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100000007

第7章 《第二性》波伏娃

一句经典

女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后来才变成女人的。 

——波伏娃

作者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存在主义的鼻祖让·保尔·萨特的终身伴侣,她的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波伏娃具有作家、哲学家、散文家、戏剧家等多重身份,主要作品有《西蒙·波伏娃的美国纪行》、《满大人》、《老年》、《第二性》等。

成书背景

波伏娃曾经回顾自己与萨特相伴多年的感情历程,思考自己作为女人为什么总处在被动地位。萨特启发她说:“如果你是男的,你的成长经历就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你应该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这句话成了她写作《第二性》的一个动机。她开始投入大量精力,查阅了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生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书籍。那时的波伏娃已经是出版过《女宾客》等小说的知名作家,但总被人看做是萨特的跟班,写作《第二性》是她体内所蕴涵的巨大能量的爆发。

波伏娃曾在《第二性》序言中谈及她写此书的缘由——

“我犹豫很久,一直不能决定要不要写一本关于女人的书……人类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人不就女人的本身来解释女人,而是以他自己为主相对而论女人的,女人不是天然进化发展形成的一种人类。对男人来说,女人所表现在他们眼中的只是一个性感的动物,她就是‘性’,其他什么也不是……男人是主要的,女人只是附属品而已……我们在目前女人的处境中如何才能获得成就?在我们面前展开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哪一条路是不通的?如何能从处处依赖男人的环境下变成独立?什么样的环境限制了女人的自由?她们如何能去克服那些困难?这些都是我不得不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这些只代表着我对女人命运问题的关心。”

思想品读

《第二性》堪称为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科全书,它揭开了妇女文化运动向久远的性别歧视开战的序幕。

在这部最全面的展示波伏娃才华的巨著中,她以百科全书式的广博学识、严肃的态度、大胆的笔触,在上卷中俯瞰了从原始社会到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西方妇女处境、地位和权利的演变和有关女性的种种神话,说明了女性并非是天生比男人低劣的第二性,以及女人如何变成了永恒的弱者。下卷中,波伏娃更以敏锐和深刻的洞察力,提示了女性从童年到老年的整个个体发展史的性格差异,现代女性所面临的艰难的人生抉择和复杂的社会问题,指出她们应该具有怎样的道德观、爱情观和家庭观。

本书分上下两卷,第一卷主要是从女性群体的角度去讨论妇女问题,是全书的理论框架。 

作者首先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雌雄两性的性生活,从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一直到复杂的哺乳动物,详细论述了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种种表现,揭示了动物界当中出现的雌雄分体、雌雄同体、雌雄间体和雌雄嵌体的有趣现象,认为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驳斥了将女性等同于子宫或卵巢的观点。 

接着,作者介绍了精神分析学的妇女观,认为弗洛伊德的所谓的“恋父情结”,是根据他依照男性模式得出的“恋母情结”炮制出来的,实际上女性是否存在“恋父情结”值得商榷,从而批判了弗洛伊德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把女性的生理、心理和处境归结为“性”的“性一元论”。 

作者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关妇女的论述,对妇女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私有制或世袭财产的私有制的出现,是妇女受压迫的一个根本性根源的观点,对研究妇女的历史和现状更是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作者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妇女,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社会主义制度终将消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但“经济一无论”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

作者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苏联社会),妇女的处境、权利与地位的变化,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 

作者接着讨论了东西方神话中的妇女权利与地位,指出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对处女的崇拜只是在私有制出现以后,男性为了保证世袭财产能够在父系范围内继承,才确立的一种制度,而妇女因此才成为生产继承人的工具。作者指出,与此相反,在私有制出现以前,即在远古时代,人们恰恰认为处女是“邪恶的”、“不吉利的”,并把处女交给过路人或神殿的僧侣。交给前者是因为,过路人对处女的“魔力”可能满不在乎,交给后者是因为,僧侣具有神圣的力量,可以战胜处女的“魔力”。 

在本书的第二卷,作者沿着从童年到老年这条生命发展轨迹,以各类妇女(女同性恋者、妓女、恋爱中的女人或情妇、神秘主义的女人或修女、独立的女人或职业妇女)为对象,广泛探讨了女性的个体发展史,尤其是探讨了各个年龄阶段、各种类型女性的生理、心理及处境的变化,并得出结论说,妇女要得到解放,就必须正视她们同男性的自然差异,同男人建立手足关系。

全书以马克思的这样一段话为结束语:“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从这种关系的性质就可以看出,人在何种程度上成为并把自己理解为类存在物;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和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因此,这种关系表明人的自然的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成了人的行为,或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了自然。”

这是意味深长的,它在暗示着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对妇女研究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在这部论著中,波伏娃提出了两个最具有权威性的和启发性的著名观点。

一是“女人并非生来就是,而是后天形成的”。

在《第二性》发表之前,在西方社会,人们认为男女的差异是天然的,人们以生物学、遗传学以及基督教的文化传统为依据认为男女两性的差异是天生的、生物性的、器质性的,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因而在很多人看来,男性对女性的控制、支配与奴役、压迫是与生俱来的,是自然和社会选择、分工的法则体现。

而在《第二性》中,波伏娃则否定了这种本质论的理论,她用历史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探讨说明是男权社会的文化沉淀、后天习俗的流弊、道德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化的教育把女性逐步禁锢在个人的圈子中,使之处于次要、附庸的他者地位,揭示了妇女是后天才变成次于男人的第二性的原因。波伏娃的高明之处在于把第二性问题同制度、法律、宗教、习俗、基督教道德传统对妇女的压迫与限制联系起来,从社会学的层面上去挖掘第二性形成的根源问题。

另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有关妇女解放问题:“当女人受到的漫无边际的束缚被消除的时候,当她能为自己并通过自己去生活,并且当男人(他们至今仍是可恶的)把她松开的时候……她只有获得和他们一样的处境,才会得到解放。” 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尤其强调妇女必须从主观上对传统的爱情观、道德观、价值观进行重新评估,从而确立一种新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而正是这一视点准确地戳中了传统的社会道德伪君子们的痛处,才导致了《第二性》遭受到他们的诋毁。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它开启了妇女解放的大门。

影响与评价

1949年,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在法国出版时,在社会上引起两种极端的反应。梵蒂冈把它列为禁书,而女性主义者则奉为至宝。该书在法国上架第一周就卖出2万本,完全超出了一本哲学著作的预期销量。迄今为止,它的法文版累计销量已超过300万册,英文版、俄文版、日文版与德文版的销量也已数百万计。

《第二性》出版时曾受到多方指责,被视为丑闻,堪称惊世骇俗之作。它真正为人们所接受并引起世界性反响还是在1970年以后。这本书在发表30年后被公认为是妇女思想史中独一无二的著作,在20世纪西方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波伏娃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希拉克则在一次演讲中说:“波伏娃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她的无可置疑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

《第二性》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改变人类思想和生活的10本书之一,当代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圣经”,迄今为止对女性问题研究得最为透彻的一本书。

1986年,波伏娃的逝世在全世界引起了反响。各种美誉纷纷而至。而当时的法国共产党总书记马歇的话尤其深刻:“波伏娃远不同意共产党人的所有观点,她同我们的争论是毫不动摇的,但我代表法国全体共产党员向她致意,因为她始终代表着我们社会进步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刻。” 

同类推荐
  • 妄谈疯话

    妄谈疯话

    诠释豪情人生的态度,剖析官场弊事的怪象,演绎男女情爱的风韵,解读处世哲学的智慧。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热门推荐
  • 购物小窍门

    购物小窍门

    日常购物中的小窍门。米面油料的选购米质量辨别优质的大米颗粒整齐,富有光泽,比较干燥,无米虫,无沙粒,米灰极少,碎米极少,闻之有股清香味,无霉变味。
  • 浮生半枕红尘梦

    浮生半枕红尘梦

    身遭孤辰之难,手握逆天之力,却难逃命运捉弄的越界之女,面对岔路口上的人生该如何抉择?一个是永远守护,甘愿付出的邪道男子。一个是心怀天下,超尘脱俗的正道和尚。面对同样的救命恩人,会舍大取小,还是舍生取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夏日嬷嬷茶:我们恋爱吧

    夏日嬷嬷茶:我们恋爱吧

    这个学校叫科技学院,乖学生简称它为“科院”,而发子所在寝室,却管称它为“技院”!发子所在的“B栋432”是一个极健康和谐的寝室,寝室所有...
  • 敛财王爷贪财妃

    敛财王爷贪财妃

    新文需要支持,《至尊逃妃》:她,明眸一转,狡诈胜狐;云袖挥动间,有万千风情;他,薄唇轻撇,阴狠似狼;行履踏步中,如那飘飘浮云。她是天下首富之女,貌美如花,倾国倾城,更难得的聪慧无比,还有着点石成金的商业才能,从七岁起就开始执掌云家的商行。但自从十年前被他削去一缕长发,她的冷静与优雅一遇上他就荡然无存。他是当今皇帝最宠爱的儿子,风度翩翩,俊美绝伦,更有着超群的智慧,无论是朝政还是军事,甚至在商场上也同样的手腕高超。自从十年前第一次见到她,他就霸道地削了她的一缕长发,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告她已经被他定下。从此,风起云涌!她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卯足了劲的跟他抢生意、坏他的计划,猛扯他的后腿。他与她斗智斗勇,表面上好话说尽,私底下坏事做绝,什么恶劣的事情都能做得脸不红气不喘,威胁她、戏弄她、欺负她,撒下天罗地网,将她骗得团团转,倒成了他今生最大的乐趣。她说:哼哼,走着瞧,我云浅笑要是斗不过他,这辈子就跟着他姓!他说:倘若能将这美丽的对手娶回家,就算要从此以后跟着她姓,也无妨啊!抢票了抢票了,亲们路过就把票票留下吧,不然的话,宝贝要劫色了!╭(╯^╰)╮推荐宝贝自己的文文:《极品特工王妃》:《皇后要劈腿》:《血色妖瞳》:《相公欠调教》:推荐好友的文文:东走西顾的《狂帝的百变娇妻》:妤灵的《冥后》:
  • 说话,你不能不小心

    说话,你不能不小心

    我们从小就知道“走路要小心,才不会摔跤”“过马路要小心,以免被车撞”“与人交往要小心,以防被人骗”……但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说话也要小心。古人说:“舌为利害本,嘴为祸福门。”其意就是提醒人们:一个人的荣辱成败,在很多时候就取决于他的说话水平。如果说话不小心,张口即来,毫不考虑后果,那么社会就没有秩序可言了。本书集前人经验之大成,从你平常生活中与别人交往的各个细节、说话的多个方面介绍说话需要注意的地方。会说话、说好话之人,一定能结友如云,舌绽春蕾,化险为夷,赢遍天下。
  • 命运之月

    命运之月

    这是个魔法横冲的空间,命运之轮不停的转动,把每个人都卷进这无无底的漩涡之中,挣扎,奋斗,不停的攀登,能否在最后登上命运的顶峰,一切……还是未知数。权力,魔法,没人,充斥着生活的每一秒钟,最终谁会走到最好,让我们拭目以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锦绣良缘:二嫁腹黑相公

    锦绣良缘:二嫁腹黑相公

    苏少瑾重生了,还是个三无少女。没钱,没相貌,没身材。身体较小还易推倒?“娘子,我们还没圆房?”“.......”相公高中状元,居然弃了她这糟糠?(QQ群号:366709504)敲门砖书中任意名字一纸休书就想将她踢下堂?苏少瑾表示怒了。“相公,你说我是嫁给王爷好?还是相爷好?”“....想都别想....!”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