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100000002

第2章 《论语》孔子

一句经典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第一》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杰出的导师和代表,由他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形成以及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弟子三千,群贤毕至的教育成果和一整套的教育理论,对中华民族教育的形成、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成书背景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他的弟子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该书记载了孔子的生平、思想和学说,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

后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日的《论语》。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思想品读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人之道

1正直磊落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2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3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这句话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孔子说:“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借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二、人格塑造

1“君子不器”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也就是说,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 

2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3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几项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4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

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正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

三、学习之道

1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

2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次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孔子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3关于学习的内容

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4关于学习的目的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做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

四、教育之道

1关于教育指导思想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卫灵公》),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这在当时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

2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对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 

3关于教育的基本内容

从《论语》中可以看出,《诗》、《礼》是孔子教学的主要课程。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季氏》)“诵《诗》三百,授之以政。”(《子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又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

4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孔子看来,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子张》)。

五、务政之道

1关于务政的对象

孔子认为只要懂礼、有道、正直,并具备一定的从政才能的人就可以务政。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问:“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也就是说,只要人具备一定的参政素质,诸如果断、达理、多艺就可以参政。 

2关于务政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从政者必须勤勉忠诚。孔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先之劳之”,“无倦”。(《子路》) 

3要言行一致,举止端庄

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卫灵公》)也就是说,要想使自己的思想主张为他人接受,必须心意诚恳、行为端庄,这样你的主张就可以行得通了。 

4要眼光远大,依次而进

子夏当了莒县的县长,向孔子请教怎样理政。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即要求人们处理政务不要图快,贪图眼前利益,图快反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贪图小利反而办不成大事;而应眼光放远,依次而进。 

六、治国之道

1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

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国,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这一思想虽然反映了孔子的宗法伦理观念,但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伦理纲常确实起到了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

2治国的前提在于君子要严于律己

孔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己本身,严于要求自己。如果己正,管理国政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不端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不可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无法治理。

3治国的基本方法,“选才、富国、育人、立法”

孔子认为君主处理国家大事,要处处从大局着眼,重视选拔优秀人才,同时要重视富国,教育民众。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子路》)

4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

孔子认为治理好国家,君主一定要重视人品、道德,要讲究信用,爱护民众,这是治国的基本原则。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认真对待政事,并讲究信用,取信于民,还要节省俭用,爱护人民,役使人民要不违背农时。只有这样,君主与人民的关系才能处理好。 

《论语》是我国散文最初的一种形态,多以三言两语为章,其大量文句逐渐演变成了格言和典故,还有许多精彩的语言经过长期的凝练或沿用已成为今天常见的成语,如三思而行、过犹不及、见贤思齐等,广为人们所熟知,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影响与评价

东汉时期,《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到了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此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

自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诸子百家,独尊儒家学说”后,儒家思想成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则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

据《宋史·赵普传》记载,宋初宰相赵普读书不多,只读了一部《论语》,学以致用,政绩颇显。他曾对宋太宗赵光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治太平。”

国学大师南怀瑾这样评价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学说与《论语》一书的价值,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

西方学者一直将孔子、耶稣、释迦牟尼并称为“世界三圣”。公元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西方文化名城巴黎,联袂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同类推荐
  • 主持人提高与进修指南

    主持人提高与进修指南

    从初入主持行当要注意的问题到提高与进修的路径指南;从化妆上镜到吐字发声;从口语表达到临场应变;从参与节目策划到现场调度驾驭;从工作配合、关系处理艺术到走出声屏、主持各类文体活动等,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是一套关于主持艺术的百科全书。
  •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射洪中学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射洪中学的办学思想是:“德才厚重、博贯兼容”。办学的主体教育思想是:“让学生喜欢,助学生成才;让老师喜欢,我们要成才。”这种办学思想要求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兼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师生德行上乘,才能足备;这种教育思想是将情感、智慧、行为三者整合起来的、师生互动的、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射洪中学教育思想的表述是简单的,但内容是丰富的。
  •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一个效应就是一把钥匙,开启你尘封已久的生存智慧;一个效应就是一股不息的力量,帮助你不断地修正从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一个法则就是一根魔杖,点开你成功人生的洞天,让你窥见其间的奥妙;一个定律就是一条花香小径,让你从此开始梦想的实现之旅……
  •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普通书信第一节概述书信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最早的信件是3000多年前周公旦写给召公夷(shi)的信。信是人人必写的,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也不可能不写信,因为书信是感情联络的纽带、信息传递的桥梁。打开本书,让您的个人文书更加完美吧。
  • 中华句典2

    中华句典2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弃妇也逍遥

    弃妇也逍遥

    强推影的新文《天价傻妃:娶一送一》“堂还没拜呢,休书就不必写了吧。”大婚当天,她被退婚,冷冰冰的声音中不带半点情意。梨花带雨的脸,楚楚可怜的伤心,“相公,你真的不要我了吗?”果不其然的换来他冷冷的嘲讽与厌恶。只是在他转身离开后,她的脸上却随即绽开妩媚如花的轻笑。生意屡屡被抢,措手不及的他惊滞,是谁这么大的胆子,这么大的本事?却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她,短短一个月,她竟然让只剩空壳的唐家起死回生。再见她时,一颦一笑,风情万种间散发着轻易掌控一切的魄力。一举一动,雷厉风行中带着浑然天成的霸气。这真的是以前那个胆小,懦弱毫无主见的女人吗?【新文的连接,推荐新文《傻妃太逍遥》】君无忧:“你竟敢骗朕。”阴冷着一张脸,咬牙切齿的低吼,他,一国之君,竟然被这个女人骗了,更重要的是,他竟然将她指婚给别人,“我当时只不过很真诚的向皇上求婚,被皇上当场拒绝,骗从何来?”微微撇嘴,不以为然的轻笑,她只不过说了别人不敢说的话,把这个皇上吓到了而已。“你,?”他满脸的黑线,她这回答还真是让他意外,双眸微转,随即诡异的一笑,“那朕现在答应你。”“现在?”眉角一挑,风淡云轻地笑道,“现在我没兴趣了。”君无邪:“你对别的男人发花痴,为何不对本王发花痴呢,要不,你来非礼本王吧,本王保证把你抱回王府。”痞痞的笑中,带着三分邪气,七分好玩,一双兴奋的眸子中却隐着几分期待。“哦?”她唇角慢慢的上扬,笑颜如花,只是一秒种后,“啊,啊,你,你,本王不活了。”近乎崩溃的声音响彻云霄。襄王:“你是本王的王妃,给本王老实点,不要在外面给本王招蜂引蝶。”冰冷的威胁中却带着几分他无法控制的懊恼。“咦,现在是你的王妃了?我记得王爷可是拒婚了。”“婚是皇上赐的,皇上一日没有收回圣旨,你就永远是本王的王妃,本王三日后迎你进府。”仍就是他那面无表情的冰冷,只是连他都没有发觉自己的声音中,竟然带着几分欣喜的期待。“哦,那我明天就去让皇上收回圣旨,我想皇上一定很乐意的。”妩媚一笑,勾魂吸魄,却让他那冰冷的眸子中多了几分怒火。风逸轩:“你前几天还非礼与我,今天就装做不认识了。”温文尔雅的轻笑,却是让人忍不住的陶醉,不亏是京城第一美男子。“你都说是前几天的事了,前几天非礼的,今天还有必要认识吗?”双眸微转,她一脸理所当然的回答。“,”君无痕:
  • 嗜血佣兵女神:邪王太腹黑

    嗜血佣兵女神:邪王太腹黑

    人人都说她是废材,遭受人的唾弃与鄙视。世人鄙视也就算了,偏偏自家的姐妹也欺她辱她。当她做了陪葬,三年后重生,也不知道是哪些人厚颜无耻的向她谄媚献好。皇帝又如何还不是听从她的提议,最后还被傻帽的算计,让百姓所耻笑。名震天下的邪王还不是整天跟在她的身后瞎转悠?无孔不入的情报楼还不是她随手而创?且看她如何废材逆袭,锋芒展露,斗智斗勇,涅槃重生!
  • 堂吉诃德(上)

    堂吉诃德(上)

    主人公堂吉诃德因沉迷于骑士小说,决定外出历险,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他找来同村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他的侍从。他三次外出历险,作了许多可笑之事。最后他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朋友打败,放弃行侠游历,回家不久后病倒。临死前,他醒悟到自己迷信骑士小说之过。
  • 到底怎么吃才健康

    到底怎么吃才健康

    红色警告:你习以为常的膳食习惯很可能是错的。吃得不健康,你就不健康。膳食能“治病”也能“致病”。到底怎么吃才健康,告诉你哪种食物与你的体质最契合。
  • 晓来谁染枫林醉

    晓来谁染枫林醉

    穿越千年的伤痛,只为求一个结果,你留下的轮廓指引我,黑夜中不寂寞。穿越千年的哀愁,是你在尽头等我,最美丽的感动会值得,用一生,守候。九十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在那个昊天塔里封印了九十年的人,如今又怎样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看不懂报表,就当不好经理

    看不懂报表,就当不好经理

    业务越发展,报表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业务活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越来越复杂。这对企业的掌舵人—经理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客观形势要求经理们从纷繁芜杂的众多信息中准确把握住嘴游泳、最关键的信息,而报表就是现在企业管理信息的集成。所以聪明的经理人一定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他们都会在报表这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终端用足功夫。
  • 装疯卖傻小丑妃:暴君别乱来

    装疯卖傻小丑妃:暴君别乱来

    该死的皇帝不是妖怪,就是变态超男!为了活下去,只有忍忍!至少暴君长的还顺眼!咦,这个男人是不是皇帝的床替,靠,一夜情是跟他?切,这些坏男人,全都谁怕谁,玩转没商量!哇,这个美男真是太……想吃了……
  • 贵族校草拽拽未婚妻

    贵族校草拽拽未婚妻

    她的人生莫名其妙地发生改变,从平凡的普通高中生到不平凡的顶级学院。平平淡淡活了十几年,竟突然被告知她有未婚夫,还是学院里最拽的那个冰山恶魔!片段一:“不要忘了你现在是我未婚妻,”他冰冷漂亮的眸子里是一片骇人的怒气,将她困在双臂之中,反复地吮吸着她的唇,透着怒气的狠狠捻转,却感受到了意外的甜美和温软。他很生气,最生气的是,他竟然会控制不住自己,竟然会在意这个根本不该和他有交集的女生。片段二:南风洛紧蹙眉头,漂亮的眸子里再也不能平静淡漠,他紧紧地箍住冉筱优不安分的双手,伴随着微微急促的呼吸声和强烈的眼神,他几乎是咬牙切齿地制止道:“冉筱优,你要是再动一下,我可就不能保证我会不会做出什么事了。”
  • 我最想要的投资理财书:女人一定要做后天有钱人

    我最想要的投资理财书:女人一定要做后天有钱人

    女人的财富指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幸福指数。女人有了钱在某种意义上才能够拥有独立的人格,女人有了钱才会更有安全感,女人有了钱才能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女人有了钱会使爱情、友情、亲情更加稳固……总之,钱可以说是女人幸福、快乐的保障。女人可以没有富贵的身世,但却不可以不做一个“后天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