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2800000019

第19章 作家论(5)

有了上述认识,我们再来讲解作家的个性和风格的问题就非常容易了。从上述观点出发,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作家带着个人特征去认识事物、描写事物。如果这种个人特征是稳定的、富于特色的、对写作具有深刻意义的,进而是能够把一个作家同同时代的以及历史上的作家区别开来的,那么我们就说,这个作家已经获得了创作上的个人风格。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他的个人风格可能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是他的认知风格。他有他特别关心的题材域,如现代沈从文对湘西题材的一以贯之的热情关注,如当代作家莫言对山东高密题材的热衷等等;他有他独特的认知视角和定势,如鲁迅总是从农民的悲剧命运中审视农民自身的欠缺,余华则长于从农民的坚韧生存中展示中国农民的精神韧性等等。其次是他的表现风格。他有他独特的语言体式,如老舍的京片子俚俗语言,朱自清的清新隽咏的语言,梁实秋的学者式语言等等;他有他特殊的表现方式,如鲁迅喜欢悲剧方式,赵树理喜欢喜剧方式等等。再次,在上述两点上他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如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文学表现价值人物群像,反映了某个文化、社区、历史阶段社会生活的深层面貌等等。有了这些特征我们就可以说一个作家是有鲜明个性和个人风格的作家了。也只有这样的作家才能成为大作家。

本章附录

阿尔贝·加缪论艺术家

我们的时代就是这样的一堆大火,它的令人难以承受的火苗无疑将把许多作品化为灰烬!然而,对于那些留下来的作品来说,它们的金属完好无损,我们可以毫无保留地投入智力的这种至高无上的快乐之中,这快乐名曰“赞叹”。

人们当然可以希望一种更温和的人,一种缓解,一种有利于梦幻的停顿,我也希望如此。然而,对艺术家来说。也许除了一种处在最激烈的战斗之中的和平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和平。爱默生说得好:“见墙都是门。”不要在我们的生活所对的墙之外寻找门和出路,相反,让我们在有缓解的地方寻找缓解吧。我的意思是说。就在战斗之中。有人说过,伟大的思想是附在鸽子脚上来到世间的。也许那时候,如果我们洗耳恭听的话,我们就会在帝国和民族的喧嚣声中听见生命和希望的温和的骚动声,仿佛轻微的羽翼声掠过。有人说这希望是由一个民族带来的,有人则说是由一个人带来的。我认为正相反,是成千上万孤独者激起、活跃、保持了这希望,他们的行动和作品每日都在否定历史的边界及其最粗俗的表象,以便让始终受到威胁的真理在一瞬间闪出光辉,而这真理是每个人为了大家树立在各自的痛苦和欢乐之上的。

——加缪:《艺术家及其时代》(1957年加缪在瑞典乌普萨尔大学的演讲)

黑格尔论“创作过程”

作为天生资禀,这种才能大半早在年轻的时代就显现出来,它在主体身上表现为一种骚动不宁的心情,使得他要凭借某一种感性材料,来鼓足干劲,创造形象,并且抓住这种表现和传达的方式作为他的唯一的或最适合的方式。而这种早熟的,在一定程度上不费力的技巧熟练也是一种天生才能的标志。对于一个雕刻像,一切都转化为形象,他马上就抓住石膏把它雕塑出来。一般说来,有这种才能的人一遇到心中有什么观念,有什么在感发他,鼓动

他,他就会马上把它化为一个形象,一幅素描,一曲乐调或是一首诗。

——黑格尔:《美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卷,第49页

自然主义者左拉论“想象在小说中已无足轻重”、“虚构在小说中的作用微不足道”

我着重指出想象的衰落,因为我在想象的衰落里看到了时代小说的特征.如果小说还只是一种精神消遣,雅致而有兴味的娱乐,那末,人们必定认为小说的最高品质就是丰富的想象。甚至在历史小说和哲理小说产生以后,作者为了唤起过去的时代或者为了让那些根据论辩的需要而创造的人物代表书中各种不同的论点互相撞击,仍然让想象在小说中处于统治地位。一到自然主义小说,也就是说。到观察和分析的小说,条件立刻就变了.当然,小说家还是要虚构;他要虚构出一套情节,一个故事,只不过他所虚构的是非常简单的情节,是信手拈来的故事,而且总是由日常的生活提供给作家的。

——左拉:《论小说》,伍蠡甫编《西方古今文论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239页。

浪漫主义诗人柯尔律治谈“想象的重要性”

我把想象分为第一位的和第二位的两种。我主张,第一位的想象是一切人类知觉的活力与原动力,是无限的“我存在”(指上帝——葛红兵注)中的永恒的创造活动在有限的心灵(指人——葛红兵注)中的重演第二位的想象,我认为是,第一位想象的回声,它与自觉的意志共存,然而它的功用在性质上还是与第一位的想象相同的,只有在程度上和发挥作用的方式上与它有所不同,它溶化、分解、分散,为了再创造;而在这一程序被弄得不可能时,它还是无论如何尽力去理想化和统一化。它本质上是充满活力的,纵使所有的对象(作为事物而言)本质上是固定的和死的。

——柯尔律治:《文学生涯》,选自《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1984年版。

冯雪峰“论典型的创造”

艺术家在实生活的接触与观察中,在对于社会和历史的认识中,有些人物或思想的形象特别强烈地反映到他的脑子里,他屡次被他们所惹动,而且就渐渐在他心里生长为一个或数个的活的人物,他们的面貌、姿态和他们的命运都明了地展开在他的面前。……艺术家对他们发生了持久的猛烈的热情,这热情就转化为创造的热情……伟大的典型最后就创造了出来。……但典型的这种创造的过程,是一切艺术家大抵相同的,是一种战斗的过程,艺术家和他的人物搏斗,他的人物和艺术家搏斗,在这种搏斗中艺术家又将他的人物送回到实生活或历史中去和他们自己的命运搏斗,而且艺术家也跟着一同去搏斗。

——冯雪峰:《论典型的创造》,《冯雪峰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上册,第172页。

朱光潜论“创作、欣赏、批评的关系”

创造是造成一个美的境界,欣赏是领略这种美的境界,批评则是领略之后加以反省。领略时美而不觉其美,批评时则觉美之所以为美。不能领略美的人谈不到批评,不能创造美的人也谈不到领略。批评有创造欣赏做基础,才不悬空;欣赏创造有批评做终结,才底于完成。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论文集》第一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80-81页。

〔美国〕约翰·杜威论“艺术家何以说话”

因为艺术客体是有表现力的,所以它们是一种语言。说得更恰当一点,它们是许多种语言。因为每一种艺术都有它自己的媒介,那种媒介又特别适合某一类的传达。每一种媒介所说的那些话,用任何其他语言都不能说得那么好、那么完整。日常生活的需要使得语言这种传达方式具有突出的、,实际的重要性。不幸,这种情况竟引起一个流行的印象,以为建筑、雕刻、绘画、音乐所表达的意义都能用话语翻译出来,即使有损失,损失也不会很多。

其实,每种艺术都说一种习用语,这种习用语所表达的如用别的语言去说而能保持原样,那是不可能的。

言语必须有人说,同时还得有人听,它才存在。听的人是不可少的一面。艺术作品只有在创造者之外的人的经验中发生作用,它才是完整的。由此,语言涉及逻辑学家所谓的三面关系。要有说的人,要有说的话,要有听说话的对象。外在物,即艺术成品,是艺术家和读者、观众、听众之间的联系物。即使艺术家独自工作,这三方面也还是存在的。作品在创造过程中,这时艺术家也不得不化身为接受的读者、观众、听众。艺术家只有作为读者、观

众、听众通过他们看见的、听见的感到他的作品在向他倾诉时,艺术家才能够说话。他观察、他理解宛如第三者在注意、在说明。

——杜威:《艺术即经验》,《现代资产阶级文艺理论文选》,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

费尔巴哈论“眼睛具有天上的本性”

人是在对象上面意识到他自己的:对象的意识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你是从对象认识人的;人的本质是在对象上面向你显现出来的:对象是人的显示出来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客观的“我”。不仅精神的对象是这样,连感觉的对象也是这样的。那些离开人最远的对象,因为是人的对象,并且就它们是人的对象而言,乃是人的本质的显示。月亮、太阳和星辰都向人呼喊:认识你自己。人看见月亮、太阳和星辰,而且如同他看见它们那样看见它们,这就是人自己的本质的一个证据。动物只只为生命所必需的光线所激动,人却更为最遥远的星辰的无关紧要的光线所激动。只有人,才有纯粹的、理智的、大公无私的快乐和热情——只有人,才过理论上的视觉节日。观望星空的眼睛观看每一个既无益又无害的、与地球及其需要毫无共同之处的星光,在这种星光里面观看它自己的本质、他自己来源。眼睛具有天上的本性。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547-548页。

马克思、恩格斯论“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形态——所制约。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呈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

——『德意志意识形态』,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同类推荐
  •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终其一生,季羡林先生勤于修身养性,保持内在平和,为人处事、工作生活无不豁达得体。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让人想起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读罢《中流自在心》,读者会有真切的感受:季羡林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不只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人品与道德。读者能够从《中流自在心》所选文章中,领会季羡林的人生感悟和谆谆教诲,获得指导个人生活的智慧,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高素质的人、好心态的人,受尊敬的人。
  • 丁玲文萃

    丁玲文萃

    丁玲,她在三十年代的出现,她的名望,她的影响,她的吸引力,对当时的青年来说,是能使万人空雹的,举国若狂的。收入本书的十二篇短篇小说是丁玲文学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
  •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收集了徐志摩的全部经典散文,通过这些文章,你可以体会到徐志摩《浓的化不开》的感情、《自剖》的真诚、《迎上前去》的勇气、《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的决心、《艺术与人生》的思索以及《爱眉小札》里无尽的深情。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感受到另一个让人一读倾心的徐志摩。
  • 东鳞西爪集

    东鳞西爪集

    本书分三辑:风俗人情、禽兽鱼虫、草木花果。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同时细说画境、画意、画法、画理,既具有宏观上的认识性,又具有操作上的实用性。
热门推荐
  • 萝莉校花不好惹

    萝莉校花不好惹

    “坐近点。”恶魔不要脸地笑了笑。“怕坐近,干扰了您的贵体。”本公主都自贬身价了,你怎么还一副痞子样!“女人。”我抿抿唇,你丫的,谁是女人,本公主玉女之身,活了两千多岁,最多只能称作清纯的小萝莉。“记住我的名字,狐冥灏。”谁不知道你那破名字啊,化成灰我都记得…
  • 无良女太监(完)

    无良女太监(完)

    云蕊,一介无良女,被只大老鼠吓得失足掉楼--!没想到却大难不死,穿越到了个小公主身上。仔细想想,貌似赚了?呃,不对啊!哪有这么狼狈的公主?落魄到要伪装成太监来求生存!咳!虽然咱这出身是糗了点,不过这皇宫里的美男很多呢:太监里有美男,皇子里有美男,朝政里也有美男!哇咔咔!对于云蕊这介无良女来说还真是老鼠掉进米缸了!太监就太监吧,日子照样过!不好!眼看着一天天长大,总不能一直扮太监啊,会穿绑滴!怎么办?!友情提示:此文结局时很赶,不喜勿进,别自己看了又生气哦!慎入啊,慎入,最好绕道!看其他文去吧!
  • 傍

    一个青年才俊的“杯具”故事。江少杰生而无父,出身卑微,良好的教育并没有给他提供一个公平的奋斗平台。为了生存,为了给相依为命的母亲治病,这个满怀美好人生理想的乡村教师傍上女富豪,从而傍上永不回头的欲望:极尽所能地弑父淫母,杀害胞弟,还把黑手伸向亲妹妹,绝情抛弃恋人的同时复制了儿子的幼年失怙……诱使江少杰走上不归路的,是难以填满的欲壑!
  • 人脉掌控术

    人脉掌控术

    最简单,最神奇,最有效,最实用,全世界高端人士都在用的人脉圣经。练就瞬间攻心术,成为社交中的王者。爬山,要懂山性;游泳,要懂水性;做人,就要懂人性。只有掌握厂他人心理运行的轨迹,才能轻松走进他人内心。打造自己的入脉关系网。神奇的心理术,我们不可不知!
  •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

    千百年来,神话故事一直有着不朽的魅力,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在世界各国代代相传。他们不仅是全人类的一种绝不可多得的、也绝不可能再生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史无前例的杰作。不论翻译它的人文笔如何笨拙,都无法阻止它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在世界神话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它对西方文学、艺术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均是极为广泛和深远的。这启发我们:若想畅读任一民族之文学艺术作品,深刻理解其思维特性和文化特质,从该民族的神话故事入门,无疑是一条捷径和敲门砖。
  • 重生之张珍珍

    重生之张珍珍

    重生,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姚珍珍脑海中的时候,她第一个感觉就是要为姥姥、妈妈、还有生病的姐姐讨回公道,在再次见到那个男人之前,她要变强,变的很强。面对修改过的重生路,她又要掀起怎么样的波澜?读心术,一个她从来没有想过能够拥有的能力,却让她成为了主宰一切的人。
  • 凤舞天下:朝歌夜弦梦依稀

    凤舞天下:朝歌夜弦梦依稀

    美男都是用来欣赏的,这是大公主容昭华的从小的想法,但是如果遇到一个闷骚又腹黑的白莲男子,而且就这样吃定了她,这要怎么办?当公主遇上冷情腹黑的邻国质子,江山之争,皇位之争,如何见招拆招……片段一:“你就是慕容清,长得真好看,以后我会一直保护你,不会让你受他们的欺负的。”当年的花前月下,只为了博“美人”一笑,穿着紫衣的小姑娘扬着嘴角,痛的呲牙咧嘴的笑着。片段二:“我知道你爱他,可是我只要这样看着你,就已经满足……”
  • 女人儿童的故事

    女人儿童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生活中来的智慧(大全集)

    生活中来的智慧(大全集)

    ”这样,细细品来,不觉称奇。处处留心皆学问。本书就是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却又常常忽略的智慧一滴滴采集过来,本书从家居智慧、饮食智慧、美容智慧、着装智慧、婚恋智慧、育儿智慧、健康智慧、理财智慧、理家智慧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了精彩的阐述,经过精心的加工处理,以及深入的分析。语言平实,详略得体,使其系统化和理论化。事实上,我们才更有兴趣去阅读,娓娓道来,令人胃口大开,也才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香气缭绕,又高于生活。处处留心也皆智慧。,细致的说明。正所谓“源于生活,恰到好处,不愧为一道源自生活的美味智慧大餐
  • 俞敏洪内部讲话

    俞敏洪内部讲话

    本书深刻剖析了新东方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精神领袖俞敏洪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创业,指引企业的成长,如何以一人引领创业团队,因理想而实用,战胜种种困难,成功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如资金不足,人才亟缺,没有市场等,纵观商海风云,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愈挫愈勇,只有秉承“永不言败,不畏艰难”精神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更长久。俞敏洪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同样可以创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创业不仅需要一颗有远见的头脑来规划蓝图,更需要秉持一颗激情的心将梦想落实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