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1600000010

第10章 "贤君"李嗣源(2)

事后,想到任圜的影响力,安重诲觉得还是争取能与任圜成为一拨的,就找理由到任圜府上去串门。赶巧任圜府上有一歌妓,能歌善舞,长得那也叫俊俏柔美。安重诲不缺女人,纯粹是出于讨好,提出要纳这个歌妓为妾。这在社会交往中,也是一种沟通策略:自己做些付出,从此感恩对方;而对方也知晓这个逻辑,顺水推舟,做成一党。不料任圜根本就没瞧得上安重诲,一口回绝。他不想跟这个没品的人结为同伙。安重诲彻底死心,于是跟孔循结成一气,处理政事时,每天都说李琪的坏话,说崔协的好话。李嗣源做了个决定,还是将天平向安重诲这边倾斜了点,最后是任命端明殿学士冯道和崔协一起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没字碑"

崔协长得一表人才,有轩昂气象,遇到事好议论,往往语惊四座,但他所讲的道理很多不近于理,平庸得很。很像后世常见的夸夸其谈之辈。此类人物自视甚高,但因为不读书,太少思想资源,故所谈所论,不过坊间之见。崔协胸无点墨,尤其不会写文章,起草的奏章太多讹谬,经常受到责罚。所以他后来很多奏章都要请人捉刀。

长得好,没文化,时人给他起一个诨名:"没字碑"。宋人笔记《北梦琐言》记载他一事,颇传神,似可概见此类人物本来面目。

说李嗣源有一次向宰相冯道打听司空卢质的近况,问他:"卢质最近还吃酒吗?"冯道回答道:"卢司空曾经到臣家里做客,也曾饮过几杯。臣劝他,不让他饮酒过度--国家大事也如此:过则患生。"这一番话,带着宰辅气象,明白人都能明白,言语中自有忧国心在。

崔协觉得不能不说话,就勉强发言道:"臣闻《食医心鉴》有一说法:酒可是好东西,不用添加药饵,就可以安神。"这样一番坊间式议论,在朝堂说出,且又在冯道那一番带有远猷思考的意见之后,品味和品位之差异顿时显现。史称左右见其言语肤浅,"不觉哂之",给了他一片嘘声。但此人后来死得早,没有太多的糗事传世。

与崔协比较,李琪算是个才子。他十三岁那年,跟着父亲去拜谒地方官王铎。进献的诗词曲赋,王铎看了吃惊,但还是怀疑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怎么会这么有才,就在公署设宴,约请李琪父子,同时暗暗告诉下人,以《汉祖得三杰赋》为题,就在宴席上测试李琪。

这个赋的主题是要说汉高祖刘邦得到张良、萧何、韩信三个人才而兴天下的故实。李琪似乎对这段历史很熟悉,拿过笔来就写了篇赋文。结尾有言:"得士则昌,非贤罔共;龙头之友斯贵,鼎足之臣可重。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得到士人就昌盛;不是贤人不共事。跟随帝王起家的辅臣很高贵,佐助高祖立业的三杰很重要。由此可见,楚霸王的失败很正常啦--他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倾心使用。

王铎看到这个赋文很惊骇,说:"这个孩子真是大器啊!将来会独步文坛!"但李琪虽然博学有才,但为人不够持重,更不懂进退之道。他少年以文章知名,从此也以文章自负。他后来做官,算是富贵了,就刻了一块牙板,上面用金子书写"前乡贡进士李琪",然后将这块牙板放在办公的案头座侧。别人看了这块牙板,要么对他心生崇敬,毕竟是正宗科班出身嘛;要么对他心生忌惮,毕竟对不是科班出身的人构成资格上的压力。李琪这种做法就叫"失礼"。因为"失礼",所以在与人打交道时,就到处会遇到障碍,一般人不愿意提携他。

李琪遇到任圜,之所以得到任圜欣赏,是因为俩人有同气相求的品质,都是才高八斗、眼高于顶的人物,于是惺惺相惜。

无道邦国的悲剧

任圜可能是满朝文武唯一不怕安重诲的人物。有一次,御前会议讨论差旅费报销的权限问题。按照过去规定,使臣外出,费用应该由户部发给,但安重诲主张由枢密院发给。任圜不同意他的意见。安重诲想起任圜对他的种种不敬,当场跟他顶撞起来。不料任圜比他更气愤,说话时声色俱厉,坚持报销制度应该由负责财务的户部掌管,而掌管兵部的枢密使不能插手此事。退朝后,宫里人问皇上:"刚才是谁跟安重诲这么争论事情啊?"李嗣源说:"还有谁,宰相任圜!"宫人吐舌头道:"乖乖!妾在宫中,还从来没见过宰相、枢密使奏请事情这个样子呢!他们瞧不起皇上吧?"李嗣源听后更加不高兴,最后接受了安重诲的意见。

任圜性刚,见自己的意见多次不获支持,因此请求辞去宰辅之职。李嗣源同意。安排了别人暂时代理宰辅工作。任圜还是气鼓鼓,干脆辞职,退居老家磁州(今属河北邯郸)颐养天年。后来朱守殷案发,安重诲借机派出亲兵,到任圜家里假传圣旨,污蔑任圜与朱守殷合谋,逼他自尽。据说任圜死时相当镇定,将全族人聚集起来,吃酒,酣饮,然后赴死,史称"神情不挠",神情一点都没有服气的样子。如此剪除政敌,天下人知道的,没有不为任圜喊冤的。端明殿学士赵凤就哭着对安重诲说:"任圜是义士,怎么可能做叛逆的事!公滥用刑罚到这等地步,如何辅佐国家啊!"安重诲也觉得这事可能做得过了,有点懊悔。

任圜的个人悲剧原因之一是对"礼"的忽略。君臣交往、臣臣交往,也需要规则,"礼"之义理甚重,按照规范交往,主体间互相保留一种应有的程序性敬意,是豁免危机的习惯法保障。违背"礼"之交往规范,对邦国、对共同体、对个人,都是不祥之兆。儒学论"礼",很大程度是在提醒士君子,在沟通与交流中,互相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则。因此,儒学论"礼",究其实,是内在地含有"理性之爱"的。任圜负气任情,没有按照传统之"礼"约束自己,在"节制"与"当位"的"礼"之方向上,掉以轻心。这样就让他人有所忌惮,小人安重诲一旦动了杀机,就会酿成悲剧。违背"礼"而酿成的悲剧,不仅是帝制时代的,也几乎是所有时代的产物。

任圜与安重诲的御前激辩,其实就是"廷争"。这种"廷争",在大宋时代得到习惯法保护。大宋时代的御前会议,臣臣之争,有时会更激烈,以至于有人会当面要求帝王"斩杀"对方。很多时刻,这是一种"廷争"中表达愤怒的言辞。但大宋时代,圣贤辈出,士大夫都在孔孟之道的教化下,以圣贤气象砥砺前行,故不论多么激烈的"廷争",很少有事后的打击报复,更少有"廷争"之后,像安重诲这样直接诉诸杀戮。这是"赵匡胤时代"以来,由太祖太宗和文武大臣们共同推演的一种"习惯法"。没有人愿意身负道义败坏的丑名。荣誉感激励着大宋时代的文化贵族。任圜如果活在大宋王朝,不会有这样的个人悲剧。

据此,又可以看出:"礼",是有道邦国的规则。在无道邦国,是"礼崩乐坏"的。但也正因为无道邦国,"礼"的缺席,人人诉诸丛林原则,于是,有邦国悲剧,更有个人悲剧。

任圜善言谈,待人真诚,为时人所重。他算是儒生,但带兵打仗时也有凌厉的一面。早年他曾跟随李存勖与后梁军大战,获得胜利,李存勖还表扬他:"仁者之勇,何其壮也!"任圜在李存勖麾下时,还曾带兵讨伐河北真定的成德军。成德军的守卫张处球,从他父亲那时起,就在扼守大藩,多年来抵抗王师,双方都有损失。任圜不忍看到兵锋所过血雨腥风,就多次以人生祸福之道晓谕成德守卫。张处球也知道兵败被围,早晚是死路一条。于是登上城楼呼喊任圜道:"我城中兵食俱尽,但因为长久抵抗王师,万一投降你们,恐怕没法解释。那时还得是个死。公哀怜我,给我指示一条生路吧!"任圜很真诚地回答他:"按照你的先人反叛事考察,固然是难以宽恕,但惩罚不会到子嗣身上,按理,你,可以从轻处罚。但现在不同了,你先人之后,你也拒守多年,并且伤害我军的大将。现在你已经穷途末路,这才来跟我们谈投诚。按照你这个罪过,真话说,你很难幸免于死。但是坐而待毙,跟伏法待命比较,哪个更轻一点呢?你可以自己去想。"张处球听到这番话,知道结局已经不可避免,就流着泪说:"公言是也!"于是派遣他的儿子送上了投降书。时人都称赞任圜没有欺骗张处球,所言都是君子义理。成德军城破之后,张处球虽然被处死,但全镇人民得以保全,史称这是任圜的功劳。

由安重诲一手制造的任圜悲剧,让人痛惜。

藩镇问题的"前驱"

但安重诲也有凡人不到的高明之处。李嗣源不通文墨,奏章之类都要安重诲来读给他听,后来又要安重诲给他读儒学经典和历史典籍,安重诲自己也没有多大文化,于是上奏说:"臣只知道以忠诚之心侍奉陛下,现在得以掌管朝内机密事务,有些事还粗粗知道点;至于说到过去的事,那不是我能达到的。希望陛下效仿前朝的侍讲、侍读,近代的直崇政、枢密院,选一些有墨水的大臣来处理这些事,以备应对。"他主张引进文职大臣,还特别开设端明殿,招纳了不少读书人。由此可见,他也有期待天下由藩镇跋扈走向文治的愿望。

李嗣源践祚不久,就任命安重诲"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在湖北襄阳)。所谓"兼领",就是人在朝中做官,但可以挂一个节度使的军职。安重诲则认为襄阳地方重要,为水陆要冲,应该有正式的统帅,不当兼领。所以他坚决推辞不做,将这个职务让给他人。李嗣源很欣赏他的这个意见,同意了他的请求。安重诲不谋求藩帅这个军中实权,这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品质。

安重诲杀人不眨眼,但他一旦看明白事实,也有救人一命的当下理性。明宗李嗣源虽然待人宽厚,也温和,但也时常会动杀机。有一个马牧军使,相当于负责管理战马的后勤部长,他养的马总是很瘦弱,而且常有死亡。明宗论他的罪,认为应该处斩。安重海就劝谏他说:"陛下这样做,会让天下人认为朝廷因为马的缘故而杀人,这是"贵畜而贱人"啊!"明宗认为他说得有理,赦免了这位后勤部长。明宗还曾令一个回纥人完成使命后回国。这个回纥人到达甘肃醴泉县时,因为地方很偏僻,很少有人来,平常也没有备多余的马匹,正好仅有的马匹被县令骑出去打猎了。以至于回纥人等着马回来,耽误了行程。明宗知道这个事后,大怒,要将这位县令绑到京师来问斩。安重诲认为法不当诛,极力劝谏,这个县令最终免予一死。

这些都算是安重诲的德政。

安重诲还有一个政治举动,可以见出他的格局不简单。他想"削藩"。

时任西川节度使的孟知祥、东川节度使的董璋,二人蓄谋已久,不服从中央调度。安重诲应该是最早看出这二位心存"异志"的人物。他趁两位川将更换戍守将士的机会,开始安插朝廷的派出干部,并逐渐缩小二人的管辖地盘。但他做得不够策略。他给孟知祥派出的监军,被孟知祥杀掉。孟知祥的理由是:天下藩镇从无监军。安重诲将东川的阆中分出来,设立军事要塞,史称保宁军,又任命亲信去充任保宁军节度使,但也被董璋杀掉。

站在历史的后面来看,安重诲的意图十分清晰,就是要解决后来赵匡胤要解决的藩镇问题。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此类历史故实,应该对赵匡胤有警觉作用。老赵最后解决藩镇问题,全然不用这个套路。老赵不去硬拼,不去死磕,他用源于个人智慧的"杯酒释兵权"策略,获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看,说安重诲是大宋解决藩镇问题的"前驱",虽不中,当也不远。

更有意味的是,安重诲在藩镇问题上有着不凡的预知能力,或者说政治洞察力。这事跟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有关。

弹劾李从珂

李从珂这时在做着河中节度使(治所在山西永济县)。安重诲看出李从珂不是李嗣源亲生,犹如李嗣源不是李克用亲生一样,作为"养子",手握重兵,是有危险的。为了削除国家隐患,安重诲准备不惜冒险一试。

为了解决李从珂,安重诲多次在明宗前说李从珂的坏话,但不奏效。李嗣源还是很喜欢这个养子的。

于是,安重诲走出了一招险棋。他假造明宗圣旨,"谕令"河中衙内指挥使杨彦温驱逐藩帅李从珂。杨彦温实在是一个没有什么见识的人物。他接到来自枢密院的这份"诏书",也有怀疑,但他不懂得如何更智慧地处理这桩大事。就在一个初夏的日子里,李从珂到附近一个叫黄龙庄的地方去阅马,他号令城里诸军占据了各个城楼城门。李从珂回来已经无法入城。

李从珂很纳闷,想想他一直待此人不错。杨彦温在后梁时期不过是一个小校,后唐庄宗时,也不过做个裨将,明宗时,不过做河中副指挥使,李从珂做河中节度使,奏请朝廷,让他做了衙内都指挥使,相当于省军区办公室主任。好好干,还可以跟着继续提升,这是怎么啦?于是,他命人叩门,并质问杨彦温说:"我一直待你很优厚,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回答:"我彦温不敢对您负恩,实在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入朝。"李从珂当即明白这里有鬼。于是暂时驻扎在附近,赶紧派出精明使者把情况向朝廷汇报。安重诲没有截住使者,明宗知道了情况,问安重诲:"杨彦温怎么能说让李从珂入朝呢?我没有让他入朝啊?"安重诲见势不妙,回答说:"这是恶人杨彦温胡说!应快派兵征讨他。"明宗有了怀疑。于是想把杨彦温诱来讯问真情,便下诏,调杨彦温为绛州(今属山西)刺史。但安重诲不同意明宗这个意见,坚持要派兵攻打杨彦温。明宗这时虽然对安重诲已经有了疑心,但还是愿意以一种优待方式稳住他。于是接受他的意见,派大将索自通、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统兵讨伐。

行前,明宗指令药彦稠:"我要活着的杨彦温!我有话要问他!"显然,明宗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这应该就是怀疑安重诲的开始。然后,又召唤李从珂入朝。这也是一个胜负手,如果李从珂不入朝,那八成是有了反意;如果能入朝,事情当有蹊跷。李从珂已经判断出是被安重诲陷害,于是赶紧入朝进行表白。

但李从珂来到洛阳后,李嗣源责令他回自己在京师的府邸,暂时拒绝入朝请见。李嗣源似乎有意在等待杨彦温的到来,了解事情真相,暂时不理李从珂,也是做个姿态给安重诲看。

药彦稠率兵攻河中,五日攻克。但他却给明宗李嗣源送来了杨彦温的人头。李嗣源大怒,但已经没有办法。

当时就有一种议论认为:后唐明宗时,四海安静,恬然无事,兵戈已息,而河中又不是边郡,更靠近国门,一个小小的衙内指挥使,怎么敢如此狂悖,向帝国挑战?于是,舆论都认为这是安重诲弄权,因为他嫉妒李从珂的威望,所以巧做安排,但最后还是没有达到目的。至于杨彦温,不过愚蠢地被人嗾使,所以惹来杀身之祸。

此事似乎不了了之,但安重诲以此为契机,希望能够罢免李从珂的节度使。并暗示明宗,杨彦温之所以"造反",实在是李从珂失职,应从重处置。只有这样做了,才算是拔本塞源,杜绝后患。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故事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流传下众多的谋略故事,犹如璀璨的群星,熠熠闪耀。在那些过往的岁月中,中国式的谋略无处不在,涵盖了政治……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在数千年的进程中,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为自己谱写下了波澜壮阔的辉煌画卷。本书内容有:不朽的辉煌建筑,像万里长城、大运河、皇家故宫等;惊叹世人的文明创造,像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让人感怀不已的英雄人物,像蔺相如、项羽、卫青、岳飞等。你想了解这些知识吗?那就不妨翻开本书会心一阅。
  • 水经注

    水经注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的著作。从书名来看,此书是另一种叫做《水经》的书作《注》。事情的确如此,三国时期的一位已经不知名的作者写了一本名叫《水经》的书,内容非常简略,全书仅1万多字,每一条写在此书上的河流,都是公式化的:发源、简单的流程、入海,或在何处汇入另一条大河。
  •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庙堂往事

    庙堂往事

    为何混官比升官更难?为何文人做官总不长?为何太子党不易取胜?为何身正也怕影子斜?为何官德出了问题比杀人放火还严重?为何新科进士好升官?为何发脾气要抓机会?为何新官最怕”泼冷水”?为何一名技术官员能快速晋升?为何“默许”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为何京城里也有很穷的官?这是一本语言幽默诙谐的官场历史解析读物。
热门推荐
  • 经典精装系列:羊皮卷

    经典精装系列:羊皮卷

    本书是一部人生“圣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丛书,它所蕴藏的力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命运,它所记载的震铄古今的财富秘密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
  • 绝世庶女药师

    绝世庶女药师

    新婚之夜,新郎大怒弃她而去,因为她竟然没有丝毫灵力,无法合体双修。身为七轮世家庶出的她成为家族耻辱,被剥骨而死,为她保守秘密的母亲也因此被囚禁在冰湖之中。若有来生,我必赶尽杀绝!星火不留!她的遗言响彻天地。三千年后,一缕阳光照进古墓,灵力涌动,枯骨换新颜,她睁开双眼,一个盗墓贼正站在石棺前笑她陪葬品少的可怜。是区区盗墓毛贼误闯了废柴庶女的坟墓?是迟来的天才美人撞上能召唤各路神兽的万兽之王?弑父杀仇,挑战王者,雪耻方休!就凭三千年静修给了她遍身灵力!就凭母亲留给她的胭脂戒指!凤鸣天下,龙隐凡尘,锦瑟之合,绝世无双!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穿越之我是替补

    穿越之我是替补

    这年头穿越多了,你穿我穿,都不奇怪了。可是我只不过是加个班而已,半路被疯狗追而已,上天也不用跟我开那么大的玩笑吧!让我一穿就穿到不知名的国度。穿也就穿了吧,可怎么还有一个大姐一把泪一把鼻涕的让我帮她。“小妹啊!我真的不想嫁给那个庄主,你知道的,我有心上人了的。如果让我嫁给他不如让我死了…”*************************片段1***************************我靠,有那么严重吗?拜托,不要摇了好不好,头很晕的!晃晃脑袋,清醒一点!“小妹你点头答应了!太好了,我马上去告诉娘!”大姐搞错没有,我只是晃了一下脑袋而已。用不着那么激动吧!头好晕!睡一觉先!喂!喂喂!我只是睡了一觉,怎么就跑到花轿上去了!谁来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片段2************************嫁就嫁吧!当我是冤大头?腿可是长在我的脚上!天大地大,我还走不出去!管他的,继续睡!马有失蹄,没想到那个所谓的庄主,当场揭下我的红盖头!一脸阴沉的把我拉进房间!酷酷的丢了一句,“你只是个替补!”替补就替补吧,用不着露出温柔的目光来引诱我吧,为了我自由的生活。为了我的尊严,所以我逃了!江湖真的很大,美男真的很多!看我怎么笑傲江湖,征服美男!燕无痕,我的前夫。财大势大,可是只把我当替补,怎能忍下这口气,所以我溜了。莫言,同是穿越者。对他的深情我只能抱歉,今生只能是朋友。项鹰,谜一样的男人。面对他的不信任,在断情崖边我选择了沉默与离去,因为我说过今生不会负他。唐骏,一个花心的男人,我和他不没有交集,奈何……喜欢本书的亲们可以加入群:80431485飞花在那里恭候大驾。偶的读者群:100643863敲门砖:落云飞花#############################################【推荐好友文文】《妃训花心小王爷》...鳳七小姐《南茜茜的穿越生活》...安一《红尘冷特工》哭泣的灵魂《花心王爷要休妻》凤羽九天《霸情总裁夺娇妻》…刘小浠《三个宝宝一个爹》…六月穆水《总裁的假妹妹》…紫羽妖姬《孽王夺欢》……都都妮
  • 青帝

    青帝

    天地大劫将临,曾经强者叶青重回大劫之前,奇遇得儒家宝典,修炼真法,结山神,闯龙宫,大战诸方势力,抢先天机缘,成就赫赫威名,踏万仙,开世界,三界唯吾独尊,成就青帝证道!
  • 不死武神

    不死武神

    霸,踏上强者之路。怒,我为尊,战绝世强者。窥过绝世娇颜,骗过倾城女神。,可焚城灭族。能坑蒙拐骗,蛮荒小镇废材少年,令天之骄女归心坏,葬父传承神秘血脉,不服来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肥婆单恋手札

    肥婆单恋手札

    她不是美女,除了胖些还算是可爱的。他是帅哥,还有一手好厨艺,女人见了百分百爱。她声音好听,他就是因为上了这个当,见鬼的抛弃互联网与她见面?
  • 眷宠娇妻

    眷宠娇妻

    S市最不能惹的人是谁?顾家顾老爷子膝下最受宠也是有百分之百成为顾氏接班人的顾云琛?非也,非也......乃是经常窝在顾云琛怀里的那个小女人!据说是他的‘妹妹’的女孩,顾云锦。听说,顾云琛为了她和顾老爷子差点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听说,顾老爷子还为此请杀手截杀那个女人,却没想到,派去的杀手竟被顾云锦收缴了一颗心!听说,顾云琛为了他和S市黑道的头头正面交锋,左肩、腹部各中一枪!听说,顾云琛那几个在S市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兄弟,对她可是百般的讨好,就怕惹得她大小姐一不高兴,顾云琛那个比狐狸还狡猾的阴沉男人发飙!听说.......然,事实却是这样......顾云琛说,你这没心没肺的丫头,不知道我当初把你从那栋别墅里面带出来的时候,你就是我的人了吗?我都没有资格让你伤心难过,其他人,又有哪门子的资格!让你伤心的人,他就要做好去和上帝喝茶聊天的准备!连子墨说,我的本就是来守护你不受伤害的,只是没想到自己会不小心把心丢了,爱上了你,最不应该爱上的,被称之为妹妹的你!洛梓风说,我犯了一个杀手最大的错误,轻而易举的将自己的心交了出去,扣动了扳机,却仍旧下不了手......这是一段痴心守候的感情,这是一段追逐在四个人之间的爱,一段娇妻养成计划细腻真情......
  • 毒夫难驯

    毒夫难驯

    望月皇后,育有一女,人前男装,名唤瑾玉。桃花美目,身在何处,皆有贵女,争她做夫。【黑东珠和头盖骨】瑾玉皇子在机缘巧合之下得一黑东珠,邻国公主听闻,扬言要得美男也要东珠。“公主如此喜欢,可敢与我打赌?”公主傲然道:“有何不敢?!”“公主好气魄!若你赢了,给你我的黑东珠,若我赢了,我要你——”在公主欣喜的含情目下,接着道,“的头盖骨。”“为何?!”“拿你的头盖骨当碗使!”【脑残篇】“脑残的意思就是你满脑子血雨腥风,思想残忍。”她道:“所以我说你脑残。”他点头,“原来如此,那么你也脑残,莫要否认。”“你说什么?!”“不止如此,你的父皇母后,三皇兄四皇兄八皇妹,思想都极为残暴,我可不可以认为,你全家都脑残?”“你才全家都脑残!”“不,我妹还是很善良的。”————————————————————云若梁王,府有一男,公子倾城,却是男宠。公主惧怕,皇子胆寒。貌比妖孽,心似蛇蝎。【美公子和俏寡妇】茶楼里,有绝色姿容的绛衣公子,对着一名年过而立的中年美妇示爱——“在下对小姐一见钟情,愿以十里红妆迎娶,不知小姐可否愿意?”茶楼一众看官皆瞠目结舌。“公子,你这是何苦?”美妇人掩面啜泣,“君生倾城色,我却将迟暮,何德何能......”公子弯眉一笑,“我不是以貌取人之人。”美妇继续啜泣:“能被公子看上当真是幸事,奈何天公不作美。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公子银牙一咬,“年龄不是问题。”美妇依然啜泣,:“公子美意,我心领了,但夫君虽离世已久,我却不想再嫁他人......”公子眼角一跳,“东方瑾玉,你再给我胡说八道试试看!什么叫我离世已久?还不把你脸上那层难看到死的人皮面具给我揭了!”【长发及腰篇】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和风正清,假山之后——“你何时才能不那么幼稚,我看你真是皮痒了欠收拾!”“本王之所以幼稚,乃是因为缺少管教,若能娶一王妃来收收我的骨,本王很乐意收敛。”男子的声音宛如温玉而又慢条斯理。“哦,可是找到合适的人选?”“两年前有个女子曾问我,待她长发及腰,我娶她为妻可好。”“然后呢?”“然后——”温和的嗓音在一瞬间倏地提高了分贝,“你他大爷的都长发及脚了!还不兑现诺言,要及腰才算是么?我替你一刀剪了可好!”黑夜之中,有利芒划过——“别,有话好说,别剪我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