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1200000006

第6章 新官上任的机会与陷阱(2)

入仕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有才能的去科举,没能力的走关系。显然种放是想通过“以隐求名”的方式进入体制内,太宗时他失去了一次入仕的机会,换来了三十年的清贫生活,代价太过沉重。如今真宗朝一个小小的九品官,种放竟然接受了,忘却了当初“恪守隐节”的崇高理想。支招的张贺善也是一文盲,若不然怎会在地方工作,与种放结交的人竟然史上无名,足见其觉悟低下。纵观种放入仕的艰难过程,他不谙官场之道,梦想着一步到位,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加官晋爵人所愿也,前提是需要进入仕途体系。科举落第,又不是打江山的功臣,凭什么上来给个中高层干?那让全国的中高层情何以堪。

进入仕途体系内的种放学聪明了,官路青云直上,历任给事中、工部侍郎,做到了朝廷建设部“二把手”,对他这个毫无根基的人来说算是到顶了。宋太宗说他是“山野之人”一点没说错,当上了高官的种放飘飘然,老毛病又犯了。澶渊之盟后,宋真宗迷上祥瑞,全国各地找。一次西祀,路过种放家,其时种放大哥去世,种放居丧在家。走到半路上宋真宗犹豫去不去西祀呢?召种放来给参谋参谋。种放接到圣旨急忙赶去见官家。真宗大喜,拉着种放的手登上鹳雀楼,邀请他同去长安西祀,敢情是宋真宗想他了。

种放建议,此去长安有三件事不便,扈清跸(道路戒严)、行旷典(制定前所未有之典制)、文颂声(作文歌功颂德),请官家免了吧!真宗同意。西祀结束后,真宗又邀请他一起回京城,种放因为居丧没去。临走时真宗把话撂下了,不用等多久,必召你回京。把大臣们气得眼睛血红血红的,遂有高手出现杀其气焰。大臣先派人对种放说,官家召你回京也就那么一说,你定要恪守隐节。种放深以为然。真宗回到京城果然下了诏书召种放回京。大臣就说,现在召种放他必然辞勉,久而不召,他一定会将自动乞觐,不信打赌试试。真宗不信,下诏,果然种放没来,写了一封问安信。半年之后,报告称种放乞见皇帝。真宗大骇,当时召你你不来,现在不召你居然自动送上了门。忙召见当初那位大臣问道,为何你如此料事如神?大臣斩钉截铁地说,官家没看明白吗?种放为人强持隐节,岂是隐遁之人,无非沽名钓誉而已。他知道现在朝廷宰相位置空缺,才乞觐的,目的不单纯。于是,真宗批示种放所请宜不允。赐银一百两,给你个面子。种放悲愤交加,当年就去世了(《玉壶清话》)。

种放的“三把火”玩火自焚,他的仕途失败,是因为破坏了官场的政治秩序和精神秩序。

宋代重文轻武,文官位置显耀,有不成文的秩序规则。最显耀的当属科举中的进士科,其次是科举诸科,再次是恩荫,最次是特召,大致有这么一个划分区间。北宋仁宗朝国家科举制度已然完备,对于人才的选拔更加严格,宰执多为科举进士科前三等出身、如韩琦榜眼出身、王安石进士第四名、王圭榜眼出身等等。特召为宰执的,要么才华盖世,要么政绩斐然,如晏殊、富弼等。太宗时宰相吕端恩荫入仕,处在他下面的寇准科举入仕,吕端虽是老臣,因两人出身不同,自觉得矮人家一截儿,所以极力推荐寇准。宋太宗选择了两人轮流执政的方式,以此来保持科举与恩荫的平衡秩序。诚然在武官方面同样存在这一秩序,以武举进士科出身为荣,靠真刀真枪打仗上来的毫无优势,譬如仁宗时枢密使狄青,干了不到四年被排挤下野。

有本事的去科举,没本事的靠恩荫走关系,从入仕途径来看特召是最疏远的一种,不算正规军。特召入仕的官员是朝廷的需要,可能并不希望你有所作为,只是花钱供养用来装点门面。特召官员的仕途如履薄冰,加官晋爵容易引起士大夫的诟病。论才华、论政绩、论觉悟必然超出其他官员,达到服众的程度,你的路才会走得坦荡,很明显种放不具备这个素质。再因曾经有一次入仕“污点”事件,让所有士大夫看清楚了他假道学的面目。民间一隐士,年岁不小了,再加上皇帝亲善他,做到工部侍郎,大家都可以理解。再想往上进阶,士大夫们必然群起攻之。种放的根基薄弱,不像特召入仕的晏殊、富弼,在朝经营多年,老人仅剩他们几个了,登堂入室无可厚非。种放的根基薄弱直接导致了他不可能再进一步,其他大臣混迹半辈子有很多未能坐上侍郎职位,才华不盖世,政绩不斐然,凭什么你一上来就给你这个位置?而后故技重施,以隐求晋升,精神方面士大夫对此等官员表示强烈排斥,因为种放是不属于自己圈子里的人。官场是由若干个圈子组成的帝国九连环,文官一大圈、武官一大圈、吏员一大圈。文官里又有进士圈、恩荫圈、特召圈、皇室圈、太子党圈、学术圈、文坛圈等等,圈外的种放被士大夫打击也就可以理解了。

3.形象与印象——混也需要智慧

陶谷公然索贿、种放以隐求名,无论成功与否,他们在新官“三把火”的时候有个共同特点,即引起了上级的注意。也就是说他们释放出的信息、打造的自身形象直接影响到了日后的仕途。新官上任头三年磨勘的日子中,除了学习官场规则和建立关系之外,最主要的是学习打造自己的形象,若能引起上级的注意,那便安好。进入仕途内并不代表一劳永逸,每年有致仕的,亦有新官加入,形成了一个新陈代谢的循环机制,造成竞争不断地加剧。磨勘形象与印象大不相同,恰因外在的或内在的形象支撑了他人对你的印象。主官聚会谈论起新来的进士们,某某内敛、某某稳重、某某嘴上没把门的云云,他们根据什么评价这些新科进士?无疑是新人们各自展示出的形象给了领导们一种印象的表述。宋神宗时皇家歌舞团里有个叫王迥的,人品轻狎,能力一般,但长得帅气逼人,有首歌唱的“奇俊王家郎”就是他。宰相蔡确举荐他为监司(纪检官员),神宗急忙问,你举荐的人是“奇俊王家郎”吧?是的话,朕准了。宋神宗很快地答应了蔡确,因为他对王迥的印象很好,花瓶的作用就是用来装点门面。无独有偶,到了哲宗时,蔡确举荐了当时博学有名的袁应中。这人学问没得说,只是长得太难看,肩胛畸形,面多黑子,给人的感觉是他除了好事之外什么都干得出来。哲宗一瞅,太寒碜了,下去吧!袁应中愕然而退(《萍洲可谈》)。同样是举荐,王迥与袁应中仕途相去甚远,一个在仕途游刃有余,另一个可能一辈子难以入仕,原因是表现于外在的形象给了皇帝不同的印象。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甲子科,福建晋江人曾公亮考中了进士甲科。这一届的科举状元本该是宋祁的,代替宋仁宗执政的彰献太后以“不欲以弟先兄”为由,乃擢宋庠为第一名,宋祁居第十名,因此兄弟两人有了“双状元”之称。叶清臣考中榜眼,他是宋代著名史料《石林燕语》笔记作者叶梦得的曾叔祖。探花是苏州人郑戬。其他进士有曾公亮、余靖、胡宿、苏涣(苏轼伯父)、程浚(苏轼舅父)等人,其中官位做到宰相的大有人在,福建晋江人曾公亮值得一说。

时年二十六岁的曾公亮下了地方磨勘,做两浙路越州会稽县的知事(今浙江省绍兴市)。上任伊始曾公亮表现出了要大干一场的政治决心,“初试吏,即能听决狱讼”。刚一上来曾公亮就能独立断案,这对新科进士诚然不易,要知道圣贤书有“隐恶扬善”的缺点,教学生们的那套理论与实际相去甚远。年纪轻轻的县太爷对民间案情的逻辑、是非、利益看得颇为透彻,这点值得称道。诸多县太爷喜欢坐在大堂,周围接触的不过三五衙吏,久而久之与民间现实脱了节,从而有了那些哭笑不得的故事。对现实能有清醒的认识难能可贵,何况独立断案。譬如《鹤林玉露》载,国子监将士余曩经常行走于王侯将相之门,对市井一点儿不了解,于是闹出了笑话。有次余曩买了一担柴,花了个天价,六百贯,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贵的一担柴了,吏员们大感震惊。故事的结尾,作者罗大经发表了感慨,“窃叹士大夫所见不如此卒多矣”,像这种士大夫,除了咬文嚼字,不事生产,不如寻常衙役的委实是太多了。

曾公亮独立断案的政治才能达到了“吏莫能欺”的程度,树立了精明能干的县长形象。不仅如此,曾公亮勤政爱民的一面尤为突出。当地农民依靠鉴湖灌溉农田,然而鉴湖经常水满则溢,淹没大量禾田,给老百姓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现象,曾公亮着手治理,组织人力物力在鉴湖附近的曹娥江堤修筑了“斗门”,其作用是“泄湖水入江”,由江引入东海。如此一来,水患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民受其利。

曾公亮不断表现着积极向上的热忱,尽了地方官的责任,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平步青云只是时间问题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节骨眼上曾公亮犯事了,成了他一生的政治污点。《宋史》载曾公亮做会稽知县时,“坐父买田境中”,发生了“强买民田”的事情。曾肇(曾巩异母弟)著《曾太师公亮行状》对此事的记载与《宋史》大致相同,会稽任内强买民田铁证如山。

《宋史》说是曾公亮的父亲干的,《曾太师公亮行状》说是曾公亮的亲戚干的,说明强买民田的并非曾公亮本人,属于官员家属犯错误。不管谁干的,总之曾公亮受到了牵连,“谪监湖州酒”,贬谪到了湖州监湖州酒务,未免令人扼腕叹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界新星,转瞬即逝。组织上有心提拔,碍于此事的影响,只能等待了。数年后曾公亮才进入京城,入中央任国子监直将,皇三年(1051年)升翰林学士,距离强买民田案已过了二十四五年,可谓影响深远。

仕途“开门红”阶段突如其来地发生了强买民田案,对曾公亮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让他付出了二十多年的代价。如果没有这件事,以他的政绩应该很快晋升成为州、府的主管,而后调入朝廷再混几年,复制寇准三十三岁为相的神话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后院失火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朝廷官员,很多人身正不怕影儿斜,叵耐祸起萧墙,被人抓到把柄,那么仅剩下两条路可走了,要么死得憋屈,要么死得壮烈。再多的政绩与道德的污点在中国官场难以达到平衡。就好像一个坏人干了一辈子恶事临死前做了件好事,人们会说良心发现浪子回头,反之,一个好人干了一辈子善事临死前做了件恶事,我们说他晚节不保,与“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的道理相同。

后院起火是极为严重而且难以解决的政治荆棘,有太多的官员败在了这点上。官员本人清正廉洁,保不齐家属不拿钱,教育好了家属,保证不了门客幕僚不犯错。期望所有官员都像包拯遗言中说的“后世子孙有当官的,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后不得葬于祖坟中。不从吾志,非我子孙”,那也不现实,更不可能。家属问题值得每位官员重视,本人可以抵御糖衣炮弹《宋史·包拯传》: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的进攻,难保家属、门客、幕僚也可以,到时候他们所作所为的恶劣影响,朝廷及民间会一并算在你头上,由你的仕途埋单。曾公亮任翰林学士后仕途晋升明显加快,宋仁宗嘉元年(1056年)为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与韩琦共同主持朝政。宋神宗时期以仁宗朝老宰相的身份鼎力支持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召王安石犹豫不决时问他,王安石历经两朝,今以有病为由累召不起,是真有病在身还是有所要求?曾公亮说,一定有病在身,要不然不能不来京城。另一位宰相吴奎说得更直接,王安石与韩琦有隙,所以才不肯入朝。我与王安石在群牧司共事过,王安石刚愎自用,所论阔迂。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曾公亮力挺道,王安石宰相之才,吴奎所言纯属子虚乌有。考察王安石新官入仕的前几年,所作所为确实比曾公亮靠谱。

4.如何为政绩加分?

宋仁宗庆历二年王安石中进士第四名,原本是状元,因为考卷中有章句犯了忌讳,销去魁首,谪为第四。状元是知贡举(主考官)晏殊的女婿、时任知制诰的杨察的弟弟杨。王安石头三年磨勘为签书淮南东路节度判官厅公事,即扬州知州麾下的小职员,当时他的领导是庆历新政“三巨头”之一的韩琦。刚刚入仕的新科进士获得个闲职能干什么呢?《邵氏闻见录》讲得很明白,一次,王安石通宵读书,困倦眯了一会儿,再睁眼睛早已日上三竿。

王安石急忙去府衙点卯报道,来不及洗漱,蓬头垢面的,一脸颓丧相。韩琦见二十五岁的王安石这个样子,怀疑他“夜饮放逸”。韩琦拿出领导的姿态教训道,君年少,不可荒废了学业。王安石默默无语,一言不发,既不接受领导训话,也不反对长官教训。

“夜饮放逸”这四个字概括出了多数新科进士的生活状态,也是上级们对新科进士的集体印象。年轻人有正事的不多,看王安石那副纵欲过度的模样就知道昨晚说不定去哪儿眠花宿柳了。新科进士一旦给上级留下“夜饮放逸”的印象,必然对仕途有所影响,不说是直接的,也是间接的。完全可以想象到,假如单位有空缺,几位上级商量选谁补缺,一位提到某某,另一大员说那小伙“夜饮放逸”。言下之意谁都明白了,考虑考虑其他有正事的主儿吧!

被疑为“夜饮放逸”的王安石当时在通宵达旦地学习,写了一本书,出版了,名曰《淮南杂说》。该书属于思想学著作,其内容今已散失,仅留下了“其言与孟轲相上下”的当世人评价。在《淮南杂说》问世二十多年后,司马光上了一篇《论风俗札子》,论述这本思想学著作对当世士风的影响,有“原道德之意,窥性命之端”的导向作用。北宋中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的又一个思想黄金阶段,诞生了著名的理学,主要有王安石新学、司马光朔学、周敦颐濂学、邵雍象数学、张载关学、二程洛学、苏轼蜀学、朱熹闽学及陆九渊心学(明代王阳明发扬光大,又称“陆王心学”)等。《淮南杂说》(又名《王氏杂说》)开宋理学的“性理论”之肇端。

同类推荐
  • 汉皇刘备

    汉皇刘备

    21世纪一个平凡的灵魂,无意间穿越千年,成为了少年刘备。历史上,和曹袁的官宦世家比起来,明显先天不足,草根出身的刘备,依然在年过花甲之时建立了蜀汉,开创数十年之基业。那么,后世跨越时空而来的灵魂,在成为刘备后,他会给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带来什么呢?能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存活下去吗?能继续成为一代雄主吗?能一统天下,再造大汉吗?希望本书能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三国,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刘备。期待大家的支持,谢谢。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感谢美工醉爱荼蘼!书友交流QQ群108714372
  •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东汉末年,豪杰并起。爱恨忠奸,是非不辨。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中原逐鹿,谁主沉浮?
  • 康乾御警

    康乾御警

    康熙大帝,迟暮之年威犹在。九王夺嫡,雍亲王虎视眈眈。雍正王朝,内忧外患十三年。皇室无情,铁腕帝君肃朝纲。多情弘历,侠骨柔情正年少。穿越刑警,断尽奇案历三朝。在一次没有几个人相信的穿越事件中,主角来到了清朝,他利用自己前世刑警队长的经验,在清朝侦办起了案件,依仗铜鼎赋予他的“时间暂停”能力,并且凭借对历史先知先觉的优势,主角由一个从九品的不入流小捕快,升至龙椅之下第一人,戏权贵、斗奸臣、断谜案、步青云、结红颜、交豪侠,倚靠破案崛起,纵横康乾盛世。
  • 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70多年前,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在宁夏,红军到达陕北后西征的主要地区也在宁夏。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红军长征和西征,在现代战争史上都是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尤其是西征,更是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红军长征与西征的过程中,在宁夏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就是时下所说的“红色文化”或“红色文化资源”。宁夏的红色文化,除了红军长征、西征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外,留下的文化遗产,应包括四大部分。
  • 二流谋士

    二流谋士

    一枚奇怪的竹简,一个奇怪的梦,彻底颠覆了郑纶的命运,他被卷入了历史长河,来到了纷繁复杂的三国时代。关于三国:那是一个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时代,无数谋臣猛将都在充满机变混乱的时代格局中展现自己的才华。郑纶想做一名谋士借以立足,好运气总会在他身边发生,也会在不经意间溜走,对于不能把握机会的人来说,他只能算是二流。关于猛将:郑纶想巴结一些最顶尖最有名的将军,但是身份低微的他,鲜能引起别人足够的重视;退而求其次,即便是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了不起的人物,一旦利益和立场发生转变,能经得起考验的又有几人?
热门推荐
  • 大牌校草专属丫头

    大牌校草专属丫头

    乔习突然转入素有贵族之称的映染高中,安静、话少的乖学生是她的新形象,然而不久后就被爆出原来的身份——枫扬高中的乔习。“你以为我们在交往?因为我吻了你?”温文尔雅的副会长微笑的看着她,“那天……是愚人节?”“乔习,你是我的!”霸道的会长一把将她搂入怀中。“跟我走。”青梅竹马的校草拉着她就走。
  • 阆风

    阆风

    ” 王逸 注:“ 閬风 ,乘烟游 閬风 。山名,在 崑崙 之上。” 章炳麟 《答铁铮书》:“观其以 閬风 、 玄圃 为神仙羣帝所居,《楚辞·离骚》:“朝吾将济於 白水 兮,是即以 昆仑 拟之天上。”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二十:“扬盖造辰极,登 閬风 而緤马。”
  • 全能修神者

    全能修神者

    一个修炼了特殊辅助心法的人,重生在灵气稀少的地球,他为了最后的修炼,隐于大都市,建立了自己的修炼福地,由于一时大意使得灵气外泄,重而引来了无数的麻烦,等他把一切麻烦解决掉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是众人仰慕对象了。
  • 红楼之玉溶潇湘

    红楼之玉溶潇湘

    菊花金黄,枫叶染霜,又是桂子飘香时,圣朝帝都金陵的科闱放榜,众举子反应各异,喜忧参半,榜前人头攒动,议论纷纷,号称姑苏才子的林海临场才思泉涌,一篇文章花团锦簇。虽被当今圣上亲点为探花,实为状元之才!喜迅传来,几个好友便拉着林海去庆祝,席间几个人推杯换盏,豪情满怀,不亦快哉!而慈宁宫中,闻听这个喜讯而满面羞涩激动的女史贾敏,眉梢眼角亦挡不住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欣慰。此时她正与……
  • 生活中的诡计

    生活中的诡计

    在古时,有时甚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有兵法三十六计,在现代,在词典中的解释是:狡诈的计策;使用不正当的手段。,认为诡计都是阴谋诡计,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诡计,“诡计”。诡计,是和暗箱操作这些词连在一起,是见不得人的。在生活中,我们究竟是否应该纵容这个词的存在呢?其实,对于一个人的爱情、婚姻、人际交往以及工作事业等社会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的诡计并不单指坏事,我们也常常需要一些小的计谋去解决生活中困难的事,这就是生活中的诡计。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就是一个不好的词汇,我们更需要利用适当的诡计去解决生活中无法解决的事情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企业精神是一种武器。在未来的世界里,只有信奉者生存的空间,却没有彷徨犹豫者立足的余地。铁人精神民族魂。铁人精神给当代人带来的震撼与激励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削弱,这是铁人精神不朽的源泉。
  • 花心总裁冷血妻

    花心总裁冷血妻

    因为家族利益,将他们拉到一起。结婚三年,他依旧是大众眼中的黄金单身汉,钻石王老五。他花心,他无情,游走在万花丛中。她逐步成长为大众心中气质与形象极佳的人气主播,。对她来说,这场婚姻只是她摆脱家族的契机,是谁都无所谓。他们不过是有着一张结婚证的陌生人而已,仅此而已。没有爱,就没有恨!片段一绝望的爱,誓死的纠缠。他虐的是她的身体,而她虐的却是他的心。他说:“我死了,也要你陪着我一起下地狱。”她冷笑:“下地狱的只有你,我可是要上天堂,所以了,我们是不会有交集的。”片段二为难小三不是她的风格,不是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么?可是这小三要自动找上门来,就不管她的事了。因为对敌人仁慈就最自己残忍,她这个人别的不会,就是对自己最好。“你根本就配不上他,守着一个不爱你的丈夫,你不觉得很可悲吗?我们才是彼此心意相通,我们才是最完美的一对。”小三炫耀似地对着她说道,眼里无不有着深深地恨意和得意,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她轻笑着,然后说道:“沈小姐,我是配不上他,可是我是顾太太。他就算爱的是你,你也最多是个上不了台面的情人。不过我告诉你,我这个人最恨做的事就是成全别人。所以了,不要在我这寻找优越感,不然我都不知道我会做出什么事来。”说完潇洒的挎着包离开,这年头坐正室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与小三斗。其乐无穷嘛!片段三“他是谁?”他失控的抓着手中的照片,猩红的眸子阴狠的问着她。“能是谁?反正不是你。”她漠然的看着他,嘴角的笑意越发的清明。他捏着手中的照片,面部表情越发的狰狞。他怎么会不知道他,只是他想不到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竟然会这样做!“你想离婚和他在一起,休想!夏彤,只要我没死,你永远都别想。”他将手中的照片撕得粉碎,狠狠的扔在地上。她不怒反笑,连眼睛里都是笑意。“没关系,就算不离婚,你也拦不住我。”她反问,带着一抹莫可言说的志在必得。片段四“你放过我吧,那么多女人,为什么偏偏缠着我呢?”她一刻也忍受不了再呆在他的身边。“放过你,谁来放过我?”就算没有心,人他也要留在身边。“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她一阵冷笑,轻言慢语,看着眼前的人,可眼里好像根本没有他。洗净铅华,繁华落尽,他们能否找回彼此的心?高干文,第一次写高干文,各位多多的支持啊!推荐其他成员的作品:谷主,风谷音鸽【溺宠娇宝贝】娜主,陈小娜【冷王宠妃】【霸王宠妻】
  • 第一药妃带娃跑

    第一药妃带娃跑

    惨遭失身,未婚夫退婚,凌冰荷穿越到倒霉花家小姐身上。带宝贝闯天下,炼药升级,狡黠如狐的她玩转天下虽然未婚生子又是所谓破鞋,却被大陆第一王爷紫苏龙丹追着乱跑宝贝是她的,绝对不能让给别人!千夫所指又如何?且看她笑语嫣然,光芒四溢。当现代赏金猎人在被逼死少女身上重生,并成为罕见的炼药师,伤害她的人,她一定会百倍奉还。对她好的人,她一定倾心付出。不小心溜达一圈,勾走一圈美男芳心,发誓要逍遥一世人。斗气大陆,斗气师主要分为三个大阶段,人阶,地阶,天阶,武力胜过一切。片段:未婚夫曲莲非雪脸色却微微铁青,这些人乱嚼什么舌头根,只是一股莫名的酸度之意却涌上了曲莲非雪心头。她,她真的是不知检点。娶了这种女人,自己名声岂不是受到玷污?可是自己不要她,让她攀上别的男人,在其他男人怀中笑得如此肆意好看吗?曲莲非雪不知为何,只要想想,就觉得难以接受。然而再见凌冰荷时候,她身边已经有一名男子,俊美宛如天神,看着她的眼中更有淡淡的温柔。当她灿然一笑,曲莲非雪才发现,也许自己早爱上了她,只是自己浑然不觉罢了。
  • 盛宠拽后:本宫就爱戏诸王

    盛宠拽后:本宫就爱戏诸王

    (已完结,包月会员可免费看文)四位藩王本打算将她作为人质,最后却:大哥,大嫂好美,晚上我要和她一起睡;二哥,小世子好可爱,我要用青煜来换他;三哥,听说三嫂离家出走了,我去帮你找回来吧;五弟,你还没娶妃,让我和三嫂来帮你选妃吧……够了,你还是回去吧!我们不绑架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