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面对困难,左顾右盼,顾虑重重,看起来思虑全面,实际上茫无头绪,不但分散了同困难作斗争的精力,更重要的是会销蚀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如果拥有了果断的性格,沿着明确的思想轨道,摆脱对立动机的冲突,克服犹豫和动摇,坚定地采纳在深思熟虑基础上拟定的克服困难的办法,并立即行动起来同困难进行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果断的性格,能够帮助我们在执行工作计划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克服和排除同计划相对立的思想和动机,保证善始善终地将计划执行到底。思想上的冲突和精力的分散,是不果断的人的重要特点。这种人没有力量克服内心矛盾着的思想和情感,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尤其是在碰到困难时,往往长时间地苦恼着怎么办,怀疑自己所作决定的正确性,担心决定本身的后果和实现决定的结果,老是往坏的方面想,犹犹豫豫,因而计划老是执行不好。而果断的性格,则能帮助我们坚定有力地排斥上述这种胆小怕事的、顾虑过多的庸人自扰,把自己的思想和精力集中于执行计划本身,从而加强了自己实现计划、执行计划的能力。
果断的性格,可以使我们在形势突然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很快地分析形势,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对计划、方法、策略等等做出正确的改变,使其能迅速地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而优柔寡断者,一到形势发生剧烈变化时就惊慌失措,无所适从。他们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重新做出决策,而是左顾右盼,等待观望,以至坐失良机,常常被飞速发展的形势远远抛在后面。
可见,果断的性格无论是对领导者,还是普通劳动者,无论是对于工作,还是对于生活和学习,都是需要的。
果断的性格,产生于勇敢、大胆、坚定和顽强等多种意志素质的综合。
果断的性格,是在克服优柔寡断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的。人有发达的大脑,行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但过多的事前考虑,却往往使人犹豫彷徨,陷入优柔寡断的境地。许多人在做出决定时,常常感到这样作也有不妥,那样作也有困难,无休止地纠缠于细节问题,在诸方案中徘徊犹豫,陷入束手无策和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这就是事前思虑过多的缘故。大事情是需要深思熟虑的,然而生活中真正称得起大事的并不多。况且,任何事情,总不能等待形势完全明朗时才作决定。事前多想固然重要,但“多谋”还要“善断”,要放弃在事前追求“万全之策”的想法。实际上,事前追求百分之百的把握,结果却常常是一个真正有把握的办法也拿不出来。果断的人在采取决定时,他的决定开始时也不可能会是什么“万全之策”,只不过是诸方案中较好的一种。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他可以随时依据变化了的情况对原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从而使原来的方案逐步完善起来。“万事开头难”,许多事情开始之前想来想去,这样也无把握,那样也不保险。当减少那些不必要的顾虑,真正下决心干起来,做着做着事情就做顺了。
果断的性格,是在克服胆怯和懦弱的过程中实现的。果断要以果敢为基础,特别是在情况紧急时,要求人们当机立断,迅速地采取决定并且执行决定。比如在军事行动中就需要这样,因为战机常在分秒之间,抓住战机就必须果断。今天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样需要果敢。
大方向看准了,有七分把握,就要果断地下定决心。
果断的性格,要从干脆利落、斩钉截铁的行为习惯开始养成。无论什么事情,不行就是不行,要做就坚决做。生活中不少事情确实既可以这样又可以那样,遇上这样的小事,就不必考虑再三,大可当机立断。否则,连日常的生活琐事也是不干不脆,拖泥带水,你又怎么能够培养出果断的性格来呢。
要果断,还必须经常地排除各种内外部的干扰。果断不是一时的冲动,它必须贯穿于行为的所有三个环节(确定目的、计划和执行)。在确定目的的时候需要进行各种动机的斗争,这时果断表现为能够抑制和目的相反的意向,抑制错误的动机,保证做出正确的决断。但在决断做出后,还会有许多因素不断地动摇我们的决心,如舆论啦,压力啦,困难啦,各种诱惑啦,等等。周围的人们可能会对我们的决心评头品足,来自各个方面的各种压力都有可能使我们已经做出的决定发生动摇。并且,在执行决断时排除内外干扰的果断性,有时比确定目标和初下决心时候的果断性还要难。因此,在执行决定的时候应当特别注意果断性的培养。要养成决心既下就不轻易改变的习惯,不要让一些本来微不足道的因素干扰我们的决心,把自己弄得手足无措。
果断并不等于轻率。有人认为,果断就是决定问题快。实际上,在情况不要求立即行动,或者对于行动的方法和结果未加足够的考虑就仓促地采取决定,这并不是果断,而是轻率、冲动和冒失,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这种表现在优柔寡断的人身上可以观察出来,因为深思熟虑对于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来说,乃是一个复杂而痛苦的过程,所以总想力求尽快地从其中解脱出来,他的行动常常是仓促的,急躁和莽撞的。果断的人采取决定时的迅速和意志薄弱的人的仓促决定毫无共同之处。
必须把果断和武断加以区别。有的人刚愎自用,自以为是,遇到事情既不调查研究、也不深思熟虑,就说一不二地定下来,贸然从事干将起来。从表面看,好象果断得很,可实际上却同果断南辕北辙。果断并不排斥深思熟虑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恰恰相反,正因为多想、多问、多商量,才能使人们对事情更有把握,从而更加果断。自以为是、主观臆断的人,有果断的外表,无果断的实质,往往把事情办坏,是我们应当努力加以避免的。
此外,坚强的性格也是成就大事业的基础。坚强的性格,首先表现在不怕挫折和失败,能够经受数十、数百乃至成千次挫折和失败的打击,而能矢志不移、不屈不挠。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很大程度就是表现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事业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而且,失败常常专跟强者作对。原因很简单:低的目标容易达到,弱者胸无大志,目标平庸,几乎不经过什么失败就能如愿以偿。而越高的目标难度就越大,失败的机会也自然就越多。有的人渴望成为强者,但却经受不住失败的打击。他们经过一阵子的奋斗,遭到一次乃至几次失败后,便偃旗息鼓、罢手不干了,因而最终只能和一事无成的弱者为伍。
有人认为:经受住数十、数百次失败的打击而精神不垮,大概需要钢筋铁骨般的坚强意志,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实际上未必如此。坚强的毅力并不单纯来自忍受,而首先是来自明智和豁达。忍受失败的毅力,主要来源于对失败的科学认识和正确评价。强者认识到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失败里面就包含着成功。他们把开拓新路中遭逢到的失败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有着足够的精神准备。他们也认识到一次失败即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因而能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因素。被失败所吓倒的人,与其说是害怕失败,不如说是对失败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人把失败看作一种不幸和灾难,在事情刚开始之时,就抱有“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想法,这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仅“兵家”,做什么事都会存在或胜或败两种可能性。
在行动前只作成功的打算,不作失败的准备,这只会削弱对失败的心理承受力,从而在失败面前变得十分脆弱。
许多人在看到强者的成功时,羡慕不已,嚷嚷着要敢于冒风险,却对自己行动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失败都沮丧不已,这决算不上“大丈夫”的行为。想要成就大事业,就不要害怕和失败打交道。一位立志改革的人说:“如果我不会出错,那么我就不是在探索。”美国有一家鼓励创新的企业,鼓励创新的内容之一就是“允许失败”。
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说:“只要你不心甘情愿地接受错误,你就不能创新。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上你也就拒绝了成功。”这里所包含的,就是胜和败的辩证法。
还有的人之所以害怕失败,是因为不懂得到底怎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失败除了带给他沮丧以外,没有给他带来任何东西,因而他自然而然地把失败看成可怕而又糟糕的事。失败从不会让人高兴,但一旦你学会利用它,它就会为你做出积极的贡献。比起重复过去的成功来,失败是个更好的老师。重复过去的成功不见得使你学到新东西,而失败则肯定能给你以新的教益。你可以从一个组织得一团糟的聚会中学会怎样组织一个成功的聚会,你也可以从一系列失败的方案中理出比较可行、比较成功的方案。总之,只要你动脑解剖失败,从失败中挖掘教益,你就能更快地从失败中走出来。
如果我们对失败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且对失败采取了正确的态度,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失败所打倒,屡经失败而不悔的坚强毅力也就自然产生了。
那么,应该怎样面对失败呢?
①避免说“失败”这个词语。
成就卓著的人很少使用“失败”二字,这个词使人压抑,听起来似乎意味着一个人的末日来临。他们更喜欢使用“过失??15?弄糟”或“不良结果”等词汇来表达遇到失败。
②别为自己挂上“失败者”的标签。
失败不仅是结果,它还是态度。当事情办糟的时候,不要本能地为自己挂上“失败者”的标签。你怎样描述自己,你很可能就会变成那个样子。反复多次地自称为失败者,不仅意味着将成功无望,而且还会限制自己的潜能。
③事先拟定防止失败的计划。
帮助自己拟定一个防止失败的计划,经常自问:“如果这事发生,最坏的后果将会怎样?”假想失败能促使你明确地考虑实际选择。你有足够的条件和能力确保你度过那段时光吗?如果你的单位向你发来一份解雇通知,你有能力另起炉灶吗?记住:汉字的“危机”就包括“危险”和“机会”两种含义。
扩大自己的支持系统也十分重要。失败后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家庭和亲友,要善于从他们那里寻求帮助。
④学会理智地面对失败。
一位名叫杰克·马特森的美国教授开设了一间课程,学生们戏谑为“失败101”。马特森让他的学生设计无人购买的商品模型。于是,学生们设计了仓鼠用的热水浴缸和在飓风中飞行的风筝。
这些设想都十分荒唐可笑,注定不会成功。但有几位学生将挫折视为革新而非失败,在心理上一点儿没有失败的顾虑,他们倒觉得可以自由自在地大胆设想制作。由于大多数学生要经过五次失败后才能找到适当的工作,因此他们认识到决不能将失败视为最后的定局。马特森说:“他们学着重新装弹,做好再次射击的各种准备。”
学生们还发现了失败的两种方式,连续不断地试验多种设想被马特森称之为“迟钝、愚笨的失败”。试验的过程十分冗长,使人感到困乏,继而放弃之。“明快理智的失败”指的是构思数种设想,然后迅速齐射。“失败是勘测筹划未知领域的自然形式,”马特森说,“所以,应把你每次试验的内容压缩得尽量小一些。
⑤永不服输。
有一位青年企业家经营的建筑公司业务很不景气,企业处于濒临倒闭的状况。他当时才二十五岁,他不愿宣告破产,于是向家里借了一些钱处理了善后事宜。后来,他又继续献身建筑业,努力学习管理的诀窍,并“壮着胆子”贷了一笔款子,重新经营起他的企业,为了使自己再遇到困难时能顺利渡过难关,他还和数家银行建立了良好的信用。
这个企业家谨慎地扩大自己新公司的业务,他甚至还参加了大学商业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后来,他终于获得成功。即使如此,他也从不自我满足,他时常用过去的窘境激励自己,他说:“对于所取得的成绩,我不敢有丝毫的自我满足,我总是努力改进我的业务,使它百尺竿头,更上一层。”
正是由于怀有这种态度,并经过失败的磨砺,他才使自己在后来的岁月中保持了长足发展。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相信你也一定会成功的。
具备了上述素质,还应拥有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正如古人所说:“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居八九。”这话不无道理。在生活的海洋中,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地驶在彼岸的事情是很少的。或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工作中受到挫折,或生活上遭到不幸,或事业上遭到失败,这些都有可能发生。当不幸的命运降临到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办呢?
唉声叹气,自叹“时乖运舛”,自认倒霉,这是一种态度。在打击和磨难面前,仅仅停留于无休止的叹息,不会帮助你改变现实,只会削弱你和厄运抗争的意志,使你在无可奈何中消极地接受现实。
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这也是一种态度。一遇挫折就悲观失望,承认自己无能,这是意志薄弱、缺乏勇气的表现,也是自甘堕落、自我毁灭的开始。用悲观自卑来对待挫折,实际上是帮助挫折打击自己,是在既成的失败中,又为自己制造新的失败。在既有的痛苦中,再为自己增加新的痛苦。
怨天尤人,诅咒命运,这又是一种态度。现实总归是现实,并不因为你埋怨和诅咒它而有所改变。遇到不幸的事,就恶语诅咒、怨天尤人,这是最容易的,但却是最没有用处的。埋怨和诅咒人人都会,但从埋怨和诅咒中得到好处的人却从来无有。事实上,在诅咒之中,真正受到伤害的并不是诅咒对象,而只是诅咒者自身。
鲁迅说得好:“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在我们的生活中,倘若遭遇到不幸,就应表现出鲁迅所说的那种“伟大的胸怀”,鼓起勇气,振作精神,以刚毅的精神同厄运进行不屈的斗争。
没有一个人生而刚毅,也没有一个人不可能培养出刚毅的性格。我们不要神化强者,以为自己成不了那种钢铁般坚强的人。其实,普通人所有的犹豫、顾虑、担忧、动摇、失望等等,在一个强者的内心世界也都可能出现。鲁迅彷徨过,伽利略屈服过,哥白尼动摇过,奥斯特洛夫斯基想到过自杀,但这并不排除他们是坚强刚毅的人。刚毅的性格和懦弱的性格之间并没有千里鸿沟,刚毅的人不是没有软弱,只是他们能够战胜自己的软弱。只要加强锻炼,从多方面对软弱进行斗争,那就可能成为坚强刚毅的人。
性格的刚毅性是在个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它孕育在切实的劳动中,成长在和困难的斗争里。一方面,困难愈大,斗争愈艰巨、愈持久,愈能培养和锻炼刚强的性格。另一方面,平时的日常生活也能锻炼人的刚强。刚强意志并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它是长期磨炼、潜移默化的结果。象战斗英雄们在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刚强,并非来自战场上一时的冲动。相反,在英雄现实的生活中,在他们千百件的日常小事中,就已经包含着刚强性格的因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