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6300000017

第17章 一世恩情,半生沉默——蒋经国夫人蒋方良(3)

其实,就算蒋经国身在杭州,他也不大回家。那时,杭州市长周象贤得蒋介石恩惠,因此对这位“蒋大少”很是奉承,以伺候得蒋经国舒服为首要任务。要牌搭子找牌搭子,要舞伴找舞伴,就连要“红颜知己”,他也能给蒋经国寻觅到,蒋经国安然享受着这种“皇帝”级的待遇,夜夜笙歌,放浪形骸,根本无暇顾及家里。

这对于蒋经国而言,是一段荒唐的岁月,但即便这样放肆,蒋方良对他的所作所为依然知之甚少。蒋方良本来就没有什么朋友,偶尔有某个上门打牌的官太太提醒她,但她也似乎选择睁只眼闭只眼。她的心里很清楚,如果失去了蒋经国,自己将会堕入何等悲惨的境地,现在,不管蒋经国做了什么事情,至少还知道回家的路,只要能回来,她就可以忍受其他。

越来越沉默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蒋方良也毫无选择地跟着丈夫一起到了台湾生活。初到这里的时候,蒋方良非常不适应台湾潮湿闷热的天气,尤其到了盛夏,更热得要命,那时候还没有空调,只能用最老式的电扇来助凉,蒋方良用了几年的时间才慢慢习惯。

初到台湾的蒋经国还没有多大权势,工作也不繁忙,所以能抽出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那时他们已经有了四个孩子,三子一女,都很乖巧可爱。时常能见到这一家子出外游玩,逛街,而蒋方良也和一般的家庭妇女没什么两样,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家务。

那时候的台湾远没有如今那么繁荣发达,人人的日子都很清苦,但精神生活却相对富足,蒋经国官职不高,无须官场上的那些讲究,朋友也比较多,大家闲时都携家带口地凑在一起,大人打麻将,张罗一桌好饭菜,孩子们则相互追逐着满地乱跑,日子倒也欢乐。后来人回忆,那便是从蒋方良脸上看到笑容最多的岁月。

可惜,好景不长,蒋经国又开始不爱回家了。

原来,到了台湾不久之后,蒋经国便迷上了一位名叫顾正秋的梨园名伶。这位顾正秋是梅兰芳的得意弟子,姿容出众,来到台湾之后非常走红,蒋经国第一次看到她,便喜欢上了,时常去捧场。

这一来二去,两个人便悄悄走到了一起。蒋经国是一个容易为了女人头脑发热的人,这一次,他又动了娶顾正秋的心,先是去说服宋美龄,后又直接为此面见蒋介石。

可那个时候,戏子是多么低等的职业,民间有言“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像蒋家这样的大家族,怎么可能接纳一个戏子呢?何况,蒋方良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她已经稳稳地赢得了公公婆婆的赞誉,老两口自然都帮着蒋方良说话。

一阵“热血”过后,蒋经国便也不再提要休妻另娶的话,这段风波才算过去了,但此事在心知肚明的蒋方良心中,却是碗大的一个伤疤,她唯有选择把所有委屈都吞进肚子里,才能保得家庭和睦。

随着蒋经国的官越当越大,蒋方良则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丈夫的政事她不敢过问,也不知道从何问起,而私生活,就更无法过问了,她唯有把丈夫的饮食起居照顾妥当,尽到做妻子的责任。夫妻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有时候一顿饭下来,两人都不发一语。

蒋方良性情恬淡,也没有什么野心和欲望,就连爱好都很少,平时喜欢做的两件事情,就是和朋友打打麻将,去球场打打高尔夫。其实所谓朋友,也都是蒋经国同事的太太们,聚在一堆闲话家常还可以,谈到交心,那是完全没有的。

但即便这样,蒋经国还是不高兴。在他担任行政院长的时候,有一天临出门前,他淡淡地对蒋方良说道:“我不希望人家跟我讲,‘哎,连院长夫人也经常打麻将’。”因了这句话,蒋方良此生再未上过牌桌。那些时常相邀打麻将的人,也渐渐淡了来往。

至于打高尔夫球的嗜好,有一次蒋经国因为她乘坐新的座车去打球斥责了她一顿,她便也彻底放弃了高尔夫。

蒋方良就是这样,她不愿意丈夫因为同一件事情有第二次的不高兴,更不愿意丈夫为了她去开先例或者走后门,她无欲无求地活着,把自己的需求降到最低,把自己的爱藏得很深,卑微如尘埃。这大概和她的性格以及宗教信仰有关,蒋方良出生于典型的东正教家庭,而东正教的精神尤其注重家庭价值,这也使得她坚定地依附在丈夫身边,即使再苦,再卑微,也从无抱怨。

但不抱怨不代表不心痛,长期压抑,无法排遣,终究是要憋出病来的。

起初,没人意识到蒋方良病了,只是家中用人觉得她的行为有些奇怪,楼上楼下地走来走去,没什么目的,翻箱倒柜地也不知道要找什么东西。问她吧,不答话,用人脚不点地地跟着收拾,可也赶不上她“破坏”的速度,寓所被她弄得凌乱不堪。

有一天,蒋方良居然一丝不挂地在寓所中开始了裸奔。

从楼上跑到楼下,兜了一圈,又噔噔噔地跑上了楼。伺候他们几十年的管家阿宝姐吓坏了,赶紧抓了一件大褂满屋子追,试图给蒋方良披上蔽体。

这时候蒋经国才意识到,蒋方良可能精神出现了一些问题,尽管没有攻击行为,但这样的裸奔着实难堪,他即刻打电话让人请荣总医院精神科的大夫上门为妻子诊治。

经过医生初步诊断,确认蒋方良是得了精神躁郁症,照目前的状况看,她虽然对别人没有什么攻击性,但也许会出现自残的情况,需要人二十四小时看护着,辅以药物治疗,当然最重要的是放松心情,劳逸结合,这样慢慢才会康复。

从此,阿宝姐变成了蒋方良的贴身随从,每时每刻都陪着蒋方良监测她的病情发展,并定时督促她吃药以控制病情。在阿宝姐的悉心照料下,蒋方良渐渐好了起来,而她们二人的感情,也早已从主仆变成了姐妹。

蒋经国日渐位高权重,蒋方良却越来越孤独,为数不多的朋友也因为长时间不联系而疏远了,子女也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像从前那样依赖母亲了。蒋方良的生活中,大部分时候只有阿宝姐做伴。

虽然她是名正言顺的蒋夫人,但蒋方良自己并不喜欢这个称呼,在她心目中,“蒋夫人”已经成为了宋美龄的专属,而宋美龄是她的婆婆,和婆婆抢称呼,这在中国传统礼仪中是不被允许的。有一次,她到妇联去参加了一个艺术品展览,第二天便见诸报端,对她的称呼正是“蒋夫人”。

蒋方良看到报纸后,即刻打电话给报社的负责人,吩咐他们以后不要用这个称呼。

这件事情以后,蒋方良觉得,抛头露面让媒体胡乱报道会影响到蒋经国的事业,也可能给家庭带来麻烦,因此,她几乎回绝了所有需要公开露面的场合邀约,对于外界而言,她是一个神秘的官太太,同时,也是一个几乎没有什么声音也没有社会地位的官太太。

1978年5月,蒋经国就任台湾“总统”,蒋方良成了名符其实的“第一夫人”,然而,这位“第一夫人”却和宋美龄形成了两个极端,她就像一个矮小的蘑菇,缩在宋美龄那样的苍天大树之下,毫无光芒,也永远不可能有辉煌的时候。公众能够见到她的机会不外乎两种场合,要么是和蒋经国一起到机场接送国际友人,要么就是在选举大会的现场。即便露脸了,她也几乎不发言,很多媒体甚至都没有听过蒋方良的声音。

接二连三的打击

1988年,蒋经国在荣总医院病逝,这对于蒋方良来说是莫大的打击,几十年的共同生活,蒋经国就是她的天,而如今,这片天塌了,而她却还在惶恐地活着。

她很想念丈夫,经常到丈夫的房间去,把桌椅板凳擦拭得纤尘不染,摸摸这个,看看那个,她觉得,丈夫还没有走远,那熟悉的气息还萦绕在这个房间中,如果房间凌乱,丈夫会不高兴的。

一年后,还未从丧夫之痛的阴影中缓过神来的蒋方良再度遭遇打击,她的大儿子蒋孝文也病逝了,蒋方良的精神几近崩溃。

1991年,在日本担任“驻日代表”的蒋孝武很担心母亲的身体,请辞之后赶回台湾陪伴母亲,谁曾想,死神似乎特别眷顾这个家庭,蒋方良还没来得及享受这暮年的母子情,蒋孝武就因急性心脏衰竭病逝于台北。事发突然,蒋方良简直不能相信这是真的,当她踉踉跄跄赶到医院看见儿子冰冷尸容的时候,禁不住号啕大哭,她捶打着床沿,像一个歇斯底里的疯老太婆一样质问着上苍:“老天,你何以如此不公平,孝武只有四十六岁啊,你为什么要带走他?

你把他还给我,还给我……”

悲痛的呜咽之声顺着楼道传开来,听见的人不禁脊背发凉,这是怎样的一种绝望和伤悲啊。

悲剧远远未结束,五年之后,她最后一个儿子,时年四十八岁的蒋孝勇也离开了人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几年间,蒋方良似乎不断重复经历着人世间最凄凉的场景。

现在,能送走的“黑发人”都已经送走了,终于,她没有了眼泪,只剩下空洞的眼睛,长久地注视着桌上的那张全家福。

哀莫大于心死,这在蒋方良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远在美国的女儿蒋孝章牵肠挂肚,经常回来探望,但已然无法缓解蒋方良心中的痛楚,这种孤独冰冷长久存在,早已沁皮蚀骨,毫无转机,她成为了台湾最孤独的女人。

剩下的日子,蒋方良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天亮等着天黑,夜黑了等着入睡,睡着了等着第二天醒来,或再也不用醒来……在梦中,她时常会梦到故土,夏天繁茂的草原,冬天皑皑的白雪。细算起来,她似乎有几十年不曾见到过那样的大雪了,雪积得那么厚,覆盖了山川河流,田园草地,屋顶上也堆得沉甸甸的,随时都会大片地跌坠下来,那时候的她是几岁,十八?还是十九?厚厚的棉衣包裹不住年轻悸动的心,而雪地上那个朝着她微笑的青年,不正是尼古拉吗?瞥见尼古拉眼中的深情了吗?哦,那正是爱的讯号。她不顾一切地迎上去和尼古拉相拥在一起,他们说着炽热的情话,发誓永远不分开……2004年,蒋方良终于走完了她人生的旅程,在荣总医院的病床上停止了呼吸。她的一生,更像是一部无声电影,跌宕起伏,孤独沉寂。人们能记得的,只是她一张又一张随着岁月变迁慢慢改变着样貌的照片,却从没有人知道她的心情。她把个人的形象留在了海平面上,却把内心情感藏在了深海之下,因此,每个人所见到的蒋方良,不过是冰山的一角。

她唯一一次去美国探望婆婆宋美龄的时候,宋美龄曾问她:“你何苦这样压抑自己呢?”蒋方良淡淡地回答:“我已经习惯了。”

是啊,习惯大于一切,正是习惯着成长,习惯着改变,习惯着丈夫,习惯着中国,习惯着官场的跟红顶白、拜高踩低,习惯着内人不干政、聚会不八卦的原则,习惯着天黑,习惯着天明,习惯着孤独,习惯着沉默,一直这么习惯着,蒋方良习惯了九十载。

说起来,蒋方良真是一位非常独特的“第一夫人”,因为她从未享受过一天所谓“第一夫人”的荣宠,也没有一次利用过“第一夫人”可以利用的权势,甚至从未在聚光灯下闪烁过光彩。在“永远的第一夫人”宋美龄的光环下,她卑微得连自己都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或者,她根本就不需要这些,不需要位高权重,也不需要万人瞩目,她渴望的,只是在冷暖岁月中,无论遭遇什么,爱人都不离不弃的坚定。

同类推荐
  • 叱咤世界经济风云的金融大鳄

    叱咤世界经济风云的金融大鳄

    你想在商界纵横遨游么,你知道香奈儿时尚界传奇的创业历程么,你知道苹果之父乔布斯的经典语录么,你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成长经历么,你想成为下个IT界的戴安娜么,那么关注这些叱咤商界的精英们吧。
  • 绘画天才:毕加索

    绘画天才:毕加索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帷幄奇谋:刘基

    帷幄奇谋:刘基

    刘基(1311~1375),浙江青田人,元明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并对明初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基博学多识,学究天人,其诗被允为“一代之冠”,其文《郁离子》、《卖柑者言》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对明代文坛影响至深。其“盗天”、“措用”的认识论思想以及教育、人才观念仍具有现代价值。刘基因博识与卓越而受到后人的崇信与神化,成为至今在民间文化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人物。《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帷幄奇谋:刘基》生动介绍了历史文化名人刘基的传奇一生。
  • 凯丰传

    凯丰传

    凯丰诞辰一百周年那年,他的长子何明从北京回到家乡,提出要在凯丰曾经就读过的萍乡中学为父亲塑像。萍乡市政协领导特别热情,在同意派人帮他实现夙愿的同时,还提议为凯丰作传。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赌气婚姻

    赌气婚姻

    新文《难耐狂兽总裁》请大家多多支持。。。他们之间本来不会有任何交集。各取所需,他们结为夫妻。肖梓熠——松瑞集团的总裁,外人眼中的绅士,多金美男,据说是单身女人最想嫁的对象。自小就是众人追捧的对象,但是,他唯一看得上眼的女人,却不肯安静的呆在他身边。只因赌气,他娶了另一个女人!叶落樱——家族小企业面临破产,在养父的要求下,她别无选择。在他眼中——她,是大脑单纯的花瓶,什么都不会的千金小姐,有的只是可笑的自尊心。在她眼中——他,是披着人皮的野兽,不会在乎别人感受的霸道少爷,有的只是恼人的坏脾气。因为天生的自我主义,在占有她之后,他甚至可以像对其他女人一样,甩给她金卡作为补偿。恨死他蔑视的表情,她选择开始独立,变得坚强,只想在他面前扬眉吐气。本来只是互相看不顺眼,可是:为什么?其他男人对她多看一秒钟、对她露一丝微笑,都会看不惯,心里堵得慌?知道他和前女友仍有联系,一改以往的嘲讽,会有受伤的感觉?什么时候开始:他以逗她为乐,看着她羞窘的样子,心里竟会欢喜;她好像不讨厌他的碰触,和他打打闹闹之后,心里会甜甜的,很满足。两颗年轻的心越靠越近,但总是不时杀出程咬金。夏清庭——他是我的男人,谁都抢不走。叶浩宸——本来只是兄妹,为什么自己的心却不断沉沦?即使身边有了人陪伴,可,心。。。还是残缺的。尹藤——她是他这一生都在寻找的天使,只要她可以在他身边,他愿意放弃拥有的一切,那个肖梓熠,他做得到吗?方野——我付出了那么多,总有一天,我会夺回属于我的一切!莫真——我不贪心,永远只爱梓熠哥哥一个人,他也只能属于我。但是,有一天,突然发现两人的关系似乎不是那么简单。。。他们还可以继续走下去吗?他们可以打开心结吗?过程还是很温馨,带着一点点搞笑。作者是亲妈,舍不得虐这么可爱的孩子!但是,还是会有一点点伤痛,要不也没看头啦。谢谢亲们支持哦。O(∩_∩)O~1“你只是我花钱买回来的女人,不要干涉我的生活!”“在你眼里,我是不是就像一个夜总会的小姐?”“不”他回的很正经:“你比他们贵多了!”2“我们离开这,我会给你幸福。”“对不起!”“为什么?”“我——现在不能把他丢下。。。”大家多多支持,不要吝惜自己手中的票票哈。。。。。。。不会简介啊,真不会。。。。作者很变态,舍不得虐主角,喜欢虐配角。。。亲们,多多投票啊。
  • 三分制度 七分执行大全集(成功金版)

    三分制度 七分执行大全集(成功金版)

    为什么说:制度是基业常青的守护者? 为什么说:让员工服从靠制度?为什么说:好制度造就好人才? 为什么说:好的制度在于执行? 为什么说:执行要到位,责任先到位? 为什么说: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为什么说:执行无小事,态度决定一切?陈荣赋编著的《三分制度七分执行大全集(成功金版)》传递这样的工作理念,执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促进企业腾飞的助力器。只有切实执行,才能把口头上讲的理论、纸上写的计划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切实执行,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浮生六记∶浮生与温暖

    浮生六记∶浮生与温暖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忆语》。
  • 做人做事做生意做推销

    做人做事做生意做推销

    时代发展,竞争加剧,物欲横流的社会,商场如战场,怎样在这个战场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本书教你如何在生意场上游刃有余,稳步发展,步步为营。
  • 误入妃途:邪魅皇帝不好追

    误入妃途:邪魅皇帝不好追

    为嘛别人穿越不是小姐就是公主,好吃好喝有王子有王爷?而她却成了将军府的替嫁小女儿,一个爹不疼姐不爱甚至还不知道自己身世的人。要不是在市集上救她一命的白衣侠士出现在皇宫里,她才懒得进宫去报恩,哪想她根本不被人想起,反被人嘲笑“太丑想不起”。“哼,我长大了也会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你给我等着。”为了这句话,她闭关修生养性,从此与琴棋书画,诗书礼乐为伴。她发誓她的出现一定要惊艳四方让他拜倒在自己的长裙之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多少流光换取多少忧伤

    多少流光换取多少忧伤

    三年前,她却决绝而残忍地选择了与他分道扬镳。他的人生瞬间跌落谷底。三年后,她却突然回到他身边,不计时间和金钱,不顾距离和仇恨,苦苦守候。
  • 小魔法师传奇

    小魔法师传奇

    那是个炎炎夏日,天蓝得像水洗过一样鲜亮。太阳扬着粲然的笑脸,整个大地像被投进蒸笼一样闷热难耐,屋脊上的琉璃瓦反射着太阳的强光,明晃晃的。往日里那些飞来飞去、没玩没了地喧闹的鸟儿,已经踪迹全无,它们也许是受不了这样的气温,躲了起来吧。整个村子,也安静得听不到一点儿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