,且表面加防水剂抹光。基础墙身石缝应用小抿子将石缝嵌填密实、找平结束即完成毛石基础全部工作,正墙表面应加强养护。
(三)砖石基础质量标准
1.砖基础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1)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
(2)砂浆的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强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的平均抗压强度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的抗压强度的最小一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的0.75倍。
(3)砌体砂浆必须密实饱满,实心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
(4)外墙的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其他的临时间断处,留槎的做法必须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
(2)基本项目
(1)砌体上下错缝:每间3~5米之间有通缝不超过3处;混水墙中,长度大于或者等于300毫米的通缝每间不超过3处,且不得在同一墙面上。
(2)砌体接槎处灰浆密实,砖缝及砖平直。水平灰缝厚度应为10毫米左右,不小于8毫米,也不应大于12毫米。
(3)预埋拉结筋的数量、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4)构造柱位置留置应正确,大马牙槎要先退后进,残留砂浆要清理干净。
(3)允许偏差项目
(1)轴线位置偏移:用经纬仪或拉线检查,其偏差不得超过±10毫米。
(2)基础顶面标高: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其偏差不得超过±15毫米。
(3)预留构造柱的截面:允许偏差不得超过±15毫米,用尺量检验。
(4)表面平整度和水平灰缝平直度均应符合要求。
2.毛石基础质量标准(1)保证项目
(1)石料的质量、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2)砂浆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强度要求同设计对基础的规定。
(3)转角处必须同时砌筑,交接处不能同时砌筑时必须留斜槎,留槎高度以每次1米为宜,一次到顶的留槎是不允许的。
(2)基本项目
(1)毛石砌体组砌形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内外搭砌,上下错缝,拉结石、丁砌石交错设置,分布均匀;毛石分皮卧砌,无填心砌法,拉结石每0.7米2墙面不少于1块。
(2)墙面勾缝应符合以下规定:勾缝密实,粘结牢固,墙面清洁,缝条光洁、整齐清晰美观。
(3)允许偏差项目
(1)轴线位置偏移不超过20毫米。
(2)基础和墙砌体顶面标高不超过±25毫米。
(3)砌体厚度不超过+3毫米或-10毫米。
(四)砖石基础砌筑应预控的质量问题
(1)砂浆强度不稳定
主要原因:计量不准;原材料质量变动;塑化材料的稠度不准而影响到掺入量;外加剂掺入量不准确,砂浆试块的制作和养护方法不当等。
预控方法:加强原材料的进场验收,不合格或质量较差的材料进场后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计量器具进行检测,并派专人对计量工作进行监控;调整搅拌砂浆时的加料顺序,使砂浆搅拌均匀;砂浆试块派专人负责制作和养护。
(2)基顶标高不准
主要原因:基底或垫层标高不准,钉好皮数杆后又没有用细石混凝土找平偏差较大的部位;在砌筑时,两角的人没有通好气,造成两端错层,砌成螺丝墙;小皮数杆设置得过于偏离中心,基础收台阶结束后,小皮数杆远离基础墙,失去实用意义。
预控方法:在操作时必须按要求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摆底时要摆平;小皮数杆应用20毫米见方的小木条制作,一则可砌在基础内,二则也具有一定的刚度,避免变形;基础砌筑前,要用水准仪复核小皮数杆的标高,防止因皮数杆不平而造成基顶不平。
(3)基础墙身位移过大
主要原因:大放脚两边收退不均匀或者收退尺寸不准;砌筑前和收台阶结束后没有拉线检查轴线和边线;中间隔墙没有龙门板,在砌筑时,用卷尺量出的轴线和边线有误差。
预控方法:定位放线时,必须钉设足够的龙门板和中心桩;大放脚两边收退应用尺量收退,使其收退均匀,不得采用目测和砖块比量的方法;基础收退到正墙时必须复准轴线后砌筑,正墙还应经常对墙身垂直度进行检查,要求盘头角时每5皮砖吊线检查一次,以保证墙身垂直度。
(4)墙面平整度偏差过大
主要原因:砌一砖半以上的墙体时未双面挂线砌筑;跳皮挂线;舌头灰未刮清;毛石表面不平整。
预控方法:砌一砖半以上的墙体时必须双面挂线;应皮皮挂线,不应跳皮挂线;随砌随清舌头灰;对表面不平的毛石面砌筑前应修正,避免凹进凸出。
(5)基础墙交圈不平
主要原因:水平抄平时,皮数杆木桩不牢固、松动,或者皮数杆立好后水平标高的复验工作没做到位等。
预控方法:砌筑时应在每个立皮数杆的位置上抄好水平,立皮数杆的木桩应牢固、无松动,并且对立好的皮数杆应全部复检,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6)留槎与接槎不符合规范
主要原因:基础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没同时砌筑,或没按规范操作。
预控方法:在基础大放脚摆底时应尽量安排使内外墙体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砖砌体的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如临时间断处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且拉结筋加设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和抗震规范要求。
(7)水平灰缝高低和厚薄不匀
主要原因:这一问题主要反映在砖基础大放脚砌筑上,多为操作不认真造成。
预控方法:应做到盘角时灰缝均匀,每层砖要与皮数杆对平;砌筑时要左右照顾,线要收紧,挂线过长时,中间应设腰线,使挂线平直。
(8)埋入件和拉结筋位置不准
主要原因:没按设计规定施工,小皮数杆上没有标示。
预控方法:砌筑前要询问是否有埋入件,是否有预留的孔洞,并搞清楚位置和标高;砌筑过程中要加强检查。
(9)基础防潮层失效
主要原因:抹防潮层前没有做好基层清理,导致防潮层出现开裂、起壳甚至脱落,失去防潮作用;因碰撞而松动的砖没补砌好;砂浆搅拌不均匀或未做抹压;防水剂掺入量超过规定等。
预控方法:基层必须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对于松动的砖,必须凿除灰缝砂浆,重新补砌牢固;防潮层砂浆收水后要抹压,如果以地圈梁代替防潮层,除了要加强振捣外,还应在混凝土收水后抹压;砂浆拌制必须均匀;当掺加粉状防水剂时,必须先调成稀糊状后加入,掺入量应准确,如用干料直接加入,可能造成结团或防水剂漂浮在砂浆表面而影响砂浆的均匀性。
(10)毛石基础根部不实
主要原因:当地基松软不实,土壤表面有杂物时,没对地基很好处理,使基础底皮石材局部嵌入土中,导致基础松动、不实;底层石材过小或将尖棱短边朝下;基础完成后未及时回填土;基槽浸水后地基下陷等。
预控方法:认真处理地基并做好验收工作;按操作规程砌筑;砌筑好后及时回填土。
(五)砖石基础砌筑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砖石基础砌筑时除了应遵守建筑工地常规安全要求外,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基槽、基坑应视土质和开挖深度留设边坡,如因场地狭小,不能留设足够的边坡,则应用支撑加固。基础摆底前还必须检查基槽或基坑,如有塌方危险或支撑不牢固,要采取可靠措施后再进行工作。工作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周围土壤情况,发现裂缝和其他不正常情况时,应立即离开危险地点,采取必要措施后才能继续工作。基槽外侧1米以内严禁堆物。
人进入基槽工作应有上下设施(踏步或梯子)。
(2)搬运石料时,必须起落平稳,两人抬运应步调一致,不准随意乱堆。向基槽内运送石料或砖块,应尽量采用滑槽,上下工作要相互联系,以免伤人或损坏墙基、土壁支撑。当搭跳板(又称铺道)或搭设运输通道运送材料时,要随时观察基槽(坑)内操作人员,以防砖石块等掉落伤人。
(3)在石堆上取石,不准从下掏挖,必须自上而下进行,以防倒塌。
(4)当基槽内有积水,需要边砌筑边排水时,要注意安全用电,水泵应用专用闸刀和触电保护器,并指派专人监护。
(5)雨雪天应注意做好防滑工作,特别是上下基槽的设施和基槽上的跳板要钉好防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