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积待发的亚述
亚述,古代西亚奴隶制国家,位于底格里斯河中游。新亚述时期版图辽阔,北起乌拉尔图,东南抵达埃兰,西到地中海沿岸,西南到埃及北界。亚述王国农业发达,盛产各种金属,再加上位于古代西亚各国的主要商路上,战略位置重要,逐渐发展成强大的奴隶制帝国。亚述历史大约有一千多年,可以分为早期亚述、中期亚述和亚述帝国三个重要时期。
公元前21世纪至20世纪,亚述各城邦处于乌尔第三王朝的统治之下。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亚述崛起,曾一度占领过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和底格里斯河东部的一些地区,在亚述的兴起中作用最大的是沙姆希·阿达德。他把亚述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向西直达地中海东岸。
亚述第一次成为亚洲西部强大的国家,但汉谟拉比建立起来的巴比伦王国彻底摧毁了亚述人刚刚萌生的霸权念头,亚述沦为巴比伦的附属。巴比伦衰落后,亚述本可以再次崛起,无奈时机不到。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幼发拉底河东岸的米坦尼王国兴起,又成了亚述的强敌,米坦尼征服了亚洲西部许多地区,并打败了亚述。亚述再一次成为了米坦尼王国的藩属。米坦尼人占领亚述后,大肆掠夺,甚至连城门拆下来运回到首都。古亚述时期至此宣告结束。
公元前1400年左右,米坦尼遭到赫梯人的沉重打击,此后便一蹶不振。亚述趁此时机宣布独立,揭开了中期亚述的历史篇章。亚述统治者励精图治,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公元前1365年,乌巴利特一世继位,亚述走上复兴的道路。在乌巴利特一世的带领下,亚述人同仇敌忾,击败了米坦尼。此后,亚述统治者继续向外扩张。图库尔蒂·尼努尔塔一世公然对赫梯开战,并击败赫梯帝国。他向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巴比伦第四王朝发动了进攻,占领了整个两河流域,还把首都从阿淑尔城迁往图库尔蒂·尼努尔塔镇。
中亚述时期,政体已过渡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国王有了专属自己的官吏,不再受长老会议的限制。国家也有了常备军。常备军主要由自由民组成。大土地所有者和商人高利贷者及大奴隶主阶级组成统治阶级,奴隶阶级除了包括战俘和外地买来的奴隶外,还包括债务奴隶。
国王提格拉·帕拉萨一世统治时期,亚述曾经强大过。他们征服了巴比伦,向西延伸到地中海海岸。提格拉·帕拉萨一世不仅仅是一位国王,还是一位伟大的猎人。据说,他曾经徒步猎获过120头狮子,乘车猎获800头狮子。他猎国就如同猎狮那样,一块石碑曾这样记载:“我征亚当斯,其民自山中出,俯伏我膝下。”这位国君,四处东征西讨,在征服赫梯亚美尼亚及40个小国后夺取了巴比伦,声威浩大,吓得埃及人也来敬献礼品。每次出征前,他都要大修神庙。亚述的神也很奇怪,它对于供品,只关心是否有人上贡,从来不问是从哪里来的。
提格拉·帕拉萨三世是一位有名的君主。他编练大军,东征西伐,先后征服了亚美尼亚、叙利亚、巴比伦、埃及等地区,使帝国版图扩展到高加索,向西延伸到尼罗河附近。
公元前11世纪,亚述遭到阿拉米人的进攻,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后来阿拉米人对亚述的进攻减少了,亚述人此时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在公元前9世纪前半期,在纳西拔二世的领导下,亚述人攻占了阿拉米人的城邦,并沉重地打击了乌拉尔图王国。
残忍的亚述帝国
历史学家认为,提格拉·帕拉萨三世把亚述王国变成了亚述帝国。提格拉·帕拉萨三世原是一名军事将领,通过武力夺得王位。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加强了中央集权制,改组军队,开始实行募兵制。他把常备军分为多个兵种,如工兵、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攻城兵、辎重兵等,可以说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优良的军事体制。
工兵的拿手好戏是挖掘地道,派精锐部队由地道偷偷潜入城内,就好像空投,城池必破无疑。如果开挖地道行不通的话,工兵就会另想办法,他们就会堆筑堡垒,堆到与对方城墙一般高,这样步兵可以顺利进入城内,与敌人展开搏斗。亚述工兵是独立的工兵兵种,他们无所不能,除了挖掘地道、堆筑城堡外,如果在进军途中,遇到山,就开路;遇到水,就搭桥;在宿营休息时候,负责修筑兵营。那时,没有钢筋水泥,工兵怎样遇水搭桥呢?这个问题难不倒聪明的亚述人。他们先把皮囊吹满气,用皮囊渡河,然后把这些皮囊联合起来放置在河面上。为了方便渡河,他们还会在这些皮囊上面铺上一层厚厚的树枝,简直就是一座军用浮桥。这种浮桥,不仅士兵能顺利通过,即使是兵车也能畅通无阻。
除工兵外,亚述军队里还有许多种兵种,比如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攻城兵、辎重兵。这些不同兵种的士兵不是胡乱组成的,而是依据社会地位的高低组成。可以这样说,一个兵种的士兵在社会上的地位几乎一样或差不多。比如充任战车兵和骑兵的人往往地位非常高,一般是由贵族充当。此外其他兵种的士兵大多是由农民来担当。
从数量上来看,步兵数量最多,它是亚述军队的基本力量,这些步兵在战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步兵一般由弓箭手、盾牌手、长枪手和标枪手组成。重装步兵一般全身护甲,头戴尖顶盔,手持盾、矛,佩戴短剑。轻装步兵一般不穿护甲,有的甚至不戴头盔,不过有专门的持盾的士兵保护他们。轻装步兵专门拉弓射箭,投石掷枪。在与敌军作战时,排成密集的作战图:最前面是5辆战车,紧跟其后的是排成一列的15名骑兵,最后是25名重装步兵。在两侧和后面放置50名轻装步兵。每辆战车上,一般有4名战车员,他们各司其职,1人驾车,1人攻击,另外两个人手持盾牌专门用来作掩护。作战也有方略,首先让战车和骑兵进攻,看到敌方招架不住时,步兵队快速出击。重装步兵首当其冲,他们不用担心敌人射来的箭,因为他们全身护甲,手拿盾。轻装步兵紧随其后,配合作战。他们的武器是箭和石弹,他们的威力让敌人难以招架。如果敌人不得不退守城内,意图凭借强大的城墙抵抗。亚述士兵也有办法,他们会像攻陷大马士革那样,运用投石机和攻城器来对付敌人。
战车兵、骑兵和步兵之间的数量也是有一定的比例的。他们一般是这样安排的:1辆战车、10名骑兵和200名步兵配合作战。在战略上,亚述军队讲究配合,团结作战。哪个兵种先上,哪个兵种紧随其后,都有严密的规划和部署。军中还有一些专门从事侦察和间谍活动的人员。他们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获取敌方作战部署,并会散散布一些谣言,迷惑敌方,让其在心理上输掉几分。
在很长时间里,亚述军队成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大规模地对外扩张,打败了亚述的死对头乌拉尔图,占领了整个叙利亚地区,兼并了巴比伦。至此,亚述在西亚的霸主地位得以确定。
在一块石碑的铭文中,提格拉·帕拉萨三世以胜利者的口吻记载道:“我率勇士,远征居赫姆。陷城池、获珍宝,无可计数。敢反抗者,我必焚其城,烧成灰烬。”
萨尔贡二世继位后,继续发动对外扩张,被后世称为“亚述的巴比伦”。他先后打败了以色列、埃及,残酷压制了叙利亚和腓尼基等地的起义,推动了亚述帝国进入鼎盛时期。
辛那赫里布是萨尔贡二世的长子,也为亚述帝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继位后,力图超越先父战绩,镇压了由腓尼基人、犹太人和巴比伦尼亚组织的起义,可谓功不可没。或许是因为痛恨巴比伦城的繁华奢侈,也有可能是嫉妒,辛那赫里布一举将巴比伦烧成灰烬,夷为平地。
伊萨尔哈东统治时,继续发挥强势的作风,一鼓作气攻下了孟菲斯城,这也使得伊萨尔哈东获得“上下埃及之王和埃塞俄比亚之王”的称号。埃及人臣服在亚述的统治下,并且每年让埃及人进献180公斤黄金和9吨白银。后来,埃及摆脱了亚述的统治,重新独立。阿萨尔哈东为了争取巴比伦人,还重建了巴比伦城。在他的作为下,亚述的疆域扩展到西亚、北非,几乎囊括了整个文明世界。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统治,令亚述神成为了最高神。伊萨尔哈东去世后,亚述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亚述霸权的建立可以说天时、地利和人和的综合。亚述当时的生产力非常高,拥有大量的自由公社居民和战士阶层,还有先进的军事体制。当然,亚述帝国虽然建立起来了,但并不是很太平。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矛盾,再加上被征服地区与亚述统治者的斗争日益激化,而且在叙利亚、腓尼基、巴比伦尼亚和埃及等地时不时地有不堪忍受压迫的平民起来暴动,帝国统治并不是固若金汤。
帝国最后一个国王,亚述巴尼拔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曾多次带兵出征,镇压各地的起义,但也未能阻止帝国衰落的脚步。约在公元前1000年初,进入两河流域南端的迦勒底人的势力日益强大,亚述帝国的处境越来越困难。迦勒底人在他们的首领那波帕拉萨尔领导下,在公元前626年占领了巴比伦。为了尽快消灭亚述帝国,迦勒底人与米底人结成了反亚述同盟。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和米底人联合作战,攻陷了亚述著名的阿淑尔和尼尼微城,彻底摧毁了亚述军队的主力,使其受到重创。后来亚述土地被米底和巴比伦瓜分。
血腥的狮穴
亚述人崇尚武力、并且非常残忍,杀人如麻。他们骨子里流淌着杀戮的基因。在亚述帝国统治下,每一天都会有很多流血事件发生。我们先来看看几幕血腥的场景:
一个国王大摇大摆地走出城门,凶残地将被俘首领的眼睛用短剑刺瞎,这还不够,还用绳子穿透这个俘虏的嘴唇,用力地拉扯着;这个国王命令将战败的国王剥皮,这还不够解恨,把他的身体扔进火炉里;这个国王还命令把这个战败国家的贵族们活活剁成肉块,用来制作一顿美味的佳肴,让人们知道他多么会惩罚自己的敌人……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不仅仅是这位国王,不管是他之前的还是之后的国王都以强暴、残忍著称。人们把他们建立的帝国称为“狮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