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4200000012

第12章 周文(1)

祭公谏征犬戎《国语》

【导读】

《国语》是先秦时的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共二十一卷,按国别编排。它重在记述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论,记事相对简略,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本篇是《国语》中的第一篇文字。周王朝到了周穆王执政时,王室的统治能力日衰,但社会安定。周穆公不顾祭公谋父的劝阻,征讨犬戎。本文主要记叙祭公谋父的谏词,应以德化安服外邦,武力只能作为后盾,穆公不听劝告,无功而回。文章虽短小,但结构严谨,叙述详备,气势充沛,很有说服力。

穆王将征犬戎[1],祭公谋父谏曰[2]:“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3]:‘载戢干戈,载櫜弓矢[4]。我求懿德,肆于时夏[5],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昔我先世后稷[6],以服事虞、夏[7];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8],因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9]。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10],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B11],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B12]。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B13],邦外侯服[B14],侯卫宾服[B15],蛮夷要服[B16],戎翟荒服[B17]。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今自大毕、伯仕之终也[B18],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B19],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注释】

[1]穆王:名满,是西周第五代最高统治者。犬戎:即西北戎人的一支。[2]祭(zhài)公:字谋父,则周王的卿土,封于祭。[3]周文公:周公旦的谥号。周文公之《颂》:指武王之世,周公所作的一首颂歌,即《周颁·时迈》。[4]戢;聚敛。塥櫜(gāo):此指收藏弓矢。[5]肆:陈,施,广布。时;是。夏:中国,指当时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域。[6]后稷:此指农官。(又,周之始祖弃,因为做过舜的农官,所以也称后稷。)带领周人由邰迁豳。[7]服事虞、夏:指弃事虞舜、不服事夏启。[8]不窋:弃之子。[9]翟,狄。[10]武王:名发,文王之子。是西周王朝第一代最高统治者。[B11]帝辛:商纣王的名。[B12]商牧:商郊牧野。[B13]邦内;指天子畿内方圆千里之地。甸:王田。服:服其职业由赋之事。甸服,引申为王畿千里之内的地区名,或简称甸。[B14]邦外侯服:邦畿之外,方圆五百里之地为候服,这是比较近的诸侯之地,又称侯圻(qí)。[B15]侯卫:自侯圻至卫圻间之地,又比侯圻远。宾服:本意为定期朝贡以服侍天子。[B16]蛮:蛮圻;夷:夷圻。二者都是距离更远的地方。[B17]戎翟(狄):又在蛮、夷之外,距王城四千五百里至五千里。[B18]大毕、伯仕:是犬戎二君之名。[B19]树惇:犬戎首领名。

【译文】

周穆王将要征伐犬戎,祭公谋父进谏说:“这不行,先王主张发扬仁德而不炫耀武力。聚集军事力量,而在必要的时候动用它,一旦动用武力就能奋扬军威。如果随便炫耀武力,就是玩忽轻率,轻率地滥用武力就不能有震慑的作用。因此周文公所作的《颂》歌这样说:‘聚敛起干和戈,收藏好弓和箭。我王追求美德善行,将它施行于全国各地,我王定能永久保有天命啊。’先王对于人民,努力端正和树立其道德,培养其性情;扩大增加其财力,而又使其器用更加便利;明确利害之所在,用礼教、文德来加以教育、教养人民,使他们都求利而避害,感恩戴德而畏惧严威;所以能够世代保持王位而发展增大其功业。”“从前我们的祖先世代相继担任后稷的官职,弃和不窋先后服侍于虞舜与夏启。到夏代衰微之际,太康撤销了后稷之官,而不再致力务农,我们先王不窜因而失去他的官职,自己逃奔到戎、狄之地。他对农业不敢懈怠,时常布施那德行,继续拓展他的事业,修订教养人民的法规,朝夕恭谨勤勉;以悼厚的态度遵守它,以忠诚原则奉行它。美德世世相传,不辱没祖先。传到周武王,发扬前人光明的德行,又加上仁慈和平,敬奉神明,爱护人民,上下没有不欣喜的。而商王帝辛却不然,人民对他非常憎恶。民众忍无可忍,就乐于拥戴周武王,这才导致了商郊牧野之战。这就是先王不崇尚于武力啊,是真心体恤同情人民的痛苦,而为他们消除祸患啊。”“先王的制度是如此规定的:天子邦畿之内的地方是甸服,出了邦畿的地方是侯服,侯圻至卫圻之间的地方是宾服,蛮、夷之地是要服,戎、狄之地是荒服。甸服向天子提供日祭所需,侯服向天子提供月祀所需,宾服向天子提供时享所需,要服向天子提供岁贡所需,荒服则只需在新天子即位时进见纳贡一次。日祭、月祀、时享、岁贡,新天子即位时进见一回,这都是先王的遗训啊。如有不按时来祭的,就向他阐明王的意旨;如有不按时来祀的,就向他阐明王的言词;如有不按时来享的,就向他阐明王的命令;如有不按时来贡的,就向他阐明王的名号尊卑的制度;如有不按时来朝的,就向他阐明王的文德。像上面依次都阐明了,还有不履行义务的,那就明正法律。于是就对不祭者处罚,对不祀者加以攻伐,对不享者加以征讨,对不贡者诘责其过,对不朝者喻之以理。于是就有处罚的法律,有攻伐的军队,有征讨的军事装备,有督责罪过的训令,有晓喻道理的文辞。宣布了训令,陈明了文辞,而仍不履行义务的,就再修明自己的文德,而不要劳民远征。因此,近的无不听从,远的无不心悦诚服。”“现在,从大毕、伯仕去世后算起,犬戎的国君仍按荒服的规定而来朝见天子。天子如果说:‘我定要以不享之罪去征讨它,且向它显示我的武力。’那岂不是废弃先王的遗训,而将荒服终世一朝的规矩破坏了吗?我听说犬戎的君长树悼,能遵循其先人之德,而始终专一地坚守其国,它具有抵御我们的力量了。”周穆王不听劝谏,就发兵征讨犬戎。结果只获得四只白狼和四只白鹿而归。从此以后,那荒服地区就不来朝拜见了。

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

【导读】

西周后期,周厉王用残暴的方式统治百姓,人们怨声载道。周厉公就用杀戮的方法压制百姓的批评,使得百姓只能“道路以目”。召公看到了潜在的危险,劝谏厉王要广开言路,体察民情,指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厉王一意孤行,最后落到被人们赶到彘地的下场。

本文简要记叙了这一事件,并着重记载了召公劝谏周厉王的谏词,语言简洁,逻辑严密,比喻形象生动,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上看,都堪称上乘之作。

厉王虐[1],国人谤王[2],召公告曰[3]:“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4]。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5],瞽献曲[6],史献书,师箴[7],瞍赋[8],矇诵[9],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10],瞽、史教诲,耆、艾修之[B11],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B12],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B14]。

【注释】

[1]厉王:名胡,西周第十代君。[2]谤:指责。[3]召公:召穆公虎,周卿士。[4]弭(mǐ):消除。[5]列士:一般官员。[6]瞽:古代盲乐师,后来成为乐师之代称。[7]师:乐师。箴(zhēn真):箴言,是一种有劝诫含义的文辞,近似后世的格言。[8]瞍:没有眼晴的盲人。[9]矇:有眸子的盲人。[10]亲戚:此指与周王同宗的大臣。[B11]耆、艾:人六十日耆,五十日艾。此指元老。[B12]原:高平之原野。隰:低湿之地。衍:低而平坦之地。沃:有水源可以灌溉的土地。[B13]彘(zhì):古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译文】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中的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召穆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受不了这暴虐的政令了!”厉王听了非常气愤,找来卫国的巫师,派他们去监视那口出怨言的人。只要卫国巫师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从此百姓就没有敢说话的了,在道路上遇见,只能互相以眼神示意。周厉王却十分得意,告诉召穆公说:“我能消除百姓的指责议论了,人们不敢说什么了。”召穆公说:“这是阻塞人们的言论啊,封塞民口其后患更超过阻塞河流。河流壅塞而溃决就会一泄千里,伤害人一定很多;封塞民口,也像这样。因此治水的人要开通水道,使它通畅流泄;治理百姓的人也应开导他们,使其畅所欲言。所以天子处理政事,让公卿以至列士进献讽谕之诗;让盲乐师进献民间乐曲;让史官进献古代文献;让太师进献劝诫的箴言;让无眸子的盲人吟咏公卿、列士所献的诗歌;让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的诗文;让百工进行劝谏;让平民百姓把他们的话传上来;让近侍尽心规劝;让王室同宗来弥补天子的过失,监察朝政;盲乐师和史官以乐歌、史籍提供教诲;让国内元老将那些规劝、教诲的文字加以整理,然后,由天子斟酌处理。因此政事顺行,就不违背事理。”“人民有口,犹如土地上有山水,财物用度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又如土地上有高原、洼地、高低良田,衣服、食物也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大家用口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反映出来了。推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就是使财用、衣食丰富起来的治国方法啊。人民内心考虑的事都能从口头上表达出来,就应该成全其好的而照它施行,怎能加以壅塞呢?如果壅塞其口,那么能维持多久呢?”周厉王不听召穆公的意见,祇于是百姓再也不敢讲话。过了三年,百姓发生暴动就把厉王驱逐到彘地去了。

襄王不许请隧《国语》

【导读】

春秋时,周王室力量日益衰微,晋文公倚,仗自己拥立周襄王有功,而提出自己要享有天子规格葬礼的要求。周襄王利用周天子名义上的权威,用含蓄婉转的言辞,阐明了事理,暗中斥责了晋文公的狂妄请求,从而使他不敢再提出这一要求。

全文言辞委婉,观点鲜明,用词十分考究,显示出周襄王外交辞令的出色和成功。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1],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2]。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3],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4]。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5],足以供给神祗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今天降祸灾于周室[6],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7],而班先王之大物[8],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9]。’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10],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B11],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于裔土[B12],何辞之与有?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B13],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注释】

[1]晋文公:即公子重耳,春秋五霸之一。襄王:周襄王。郏(jiā夹):即郏鄢,在今洛阳市西。[2]隧:墓道。按周礼,诸侯之墓不得用隧。[3]甸服:王城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之地。此外指王畿。[4]不庭:不来朝之国。不虞:出乎意外的事变。[5]九御:即九嫔(古代宫廷中的女官名)。九品:即九卿(古代奴隶主政权中的高级官员)。[6]天降祸灾于周室:此指子带之乱。子带,襄王后母惠后所生,与颓叔等人结党,引狄人攻伐周王朝。襄王因此出奔郑国汜地。[7]叔父:夫子称同姓的九州之长(诸侯)为叔父。[8]大物:指天子的葬礼(即开隧)。私德:指晋文公纳王之德。[9]改玉改行:改变佩玉之饰,也就改变了行步之节。此言改变饰物,也就改变了身份。[10]改物:即改变重大制度。庸:用。[B11]备物:指天子之隧及死生的服物采章。[B12]流:流放。辟:杀戮。裔土:边远之地。[B13]大章:表明天子与诸侯不同的服物采章。

【译文】

晋文公已经拥立周襄王于郏地,襄王便赐封他土地来慰劳他。晋文公推辞不受,却请求让他死后享受天子的隧葬之礼。寰王不应许,便说:“从前我们先王享有天下,规画王城周围方圆千里之地作为甸服,用来供给对天帝及山川百神的祭祀,用来准备百姓兆民的衣食用度,用来应付不来朝贡的诸侯和出乎意料的事变。其余的土地,拿来均分给公、侯、伯、子、男,使他们各有安定的居处,以顺从天地尊卑的法则,而不会遭逢灾害。先王难道有什么特殊利益吗?宫内不过有九嫔女官,朝廷上不过有九品公卿。只够供给天神地祇的祭祀而已,岂敢放纵其耳目心腹的嗜欲,而打乱各种制度法规?不过以那死生所用的服物采章来统率百姓,以表示贵贱等级有别,此外,天子与诸侯还有什么不同呢?”“现在,上天对周王朝降下灾祸,我一人仅是保守住府库的遗物与制度,我又无德无能,以致烦劳叔父,我若分出先王隧葬的大礼而赏赐对我有恩德的叔父,那么您虽接受了这种赏赐,心中也会憎嫌的,且要非难我行赏不当。其实,我一人怎敢吝惜这葬礼而不应许您呢?先人曾有这样的话:‘改变了佩玉,就改变了步伐。’叔父如能发扬您的大德,更改立国的姓氏,改变历法和服色等典章,在天下创立新的制度,自行显现自己的功德;而且收取天子完备的礼仪,用来镇抚百姓,我一人即使流放、被杀戮于荒远的地方,又有什么话讲?假如还是这宗周姬姓,还是要列为公侯的地位,而恢复先王规定的职责,天子的葬礼还是不便更改啊。叔父如能勉力发扬明德,那享有天子葬礼的地位自然会到来。我怎么敢以所受私德而改变先王规定的服物采章的制度,而辱没天下,那对先王与百姓又是如何呢?那又怎样施行政令呢?如果不这样,叔父您本有土地,若自行决定隧葬,我又怎能知道呢?”于是晋文公不敢再提隧葬的请求,就接受封地回去了。

单子知陈必亡《国语》

【导读】

同类推荐
  •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本书全面统计出李白诗歌中共有复音词14563个,其中有并列式复合词1223个;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唐代文化背景和全唐诗的语境,通过艰苦的考证和分析,相当准确地解释了其中218个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包括一些宗教色彩颇浓的词语;分析了构成李白诗歌并列式复合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论证了这些复合词是以上古单音词作为语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归纳出这些并列式复合词意义的类聚特点,揭示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应用的鲜明系统性以及李白诗歌用词“无一句无来历”的特点。
  • 半个苹果的爱

    半个苹果的爱

    在作者的word文档里有一个名为“心灵呓语”的文件夹,对朋友的爱。它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我夜深人静时作者对这个世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保存在这个文件夹里的文章不是小说,饱含作者对父母的爱、对儿女的爱,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80多篇。,也不是传奇。是从作者心灵深处涌动出来的文字
  • 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本书从明清画集如《唐诗画谱》、《诗余画谱》、《古今名家画稿》等书中挑选出与元曲意境相合的画89幅,相互配合。收录了伯颜的《喜春来》、关汉卿的《大德歌》等三百首元曲。
  • 把时光揭开

    把时光揭开

    这本随笔集堪称“智者的思考”。还不乏对被社会忽略的底层人群、偏僻县城在城市化浪潮中受到的冲击的关注。这些文字集结起来,成为这本非常有营养的散文集。作者在一篇篇优美又不失深度的散文中,与世界知名作家、画家、音乐家探讨生活的智慧。,这是作家罗伟章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作者沉静又充满爱意的文字能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与大自然的花草对话,与动物交流,又能从这种不经意的享受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热门推荐
  • 苦儿流浪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苦儿流浪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媒人桥约

    媒人桥约

    第一次会面,在他的心中便起了漪涟。为了能找到她,在她的左手腕上留下齿印。自小的承诺,从不改变。说好爱就爱,说好不放弃就不放弃,算不上青梅竹马,对她一见倾情,算不上两小无猜,为她一诺倾心。凌朝世子凌玉对穿越女李湖不折不扣的一见倾情,怎么不叫她动容?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下堂王妃太狠辣

    下堂王妃太狠辣

    南宫无双:我的命运我做主,我命由我不由天。未来王妃,贬身为奴,南宫无双,且看二十一世纪第一杀手,将如何翻手为云,而死于非命。白钧奕:小双儿,家族被炒,爱上你,只需一眼,因被爱人背叛,仅那一秒钟,就注定了我这一生,将为你而活,遇佛弑佛。被人陷害,风雨同舟,我将与你,一个娇弱任人欺压的千金小姐,生死不弃,至死不渝。当她再一次睁眼后,覆手为雨,在古代异世,宛如地狱而来的煞神,改变自身命运。黑焰月:南宫无双,她,本王对你的爱,天荒地老,遇神杀神,无怨无悔,无论你的身份是什么,二十一世纪第一杀手,我的王妃,只能是你,摇身一变,南宫无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生产总监实战手册

    生产总监实战手册

    本书围绕“生产”这一主题,紧扣生产总监日常工作内容,通过生产总监基础、生产管理模块、生产控制节点、生产运行手段、生产提升路径等五个单元为生产总监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对于生产总监的具体工作来讲,将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作者在本书穿插了大量典型案例,并进行了非常到位的案例评析,有助于生产总监更深入理解和把握工作内容。本书灵活体现“管理理念+案例解析+操作要点”的思路,行文风格简洁精炼,要点明确,易于读者阅读与使用,可作为高层管理者的案头查阅工具书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下堂医女的短命夫

    下堂医女的短命夫

    柳玉佛:玉心女,佛公子的掌上明珠,人不如其名,年仅十五少心少肺用药杀人,用毒救人是她的兴趣救不可救之人,毒死不了之人是她的使命爱救不救是她的原则她可恶的一蹋糊涂,医术称仙,毒术为尊,武夫号称三脚猫——长孙无病:长孙家的长子嫡孙,人不如其名,全身上下从头到尾都是病,天生丽质无处展,满身才华无处施人参当饭吃,药水当茶喝,瘦得一阵风便能吹到天边去他温和的没有脾气——因为发脾气会要了他的命他的眼神总是详和一片——因为人生几近无所求他的日子总是在奢求——多活一刻都是上天保佑片段一:天微亮,日阳未及现身,一抹小小的身影,正在努力的——“偷菜?”“宝宝,你怎么回来了?玉虚观的静心师太怎么样了?咦——你在做什么?宝宝,为什么要拔掉爹种的冲天椒——”。小小人儿充耳未闻,她不仅拔了她爹种的冲天椒也拔了她娘种的“十八学士”,然后,种上她的绝情花、丧魂草片段二:“宝宝,要不要随爹娘一起下山散散心去?”“才不要,山下无聊,生病的人没有大病,中毒的人中的不是剧毒,下的毒又没人解得了——”,天妨英才,她已经天下无敌了。“……”。“胡说,爹知道有一个人你一定救不了”。“谁?”“临安长孙家的长孙无病”,一个半个身子踏入鬼门关的男人。片段三长孙府门外“我是来——”。“快进来,快进来,就等着你了”。咦?片段四:“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下堂医女的短命夫》尽请关注后续!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异界帝尊

    异界帝尊

    一代杀手之王灵魂穿越异界附体纨绔,一个纨绔的热血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