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4700000005

第5章 世纪之问(4)

川端康成富有象征意味的悲剧带给我们无尽的惆怅和遗憾,而茨维塔耶娃凄惨的悲剧则让我们感到万分的痛楚和辛酸。备受俄罗斯诗人和文学史家推崇的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具有优美绝伦的高贵仪表和气质,她无与伦比的语言天赋和诗歌技巧使她冲破重重困难在真正创作的上空自由翱翔。但她天生耽于幻想,惧怕孤独,一生多次追求心灵的知己,经历的都是不幸的爱情,眼睛往往被幻想蒙蔽,知己很快变成异己,自己陷入绝望,唯一解脱的办法便是将心中的痛苦倾吐于诗中,让绝望爱情的苦水化为晶莹的诗篇。她身上最令人震慑的是她心灵深处的激情,这种激情把她推向了生活的绝境和写作的巅峰,她觉得自己就是一只火凤凰在诗坛上勇敢地高歌。但由于历史环境,她迫不得已最终脱离了俄国文学的主流,和时代失之交臂,在孤绝的状态中女诗人仍然以精神的纯粹和内心的激情战胜了把她碾为粉末的帝国。1941年8月31日在苏联鞑靼自治共和国叶拉布加镇茨维塔耶娃悄悄上吊自杀了,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有房东大婶说了一句话:“她的口粮还没有吃完呢,吃完上吊也来得及啊!”这位天才的女诗人当时她的名字几乎无人知晓,绝大多数苏联读者不知道她,少数知道她的老作家绝口不提她,他们自身有如惊弓之鸟,谁还敢提这位流亡国外17年之久的“白军眷属”呢?女诗人被草草埋葬在叶拉布加山丘上,她的作品在苏联被禁止发表达30年之久,但她的诗魂却一直高翔在帝国疆域的上空。

我不想再一一描述那些着名诗人的悲剧,不论是斯特凡·茨威格、奥拉西奥·基罗加以安眠药悄然结束自己的生命,长眠不醒,还是杰克·伦敦向自己注射过量的吗啡,让自己的心脏停止跳动,抑或是马雅可夫斯基、何塞·玛利亚·阿尔格达斯开枪自寻短见,恐怕都没有海明威的自戕,更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和悲痛。

20世纪美国是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但却出现了海明威这样的英雄,一个真正的硬汉,一头顽强的雄狮,但据说他家有四代精神病史,有“自杀俱乐部”之称。

海明威一生都在和自杀的冲动作斗争,直至生命的最后,他一直追求着轰轰烈烈的生。1961年7月2日清晨,海明威把装有两发子弹的猎枪塞进自己的口中,轻轻扣动了扳机,这一来不仅打飞了自己大半个脑袋,而且把整个美国,甚至全世界都给打懵了。在一个总统死了都不会举国悲哀的国家,人们都沉浸在哀痛之中,因为海明威本人及其笔下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们都争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人们为这种精神而哭泣。

其实,人们应该为诗人感到庆幸,虽然诗人自戕的心路历程充满血泪的残酷,但追求一种大宁静,“在适当的时候死去”(扎拉斯图拉如是说),未尝不是一件幸事,自由而死和死于自由不失为一种明智的人生选择,只要诗人的死不是对人类和大地的谩渎,只要诗人的死使其精神辉灿着如落霞之环照耀着世界,就足够了。我这并不芥川龙之介是赞美死亡,只是想说活着并不一定都是美丽的,而死去并不一定都是罪孽,不要天真地以为诗人活着就能够为这个世界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当诗人的精神翅膀被折断时,他只有回归大地的怀抱。帕斯捷尔纳克在回顾与他同时代自杀的俄罗斯诗人时所说的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值得我们去体悟:

他们的痛苦是笔墨难以描绘的,他们的痛苦使忧愁变成一种心病。

他们的才能是值得敬佩的,他们的为人是值得纪念的,除此以外,让我们怀着同情的心,再在他们所蒙受的苦难面前低下头颅吧!1当然,仅仅低下头颅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扬起自己的心魂,去寻求诗人自杀的谜底,因为在这谜底中蕴藏着诗人创作的奥秘。但是要把高悬在诗人头上的死亡之剑移去,要让缪斯潜意识幽暗的通道曝光,这无疑是西西弗斯推的那块石头,我深知无论运用现代何种利器,这个古老的问题仍然很难最终得到令人信服的解决。不过,我既已开始推动石头,就义无返顾了,因为直面诗人“临终的眼”,缪斯那充满诱惑的召唤时时在我耳边回响,沉睡久远的诗魂正在苏醒,缓缓地开启着那扇沉重的黑暗的神秘的生死之门。

4、思无所归的命题

存在主义哲学家和文学家加缪在他那本令人惊异的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的开篇中就赫然写道:“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值得或是不值得生存下去,便是回答了哲学的最根本的问题。”这绝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这是极富人生智慧的一个命题。

从远古时代一直至今天,人类行为中恐怕没有什么比自杀更特殊的了,因为只有人类才会对自己的存在进行思考(虽然人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决定是活着还是结束生命。当一部分人做出了不值得生存下去的决定,并在他们认为的灾难到来之前选择了离开人间。一般人会认为他们是疯子,除了一些少有的英雄式的自杀行为让人称赞认可以外,自杀常常是社会谴责的对象。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自杀往往闭口不谈或隐瞒真相,使自杀这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的境地。1600年莎士比亚通过哈姆莱特之口提出了“生存还是死亡?”这个人类无法回避的根本问题。为什么在不同的时代里,都会有人选择了死亡?如果说自杀是人类的特殊行为,是自由的最高证明,即决定自己生存或死亡。面对他们的选择,我们该怎么尝试着去理解呢?自从1897年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旧译图尔干或涂尔干,1858-1917)着名的论文《论自杀》发表以后,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于是那些享受当代统计学成果的社会学家、精神分析家、医生、文学评论家开始将自杀列入自己的研究范围,有人甚至对古代至20世纪的自杀的历史作了一个综述,即阿尔贝·巴耶1922年出版的《自杀与道德》一书,在此基础上乔治·米诺瓦至20世纪90年代写出了《自杀的历史》

一书,这些都是对自杀现象进行理解的一种尝试。迪尔凯姆从社会学角度认为,所谓自杀,就是“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会知道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现象的增多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变细所造成的社会病态而引起的,它跟种族、遗传因素、个人素质、心理状态、精神病、自然条件、气候变化等关系不大,而跟社会动荡、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工作变迁、生活变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迪尔凯姆显然强调了自杀的社会因素,忽略了个人对自己生命拥有最高掌握权的选择。1这也许是死亡伦理学中最煎熬人的心灵的问题,还是把它留给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吧。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特殊的社会现象中的特殊群体——诗人的自杀。诗人为什么自杀?这是自屈原自沉之后形成的诗人自杀的巨大“天问”,也是20世纪以来的世纪之问。我自知我现在无法回答这一思无所归的“天问”,还是先来看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那些运伟大之思的勇者是怎么解答这一世纪之问的。

最先把诗人自杀作为一个严肃而沉重的哲学话题作形而上的探讨的,恐怕要算是刘小枫先生了,一本《拯救与逍遥》因其绪论“诗人自杀的意义”演绎得异常精彩而曾在学术界颇为流行。在绪论中作者非常聪明地赋予诗人以意义,自然也赋予诗人自杀以意义,他极力让人们相信“不管中西方的自杀现象背后隐藏着何等复杂的问题,不管中西方的土地上人间血泪的流淌出于何等不同的原因,在这两个不同的文明世界中,自杀和杀人都曾发展到自己的顶点:根据信念理性地自杀,根据信念合理地杀人(按照加缪的说法)。这不仅逼迫现代人承认,人性并没有随着文明的进步改善多少,在人的天性中仍然还有一个黑暗的罪恶的渊薮;而且迫使我们怀疑,所有现存的信念——传统的也好,传统的衍生也好——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绝对可靠的。‘礼教原来也是要吃人的(鲁迅语)。’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所有传统的价值观念都遭遇到了正当的普遍怀疑。”“在这种普遍的怀疑精神中,诗人自杀了。诗人死于对信念的彻底绝望。”对于诗人们为了寻求终极解答而付出的鲜血和生命已经使他感到沉重得提不起笔来了,他肯定诗人自杀的意义在于“它恳求所有侥幸活下来的诗人们想一想,什么才是终极的意义和价值;想一想自己所具有的信念是否是真实的、可靠的。”他指出诗人可以接受绝望感,但不能够生活在绝望感之中,因此只有三条退路:一、自杀或发疯;二、用钢铁的武器或精神的武器杀人;三、麻木或沉醉。真正的诗人为了探索终极意义而流尽最后一滴鲜血。于是刘小枫先生毅然“站在时代的深渊中向真实的超绝神圣祁告”,为探寻真实的终极意义展开了一场马拉松的诗学意义上的追问。

我不知道刘小枫先生是否属于海德格尔所说的那种担当起在世界的黑夜中对终极价值追问的诗人,至少他的勇气是惊人的,让人刮目相看。

90年代当重复发生的诗人自杀事件引起人们的关注时,一些人甚至对“诗人之死”过分赞颂和推崇,发展到关注诗人胜过关注诗本身的地步。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再度升温,当然也不乏刘小枫式的追问。北京大学的王岳川先生以其纵横文坛的机智和不相信会抵达终极真理的科学态度再度对诗人自杀问题展开了咄咄逼人的追问。他认为我们面对的诗人自杀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生命意义追问和价值问题,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同时他又相信诗人有真伪之分,伪诗人每日制作的是缺乏“当代性”的历史本质的无生命之“诗”,是一种患了严重贫血症的诗,他们显露的是世纪末诗界的疲惫的尊容。正因为如此,海子沉重的死亡不仅给每个生者留下了巨大的问号,而且以其鲜明的刻度标明“生命之轻”的不合法,是给90年代“轻飘的生”的一个巨大的反讽和一个寓言。他以海子的知己和知音的口吻不无肯定地说:“一个24岁的生命,他在临终时想些什么?他为什么要如此疯狂地写诗盈箱而又急促地敲响空寂的山海关?为什么就不可以多一些凡夫俗子的快乐和那种‘潇洒走一回’的心肠呢?没有人能知道。在‘走’

之前,他毁掉了全部信件。他的很多朋友只能在事后回忆他,而这种回忆大多是对诗人自杀的某种误读。所以,人们给海子立了很多光环——语言的花圈,想把他捧成一个灿烂夺目的诗人一位被流行消费或崇拜的诗人。我想,海子不愿意加封任何有光环色彩的东西,想孤独地去面对自己的那份真诚和思考,面对天地人神四重根发问,然后孤独地去做自己无法逃避的选择。”

王岳川充满感情和想象的言说让我们似乎对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有些心仪,也让我们对吴晓东在他的《阳光与苦难》中所说的诗人的死不是“一般的死”,而是“巨大的死”,“是不可重复的个体所完成和做出的一项无法规避的特殊功业”

似乎也有一种同感,他坚信“死去的诗人们是怀着对生命的巨大的热爱远逝的”,作为幸存者的我们当然也希望这是真的。2不过,就在刘小枫关于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被一些人津津有味地重复时,北京大学另一位新锐思想者章启群先生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在谈到当代诗人海子自杀事件时对刘小枫关于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进行了坚决的否定。章启群对一些评论家讴歌、赞美、甚至神化海子自杀,将海子自杀的具体事件用一些呓语般的嚷嚷炒作成一个神圣的话题,奢谈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感到滑稽和吃惊,他觉得让这股风吹下去,将是当代中国诗歌界的灭顶之灾,因为“中国当代的有些诗人似乎已经被诱发出了一种死亡的情绪或情结。”他认为不管因反思而自杀还是因绝望而自杀的诗人与其他自杀的人一样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从逻辑上说,刘小枫先生所谓的诗人自杀是由于对信念的绝望这一命题无法成立。

因此,在整体上不存在所谓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从历史和现实的生活来看,诗人自杀与其他人自杀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无论是逻辑推论还是经验检验,诗人自杀都不是必然具有形而上的意义。”因此,“一个被说得沸沸扬扬、玄乎其玄的话题,原来是个子虚乌有的假问题!”这显然是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新锐思想者,其锋芒之犀利,出语惊人绝不在当年刘小枫先生之下。3章启群和刘小枫孰是孰非?这不是我论述的任务。对他们针尖对麦芒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虽然我觉得都富于哲学家的善辩和智慧,也不乏诗人的才情和想象,但我决不会同意我感到偏颇的其中哪一种说法。要不然,我不过是拾人牙慧或者炒冷饭而已。我感兴趣的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激情和睿智以及挑战传统的勇气。不管是舍我其谁的一捶定音,还是始终“在路上”的紧紧追问,都是在热情和生命的燃烧中寻找终极的答案。

正是这些运伟大之思之勇者,才使懵懂的我也想思考一下诗人自杀的缘由,尽管我的思考不会有什么结果,也不是什么形而上,只是形而下而已。然而是人就要思考,那怕上帝发笑,我思故我在。因此我虽不能运伟大之思,却可以用我渺小的灵魂去体验诗人那沉重之思,磕开通向诗人心灵的大门。我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关心诗人的自杀问题,也明白不是所有的诗人都关注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苟活的个体只有在世俗的忙碌中偶尔获得一次审视灵魂的契机时,或许才能有所思。我以思索来消蚀忙碌无聊的时间,在这迷惘的世界里写下我对世纪之问的随想,写下我的静心思虑,虽踽踽独行,却毫不后悔。

同类推荐
  •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后面还有一个等)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说明国学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偶尔在聚会间,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说一说这些话,即能增长知识,所谓国学,又能高谈阔论,而有很多,这有多好,尤以先秦诸子学说为重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看不懂的日本人

    看不懂的日本人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次。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你都应该了解她。因为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热门推荐
  • 娘子往哪跑

    娘子往哪跑

    【本文半价,走过路过的不要错过了,跳楼大甩卖了啊!!!只要两块多钱哟!】中央情报局的主要骨干,代号“L”,成绩优异,获过一等功.为了搜集情报,俨然进了疯人院。不仅要装成精神病,还要做出一些精神病的事情。只是情报得手时,意外出现。再醒来时,却变成了一个六岁小破孩身上。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哪?穿越!古代!还架空!对天狂笑,伸手一指,玉帝,如来,耶稣,我哪得罪你们了啊啊啊~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只能好好在这异世生活。还好,干的是老本行,只不过换了千年老古董做上司。眼前这个美少年,现在十四五岁的样子,过几年就变成美青年,然后是美男。自己是不应该先下手为强呢。手里拿着刚刚不知道在哪摘下的红色鲜花,眼中带着浓浓的深情,“帅哥,做我男朋友吧,我会宠你一辈子。”美少年看了看我手中的花,并不接过去,美少年的桃花眼中全是戏谑,“噢?怎么个宠法。”什么?这美少年是自己的主子?那我刚才的话能不能收回。接到任务,到武林世家里面‘拿’点东西,扮作即将成为这武林世家好太太的贴身秘书,可是谁料到,这好太太和情人跑了,任务还是要继续的,只能委屈自己当这个好太太到那个被戴绿帽子的相公家走一遭。“娘子,偷了为夫的东西就想走。”武林世家传人,拦在前面的人,依旧是平时温文尔雅的样子,现在看起来像个无赖痞子。“相公,我只是借去看看,以后还你。”我缩着身子,带着谄媚的笑,对着自己的‘夫君’讨价还价。又是任务,到邪教教主那‘借’点东西,这次顺利,混个小侍卫,可是这邪教教主,竟然是只玻璃。“小夜夜,过来给主上我亲一口。”邪教教主,细细的丹凤眼挑起,朝着自己抛了个媚眼,邪魅的样子,女子比之都不如。“教主,属下不好这口。”自己被这人妖勾的心痒痒的,但是更加看中自己的小命。****************************************************【弑情】
  • 阿修罗王传5

    阿修罗王传5

    千年之后,一段往事,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众神之间隐藏真相,少年为寻找真相,夺得万人天下,以武相逼,揭露出惊天阴谋,故此战争爆发,揭露历史背后的污点,成为真正的-----暗黑破坏之神……
  • 优美的田园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田园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暴君的冷宫皇后

    暴君的冷宫皇后

    “你的命是本王的,本王什么时候想要,你就得给!”久久等不到回答,转身一看,这该死的女人,竟然当着他的面就这么睡着了?!……“你就是靠这张绝美的脸诱惑男人的吧。”他在看她,眼眸似刃,破空而来,似冰化雪,叫人心生寒意。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严格忠实于原著;揭示原著思想精髓,解析古人千年智慧对现代职场、官场、商场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儒、法、道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心理学、厚黑学、说服术三者合一。
  • 厉冰冰奋斗记

    厉冰冰奋斗记

    厉冰冰,一名18岁农家女孩,最开始是宾馆的临时工,通过努力,她转为正式编制;她读夜校,顺利考取了司法局的公务员资格;到司法局上班,她如鱼得水,很快就升任主一职,与上司及同事相处得无比融洽;当所有人觉得她会在仕途上大展拳脚时,她选择了去体制外,拥有自己股份的律师事务所
  • 食物排毒与养生保健全书

    食物排毒与养生保健全书

    永葆青春、延年益寿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医学界通过多年的科学实践,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它能够使人不早衰,少得病,并且可以达到养颜美体、延年益寿的效果。这条路就是清理体内的垃圾和毒素。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