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6400000010

第10章

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十二经,谓手足三阴三阳,合为十二经也。手经则太阴肺,阳明大肠,少阴心,太阳小肠,厥阴心包,少阳三焦也。足经则太阴脾,阳明胃,少阴肾,太阳膀胱,厥阴肝,少阳胆也。皆有动脉者,如手太阴脉动中府、云门、天府、侠白,手阳明脉动合谷、阳谿,手少阴脉动极泉,手太阳脉动天窗,手厥阴脉动劳宫,手少阳脉动禾窌,足太阴脉动箕门、冲门,足阳明脉动冲阳、大迎、人迎、气冲,足少阴脉动太谿,阴谷,足太阳脉动委中,足厥阴脉动太冲、五里、阴廉,足少阳脉动下关、听会之类也。谓之经者,以荣卫之流行,经常不息者而言;谓之脉者,以血气之分袤行体者而言也。故经者,径也;脉者,陌也。越人之意,盖谓凡此十二经,经皆有动脉,如上文所云者。今置不取,乃独取寸口,以决藏府死生吉凶,何耶?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然者,答辞。诸篇仿此。

此一篇之大指,下文乃详言之。寸口,谓气口也,居手太阴鱼际,却行一寸之分。气口之下曰关、曰尺云者,皆手太阴所历之处,而手太阴又为百脉流注、朝会之始也。《五藏别论》帝曰:

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而变见于气口也。《灵枢》第一篇云:脉会太渊。《玉版论》云:行奇恒之法,自太阴始。注谓:先以气口太阴之脉,定四时之正气,然后度量奇恒之气也。

《经脉别论》云:肺朝百脉。又云: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合数论而观之,信知寸口,当手太阴之部,而为脉之大会明矣。此越人立问之意。所以独取夫寸口,而后世宗之,为不易之法,着之篇首,乃开卷第一义也。学者详之。

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承上文言。人,谓平人不病而息数匀者也。呼者,气之出,阳也;吸者,气之入,阴也。《内经·平人气象论》云: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故平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以呼吸之数言之,一日一夜,凡足万三千五百息。以脉行之数言之,则五十度周于身。而荣卫之行于阳者二十五度,行于阴者亦二十五度。出入阴阳,参交互注,无少间断。五十度毕,适当漏下百刻,为一晬时,又明日之平旦矣,乃复会于手太阴。此寸口所以为五藏六府之所终始,而法有取于是焉。盖以荣卫始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

计呼吸二百七十息,脉行一十六丈二尺,漏下二刻,为一周身,于是复还注手太阴。积而盈之,人一呼一吸为一息,每刻一百三十五息;每时八刻,计一千八十息,十二时九十六刻,计一万二千九百六十息;刻之馀分,得五百四十息,合一万三千五百息也。一息脉行六寸,每二刻,二百七十息,脉行一十六丈二尺;每时八刻,脉行六十四丈八尺,荣卫四周于身;十二时,计九十六刻,脉行七百七十七丈六尺,为四十八周身;刻之馀分,行二周身,得三十二丈四尺,总之为五十度周身,脉得八百一十丈也。此呼吸之息,脉行之数,周身之度,合昼夜百刻之详也。行阳行阴,谓行昼行夜也。

二难曰:脉有尺寸,何谓也?

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

尺,《说文》云:度名,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规矩事也。古者寸、尺只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之体为法,故以以,象布指之状。十分也。人手!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从一。今按:如《说文》所纪,尤可见人体中脉之尺寸也。尺,阴分;寸,阳分也。人之一身,经络荣卫,五藏六府,莫不由于阴阳,而或过与不及,于尺寸见焉,故为脉之大要会也。一难言:寸口为脉之大会,以肺朝百脉而言也。此言尺寸为脉之大要会,以阴阳对待而言也。大抵手太阴之脉,由中焦出行,一路直至两手大指之端,其鱼际却行一寸九分,通谓之寸口,于一寸九分之中,曰尺曰寸,而关在其中矣。

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

关者,掌后高骨之分,寸后尺前两境之间,阴阳之界限也。

从关至尺泽谓之尺,尺之内,阴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寸口之内,阳所治也。故孙思邈云:从肘腕中横文至掌鱼际后纹,却而十分之,而入取九分是为尺。此九分者,自肘腕入至鱼际为一尺,十分之为十寸,取第九分之一寸中为脉之尺位。从鱼际后纹,却还度取十分之一,则是寸。此寸字非寸关尺之寸,乃从肘腕横纹至鱼际,却而取十分中之一,是一寸也,以此一寸之中取九分,为脉之寸口,故下文云寸十分之而入取九分之中,则寸口也。

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

寸为阳,尺为阴,阳上而阴下。寸之下尺也,尺之上寸也,关居其中,以为限也。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此之谓欤?分,犹别也。

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

老阴之数终于十,故阴得尺内之一寸。此“尺”字指鱼际至尺泽,通计十寸者而言。老阴之数极于九,故阳得寸内之九分。此“寸”字指入手!寸而言。

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寸为尺之始,尺为寸之终,云尺寸者,以终始对待而言。其实贮寸得九分、尺内一寸,皆阴阳之盈数也。庞安常云:越人取手太阴之行度鱼际后一寸九分,以配阴阳之数,盖谓此也。

三难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有图。

太过不及,病脉也;关格覆溢,死脉也。关格之说,《素问·六节藏象论》及《灵枢》第九篇、第四十九篇皆主气口、人迎,以阳经取决于人迎,阴经取决于气口也。今越人乃以关前、关后言者,以寸为阳而尺为阴也。

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

关前为阳,寸脉所动之位。脉见九分而浮,九阳数,寸之位浮,阳脉,是其常也。过,谓过于本位,过于常脉;不及,谓不及本位,不及常脉,是皆病脉也。

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

遂者,遂也,径行而直前也。谢氏谓:遂者,直上直下,殊无回旋之生意。有旨哉。经曰: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

以阳气不得营于阴,阴遂上出而溢于鱼际之分,为外关内格也。

外关内格,谓阳外闭而不下,阴从而内出以格拒之,此阴乘阳位之脉也。

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

关后为阴,尺脉所动之位。脉见一寸而沉,一寸阴数,尺之位沉,阴脉,是其常也。过,谓过于本位,过于常脉;不及,谓不及本位,不及常脉,皆病脉也。

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

经曰: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营也,以阴不得营于阳,阳遂下陷而覆于尺之分,为内关外格也。内关外格,谓阴内闭而不上,阳从而外入以格拒之,此阳乘阴位之脉也。

故曰覆溢。

覆如物之覆,由上而倾于下也。溢如水之溢,由内而出乎外也。

是其真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

覆溢之脉,乃孤阴独阳,上下相离之诊,故曰真藏之脉,谓无胃气以和之也。凡人得此脉,虽不病犹死也。此篇言阴阳之太过、不及,虽为病脉,犹未至危殆。若遂上鱼入尺而为覆溢,则死脉也。此“遂”字,最为切紧,盖承上起下之要言。不然,则太过不及,阴阳相乘,关格覆溢,混为一意,漫无轻重矣。或问此篇之阴阳相乘与二十篇之说同异,曰:此篇乃阴阳相乘之极而为覆溢,二十篇则阴阳更相乘而伏匿也。“更”之一字与此篇“遂”字,大有迳庭。更者,更互之更;遂者,直遂之遂。而覆溢与伏匿,又不能无辨。盖覆溢为死脉,伏匿为病脉,固不可同日语也。此书首三篇,乃越人开卷第一义也。一难言寸口,统阴阳关尺而言;二难言尺寸,以阴阳始终对待而言,关亦在其中矣;三难言覆溢,以阴阳关格而言,尤见关为津要之所。合而观之,三部之义备矣,一、二难言阴阳之常,三难言阴阳之变。

四难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

呼出为阳,吸入为阴,心肺为阳,肝肾为阴,各以部位之高下而应之也。一呼再动,心肺主之,一吸再动,肾肝主之,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脾之候也。故曰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在中者,在阴阳呼吸之中。何则?以脾受谷味,灌溉诸藏,诸藏皆受气于脾土,主中宫之义也。

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

浮为阳,沉为阴,此承上文而起下文之义。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

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

心肺俱浮而有别也,心为阳中之阳,故其脉浮而大散;肺为阳中之阴,其脉浮而短涩。肝肾俱沉而有别也,肝为阴中之阳,其脉牢而长;肾为阴中之阴,其脉按之濡,举指来实。古益袁氏谓:肾属水,脉按之濡,举指来实,外柔内刚,水之象也。脾说见前。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耶?

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谓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逆顺也。

又设问答,以明阴阳,脉见于三部者,不单至也。惟其不单至,故有此六脉相兼而见。浮者,轻手得之;长者,过度本位;滑者,往来流利;皆阳脉也。沉者,重手得之;短者,不及本位;涩者,往来凝滞;皆阴脉也。惟其相兼,故有一阴一阳,又一阳一阴,如是之不一也。夫脉之所至,病之所在也。以脉与病及经络藏府参之,某为宜,某为不宜,四时相应不相应,以名病之逆顺也。

五难曰:脉有轻重,何谓也?

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

肺最居上,主候皮毛,故其脉如三菽之重。心在肺下,主血脉,故其脉如六菽之重。脾在心下,主肌肉,故其脉如九菽之重。肝在脾下,主筋,故其脉如十二菽之重。肾在肝下,主骨,故其脉按之至骨,举指来实。肾不言菽,以类推之,当如十五菽之重。今按此法,以轻重言之,即浮、中、沉之意也。然于《枢》、《素》无所见,将古脉法而有所授受耶?抑越人自得之见邪?庐陵谢氏曰:此寸、关、尺所主藏府,各有分位,而一部之中,脉自有轻重,因举陵阳虞氏说云:假令左手寸口如三菽之重得之,乃知肺气之至。如六菽之重得之,知本经之至。馀以类推之。夫如是,乃知五藏之气,更相溉灌,六脉因兹亦有准绳,可以定吉凶、言疾病矣。关、尺皆然,如十难中十变脉例而消息之也。

六难曰:脉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何谓也?

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浮沉以下指轻重言,盛虚以阴阳盈亏言。轻手取之而见减小,重手取之而见实大,知其为阴盛阳虚也。重手取之而见损小,轻手取之而见实大,知其为阳盛阴虚也。大抵轻手取之,阳之分,重手取之,阴之分,不拘何部,率以是推之。

七难曰: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

此六者,是平脉耶?将病脉耶?

然。皆王脉也。

六者之王说见下文。

其气以何月,各王几日?

然。冬至之后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复得甲子,太阴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此三阳三阴之王时日大要也。

上文言三阳三阴之王脉,此言三阳三阴之王时,当其时则见其脉也。历家之说,以上古十一月甲子,合朔冬至为历元,盖取夫气朔之分齐也。然天度之运,与日月之行,迟速不一,岁各有差,越人所谓冬至之后得甲子,亦以此欤?是故气朔之不齐,节候之早晚,不能常也。故丁氏注谓:冬至之后得甲子,或在小寒之初,或在大寒之后,少阳之至始于此。馀经各以次继之。

纪氏亦谓:自冬至之日,一阳始生,于冬至之后得甲子,少阳脉王也。若原其本始,以十一月甲子朔合冬至常例推之,则少阳之王,便当从此日始,至正月中。馀经各以次继之。少阳之至,阳气尚微,故其脉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犹有阴也,故其脉浮大而短。太阳之至,阳盛而极也,故其脉洪大而长。

阳盛极则变而之阴矣,故夏至后为三阴用事之始。而太阴之至,阴气尚微,故其脉来紧大而长。少阴之至,阴渐盛也,故其脉紧细而微。厥阴之至,阴盛而极也,故其脉沉短而敦。阴盛极则变而之阳,仍三阳用事之始也。此则三阳三阴之王脉,所以周六甲而循四时。率皆从微以至乎着,自渐而趋于极,各有其序也。袁氏曰:春温而夏暑,秋凉而冬寒,故人六经之脉亦随四时阴阳消长迭运而至也。刘温舒曰:《至真要论》云: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有随天地之气卷舒也,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之类,则五运六气,四时亦皆应之,而见于脉尔。若《平人气象论》:太阳脉至,洪大而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难经》引之以论三阳三阴之脉者,以阴阳始生之浅深而言之也。篇首称“经言”二字,考之《枢》、《素》无所见,《平人气象论》虽略有其说而不详,岂越人之时,别有所谓上古文字耶?将《内经》有之而后世脱柬耶?是不可知也。后凡言“经言”而无所考者,义皆仿此。

八难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

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藏六府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肾间动气,人所得于天以生之气也。肾为子水,位乎坎,北方卦也,乃天一之数,而火木金土之先也。所以为生气之原,诸经之根本,又为守邪之神也。原气胜则邪不能侵,原气绝则死,如木根绝而茎叶枯矣。故寸口脉平而死者,以生气独绝于内也。此篇与第一难之说,义若相悖,然各有所指也。一难以寸口决死生者,谓寸口为脉之大会,而谷气之变见也。此篇以原气言也,人之原气盛则生,原气绝则寸口脉虽平犹死也。原气言其体,谷气言其用也。

九难曰:何以别知藏府之病邪?

然。数者府也,迟者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

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故以别知藏府之病也。有图。

凡人之脉,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之间,脉四至,闰以太息,脉五至,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之脉也,其有增减,则为病焉。

故一息三至曰迟,不足之脉也;一息六至曰数,太过之脉也。藏为阴,府为阳。脉数者属府,为阳为热。脉迟者属藏,为阴为寒,不特是也。诸阳脉皆为热,诸阴脉皆为寒,藏府之病,由是别之。

十难曰:一脉为十变者,何谓也?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袁天罡与推背图

    袁天罡与推背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袁天罡略传;袁天罡墓地之说;袁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叔父袁守诚;初出茅庐;拜师孙思邈;给武则天算命等。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老子》以来最重要的道家典籍,是传承和弘扬道家思想的第一经典。《庄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伦理、哲学、人生、政治、科学、艺术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少东的狐狸爱人

    少东的狐狸爱人

    温馨提示:阅读中发现乱码,刷新网页即可!^_^暖床之【狐狸精】狐狸精,要狡猾,要多变!白天,她是GBC的音乐策划夜晚,她摇身变为猎艳高手逍遥自在的生活,却突然被摧毁现在的她白天,要忍耐扑克脸上司的荼毒夜晚,要忍受任性同居者的摧残小女子报仇,什么时候都不晚!找机会勾引加诱惑,耍得他团团转啊哈哈哈……真是过瘾!正玩得不亦乐乎,却被拆穿真身!这……游戏还怎么玩儿下去啊?“给我暖床,我就不揭穿你。”啊?究竟,我暖不暖床呢?暖床之【赖皮缠】柳云飞的俊眉紧紧的皱起,看着双手横过掌心的疤痕。他是首屈一指经纪公司的经理,也是个拿不起比笔重东西的废物!他甚至没办法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你请保姆吗?”“不请!”“我洗衣做饭打扫房间都会做,你就用我吧!”“不用!”“那个……我……还能暖床!”“不——需——要!”“喂!你就雇我嘛!”……“我不会给你添麻烦的!”……“我也不会烦你的!”“你现在就很烦!”“你雇我之后就不烦了啊!”天啊!柳云飞从没见过这么缠人的女人!“拜托了!我真的很需要一份工作!”她不只需要一份工作,还需要一个赎罪的机会!×××××××××××××××××××××××××××××××××××××××××××暖床系列之狐狸精共三篇:此篇《我暖不暖床》凌镜《我不暖床》醉恋《我爱暖床》××××××××××××××××××××××××××××××××××××××××××××××【爱我,又怎样!】【冷漠貴妃酷皇帝】【妃既是王】【富可敌国之相公宝贝】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1735年-1826年),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绰号“圆球”《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1735年10月19日,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一幢房子黑,美国人称这幢房子为“美国独立的摇篮”。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美誉。2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1765年发表文章评击《印花税法》,从此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运动中。1774年当选第一次大陆议会的代表,成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海之妖

    海之妖

    对美人来讲,传奇是最鲜红的胭脂;对侠客来说,传奇是最锋利的剑。她却将传奇看得那么透彻,因为她知道,传奇终究只是传奇。她只拿出十六岁最辉煌的岁月,燃烧出一段传奇的火,然后戛然而止。风铃是一颗铜铸的心,被风叮叮当当敲响,她的心,却永远沉寂着。她是一只飞蓬,在风中飘摇着,任命运吹拂,做纵欲横来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长嫂

    长嫂

    现代中西医结合的才女苏若离倒霉地穿了,才刚醒来就被眼前黑矮潮湿的茅草屋给吓得又昏过去了,等她再次醒来……天,这是人过的日子吗?幸亏她适应能力超强。什么恶婆婆刁钻小姑,统统放马过来。什么坏二婶、姐夫,都滚一边儿去。斗极品不是她的目标,她的目标是走出一条锦绣医途,顺带着和夫君双双你强我强!
  • 考古故事总动员

    考古故事总动员

    课堂上的知识丰富着我们的头脑,课堂外面的世界丰富着我们的阅历。对人类来说,好奇几乎是一种本能。孩子们,你们一定也想知道人类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你们更想知道,时光流逝,沧海桑田,锦绣的中华大地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是啊,人类到底从何而来?世界何时开始?这些问题让我们焦灼,也让我们困惑。我们渴求答案。可惜,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在我们平常阅读的课本里,也很少会出现在中学老师的课堂上。那么,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求答案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学习的动力。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我们精心编写了《考古故事总动员》这本书。本书作者精心挑选了极具代表性的考古故事,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能让孩子们学到真正的知识。
  • 至尊盛宠

    至尊盛宠

    洗妆园的一次邂逅,帝君的绝代风华令她念念不忘。以求学为由接近他,妄想成就一段“师徒恋”,可偏偏帝君的心上人出现了。帝君大婚后,她被送去了九幽冥,不幸误喝下忘川水,忘却前尘……她变身为幽冥小仙孟戈,刚刚醒来,就有个俊秀男子告诉她,等他回来后便会娶她。三百年后,非但没能等到承诺娶她的人,反而有一只野鬼找上门来,蛊惑她……【瞧女尊权倾天下,看美男轮番打酱油~】欢迎关注新书《凤谋天下之谁与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