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0200000017

第17章 斯琴高娃从草原上走来

春日的太阳暖烘烘的,空气中散发着油菜花的清香,江水缓缓地流过,水声如歌如诉。这是美好的一天,斯琴高娃和我沿着沱江漫步,她向我打开了心灵的窗扉。于是,我寻觅到她往日的脚步,那宝贵的赤子之心激动着我,使我禁不住写下了她拍摄《归心似箭》的那些日子……

在通往排练厅的路上,一个又弱又瘦的身子紧裹在大衣里,俯首低眉,一步一步地走着。她,就是几天前才从呼和浩特赶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来试镜头的斯琴高娃。今天,领导要来,要决定选谁上戏了……她会选上吗?

这条平坦、笔直的柏油路,今天竟如此漫长。就像那通往银幕的路,走过去二十八年了,难道还要走二十八年么?在高娃的心目中,仿佛从生命开始的那一天起,自己便迷恋艺术、向往银幕。她从小能歌善舞,1964年初中(学蒙文)毕业就进了内蒙古歌舞团,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曾经有好几次,生活在向她微笑,银幕在向她招手了。不是因为临时修改决定让别人替换,便是下生活回来突然给否定了,甚至有的已经开拍了……这一切对年轻好强的高娃打击之大,是没法诉说的。此刻,她第一千遍问自己:人家会选上我吗?由于怀孕,她消瘦、疲惫不堪,简直萎靡得发霉了。第一天进八一厂,就遇见人们惊讶的目光、怀疑的神情:“这个样子演玉贞?漂亮演员多的是……”是啊,这个样子!她痛恨起她的这个样子来。早先,她可不是这个样子啊!从小唱歌、跳舞、吊嗓子、练功夫,她高娃哪里仅仅是凭兴趣、停三歇五?她总是一丝不苟,坚持始终的。从小学习蒙文、汉文,她高娃哪曾鼠目寸光,自满自足过?她总是从不畏难,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的。在草原上学骑马,她哪管摔跤不摔跤,只知道一个劲儿往马背上跳。在游泳池学游泳,她哪管过呛水不呛水,只知道一个劲儿往水里钻……而今,她竟然变得如此胆怯了!她仿佛看见九泉之下父亲那严厉、责备的眼光……她仿佛又听见父亲病逝前语重心长的 声音:“要让我的孩子成才……”父亲是1936年领着游击队投奔延安的红军战士,他把一生贡献给了革命,对自己的儿女寄予着殷切的期望。父亲要儿女成材,要儿女活个人样儿啊!想到这儿,高娃猛然抬起了头。

当雪亮的水银灯光投在高娃的身上,一切烦恼忧思都烟消云散了!她只觉得她正在走向艺术的圣地,心里充满了对艺术的虔诚、对圣殿的憧憬,顷刻间,她便陶醉在她的角色中了……

不知是谁轻轻地扶着她,把嘴附在她的耳边悄悄喊着:“决定了,决定你演玉贞了!”她没说话,没看任何人一眼,转身就往外跑,从排练厅到招待所,转眼到了院中,穿过花圃、马路,跑出八一厂的大门,挤上公共汽车……最后,几乎是摔倒在邮局的长椅上。

长途电话通了!高娃乐得发颤的声音,通过那根纤细的电线,从北京传到了上海。那边,正在出差的高娃的爱人小敖,听到了这个使人如释重负的消息。

“怎么办呢?”高娃的欢乐中带着焦急。

“好好争这口气!”小敖沉浸在兴奋中,并不明白高娃的“潜台词”。

“噢,这个我知道!我说的是——怎么办呢?”高娃急得跺了一脚。

“什么怎么办?”小敖还是不懂,这达斡尔族五大三粗的小伙子愣着哩!

“哎呀!孩子,孩子怎么办?他可是保不住了……”高娃的声音发涩了。

电话的那一端不吱声了。一阵压抑的沉默。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小敖怎么舍得呀!可是——高娃始终不渝苦苦追求,日日夜夜梦魂牵绕,发愤、吃苦、委屈……全是为了这神圣的事业呀……想到这儿,小敖使劲咽了一口唾沫,断然作出决定:“孩子,拿掉!你,你去拿掉!”

几天以后,高娃踏上归途。她坐在火车上,噙着眼泪,一笔一画地给小敖写了一封长信。信末,她画着他们的儿子——头,这么大;手,这么大;小小的指头依稀可见了!……在儿子的画像下,她写着:我对不起你。

高娃再度来北京,是1979年5月了。这之前,她已经去东北体验生活,拍完了《归心似箭》的外景。她的戏大多在内景拍摄,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她哩!此刻,她像是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被全新的生活、创作的甘苦左右着,支撑着和昨天告别了!十年“浩劫”中,事业上的挫折、生活上的磨难、世事的艰辛……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她绝对不愿再去想它们了。使她苦恼的,是感到最宝贵的年华已经逝去。她的生活重新开始了,是用最快的速度,最快的节奏。一心盼望着,积蓄了二十八年的力量,现在正是使出来的时候了!

这时,小敖的妈妈得了癌症,小敖送妈妈到北京治疗来了。高娃和小敖本来就分居两地,婆婆病了以后,高娃苦于要下生活、出外景,一直没时间回内蒙古照顾老人。这件事,对于从小受继父和母亲最纯正的教育和熏陶的高娃来说,成了良心上的重负。现在婆婆来了,她觉得正好弥补。

说也凑巧,内蒙古歌舞团也在这时上北京汇报演出。高娃是团里的报幕员。她报幕很有特点,得过区里的报幕奖;去广交会演出时,她的报幕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这一次团里当然要她报幕。作为十五岁就进歌舞团的蒙古族演员,高娃把内蒙古歌舞团进京演出看成一件大事,她觉得这次报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于是,她以赤子之心,精密、准确地安排了自己三点运动的轨迹。

这是六月的一天,天刚刚亮,高娃已经早跑完了。浑身汗淋淋没顾上洗,先把婆婆的中药放在炉子上熬着,然后捧起笔记本,又开始琢磨今天要拍的戏。尽管她准备已经很充分,笔记本里都写了好几页了,不过,下午要拍,她还要抓紧分析、比较,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八点钟,高娃把熬好的中药装进保温瓶,挂在自行车龙头上,离开八一厂招待所,直奔六里桥婆婆寄宿的招待所。她一匙一匙喂婆婆吃完药,便给老人换衣服裤子,天太热,脏衣裤不能放,立即拿出去洗干净晒好。赶上十点,高娃用自行车推婆婆上五棵松三○一医院治疗,等把婆婆再推回招待所,她又该动手给婆婆准备午饭了……

婆婆是个有文化、有头脑的人,辛苦一生,十年浩劫中被打聋耳朵,而今被癌症折磨得形容枯槁,一脸紫乌发黑。她见高娃收拾提包准备要走,一把拉住高娃:“等,等一会儿走。”

高娃顺从地坐在床边上。

婆婆摩挲着高娃的手,默默无语,良久,用那因很少说话而变得迟钝的语调说:“等我病好以后,我要跟你过……”说着,泪水夺眶而出。

高娃知道婆婆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泪珠在眼眶里转了两圈,终于忍住了才说:“那还用说!您当然跟我们过呀!”

“下午还要拍戏,你走吧!”婆婆使劲捏着高娃的手摇了几下,久久不想放开。

“我明天给您蒸好蛋糕带来……”高娃依依不舍离开婆婆,又匆匆骑车赶回八一厂摄影棚去。

等高娃走出摄影棚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六点钟了。她紧皱眉头,拖着酸软的腿,心里沉甸甸的,还在为刚才拍的戏苦恼着。

太阳正缓缓地向西沉下去,把天空烧得通红,给大地镀了一层金,高娃的眼睛却始终望着映在地上的长长的身影……哎呀,晚上演出的时间快到了!她的眼睛从影子上移到表上,哪里还来得及吃饭?

小敖像及时雨似的,飞跑着过来了。

高娃抓起小敖买好的火烧和整理好的提包,飞跑出厂门,跳上了汽车。在汽车里,她对着小镜子涂抹着,很快就将电影妆改了个样子——质朴、深沉的玉贞不见了,朝气蓬勃、健美粗犷的内蒙古女儿到民族文化宫来了!

不过,她心里又在为刚才摄影棚里的戏发愁:屋里董大爷在给魏得胜治伤,玉贞听到董大爷正在夸自己,于是,端着水盆,歪着身子走进屋来了。有人说这个动作不美,而且难看。也许,端着盆,踮起脚尖扭着腰进屋来的动作比较美,可是,这样的姿态符合特定环境中玉贞这个特定人物吗?

“丁零——”电铃响了。

全场灯光熄了。

高娃,上!她猛然从四十年前的东北农村回到了现代北京的民族文化宫。她站起身,定了定神,挺胸收腹在原地来回走了两步,撩开绣着民族特色图案的幕布,迈着轻盈和庄重的步子,走上舞台。藕荷色的蒙古长袍从地上拖过去,一束淡红的灯光投到她身上,把台下千百双眼睛吸引过去。此刻,她不再是玉贞,更不是高娃自己,她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姑娘。她带着内蒙古人民的深情厚谊和献身“四化”的火热斗争生活,向首都人民汇报来了!怀着虔诚的心,她与观众交换了一个真挚、诚恳的微笑,这位蒙古族姑娘的心里,立即出现了可爱的家乡——内蒙古草原的景象,她要把这个感受传给大家,她要把他们全都带到那儿去,她满腔热情地开口了。

繁忙、紧张、劳累……在摄影棚里,她是朴实、深情、直爽的玉贞;在招待所和医院里,她是温柔、周到、孝顺的媳妇;在民族文化宫,她是热情、豪放的蒙古族姑娘。她像一座拨快了的紧绷着发条的钟,每天总比标准时间匆忙、着急、转得快,“嘀嗒、嘀嗒”从早到晚,一刻也不停息。

好不容易,碰上一个不拍电影、不演出的日子。婆婆早就吩咐过了,这一天,决不让高娃操心,她要小敖陪着高娃,到公园去玩玩,好好休息。

高娃到北京七八个月了,哪儿也没去玩过。她和小敖商量着到最方便去的北海公园去。

高娃和小敖在北京第一次逛公园,虽然疲劳过度,不可能有勃勃兴致,可也算是欢欢喜喜的。一进北海公园,嗬,两人都傻眼了!游人那么多,密密麻麻,一个挤着一个,像大锅里煮饺子似的。刚过小桥,高娃就感到气闷窒息,对着比花比树比鸟多得多的人,她撅着嘴,不肯往前走一步了。小敖是知道高娃的脾气的,他拨开前面的人,站到桥栏边最高的地方,踮起脚尖翘首远望——那边,一条木椅上,一对年轻人正在收拾提包。快!他长腿一跨,不等高娃弄明白,拉着她,从稠密的人丛中挤出一条路,跌跌撞撞赶到木椅跟前,那对年轻人还坐着,他们莫名其妙地望着这突然冒出来的大个子。

小敖向他们傻乎乎地笑着,指指木椅。

高娃哭笑不得地拉拉小敖,怎么可以这样没礼貌呢?一边等去吧。

那对年轻人明白了,理解地笑笑:“没事,你们坐吧!”他们让出木椅,走了。

高娃和小敖坐下了。

高娃是一根绷紧的、随时可以弹奏曲子的琴弦,此刻,像断了一般,任它蜷曲着瘫坐到木椅上。可是,她的思想却松弛不了,这时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小敖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丈夫,见高娃“发呆”,凭经验,他知道这种时候找她说话,十有八九会给“熊”一顿,于是,心安理得地闭上了眼睛。

高娃“发呆”,准是落到戏里去了。这会儿,她正坐在灶边烧火,不忍和魏得胜分别哩。导演要求她此刻不看魏得胜,而是一动不动地用失神的眼光望着灶火。此时此刻,这样的眼神传递感情的逻辑是什么呢?高娃是一个多思的人,是一个严肃的演员,她的每一个外部动作的设计,总是在努力理解人物、从合符人物性格的内心世界里去寻找到的。有人说“失神的眼光”不美,难道只有“脉脉含情的眼光”才美?她记起在东北接触过的很多农村妇女,那些眼光怎么感觉也是很美的,美在哪里呢?那一双双的眼睛,有的嵌在深陷的眼窝里,有的牵着长长的鱼尾纹,有的蒙着一层白翳;大的眼睛、小的眼睛,单眼皮的眼睛、双眼皮的眼睛……不管外形怎样,她确实感到是美的,甚至生活在那些眼光中,自己都变得单纯、诚实、美好了……高娃想到这儿,本能地伸手到衣兜里去掏笔记本,翻翻当时的笔记看看……

“阿姨,这是你丢的纸吗?”一个小女孩甜蜜的声音飘过来。

高娃很有兴趣地仔细望着小女孩,噢,多美的眼睛!她心里闪亮了一下,冲动起来,孩子眼睛的美,有如东北那些妇女眼睛的美,那眼光里,饱含着淳朴、真挚的感情,它们之所以美,是因为心灵的美,精神的美。

高娃激动地亲了一下小女孩,急切地抬头,举目四望,寻找着,她忍不住,要想立刻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向人诉说。这时她想起了小敖,可是,坐在身旁的小敖已经呼呼入睡了,她有点扫兴,举起手恨不得立刻摇醒他,可——不行呀,小敖这些日子太累了,也是很久没有安稳地睡过一觉了,高娃心里一酸,轻轻放下手来,挪动一下座位,让小敖睡得舒展些吧。

高娃从衣兜里掏出手绢,轻轻打开,遮住射在小敖眼睛上的阳光。

小敖一下惊醒了,他抓起手帕,揉揉眼睛,向高娃笑笑,咦,她怎么在这儿?往两边瞅瞅不解地问:“高娃,这是什么地方呀?”

什么地方?高娃努力地回想着。

山上,有白塔;桥下,波光粼粼;水中,倒映着五个亭子,这——

“是北海公园!”小敖快乐地一拍大腿,站起来喊一声,又坐下去。

“天啦,我们就是这样逛公园的吗?”高娃忍不住放声笑了。

1981年5月于内江

同类推荐
  • 我是警察

    我是警察

    《我是警察》讲述的一个侦案故事。临江派出所辖区内发生了系列公园抢劫恋人的案件,当案件毫无进展时,辖区内某娱乐城又发生了一起强奸案。在侦破强奸案的过程中,办案民警发现强奸案与抢劫案之间居然有联系,从而牵出了以王海天为首的犯罪团伙。
  • 步步惊心年羹尧

    步步惊心年羹尧

    这个可以和“满清第一勇士”鳌拜齐名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怎样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家奴成长为雍正皇帝最当红的人?他又是怎么从显赫一时的年大将军走向生死边缘的?这一切是他的咎由自取还是另有玄机?书中作者以女性细腻的视角,通过查证大量史实,年羹尧,配合艺术加工,从感性的角度解读清朝悍将年羹尧短暂跌宕的一生。为读者解开围绕在年羹尧、雍正、纳兰性德等话题人物身边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迷
  • 我的心在你世界搁了浅

    我的心在你世界搁了浅

    每一个孤单的孩子,都是散落在天涯最美的花。新晋青春作者素之烟,特别书写失孤少女的边缘爱情她是一艘被遗忘的小船,漂泊在艰难的尘世里失孤是一生无法抚平的残酷,被爱是世界上最无望的奢侈,颠沛流离的青春,寻找一个柔软的心尖搁浅,等日出日暮,潮涨潮升……
  • 家人们

    家人们

    一个普通家庭,密布了几代人的恩怨,夹杂着千丝万缕的情感。母亲杨云和父亲罗家园的婚姻,烙上了特殊时代的伤痕。作为亲兄弟的罗想农、岁卫星,又有着大相径庭的人生抉择和情感生活。小说不仅让三代人的情感纠葛在物质富饶的时代碰撞,而且尽显中国式婚姻的困惑和裂变……
  • 名利场

    名利场

    主人公丽贝卡出身低微,在社会上饱受歧视,于是利用种种计谋甚至以色相引诱、巴结权贵豪门,不择手段往上爬。作品辛辣地讽刺了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名利场”中的各种丑恶现象,而且善于运用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勾勒来刻画人物,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心情的颜色决定人生的颜色

    心情的颜色决定人生的颜色

    有时,仅仅是心态有所不同,往往演绎成截然不同的命运。因此,一个人的心情往往会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世界是五颜六色的,拥有什么样的心情,世界就会向你呈现什么样的颜色。一位心理专家说:“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到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看待世界,世界向我们呈现什么样的颜色,决定权就在我们手中!
  • 陶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 求变就是求赢

    求变就是求赢

    当你面对不断变化发展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想有所成就,却感觉迷茫无助之时该如何选择?在进与退、输与赢的关口,你当然会选择“进”与“赢”。而本书题为《求变就是求赢》,就是为你指出想赢就必须求变这一成功的先决条件。本书从求变与求赢的紧密联系、求变的重要性、变的方式、变的途径等各方面,辅以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范例,细致分析指明如何追求到“变”这一重要的社会生存技能,为你释疑解惑,拓展成功的思路,打开胜利的大门,让你顺利走向“赢”的彼岸。
  •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的24堂课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的24堂课

    主动工作,提升个人的品牌价值;自动自发,走向卓越的行动法则。选择一份工作,就是选择一条前进的道路,这条道路要凭借我们自己去开拓进取,主动承担事业中的荣誉和挫折,将它们视作工作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不要逃避,不要退缩,主动承担,勇于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