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单稳定了战局之后,开始谋划反击燕军。当时的齐国几乎已经灭亡,面对强大的燕军,田单手中简直可以说无牌可打。田单知道,单凭自己手中的兵力是不可能战胜燕军的,于是另辟蹊径,想尽一切办法削弱燕军,壮大自己的力量,把战事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引导。
首先,田单为了除掉最难对付的敌人乐毅,实施了离间计:田单派人偷偷潜至燕国,散布流言,说乐毅其实早就可以拿下即墨,可是他故意放缓一步,原因是他根本不想为燕国效忠,而是想自己做齐王,为此在等待最有利的时机;如果燕国换别的人来领兵,很快就能把即墨城拿下。燕国人果然中计,大臣们纷纷要求燕昭王换掉乐毅。燕昭王对乐毅是十分信任的,不为这些流言所动,不过可惜燕昭王不久后就病逝了,燕惠王于是即位。燕惠王对乐毅就没有那么信任了,派了自己的心腹骑劫去前线替乐毅。乐毅知道自己回到燕国必定被害,于是逃回了赵国。
田单第一计成功,又施第二计。他下令全城军民,吃饭之前必须把饭菜摆到街上祭祀祖先,让祖先保佑即墨城不被攻克。结果每天到了吃饭的时候,即墨城中家家都把饭菜拿出来,吸引了很多鸟儿飞入城中。城外的燕国军队见鸟儿每天都按时入城,感到十分奇怪。田单趁机派人宣扬,说这是上天的旨意,不久就会有神人下凡来帮助我,做我的老师,为我出谋划策。燕军和齐国军民听了,都将信将疑。
一天,田单又在巡视军队的时候如此宣扬,一名士兵心血来潮,跳出来说,我就是神人,下凡来了!说罢转身就跑。田单急忙派人去追,追上之后把这个士兵拉了回来。士兵以为田单要军法处置他,吓得直哆嗦,谁知道田单却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他高高上坐,真的拜他为师。这个士兵不知所措,悄悄对田单说,我只不过是开玩笑,根本没有什么真本事。田单听了,诡谲地一笑,悄悄对这个士兵说,我知道,你可千万别泄露这个机密。以后,田单所有的指挥决策,都声称是奉了神人的指示。即墨军民不知内情,还以为真有这么回事,对田单更加信任,对守城也更有信心。
过了一段时间,田单又生一计。他派人去城外宣扬,说当初乐毅过于仁慈,齐国人不怕他,所以他打即墨总是打不下,如果燕军能够残忍地对待齐国人,把齐国俘虏的鼻子都割下来,并且把城外齐国人的祖坟都刨掉,齐国人一害怕就会投降。这些话传到燕国主将骑劫的耳朵里,骑劫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以前抓到的齐军俘虏全部割了鼻子,并下令以后抓到俘虏也都这么干,还让人把自己控制范围内的齐国人祖坟全刨了。即墨城军民见燕军如此残忍,不仅义愤填膺,恨得咬牙切齿,更知道了自己绝无退路,因此都拼死战斗,绝不投降。
田单继续用计,他让自己手下的精锐部队平时都藏在城中,只派老弱残兵、普通百姓站在城头守城。这样燕军从城外看来,就以为城内已经没有精兵强将了。此时,田单又找到即墨城中的一个大富豪,让这个富豪派使者出城向燕军主将骑劫诈降。使者骗骑劫说,即墨城内粮草已经用尽,兵力也少得可怜,此时城内人心惶惶,过不了多久百姓和普通士兵肯定就会叛变,主动献城。我奉我们主人的命令出来投降,只希望城破之日能够保我们主人全家性命。燕军围困即墨城已有三年多的时间,普通士兵很多都已经开始思念家乡,此时听说城破在即,都十分兴奋,以为马上就要大功告成,无心恋战,只等受降之后就早日回家。
田单在城中寻思,经过自己多次用计,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削弱燕军的实力,现在反击的条件终于成熟了。然而要想反击,还有最后一个困难要克服,那就是燕军的兵力远远多于即墨城的守军。目前即墨城中士卒只有数千人,围城的燕军却有几万,虽然燕军人心思归,即墨守军又以为自己有神明相助,斗志昂扬,而且对燕军恨之入骨,必定死战,但人数上的劣势实在太大,真要放弃城防的优势,发动反攻杀出城外,能不能战胜燕军还真不好说。田单知道,目前已经到了反击的最佳时机,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以后还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再有机会。因此,田单在几天之内苦思冥想,愁得头发都白了。
这一天,田单正在城头巡视,边走心中边想着兵力不足的问题。偶然之间,田单往城下望去,只见城中一个农民牵着一辆牛车,拉着一车柴火前行。路上有一个大水坑,牛车陷进了水坑,动弹不得,农民不断喝斥那头牛,却始终拉不出来。田单呆呆望着那辆牛车,忽然之间脑中灵光一现,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随行的士兵们见主将发愣了半天,忽然大笑起来,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田单笑了一会儿,命令士兵下城,帮那个农民把车弄出来,随后就留住那个农民问话。
田单问完农民话之后,已经是胸有成竹。于是他召集士兵,吩咐下去,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士卒们依计行事。三天之后的一个夜晚,月黑风高,燕军都已经入营休息。谁知此时忽然听得即墨城中鼓声震天,城门大开,只见一群头生利刃、浑身烟火缭绕的怪兽如排山倒海般冲了过来!燕军们都被惊得呆了,猝不及防,被怪兽头顶脚踩,顿时死者无数。怪兽之后,即墨守军跟着出来,乘势杀入燕军营中。燕军无法抵御,纷纷逃命,自相践踏,大败一场。骑劫想要约束败军,却根本约束不住,自己反而在乱军之中被践踏而死。
原来,田单经农民牛车的启发,把城中的牛全部集中起来,在牛角上绑上利刃,把牛全身绑上柴火点燃,大开城门,让数千头火牛率先冲出为自己做先锋,终于弥补了自己兵力上的不足,大败燕军,解了即墨之围。
这一战之后,齐军声势大振。田单率领即墨守军继续反击燕军,齐国各地军民也纷纷相助,不久就把燕军全部逐出齐国。一度落入燕军手中的七十余座城池也全部收复。田单从此声名鹊起,成为一代名将。
点评:田单从守即墨孤城到最后反击燕军,用了一计又一计,无论计谋怎么变化,目的都是削弱敌人,壮大自己。我们应该学习田单的这种战略思想,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办法增强自己的力量,减少阻碍自己的势力,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成就大事。
十六、商鞅笑里藏刀
战国前期,秦国意图争霸天下。但是实力不济,又地处西陲,中原诸国都把秦国当成夷狄一样对待,不允许秦国参与中原诸侯会盟,秦国争夺天下的愿望难以实现。
秦孝公在位时期,为富国强兵,颁布求贤令,广征天下贤才。结果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向秦孝公推荐了一个人,就是卫鞅。
卫鞅是卫国人,自幼勤奋好学,拜著名法家学者李悝为师习刑名法术之学,后在魏国相国公叔痤门下做中庶子。后来,公叔痤年老病重,行将离世,魏惠王亲自前来探视慰问,并请公叔痤推荐定国安邦的贤才。公叔痤就向魏惠王推荐了卫鞅。然而魏惠王并不喜欢卫鞅,所以对公叔痤的推荐不以为然。公叔痤知道魏惠王不会听从自己的意见,重用卫鞅,于是就跟魏惠王说,你如果能重用卫鞅,那当然最好,如果不想用他,那还不如干脆杀了他,以免他为别国所用,将来成为魏国的心腹大患。魏惠王答应了公叔痤。
魏惠王离去之后,公叔痤把卫鞅叫来,对卫鞅说,刚才大王让我推荐人才,辅助魏国称霸,我向大王推荐了你。可是大王对你似乎并不感兴趣,恐怕不能重用你。我见大王心意如此,就对大王说,如果不能用你,就杀了你以免为别国所用。我是魏国的相国,做事要先公而后私,建议大王杀了你是我的公心,现在公事已经说完,论到咱们的私交,我才告诉你这个消息,大王不久就要杀掉你了,你赶紧收拾行李逃走吧。
卫鞅听了之后,并不着急,反而微微一笑说道,相国大人先向大王推荐我,现在又让我逃命,我卫鞅感谢您的一片好意。只是我觉得,大王既然不肯听信您的意见重用我,那么肯定也不会听您的意见来杀掉我,我又何必急急忙忙逃走呢?
卫鞅果然没有马上逃走,不久,公叔痤病重去世,卫鞅在魏国又待了一阵,找不到能够施展自己才华、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正好听说秦国正颁布求贤令,于是来到秦国,通过景监的门路见到了秦孝公。
卫鞅见到秦孝公之后,先对秦孝公讲述帝道、王道之术,秦孝公根本不感兴趣,反而责怪景监推荐了不合格的人。后来卫鞅再见秦孝公,为秦孝公讲富国强兵的霸道之术,秦孝公才对卫鞅刮目相看,让卫鞅主持秦国的变法大业。卫鞅终于有了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经过数年的变法,秦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然而进取中原,秦国的地理位置是一大劣势。秦国远在西边,要想东进中原,地势险要的崤山是必经之路,而当时占据崤山一带的正是魏国。于是,公元前341年,秦国联合齐、赵两国攻打魏国,试图打通崤山通道,打通秦国称霸中原、统一天下的大路。
魏国之前经过李悝、吴起等人的变法治理,国力强大,是战国前期的强国。但是经过了马陵之战,庞涓中了孙膑的计策,兵败身死之后,魏国的实力大为削弱。这是秦国打败魏国、进取中原的好机会,因此秦国上下对这一战都很重视。秦孝公派卫鞅为大将,率军攻打魏国在崤山一带的重镇吴城。
吴城是当年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的军事重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粮草堆积如山,士卒训练有素。卫鞅率军攻打,强攻了几次,都不奏效,反而损折了不少兵力。卫鞅知道硬攻不是办法,于是就开始琢磨用计拿下吴城。经过再三考虑,卫鞅把目光对准了吴城守将公子昂。
公子昂是魏惠王的弟弟,性格豪爽,有古君子之风。早年公叔痤做魏国相国的时候,公子昂曾在公叔痤门下学习,当时和卫鞅是至交好友。后来公叔痤病死,卫鞅不受魏惠王重用,公子昂还为卫鞅感到十分惋惜;后来卫鞅西去秦国,还是公子昂赞助了卫鞅百金作为盘缠,并且给秦国宠臣景监送了厚礼,让他把卫鞅推荐给秦孝公。所以公子昂可以说是卫鞅的朋友兼恩人。如今二人在战场上各为其主,刀兵相见,确实可叹。
卫鞅对自己的这个老朋友太了解了,知道公子昂为人忠厚心善,作为朋友来说令人如沐春风;但作为军事统帅来说,不免有些太感情用事,不够理智。卫鞅针对公子昂的性格弱点,开始用计,他先是写了一封信给公子昂,信中说,当年我与公子您相交莫逆,相互引为知己,谁知今日却要兵戎相见,实在是让人伤心。我和您敌对,无论谁胜谁负,都是我不忍心看到的,不如我们当面相见,痛痛快快喝一顿酒,然后订立盟约,秦魏两国划定边界,互不侵犯,从此结为兄弟之国。我相信以我现在在秦国的地位,秦孝公一定对我言听计从,订约不是问题。这样既拯救了两国千千万万士卒的性命,又成全了我们的朋友交情,何乐而不为呢?望您三思。
公子昂见到这封信之后非常感动,再派人一打听,秦军前锋部队已经开始后撤,于是更加高兴,马上就决定前去赴约。手下将领劝他说,秦国是虎狼之国,和夷狄一样。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公子不可冒险前去,万一有什么闪失,国家重任谁来承担?公子昂对这些将领的意见却不以为然,说我和卫鞅是什么关系,就算他不念朋友交情,至少也得念我助他前往秦国,搭上景监这条线的恩情吧?我信得过卫鞅。于是一意孤行,没做什么太多准备,只带了少数卫士,就前去赴约了。
公子昂到了约定的地点之后,见卫鞅早已在那里等候,也没带太多人来,而且都没带武器,显然是很有诚意。公子昂见了之后大喜,以为自己果然没有看错卫鞅。见卫鞅已经准备好了酒席,于是欣然入席。二人把酒言欢,一起叙旧。饮到酣处,卫鞅满面春风,起身敬酒。公子昂举杯刚要一饮而尽,忽见卫鞅把酒杯一摔,满面春风顿时化为冰冻严寒。公子昂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只听得四下里杀声震天,卫鞅的伏兵一齐杀出。公子昂和他的随从们措手不及,人数又少得可怜,哪里还有抵抗的能力?转眼间就个个束手就擒。公子昂又惊又怒,刚要痛骂卫鞅,却见卫鞅对他理也不理,马上上马,率军前去攻打吴城。卫鞅到了吴城城下,以公子昂的名义骗开了城门,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吴城。魏国失去了战略要地吴城之后,无法再和秦国对抗,只能割让了西河一带的土地,向秦国求和。从此魏国实力大损,无力抵挡秦国东进的脚步,秦国占据了崤山的战略要地,打开了向东发展的门户。
卫鞅经此一战,为秦国立了大功,秦孝公把商地十五邑封给了他,所以卫鞅以后又被称为商鞅。
点评: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关系,只有永恒的利益。公子昂作为朋友无疑是讲义气的,但他在战争中如此轻信旧友,就显得过于愚蠢了。然而信义也不是一钱不值的,商鞅欺骗朋友,虽然获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已经深深地得罪了魏国,后来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势,在秦国无法立足,逃往魏国,魏惠王深恨商鞅害了公子昂,拒绝收留商鞅,将他送回了秦国。最终商鞅落了个五马分尸的凄惨下场。我们应该以这两个人为戒,不能像公子昂一样幼稚,也不能像商鞅一样不讲信义。
十七、司马错循序渐进
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在位,为实现秦国历代先君统一天下的大业,苦心孤诣,谋划进行战略决策。
司马错和张仪是当时秦惠文王手下的两名重臣,张仪是相国,而司马错则是统兵打仗的大将。他们二人在秦国决定战略主攻方向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为此在秦惠文王面前进行了一场著名的辩论。
当时,秦国西南部的巴、蜀两国不和,互相攻打,两国都派使者到秦国,希望秦国能够支持自己。秦惠文王见西南地区内乱,有机可乘,就打算借调停巴蜀两国战争的机会,一举平定西南。然而就在秦国准备出兵西南的时候,东边的韩国趁机攻打秦国,给秦国造成了威胁。就这样,先伐蜀还是先攻韩,就成了秦国面临的两难选择。
张仪是主张先攻韩的,他对秦惠文王说,我们先联络楚国和魏国,出兵到三川,堵住辕、缑氏两座山的山口,挡住屯留的孤道,这样魏国就断绝了与南阳的交通,楚国也会兵临南郑,我们再发兵攻打新城、宜阳,周室就会落入我们的掌握之中,我们可以惩罚周室的罪过,回过头来也可以趁机对付楚国和魏国。周天子到时候走投无路,只能把国宝九鼎献给我们。我们掌握了九鼎,按照周室保存的天下的户籍和地图,假借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讨伐诸侯,天下有谁能违抗我们的命令?这才是真正的霸王之业啊!至于蜀国,不过是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国,蛮荒之地,人民都没有开化,我们去攻打蜀国的话,路途艰险,劳民伤财,打下来之后捞不到什么实惠,也没法以此震慑天下诸侯,建立霸业。我听说,要想争取功名,就要到朝廷去;要想争取利益,就要到市场上去。现在三川和周室就是整个天下的朝廷和市场,我们不去争取,反而要对戎狄这样的蛮夷之地下手,这对我们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毫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