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孩子因为大多独生,家中没有或很少有同龄伙伴交往,而只有成年长辈的呵护,所以他们都不太懂得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更别想养成关心人的习惯了。
对于现代的父母来说,教会孩子关心别人,爱别人也就成了一个大课题了。
埃丽的儿子伦伦今年7岁了,他没有独生子女常有的那种专横、霸道、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埃丽高兴地向朋友们说:“他的好脾气和爱关心人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当人们向她请教培养孩子关心别人的良好品性的方法时,从伦伦的成长过程,埃丽列举了下面一些经验,这些经验也是值得每个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得更有爱心的家长借鉴的。
1.父母要做关心别人的模范
埃丽认为,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她说:“我和爱人都受过高等教育,知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成长所起的作用。所以,我们一直严于律己、坚持正面的教育。我们孝顺长辈、关心亲朋、邻里关系和睦,并且,尽可能地尊重他的一些孩子气的同情心。”
每当逢年过节,埃丽总给老人们买些东西,送些礼物,也经常主动帮助社区里的一些有困难的人。这些,“我们总是让伦伦知道,还常常请他发表意见”。
2.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
埃丽认为,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特别是夫妻之间相互恩爱、体贴;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爱心,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餐桌上,在给孩子夹菜的同时,她和丈夫不忘给对方也夹上一筷子;出门前,在给孩子整装的同时,他们也不忘叮嘱对方一句;外出购物,在给孩子买玩具衣物的时候,他们也不忘和孩子商量给爸爸或妈妈买一样什么东西。
3.学会与人分享
心理学家指出,当孩子诚心诚意请家长分享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如果家长坚决推辞,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分享也不肯接受,谢绝孩子的一份好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没有了谦让和与人分享之意了。因此,作为父母,在培养孩子与人分享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学会坦然地与孩子分享,成为与孩子分享的伙伴。
4.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情况
作为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受苦受难,担心孩子遭受挫折。这在中国和美国都是一样的。但是,美国人对此的看法却又有些与我们不同。
他们认为,尽管我们自己面临着许多生活的曲折和坎坷,尽管我们有许多不快乐和情绪不稳定,但我们总是竭力在孩子面前保持平稳,好像生活没有风,也没有雨,总是一派艳阳天——这样会有许多的副作用。如果父母总是这样做,其实也是错误的——让孩子学着承担一些父母的喜怒哀乐,这也是培养孩子爱心的一种途径。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美国,一般来说,父母不会刻意地去掩盖生活的另一面,常常会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去分担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相信哪怕只是让孩子了解、理解一下生活的不易,这样也会促使他们学会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学会关心别人。
5.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只有勤快的孩子才会懂事,知道关心体贴别人。所以,他们在培养孩子爱心的时候,常常会循序渐进地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般情况下,勤快是培养出来的,所以家长要树立这种观念,并付诸行动,大胆放手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埃丽说。
6.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帮助别人
曾被派往非洲的医生及传教士阿尔伯特·施惠泽说:“人生的目的是服务别人,是表现出助人的激情与意愿。”他意识到,一个真正的成功的男子汉所能做的最大贡献是给予别人。
前任通用面粉公司董事长哈里·布利斯曾这样忠告属下的推销员:“忘掉你的推销任务,一心想着你能带给别人什么服务。”
布利斯说:“我告诉我们的推销员,如果他们每天早晨开始干活时这样想:我今天要帮助尽可能多的人,而不是我今天要推销尽量多的货,他们就能找到一个跟买家打交道的更容易、更开放的方法,推销的成绩就会更好。谁尽力帮助其他人活得更愉快、更潇洒,谁就实现了推销术的最高境界。”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辛格和一个旅伴穿越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山口,他们看到一个躺在雪地上的人。辛格想停下来帮助那个人,但他的同伴说:“如果我们带上他这个累赘,我们就会丢掉自己的命”。
但辛格不能想象丢下这个人,让他死在冰天雪地之中。当他的旅伴跟他告别时,辛格把那个人抱起来,放在自己背上。他使尽力气背着这个人往前走,渐渐地,辛格的体温使这个冻僵的人的身躯温暖起来,那个人活过来了。过了不久,两个人并肩前进。当他们赶上那个旅伴时,却发现他死了——是冻死的。辛格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给予另外一个人,使他保存了生命。而他那无情的旅伴只顾自己,最后却丢了性命。
要让孩子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生活中,你付出什么,你最终就会收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