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7100000005

第5章 和光同尘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释

冲:通“盅”(chōng),器物虚空。

湛(zhà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湛”、“沉”古代读音相同。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万物之中,不见形迹。

象帝:天帝。

译文

道虽然空无所有,却怎么用也用不完。深远,如同是万物的本源。

道的锋芒被消磨,繁杂被消解,调和于光芒,混同于尘土。深沉地隐含于万物之中,似有似无——无所不在又难以察觉。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可大概是天帝的先辈。

王弼《道德经注》

夫执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执一国之量者,不能成国;穷力举重,不能为用。故人虽知万物治也,治而不以二仪之道,则不能赡也。地虽形魄,不法于天则不能全其宁;天虽精象,不法于道则不能保其精。冲而用之,用乃不能穷。满以造实,实来则溢。故冲而用之又复不盈,其为无穷亦已极矣。形虽大,不能累其体;事虽殷,不能充其量。万物舍此而求主,主其安在乎?不亦渊兮似万物之宗乎?

以一个家庭的角度、尺度来看问题,不能保全一家;以一个国家的角度、尺度来看问题,不能保存一国;竭尽人自身的全部体力,也还是不够自己使用。人虽然知晓万物,治理却不依靠天地之道,所以不能周全。地虽然是由魂魄构成形态的,不遵从天的法则则不能使魂魄完全安宁;天虽然是由精微物质构成的,不遵从道的法则则不能保全它的精微。虚空之物发挥作用是没有穷尽的。满达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充实,充实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外溢。所以空虚而发挥作用还能一直保持空虚、不满的状态,它所能发挥作用的时间也达到无穷的极致了。形体再大,也不能牵累、束缚本体;事物再怎么纷繁复杂,也不能不留回旋余地和机动时间。万物舍弃它们的不被束缚、不充实的状态,而追求一种实实在在的依赖、满足和寄托,真的有这样的一个东西存在吗?万物的本始不是像深渊一样深不可测吗?

锐挫而无损,纷解而不劳,和光而不污其体,同尘而不渝其真,不亦湛兮似或存乎?地守其形,德不能过其载;天慊其象,德不能过其覆。天地莫能及之,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

道的锋芒被消磨却自身无损,繁杂解除却毫不费神,与光调和却不染污它的形体,混同于尘土却不玷污它的本质,有锋芒可挫、有繁杂可解、可与光调和、可与尘土混同,这体现了一种物质性,然而与物质相互作用却并不改变它深刻的本质,这不正是一种深沉而似有似无的状态吗?地有它的固定形态,地的能力和品质不可能超过它的形体所能承载的;天有它的广阔形象,天的能力和品质不会超过它的形象所能包括的。天地被它们的形体局限而达不到的,不正是天帝的始祖吗?帝,这里指的是天帝。

苏辙《老子解》

夫道冲然至无耳,然以之适众有,虽天地之大,山河之广,无所不遍。以其无形,故似不盈者。渊兮深眇,吾知其为万物宗也,而不敢正言之,故曰似万物之宗。

人莫不有道也,而圣人能全之。挫其锐,恐其流于妄也;解其纷,恐其与物搆也。不流于妄,不搆于物,外患已去而光生焉。又从而和之,恐其与物异也。光至洁也,尘至杂也。虽尘无所不同,恐其弃万物也。如是而后全,则湛然常存矣。

虽存而人莫之识,故曰似或存耳。道虽常存,终莫得而名,然亦不可谓无也,故曰此岂帝之先。帝先矣,而又先于帝,则莫或先之者矣。

道给人的感觉虚无,像是不存在一样,然而万物都遵循它的规律,天地再大,山河再广阔,也都遵循着道。因为道没有形象,所以就像空无一物的一样。由于它的深远、深刻、无法被人完全了解透彻,我们知道它是万物的本源,但是因为我们无法全面、准确地了解它,我们的语言无法全面、准确地言说它,所以只说它像是万物的本源。

道在每个人身上、言行中都存在,而圣人能够完全体现。消磨锋芒,使它平和,恐怕它过分参与、影响而流于虚妄;消解繁杂,使它纯粹,恐怕它和物质纠缠在一起。不流于虚妄、不与物质纠缠,外部的不良影响已经去除,光芒就生发出来了。又与外部的光芒相协调,恐怕它完全特异于物质之外而让它保持与物质的联系。虽然是不洁的尘土也要与其同行,恐怕它丢开万物。这样之后才能完全,就深远而永存了。

虽然存在但人们无法直接地感知,所以说若有若无。道虽然是永存的,最终也没法为它命名,然而也不能说它不存在,所以说它可能是天帝的先辈,只能靠天帝这种古老、伟大而又相对确定的事物来定位它。天帝已经诞生够早的了,道比天帝还要早,也就没有什么事物比道的存在还要早了。

同类推荐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热门推荐
  • 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她只是个宅女为何苍天也不让她好过?她只是个宅女为何苍天也不让她好过?她明明就是为了救朋友而来的为何还要扯上这些幺蛾子什么的?其实——本文就是一个真正的宅得有滋有味的女子为救朋友而到了一个让她晕头转向的古代,有一个让她晕头转向的身份,最后晕头转向中发誓要找到朋友一起回家的故事。
  •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这是一本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的知识性写实散文集,也可以说是《修志人眼中的北京——志说北京》的姊妹篇,是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北京晨报合作,由晨报编辑记者撰写,陆续在晨报《志书撷英》专栏发表,经两年多的辛勤劳作,在专栏刊出100期后,集结而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人类未解之谜

    人类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未解之谜”。
  • 半个苹果的爱

    半个苹果的爱

    在作者的word文档里有一个名为“心灵呓语”的文件夹,对朋友的爱。它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我夜深人静时作者对这个世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保存在这个文件夹里的文章不是小说,饱含作者对父母的爱、对儿女的爱,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80多篇。,也不是传奇。是从作者心灵深处涌动出来的文字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犀利王妃:单挑冷魅王爷

    犀利王妃:单挑冷魅王爷

    新婚夜,某王妃一手扯下红盖头,星眸狡黠:“王爷,你要休妻吗?我替你打官司。”冷面王爷深眸眯起,目光阴鸷:“本王没打算休妻,你,生是本王的人,死,也是本王的死人!”靠!生要当他的人,死要当他的死人!挨千刀的,不要以为你是高富帅,姐就会迷恋你。你不休我,这可是你自找的。屌丝王妃PK高富帅王爷,是平分秋色还是两败俱伤?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渣女重生之前任

    渣女重生之前任

    结婚七年,终究还是敌不过七年之痒。被小三陷害,保释自己的居然是一直深爱自己的前任。莫名死去,却回到了十年以前,正是自己读大学和前任恋爱的日子,这辈子,将会珍惜这份感情。
  • 树荫下消失的锦年

    树荫下消失的锦年

    一年前他的家庭破产,父母躲债在外,留下他独自守着家庭,陪伴他的是从小的青梅竹马。一次他和债主打斗的过程中被毁了容,之后被父母送去了韩国治疗。一年之后整过容的他再一次回到了曾经生活的城市,再一次遇见了她,遇到了一群男生女生,在平凡的校园里,过着平凡的生活。那些已经消失的,和不曾消失的,渐渐的就在我们恋恋不舍的回忆里开始模糊了。香樟树的树荫最后遮住了过去的路,同时也遮去了我们的记忆,飞鸟破空悲鸣,那些破碎的伤口突然被拉的越来越大。时光,像是裂出了一道缺口。于是那些所谓的悲伤,所谓的泪水,所谓的回忆,都一涌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