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2500000002

第2章 导言

知情者出面作证,人们总是希望他所说的都是真话,不掺任何水分。

许多接触过中国人的知情者,虽然能说出一些真实的东西,但是很少有人能抛却个人情感,如实地叙述,更不用指望他们讲出全部事实。任何一个人,无论他多么博学,都不可能了解中国人的全部真情。所以,本书里的观点,必须坦然面对来自三个不同方面的异议。

首先,有一种观点说,如果谁试图把他所知道的有关中国人的特性如实地转述给其他人,那么他将白费力气。

1857年至1858年期间,伦敦《泰晤士报》的乔治·温格罗夫·库克先生,是一位专门采访中国的记者,他像当时所有到中国去的作家一样,有机会观察各种环境下的中国人,并且能够借助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的观察,获得对中国人全面、正确的理解。然而,库克先生在他书信集的前言中,对他描述中国人特性的失败表示了歉意。

在这些书信里,有一个重大的疏忽,就是关于中国人特性的文章,我写得不够精彩。没有一个题目能有这样的诱惑力,没有一个题目能有这样让人施展才华的机会;精巧的假设、深刻的概括、自信的断言,都可以在其中充分展示。所有的批评家,肯定会断然地蔑视我,因为我没能利用这样的机会,总结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事实上,我写过几位中华民族中很出色的人物,然而不幸的是,就在我写这些文章的同时,他们曾有过的言行的粗俗,与我的初衷相违背,为了真实起见,我连续烧了好几封长信。而且,我常和最著名的汉学家谈论这种事,发现他们和我一样,很难形成对中国人特性的整体概念。

当然,只有那些真正了解中国人的汉学家,才能遇到这种困难;一个八面玲珑的作家,对所写的主题可能一无所知,却可以轻易地写出一篇辞藻华丽的文章,以两个客观事实、头头是道地加以分析论述。某一天,或许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必要的知识,对中国人的矛盾心理,能够做出全面、准确的分析。目前,我避免严格的定性,用中国人具有的特殊品性去描述中国人。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人已经使自己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可以看出,中国人是不能被征服的;也可以感觉到,他们又不是易被理解的。要想真正地了解中国人,除了中国人,任何其他国家的人都不可能做到。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是一个根本无法理解的矛盾体。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与中国已经交往了几百年,那么,我们就应该像认识其他复杂现象的秘密那样,真正认识中国这个国家。

其次,一个更为严重的反对意见,是我不具备写这本书的资格。就算一个人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二年,也并不能保证他有能力写书论述中国人的特性,正如一个人在银矿工作了二十二年,并不足以证明他能写一篇关于冶金学或复本位制的论文。

中国幅员辽阔,一个人只是在其中几个省居住,考察过的省份不到它的一半,当然没有资格对整个国家作出概括。需要声明的是,这些文章最初只是为上海的《华北每日新闻》写的,并没想过要更广泛地传播。然而,一些论题不仅在中国,而且在英国、美国和加拿大都引起了极大的兴趣,我才应邀把这些文章汇编成册。

最后,是一些人提出的,认为阐发的部分观点,尤其是涉及中国人伦理特性的看法,很容易让人误解,作出错误的判断。

然而,人的印象不可能像统计数字那样,做到分毫不差,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这种印象就像是相片的底版,没有哪两张是相同的,可是每张都可以真实地映现一些图像,是其他底版无法呈现的。相片的底版不同、透镜不同、显影剂又不同,其结果当然也不可能相同。

对中国的了解,我远不如那些久居中国的人,但是,他们与我的观点实质上是一致的;另外一些人的看法也理应同样受到尊重,他们认为,在某些部位增加一些明亮的色彩,可以使过于单调的画面更为逼真。考虑到这些正确的意见,我对原文作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然而,由于出版的急迫,原本讨论中国人的特性有三分之一被省略了,只保留了最重要的部分,并新写了“知足常乐”一章。

要想拒绝赞美中国人所具有并表现出来的优点,我想不到任何理由;同时,又存在着另外一种危险,即屈从于既定的思维框架,给予中国人超过实际道德品行的高度评价——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并不亚于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由此,我们联想到威廉撒克里(1811—1861,英国小说家),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在他的小说里,好人总是愚蠢的,坏人却是聪明的。

对于这个问题,这位伟大的讽刺家回答说,他有眼无心,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比如有一幅橡树的木刻画,要求观察者从中分辨出一个画面——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的侧身像,抱臂低头站着的样子。但是,长时间注视之后,往往一无所获,似乎其中有什么差错,而一经人指点,就会感到,在画面中看不出拿破仑是不可能的。

同样的道理,许多事情在中国每一次出现,人们往往视而不见,而一旦看出,就难以忘却。

读者需要注意,正像一个限制性的从句不能取代概括性的主句一样,不要以为本书的文章概括的是整个中国,也不要以为是外国人观察和体验的全面荟萃。这些文章仅仅是一个观察者所得印象的记录,是许多“中国人特性”中的一小部分。它们不是一幅中国民众的肖像画,而是观察者根据自己的见闻,用炭笔勾勒的一些民族特性的素描。图像仅仅是由单线构成,无数单线交织在一起,才形成了完整的白色光幅。它们是来自我和其他各种各样的人的个别经验的汇集,是一种归纳研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论题得到了如此广泛的例证。

梅多斯先生,众多研究中国和中国人的作家中最富哲理性的一位,他认为,一个人对外国民族特性有了正确的看法,并想把它告诉他人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所有笔记交给他,让他细读。这些笔记详细地记录了引人注目的大量事件,特别是那些非常事件,并且还附有当地人对该事件的看法、说明。

一般性的结论都是从大量的事例中推出的。这些结论可以被怀疑或否定,但是所列举的事例却不能搁置一边,因为它们是绝对真实的。任何关于中国人特性的理论,最终都要参照这些事例。

试图拿中国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属于日耳曼民族,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一支,5世纪和6世纪居住在英国)进行比较,那是非常困难的。显然,许多看起来是“中国人特性”的东西,纯然是东方人的特性。至于对与否,读者在看到这样的情况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作出自己的判断。

很多人认为,在当今,我们与中国人的交往中,要想了解他们的社会生活,有三条途径:研究他们的小说、民谣和戏剧。无疑,这些知识来源是有其价值的,但是似乎还存在第四条途径,比前三者加起来还要有价值,那就是在中国人的家里研究中国人的生活,不过这个来源并不向所有研究中国和中国人的作家开放。就像对于一个区域的地形,在农村比在城市更容易弄清楚一样,在农村更容易了解人们的特性。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城市住上十年,关于中国人家庭生活的知识,可能还不如在农村住上十二个月获得的多。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乡村是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而本书就是以中国农村为立足点写成的。

这些文章的写作,目的并不是表达一个传教士的观点,而是以一个没有任何偏见的观察者的角度,如实报告其所见所闻。由于这个缘故,本书没有作出中国人的特性可以由基督教进行改善的假定,并不猜想中国人是否需要基督教,但是,假如他们的特性中存在严重的缺陷,那么,如何去纠正这些缺陷,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如前所述,“中国问题”已经远远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完全有理由认为,在20世纪,这一问题会变得更为紧迫。任何一个希望人类美好的人,对于如何改善人类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的问题,都充满了兴趣。如果我们得到的这些结论是正确的话,那么,将会得到对曾被忽视的一系列论据的支持;如果这些结论是错误的话,无论得到怎样的支持,都将不能成立。

埃尔金勋爵对上海商界的答问,虽然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是他的话至今仍然是正确、恰当的。他说道:“当阻挡这个国家的障碍被搬开,可以自由进入的时候,西方基督教的文化将发现它面对的不是野蛮,而是一个在许多方面存在衰退和缺陷的古老文明,不过,在其他方面,又不得不让我们同情和尊敬。在即将出现的竞争中,在这个有着怀疑态度而又聪敏的民族中,基督教文化要想找到立足之地,所凭借的方式,就是宣传进入天堂的信仰比不离尘世的信仰相比,在公共和个人的道义上,能得到更好的保证。”

同类推荐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仍发人深省。,全书分为两编。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根源何在
  • 听三毛讲远行

    听三毛讲远行

    好想跟着三毛远行,一同去金色海洋吹风,聆听音乐王国的天籁之音,伴着大西洋的七颗钻石感受清风拂面的恬然情怀。
  •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既豪爽又谨慎,既热情又小心,既善于经营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们可以披肝沥胆,无私助人,也可以小处计较,谨慎处世;他们可以争强好胜,兼济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独善其身。本书是第一本诠释湖北人性情的精华本,是洞悉湖北人行为特性的全面攻略。本书着重描写了湖北的地理特点、文化和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本书中,编者突出表现湖北人在经济、教育、社会、性格、人文况味、语言等领域所呈现出的性情特征。其中,尤其对“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做了细致的解释。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热门推荐
  • 炽爱首席傀儡妻

    炽爱首席傀儡妻

    如此地活了七年啊!这次……看来是真的要走了!佐熙岩心情平静地看着在一边忙忙碌碌,神色慌乱的医生们!为了他的病,佐家在家里建立了一个最先进的医疗病房,聘请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医生为家庭医生,以便能最及时地对他进行抢救!说实话,为了他一个人活着,占用了这么多的医疗资源,还真是有点过意不去!这次,应该就能真的走了吧!吊着这么一口气残喘了这么多年,劳民伤财的,一次次被抢救……
  • 天团皇妃驾到:朕的皇后太刁蛮

    天团皇妃驾到:朕的皇后太刁蛮

    江湖传言武林盟主家的女儿南宫瑾儿精通诗词,貌美如花。江湖传言谁若娶了南宫瑾儿,南宫老爷就将武林盟主之位让给他。可是江湖还传言,南宫瑾儿曾说,将来会娶上一房美相公和数房夫妾。虽然这些只是传言,却足以让世上的男人闻南宫瑾儿而丧胆,若娶了她那不就意味着以后会……去你的貌美如花,头上的帽子可要紧,千万不能让它变成绿色的。可是这世上就是有些不怕死的,而这些人中还有个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当今的皇帝,他胁迫南宫老爷娶了南宫瑾儿,还立她为了皇后。只是为什么这个皇后行为如此乖张,就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 红楼之情满潇湘

    红楼之情满潇湘

    初秋时分,暑热并没有褪去。枝上的鸣蝉正不厌其烦的宣泄着自己的烦躁。潇湘馆显得静悄悄的,炕上横七竖八的躺着些婆子以及粗使的小丫头。雪雁和春纤在东屋里休息,而林黛玉正在里屋午睡。紫鹃正坐在回廊上做着针线。院中上百竿的翠竹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苍翠欲滴,窗格子上印出些斑驳的影子。紫鹃看了看挂在月洞上的鹦鹉,也半闭着眼睛正昏昏欲睡呢。她低头做了一回针线,无奈困意实在厉害,……
  •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民国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林徽因传诵数十年,最唯美最经典的诗歌精选合集。《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翡冷翠的一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仍然》、《深夜里听到乐声》……中国诗歌史上空前绝后的心灵碰撞,爱与美的永恒绝唱。
  • 绝色丹药师:腹黑嫡女归来

    绝色丹药师:腹黑嫡女归来

    当全球首席绝色神偷苏倾城,一夜醒来,变成了大宅门里被遗弃的废物煞星,一切将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宅斗?姐早就玩腻了,绝情亲人一边去,别挡着姐的锦绣修仙路!炼仙丹,逗灵兽,御宝剑,虐师兄,日子逍遥乐无边。为了她,害了相思病的鲜肉小王爷日日在家挂面条,撞豆腐。为了她,高冷师父夜夜墙角画圈圈,男女之情,破坏修行啊。为了她,酷冷师兄仰天泪奔,神啊,快收了这妖孽吧,他都快成宠物了!苏倾城嘴角勾起绝色笑意,不好意思,货已签到,不退不换。你们难道现在才发现么?本姑娘最擅长的是偷心。(新文新类型,走天马行空无厘头路线,萌哒哒的期待喜欢的亲扑倒,圈养来~~)
  • 成功人士99个领导细节

    成功人士99个领导细节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当代社会,粗放的经营和低效能的增长模式已经越来越别人们所放弃。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细节决定成败》作为影响深远的畅销图书,把“细节”理念深植入社会各阶层的头脑当中。可是《细节决定成败》宣扬的是一种理念,却没有具体的方法和实践方面的指导,市场上试图填补这一空白的图书甚多,但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实用性图书,应该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徐志摩可谓是中国现代文坛独具特色、才华横溢的才子。他的诗字句清 新、韵律谐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散文则如天马行空,纵情任性,随意 铺染。这位自然之子,一生都被诗意浸透,随遇自有乐土。他的诗文,情爱 ,还有那云游飞升般的离去,似乎一直没有离开这个纷繁的尘世,仍被世间 传说不尽。斯人已去,我们唯有从诗文中,触摸那传奇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59岁时发表的第一部小说,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美誉。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在当时社会赢得了广大的读者群,一年之内就再版三次。随后的几十年当中,它一版再版,成为继《圣经》之后出版的英语语言读物中阅读范围最广的图书之一,而且在西方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本著作像《鲁滨逊漂流记》一样产生数目如此巨大的译本和改写本。其文学影响及对人类社会的深远意义是许多其他著作所无可比拟的。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丰富的想像力,鲜明·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时代特征,真实地描写了离开社会28年之久的人所经历的逆境和绝望感,还有对信仰的体验和对生活无尽的挑战。
  •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冬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冬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第二次来到阆中。第一次是今年春上,参加重庆书展签名售书活动后,我慕名来此专访。第二次则是因为大型历史纪录片《风云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