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9300000019

第19章 激流勇退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社会各项工作也逐渐转入正轨。“中国画研究院”的筹建也告就绪,1979年李琼久得到平反,恢复公职退休。一天,正在天后宫作画的李琼久突然接到北京来电,通知他赴京入组“中国画研究院”。盛志中回忆说:“我在李老师家中看了电报,催他上京参加中国画研究院,没听到老师言语便将电报丢进纸篓,没当一回事。当时还不知有多么重要,真该把它收藏起来。后来又来电催他几次。”李琼久对此事一直守口如瓶,从未提及。

中国画研究院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国家组建的唯一“国家画院”。有资格入组,对每个国画家来说,无疑是一生中莫大的荣誉。李琼久为何婉拒,隐居不仕,自毁前程呢

贫困交加困京城

李琼久冲出四川盆地,一跃成为中国画坛当红明星。然而有谁知道,在这花团锦簇、风光无限的背后,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辛酸。

其一,经济危机。

来京一年多,尽管作画无数,为国家创造了财富,然而得不到画酬。他的收入,也仅仅是创作组每月补贴八十五元(工资以峨眉山打零工的每月四十五元计)。他在信中写道:“虽是首都,没有一定经济和物质基础,内心总是惶惶然……工资中部分要寄回家,抽烟、零花后所剩无几。创作组八十五元补贴,生活怎么过哟。”有次出差写生,李琼久竟身无分文。无奈之下,张正恒拿了两张他的小画,到荣宝斋换来一百元作旅费,其中还要寄四十元回家。

胡咏娴长年生病在家,医药开支是个无底洞,生活费全都要李琼久一人应付。来京没几天,家中就闹起“经济危机”,托人来要十五元交房租。李琼久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家中“放警报”。

在乐山老家,除每月四十五元打工收入外,还有画竹帘的贴补一百多元,可以勉强维持开销。而在北京,却只有这点干巴巴的净收入,其窘迫可想而知。

其二,疾病缠身。

来京以后,天气干燥,水土不服,李琼久身上长满皮炎包块。他在信中悲叹道:“我的有生之年不多了,逐渐在出病,肠炎、直肠瘤常常作胀,精力也差。一到下午简直不想动,连散步也不想去。每天饮食四五两饭就解决了,但又不饿。一天总是拉二三次肚子,不是稀便是水气……近日生病精神很差,不想动,以坐着休息最舒服。人老了逐渐出病,似乎即将住院的样子……”(1978年5月4日给苏国超的信)

随着创作任务压力加大,他已感到力不从心。

“……肠炎刚完,马上又是重感冒,一直头昏眼花,看样子不让我满七十五岁。因情况很不妙,我多年想到的极端痛苦恐怕快临头了……这两年来太劳累了,同时一切都很不顺心,花费精力太大……近日感觉自己实在是老了,也不能承担这个繁重的艰巨的任务……”(1978年8月23日给苏国超的信)

“……我近月来都是昏头昏脑的,那种可怕的思想压力(已发现有心血管病变)在脑子里十分沉重,胜于往日数倍,发作后总是两三日,少则七八个小时……这样怎能创作……”(1978年9月20日给苏国超的信)

其三,政策落实迟迟未果。

抛下病中老妻,拖着年迈残身,飞越千山万水赴京“赶考”,只求落实政策讨回饭碗。然而苦熬苦等,却迟迟没有结果。

1978年元月,华君武亲临成都,会同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领导同志,到乐山落实李琼久的政策,将退职改为退休,遭到抵制。李琼久在信中写道:“……(地方)老爷们所不满的是,我突然被北京抬得太高,因而他们思想上转不过弯来……看来阻力还是很大。我一生的不幸遭遇实在太多了。解放二十多年来没有一天平静过,总是在激浪里过日子,不是家破就是人亡,不然就病魔纠缠,没有一天安定过。本想平静地度过这一生,偏偏是这样。是命上带还是运上带呢 真的不知道,也就是说命该如此,看来是命上带吧 久留北京情绪不高,还是回去打工算了……”(1978年1月18日给苏国超的信)

从李琼久决定“赴京赶考”那天起,就没有抱什么更多的奢望,只求能尽快结束几年来流浪漂泊的日子,还一个安定平静的生活。既然北京不能落实政策,还是打算回四川靠打零工、画竹帘自食其力吧。

其四,退路阻断。

令李琼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形势的发展比他预料的更糟糕。随着峨眉山旅游开发的进展,为他生存留下的最后一条路已被堵死了。

原来,远在四川峨眉山的童谣由于“不听招呼”,一意孤行,保护支持李琼久激怒了地方领导,很快降罪下来,重新将他调回峨眉县新华书店工作。听说老童的遭遇,李琼久深感震惊:“阅后心情十分不快,内心很不平静,老童之走对我来说,今后的一切计划已被摧毁,等于一个霹雳炸雷。”(1978年4月28日给苏国超的信)又说:“童谣倒台了,下一碗饭到哪里去端哟!”(童谣回忆)

老童的离去,切断了李琼久的退路。落实政策无果,他成天心神不宁,寝食难安:“长安虽好岂是久留之地……我在北京一年两年终归还是想回家。”(1978年6月12日给苏国超的信)

老友反目,退隐回归

四川著名金石书家杨允中和北京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张正恒,二人鉴画品味极高。早年间,杨允中和张正恒与李琼久、陈子庄有旧交,尤其看重李琼久的才华。1972年,二人力荐李琼久到北京画院未果,并不甘心。五年后,李琼久进京参加中国画创作组,为李琼久欢欣鼓舞,不失时机地帮助他在北京打开局面。

北京之行,李琼久目的明确:服从组织,完成任务,落实政策,移师回乡。为此,李琼久时时谨慎、事事低调,甚至封锁在京活动的一切消息。杨、张二人对李琼久的期盼却是:打进北京,以其才华和实力,大展宏图。彼此期望不同,目的各异,让李琼久感到压力不小。在给苏国超的信中,他再三叮嘱封锁在京消息,“不与人告……吹嘘和夸耀不免伤害他人,而且有关人士听到以后会引起反感的……至于吹嘘的人,对我来说只是坏事。不管在四川、在北京,我并不是世界第一流的了不起的画家。而是个土包子,从来只见到井口那样大的天……从没有想过来北京亮一手……

“我现在有两怕!!一怕杨老师在成都吹,二怕张正恒在北京逢人乱吹。怕将来下不了台,留下个坏印象,往后不好办。李可染与我素不相识,从中造成隔阂十分不应该。别人是当今北京绘画界名流……你把我和他树立为对立面又有何好处呢 于我十分不利,十分有害的。

“……我这样年龄也不过活一年算一年,思想深处也没有在此蹲下去定居北京的想法。”(1977年11月26日给苏国超的信)

杨、张两位老友竭尽全力,只期盼李琼久能把握机会,在京打开局面,一展抱负。而李琼久乃出世之人,无缘功名利禄,故人生取向不同,目的相背。友人越帮矛盾越大,误解越深,终至老友反目,感情破裂。张正恒拂袖而去,杨允中闭门不见,直至1981年5月6日,在京作画的李琼久接到杨允中去世的电话后,甚为震惊:“昨晚10时接来电告知,这一噩耗从天而降,使我大为震惊,不知所措,连电话也听不清了……今天心情十分不快,事也不想做,话也不想说,只默默表示哀悼杨兄在天之灵。”(1981年5月7日给苏国超的信)

几十年情同手足的老友知己感情破裂,今又撒手人寰,离他而去,对暮年的李琼久无疑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世俗纠结、老友反目和京城窘境,其实不完全是李琼久洁身自好婉拒北京的主要原因。在他后来多次书写的一首唐寅《桃花庵歌》中可见端倪。

桃花庵歌

(明)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集诗、书、画于一身,有“明四家”之誉的唐伯虎,自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生前并非如世俗传闻那样美女围绕,大富大贵,风流倜傥,充满喜剧。这位在破落家庭出生,尔后仕途坎坷,屈遭“科场案”死里脱生的艺术家,虽然才高八斗,但一生靠卖字画糊口,安贫乐道,胸怀旷达,不愿“鞠躬车马前”,栖身“桃花庵”,自饮自斟,自得其乐,自有一番风流。五十三岁在贫病中逝去,家人无钱只好草草安葬,直到二十年后才由亲友凑足银两移葬于苏州城西。

1979年李琼久好歹落实了政策,被安置在乐山市文化馆领一份退休金。老两口依然靠他一人每月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艺术不曾为李琼久带来什么钱财,生活依然淡泊清贫。苦也苦过,乐也乐过,他仍我行我素,坚守不移。

在荣誉与金钱面前,人总是失去光彩。在李琼久看来,财富、荣誉以及繁华的都市永远与他无缘。“藏天下于天下”,唯有广阔无垠的大自然天地间,才是他唯一的栖身之所,在那里才能安顿他孤独的灵魂。他无法容忍剥夺他心中这块圣洁的净土,甚至不惜与老友反目。他赞赏和肯定唐寅不入世流,洁身自好的这种传统文人精神,表征了安贫乐道的,捍卫和坚守的,至死不渝的艺术与人格尊严的高度统一。应召进京,也许能让中国增添了一位艺术大师,但隐逸退让,却成就了一代难得的天才。

同类推荐
  •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韩晓婵、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五代花间录(五代分册)》攫取五代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科学家论语

    科学家论语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文献与研究》编辑部自2007年以来,以“世事评忆”为题,陆续编发了我国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有关论语,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这些科学家人都亲历了中国近现代目前许多重大事件,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旧与新、落后与进步、曲折与胜利等有切实的感受和对比。因此,他们在评忆、论语中对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科学家的责任的看法,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思考等,有其独到和深刻之处。为此,我们将李四光、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钱伟长、袁隆平等人的评忆内容,以《科学家论语》为名,结集出版。
  • 外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

    外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

    本书用精练的文字、简洁的语言记叙了在外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名人,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成功经历,激励我们昂首阔步,努力向前!解读名人,穿越时空,遍览那一幅幅生动、精彩的人生图景!
  • 品关羽

    品关羽

    “关公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无欺无诈,坦然而立。不可威凌,不能收买,不愿投机。“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银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平民百姓之敬奉关公,“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就在于义,在于忠,在于诺而不海。因为他生则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有灵于世。有所求而得报应,洪泽自远于是,兵家尊为武圣,商界奉为财神,民间敬为护佑平安的至尊。关公代表着平民的心意,是平民的神灵,是老百姓美好愿望的寄托。于是关羽从历史后面走出,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的神灵。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关羽进行了品读,力求给读者一个最真实的感悟。”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初吻

    初吻

    张贤亮,男,江苏盱眙县人,1936年 12月生于南京。1957年因在《延河》文学月刊上发表长诗《大风歌》而被列为右派,遂遭受劳教、管制、监禁达十几年,其间曾外逃流浪,讨饭度日。1979年9月获平反,1980年调至宁夏《朔方》文学杂志社任编辑,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开始专业文学创作。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土牢情话》、《龙种》、《河的子孙》、《绿化树》、《浪漫的黑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习惯死亡》等。本书集结了《初吻》、《河的子孙》、《普贤寺》、《肖尔布拉克》、《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玛格丽特的秘密

    玛格丽特的秘密

    “这是一个奇异的故事。上海美术馆里展出一幅16世纪的法国油画,画里就是著名的玛格丽特王后。林海是学法语的大学生,当他看见这幅油画时,竟突然昏迷。更离奇的是,当晚他去图书馆查找玛格丽特的史料,遭遇一名神秘男子在他手心写下一行法文,意为“救救我”!林海心存恐惧,在老屋阁楼夹层里发现一卷手绘羊皮书,上面写满了晦涩难懂的中世纪法文。林海找到了悬疑作家“我”。法国伏尔泰大学的奥尔良教授也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力邀“我”带着羊皮书赴巴黎鉴定。然而,浪漫之都等待着“我”的却是惊心动魄的昼夜。”
  • 乱世文宗洪迈

    乱世文宗洪迈

    本书应该说是一部洪迈传论。其前七章是以洪迈的生平为纲,阐述洪迈生命的各个重要时期最为重大的事迹,涉及时代、文学审美观、治世观念、历史观,可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而清晰的洪迈评传;其后二章《容斋随笔》、《夷坚志》则是对洪迈在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的综合评价了。如果有人想对洪迈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读一读此书必定会得到很大的满足。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珍藏版大全集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珍藏版大全集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惊世萌宝:医妃逆九天

    惊世萌宝:医妃逆九天

    她佣兵界的NO.1,杀伐果决,却因最信任的人背叛穿越,意外重生。她是家族弃子,遭人陷害。再次归来她带着惊世宝宝,惊艳了众人,更是惊艳了他。天才?她就让世间的人看看究竟谁才是天才,不洁?她就让天下人都知道真正的不洁。想要她死的人,必定叫他死的凄惨!想要她难过的人,她必叫其尝尝何为生不如死!
  • 纪伯伦散文集

    纪伯伦散文集

    纪伯伦是世界文坛一颗不朽的巨星,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他流畅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代的读者,是年轻人心灵的初恋,也是长者经历世事、募然回首的感悟。其作品融合了东西方心灵的精髓,超越了时空,成为了人类永恒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