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8800000018

第18章 两位母亲——母慈子孝,母正子直(5)

金俗这才发现,她演戏演得太逼真,所以不知不觉就把裤子给脱了,刚才情急之下,连裤子也忘了穿,就冲出来了。于是她赶紧把裤子提了起来,说:“我刚才拉屎拉得意犹未尽,所以现在顺便脱裤子放屁,清理一下内存。”

“那我请问你清理完你的内存没有?”马仔不敢睁开眼,问。

“内存清理完了,桌面也整理干净了,回收站也清空了,你现在可以回头了。”

马仔转身,透过手指的缝隙,发现金俗确实已经把裤子穿上了,就把手放了下来,说:“大姐啊,你这玩笑可真是开大了!”

金俗尴尬一笑,说:“下次不开了,不开了!对了,你刚才说的那事儿……”

“是真的,我没骗你。”马仔说,“皇帝就在你家门口等着呢,快出去与他相认吧!”

金俗将信将疑,就跟着马仔走出去了。武帝等了半天没见人,现在正哼歌解闷,这下子见了金俗,就问她旁边的马仔:“这位可是我姐姐?”

马仔点了点头,说:“正是。”

武帝赶紧下车,握住金俗的手,说:“大姊,何藏之深也!”(《汉书·外戚传》)

姐弟相认之后,武帝也没时间开车去跟金俗兜风,就赶紧回到了皇宫,和姐姐一起去谒见王太后。

王太后当年与金公子成婚,生下金俗不久,她老妈臧儿就让她离开了金公子,把她送进太子宫去了。母女俩阔别多年,如今终于相见,心中激动,自然不必细说。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当年窦太后和她的弟弟窦广国失散,多年后再度重逢,现在又轮到金俗和刘彻姐弟相认,果然,历史是一再重演的啊。

(第四章)关于母亲

下面继续说一下窦太后。

窦太后这个人,非常喜欢黄老之言,一本《老子》,被她翻了许多遍,基本上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把《老子》倒背成《子老》。

窦太后是长辈,景帝和窦氏家族的人是晚辈,晚辈必须要听长辈的话,所以,他们不得不跟着窦太后一起,刻苦研读《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他的思想可以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清静无为。

西汉初年四位统治者,高祖、吕后、文帝、景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老子思想的影响,这四人坚定贯彻和实施了“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人口得以迅速增长,西汉帝国的综合国力也因此迈向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境界。

但是到了汉武帝执政的时代,情况就不同了。刘彻这个人,有着极其强烈的领土扩张欲望,他渴望建立属于自己的功业,因此,他对老子这种“清静无为”的思想一点都不感冒,他喜欢的是孔子,是儒学。我们所熟知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汉武帝给折腾出来的——这一折腾就是两千年,汉以后历朝历代,无一不以儒学为尊,时至今日,迈入21世纪,儒家思想仍然深深影响着我们。

当然,汉武帝也并不是想折腾就折腾,至少在他刚刚登基的时候,他没法子折腾出太大的动静来。原因很简单,他奶奶还在皇宫里蹲着呢。

汉武帝跟他的奶奶窦太后,主要有两个矛盾:第一,窦太后手握部分权力,不肯放手;第二,汉武帝想要独尊儒学,窦太后却只对老子感兴趣。

由于第一个矛盾的存在,因此,汉武帝刚登基那几年,许多朝政大事,都要先向窦太后请示之后,才能作决定;由于第二个矛盾的存在,汉武帝一直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任用儒生为官,来治理国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也就是汉武帝登基第一年,这一年六月,汉武帝任用了两位儒生,一位叫赵绾(绾音晚),一位叫王臧。赵绾和王臧上任之后,向汉武帝提出了两条建议:第一,改变现行的一系列制度;第二,皇帝执政,理应自主,不必事事都要向窦太后请示。

这下子,窦太后生气了:好你个刘彻,任用儒生也就罢了,还偏要改变制度,抛弃老子思想;改变制度倒也罢了,还偏要限制我的权力,想要把我架空——告诉你,没这么容易!

于是,窦太后就把汉武帝叫来,怒气冲冲地说:“我的好乖孙!你翅膀硬了,不把我这个奶奶放在眼里了,是不是?”

刘彻摇头,说:“孙儿不敢。”

“哼!不敢,你还有什么不敢!”窦太后说,“我问你,你是不是任用儒生了?”

刘彻点头,说:“是。”

“那两个儒生是不是要你改变制度?”

“是。”

“那两个儒生是不是还要你不必事事向我请奏?”

“是。”

窦太后突然掏出一份资料,扔给了刘彻,说:“这是赵绾和王臧以前所犯下的罪状,你自己看着办吧!”

刘彻一看,上面罗列了一大堆罪状:3岁,抢了邻家女孩的糖;5岁,扒了幼儿园女同学的裙子;7岁,跟人打架;9岁,早恋;11岁,考试没及格,偷偷改成60分,欺骗家长;13岁,15岁,17岁……

刘彻看了老半天,才把这份资料看完,然后,他问窦太后:“奶奶,那你想怎样?”

“我不想怎样,还是你自己看着办吧!”窦太后接着掏出两瓶酒,递到了刘彻手上。

刘彻一看,酒瓶子上印着几个斗大的字:剧毒,请勿服用。但问题是,窦太后把毒酒掏出来,明显就是让人服用的。

这下子,刘彻什么都明白了,他面无表情地把酒瓶放进了兜里,说:“行,我知道了,我这就去办。”

过了不久,赵绾和王臧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他们到底为何而死,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想知道。

窦太后,她的政治影响力是巨大的。直至她去世之前,汉武帝都没有再任用过儒生——当然,她去世之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5年之后,窦太后辞世,享年70岁。

故事到了这里,也就结束了。

我这人有个习惯,那就是当我写完一段故事之后,会根据自己的分析和看法,在结尾写一些总结评论性的文字。这似乎是个好习惯,因为我在网上连载的时候,常常看见有读者回复说,他(她)之所以喜欢我这帖子,原因有二:一是我的文风比较诙谐幽默,二是我的总结评析比较到位,能让人读完之后有所感悟。

既然是个好习惯,那我当然要保持。不过,在写这段故事的总结评析之前,我先要说一些题外话。

事实上,我最初翻阅《汉书·外戚传》,看到薄太后和窦太后的故事的时候,由于里面的文字较少,我感觉没什么可写,于是,就跳过了这一段,写完吕后之后,直接写汉文帝身边的女人了。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我在网上已经连载到了东汉时期女人的故事。读者的数量开始逐渐增多,就有人问我说,楼主,你为什么不写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呢?貌似她在历史上也是有点儿名气的人物,是个强势女人,值得一写。

当时我已经把借阅的《汉书》归还了学校图书馆,正在苦心研读《后汉书》,所以,手头上并没有相关的资料,再加上我这个人比较懒,觉得如果回头重写的话,将会很麻烦,就漫不经心地回答说,看情况吧,可能写,也可能不写——当时是以为自己应该不会写。

我本意是想偷懒不写,但我料想不到的是,我会偷懒失败,不得不写。

我自幼热爱文学,醉心写作已有十年之久,期间写过无数篇短文,无数次给杂志社投稿,皆如泥牛入海,毫无音讯。上了大学之后,时间比较富余,终于狠下心,要写一个长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奋斗,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心中激动,自不必说。我当然是想让自己的作品不留遗憾,因此决定花点儿时间,先把这段故事写进去再说。

既然要写,就一定要写好。某些历史细节问题需要我翻阅大量的资料,经过一再推敲,反复斟酌,确认无误之后才能下笔,有时候写到后面,又不得不回头修正前面的错误,增删一些内容,如此一来,所要耗费的时间就更多了。

比如说这个故事中,我写道,“过了不久,文帝去朝见薄太后的时候”,其出处在《汉书·周勃传》: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

一开始,我以为“文帝朝”是“文帝上早朝”的意思,所以我本来的写法是,“第二天,文帝早朝的时候,平时很少上朝的薄太后,忽然现身了”。但后来翻阅《资治通鉴》,发现里面的说法是“帝朝太后,太后以冒絮提帝曰”,我仔细考虑了一下,薄太后作为一个女人,似乎不应该上朝,再者,她若是在文武百官面前指出文帝的错误,未免有损文帝的威严,因此,我最终认为,这个“朝”字,不是“早朝”,而是“朝见”的意思。

由于我最初判断薄太后和文帝是在早朝上对话,所以就设计了一些相应的对白,等到后来发现谬误的时候,这些对白就失去了意义,我不得不将其删除,重新再写。

所谓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如果写作的时候稍微大意,弄错了一个字,就必然会贻笑大方——这是我万万不愿意看到的。为了尽量少犯错误,我必须字字斟酌,在不知不觉间,时间也就这样流逝了。

又比如,《汉书·外戚传》里面说“窦皇后疾,失明”,我当时虽然知道窦漪房因病失明,却没有仔细推敲她失明时的具体年龄,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我随手写道,“这下子,窦太后不高兴了,她狠狠瞪了窦婴一眼,说”,后来再回头去看《汉书·外戚传》里面那句话,发现问题来了:窦漪房还是皇后的时候,就已经失明,后来她变成了太后,眼睛就更不可能看见东西了,试问,她又如何去狠狠地瞪别人呢?

所以我后来就把那句话删了,改为“这下子,窦太后不高兴了,她对窦婴说”,保持了文字的严谨性。

在我平时写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以上两例,有时候我甚至需要冥思苦想数日之久,才能有所收获,这里就不多讲了。

或许,我这部书的读者并不会像我一样,去关心某些细节问题,而且也确实不必关心这些问题——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只需要知道历史的大概情况,了解一些历史常识就行了,而无深入研究的必要。但是,读者可以一笑而过,我身为作者,却不能信口开河,胡言乱语,置历史的真相于罔顾,把自己的作品变成一堆毫无价值的文字垃圾。我不想违背我的良心,因此,有些原则和操守,我必须坚持——即使你并不知道我在坚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让我如此纠结,事实上,在描写某些细节的时候,我是很欢乐的。比如说本章第八节,我写道,“王夫人掏出镜子、梳子、口红”,地球人都知道,当时不可能有口红,我这样写纯粹是闹着玩儿的。假如剧情需要,别说口红,连原子弹都能掏出来——你们知道的,我只是为了博君一笑而已。

不知不觉间,题外话就越说越多了,还是就此打住。

我平时要动笔写某一段故事的时候,总要先看完相应的历史原文,心中有个大致轮廓和方向的时候,才会开工。一般而言,我会先写标题,再写章节内容,但我写这一篇故事的时候,已经写好了两万字的内容,却还是没想出个标题来——我弄不清楚故事的主线,我也找不到文章的主旨思想,换言之,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

幸好,在某个三八妇女节之夜,我窝在宿舍里码字,码得头晕乎乎的,忽然想起今天是我值日,就去把垃圾倒了,然后扫地拖地。在这个过程中,我紧绷的神经得到了舒缓,然后思维开始活跃起来,突然间就领悟了:这段时间以来,我所写的,不正是母亲的故事吗?这段故事的两位女主角,汉文帝的母亲,和汉景帝的母亲,她们的人生轨迹,就是我一直苦苦寻找而不得的故事主线呀!

想到这里,我马上坐回电脑面前,敲下了本章标题:两位母亲。

有了这条主线之后,我的写作思路也就清晰多了。没错,这一次,我所要写的女人,是母亲。

女人这一生,大抵只要扮演三个角色: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前面二者暂且不论,我来谈一下对后者的看法。

人们常说,女人有母性。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女性群体当中的性格特质,并不仅限母亲才能拥有,即便是二八芳龄的少女,也能“突然间激起母性”——这句话常见于小说当中。

母性,这大抵是一种悲悯之心,怜爱之心,是一种值得颂扬的优良品质,无法想象,一个女人若是没有母性,她将会是什么样子。

在一个家庭当中,母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是父亲所无法代替的。在我们的词典当中,只有“母性”,却从来没有过“父性”,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男人以世界为家,女人以家为世界。男人要做的事情总是太多,对家庭的投入总是太少,因此,在一个家庭当中,付出最多的,贡献最大的,往往是女人。

当一个女人变成母亲的时候,即意味着,她以后的一部分生活,将会围绕着子女展开。几乎每一个女人都要成为母亲,但并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成为好母亲——如何养育自己的子女,这是一门终极的艺术。

成为一个好母亲的首要条件,当然是要爱子女,这种爱必须不深不浅,不偏不倚。爱太深,便成溺爱,“慈母多败儿”,反成祸害;爱太浅,会让子女感觉从小缺爱,长大之后难免冷漠;爱太偏,爱这个多一点,爱那个少一点,会让子女感觉不公平,甚至心生怨恨,后果不妙。

除了爱子女之外,要想成为好母亲,还必须对子女实施良好的教育。这里所说的“教育”,教的并不是读书写字,而是为人处世。作为子女的第一个老师,母亲,她的一些日常行为,将会对子女的一生造成深远的影响。母慈则子孝,母正则子直,母仁则子善,母诚则子信。反过来说也一样:母亲若骄奢,子女则难以节俭;母亲若淫欲,子女则难以正派;母亲若凶暴,子女则难以善良;母亲若冷漠,子女则难以热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限于篇幅,我无法再对母亲进行更多的论述,下面还是让我回归历史,来谈一下对薄太后和窦太后这两位母亲的看法。

薄太后,她是一位好母亲。她生下刘恒之后,刘邦对母子俩不管不顾,对于刘恒而言,他基本上可以说是生长于单亲家庭,他虽然有父亲,但有跟没有一个样。刘恒缺乏父爱,薄太后就给他双倍的母爱,使他不至于变得冷漠。

薄太后处世低调,为人善良,她的儿子虽然是皇帝,她却从来没有向儿子提出过什么过分的要求,以免让儿子感到为难;她的儿子若是做了什么不对头的事,她就会指出他的错误,希望他能够改正,做一个有道之君——历史有记载的,是她让文帝听从了张释之的劝谏,是她让文帝释放了无罪的周勃,历史没有记载的,当然就更多了。

汉文帝知道,他的母亲是一位好母亲,母亲深深爱着他,他也深深爱着母亲。他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相传,薄太后曾经一病三年,他为了侍奉母亲,衣不解带,目不交睫,一定要亲口尝过汤药之后,才去喂给薄太后喝。故后人有诗赞曰: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我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因为,像薄太后这样的好母亲,本来就应该拥有这样孝顺的儿子。

至于窦太后,她就不能被称之为好母亲了。她的爱太偏,爱少子多,爱长子少。她溺爱少子,想要让少子登上皇帝之位,但这显然已经违反了皇位继承的基本原则,因此招致大臣反对,这让她的长子感到非常为难。后来她的少子谋害大臣,犯下死罪,本应处斩,但她日哭夜哭,导致她的长子斩也不是,不斩也不是,就更加为难了。她的少子死了,本来跟长子没关系,但她却硬要怪罪长子,说什么“帝果杀吾子”,摊上这样的母亲,要让她的长子怎么做,怎么说?

哎哟,我的妈呀!

同类推荐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善良·为更加不幸的人捐款

    善良·为更加不幸的人捐款

    张海君主编的《善良·为更加不幸的人捐款)》收纳整理的诸多关于善良的小故事,就是通过不同的情境再现让我们感受善良的力量,进而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善的意愿。不谈因果循环,单单就从一个人的本性出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带给大家小小感动的同时,也能够唤醒大家心中那一股最原始的、小小的善念!
  • “三高”怎么吃怎么养

    “三高”怎么吃怎么养

    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时离不开饮食的调理。《美食天下(第2辑):“三高”怎么吃怎么养》选择对症食物进行科学食疗,减轻“三高”药物的副作用,从根本上抵制病情诱发因素,彻底远离“三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豪门媳妇

    重生之豪门媳妇

    重生在豪门,华衣美食帅老公。可是老公太花心,小三带球找上门。当偶好欺负吗?偶要大爆发!!!本书有群了,群号115191847欢迎大家的加入,敲门砖:书内任何一人物名。新坑《阿杏》,宋劭琳穿越到古代的故事,简介:她本是现代的豪门小姐,真正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可却穿越到古代的贫苦人家,她该怎么改变她和家人的生活?~~~~~~她说:这一辈子我都不可能爱上任何人。他说:阿杏,如果能让你在梦中也叫我的名字,我就是死了也甘愿……点开作者信息就可以直接点开。新书求收藏求推荐!谢谢亲的支持!O(∩_∩)O~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黄泉眼之印3:勾长空之影

    黄泉眼之印3:勾长空之影

    因为工作的关系,邹凯男经常要出海。一次,公司领导孟洋重金邀请他出海一起从事一项生物技术的研发,自从踏上黄泉眼岛之后,接连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 漫漫至尊路

    漫漫至尊路

    人界、仙界、神界,谓之三界……引气入体,锻造根基,凝结金丹,丹破成婴,再进一步,便为化神,此乃人界修炼法门之大纲……面对漫漫至尊之路,主角坚守道心,毅然说道:“至尊之路,绝非一马平川,定是艰难险阻、危机四伏之路,然,纵使其长漫漫,吾也——毅然踏上。”这是一个残酷却理想的世界,弱肉强食、实力至尊是这里的不二法则。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