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100000010

第10章 《社会契约论》卢梭

一句经典

放弃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

——卢梭

作者简介

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政治著述家、文学家和音乐家。 卢梭于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身为孤儿的他从来没有上过学,全靠自学成才。他那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是他自己刻苦努力和丰富人生经历的结果。他当过雕刻匠的学徒,当过流浪儿,当过富人家的仆役、跟班和家庭教师,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他都经历过。因此,他了解社会各阶层的状况,能洞察社会的积习和政治腐败的原因,每有著述,都能表达广大百姓的心声,切中时弊,受到人民的欢迎。 

卢梭的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山中来信》、《论法国音乐的信》、《就戏剧问题致达朗贝尔的信》和自传体小说《忏悔录》等。

成书背景

18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宗教势力逐渐退缩,各种政治启蒙思想方兴未艾的时期,卢梭早在1743年游历威尼斯时即已开始考虑政治问题。后来,通过对道德风尚进行历史研究,卢梭意识到一切问题在根本上都是政治问题,而且无论人们采取什么方式,任何民族永远都不外乎是它的政府的性质所使它成为的那种样子。因此,卢梭认为什么是可能最好的政府这个大问题就可以转化为如下问题:什么是适合于形成一个最有德、最开明、最睿智并且从而是最美好的民族的那种政府的性质呢?

卢梭原计划写一本名为《政治制度论》的书,打算系统地论述政治制度的问题,并于1753年开始草拟该书,但到1761年,卢梭完成《新爱洛伊丝》后,考虑到这部书的写作所需时间太长,于是转而决定放弃这本书,把其中可以独立的部分抽出来,于是最终形成了《社会契约论》。

思想品读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逐层递进地论述了社会公约,公约下的主权者及其法律,主权的执行人政府和政府以外的国家机构,以及对社会契约而言的宗教的意义。

第一部分以批判和提出自己的主张相结合的方式,论述了人类从自然状态到政治状态的过渡以及建立社会契约的合理根据。

卢梭首先批驳了格劳秀斯、亚里士多德的以事实定权利、倒果为因的逻辑方法,突出强调了社会制度对人的塑造作用,否定了“天然的奴隶”的说法。其次批判了所谓的强者的权利,他通过指出“最强者权利”的逻辑下产生的自相矛盾以及有违常理的结论,说明强力并不构成权利,权利必须合法。最后卢梭还否定了奴役权的两个论调,即转让和战争中杀死被征服者的权利。转让不可能形成奴役权。通过分析战争状态的实质,推翻了杀死被征服者的权利的理论基础。

卢俊认为,人生而自由平等,任何人都没有强制他人服从的天然权威。社会的秩序或制度并不源于自然或强力,而是建立在人民自由意志上的社会契约之上的。从自然状态进入到社会状态是人类所不能避免的,因为每个个人如果不集合起来,当自然状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面临毁灭。“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社会契约中,人人必须毫无保留地将自身及其全部与政治结合体有重要关系的权利转让给集体,并同意接受所谓“公意”的指导,其目的是保障自己的自由、财产和人身的安全。由于结合者并非把自己奉献给任何个人而是集体,所以在订约后他仍然是自由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集体的共同体——共和国。

第二部分中卢梭主要论述了主权者意志的体现——法律以及立法,包括立法的基础、立法者、立法体系与法律分类。

建立在社会契约上的国家,其最高权力——主权属于全体人民。每个人都具有双重身份,对于个人来说他是主权者的一员,而对主权者来说他又是国家的一员,因而统治与被统治只有相对意义。

主权在社会契约中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转让的,也是不可分割的。主权是公意的运用,所以就永远不能转让。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自己。政府是主权的受托者,而不是主权的体现者。“公意”是国家的灵魂,它以公共利益为依归,从而永远是公正的。意志要么是公意,要么不是,在前一种情形下,意志是人民共同体的意志,这种意志一经宣示就成为一种主权行为,并且构成法律。在第二种情形下它便只是一种个别意志或者是一种行政行为,至多不过是一道命令而已。

法律是作为立法者的全体人民所作的规定,结合了意志的普遍性和对象的普遍性,因此它不仅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平等,而且是自由的基础。人们唯有服从为自己制定的法律才是自由的。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不仅有定期决定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利,而且有通过起义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实行暴虐统治的君主的权利。

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目的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卢梭归结为两大主要的目标:即自由与平等。自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力量;平等,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不能存在。

在第二部分的最后一章即第十二章,卢梭对法律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政治法、民法、刑法的概念。此外,卢梭还提出一种法律,并且认为是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一种,“这种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的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创新精神,而且可以不知不觉地以习惯的力量代替权威的力量。我说的就是风尚、习俗,尤其是舆论。”

在第三部分中主要论述政府形式。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两小部分,政府与对政府的防范。

第一,卢梭对于行政权力的性质、政府的建制原则以及四类不同形式的政府(民主制、贵族制、国君制、混合政府)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不同形式政府的特点、适用前提及其得失。同时,卢梭指出具体国家在选择自己的政体时,应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如国土面积、土质、气候、风俗习惯、民族性等做出决定,因为没有一种政府形式是适合于一切国家的。

第二,卢梭分析了政府蜕化倾向的两种模式:即政府的收缩与国家的解体。政府的收缩是政府控制能力的松弛,国家的解体则源于国君或政府成员对权力的篡夺。为了维护主权的权威,防止行政权力的篡夺,卢梭提出人民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集会,因为只有在集会中才能使主权的权威显现。人民的集会必须是人民亲自参加的,不能由其他人代表。卢梭主张的是小城邦制并且反对代议制。他认为,主权不仅不能转让,也不能代表。他对人民提出的积极参加政治集会的要求,对现代文明社会的建设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

第四部分在继续讨论政治法的同时,进一步论述了巩固国家体制的方法。

在“公意是不可摧毁的”这一前提之下,卢梭分别论述了投票、选举、罗马人民大会、保民官制、独裁制、监察官制和公民宗教等在国家治理中具备的各项制度及其运作。

卢梭承认宗教的社会作用。他认为,人们进入政治社会后需要由宗教来维持相互之间的关系。他将宗教划分为三类:人类的宗教、公民的宗教以及极端排斥政治的第三种宗教。人类的宗教没有神殿,也没有仪式,只是对最高的神加以纯粹的内在的膜拜,因此它亦可称为自然的、神法的宗教。这种宗教把人类的心灵从尘世导向天国,所以对于国家中的社会精神而言,是有害的。而公民的宗教,则是各国自行规定的宗教,有法定的外在的膜拜和守护神。主权体可以把不信仰那些教条的人逐出国境,同时可以把承认信奉那些教条。而行为相反的人,处以死刑。不宽容是这种宗教的缺点,除此以外,它对政治社会是最有益的。第三种宗教,这种宗教给人以两套立法、两个首领、两个祖国,使人们屈服于两种互相矛盾的义务,并且不许他们有可能同时既是信徒又是公民。在此,卢梭特别提到了喇嘛教、日本人的宗教和罗马的基督教。

最后卢梭认为:“公民宗教的教条应该简单,条款很少,词句精确,无须解说和注释。全能的、睿智的、仁慈的、先知而又圣明的神明之存在,未来的生命,正直者的幸福,对坏人的惩罚,社会契约与法律的神圣性——这些就是正面的教条。至于反面的教条,我把它只限于一条,那就是不宽容。”

影响与评价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所确立的平等和多数源至高权威的学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鼓舞力量,《人权宣言》与法国宪法均在很大程度上是卢梭思想的产物。

同时,卢梭的影响绝不限于他自己的国家,在美国革命的《独立宣言》中亦可找到卢梭的理论。在思想史上,卢梭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运动之父,日耳曼主义唯心主义者如费希特、黑格尔等人受到这本书的极大影响。正是“国家”(即所谓的主权者)在卢梭理论中的崇高地位,该书亦成了法国雅各宾专政的理论支撑,并且部分为德国的希特勒***政权提供了思想资源。

在法学方面,《社会契约论》是近代自然法学的重要思想资源,近代自然法学的主要主张如理性主义、自然状态论、国家契约论、天赋人权论与法制主义皆脱胎于《社会契约论》。

同类推荐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 社会学精要

    社会学精要

    《社会学精要》介绍了社会学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八位代表人物,九部经典著作,讨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社会学精要》是我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期间(1982-1988)撰写的一部旧作。当时,我刚刚从历史专业转到社会学,对与社会学有关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热情。所以这是一部刚刚接触社会学的人的充满探索新领域的热情的试笔之作。对于同样刚刚涉入社会学领域的人们,这部书对他们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人物和名著、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或许会有一些帮助。”
  • 高考状元经验谈

    高考状元经验谈

    本丛书精心选取了多个人生重大课题,内容涉及学习、生活、哲理、亲情、事业、交往等方面,结合鲜活的现实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进取,成就幸福人生。
  •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几十年的研究心血,在字里行间中折射出了作者对于“游民文化”“江湖文化”牵动中国社会变迁的密切关注和深刻思索,让读者在“游民文化”和“江湖文化”中发现另一个中国。
  • 中华句典1

    中华句典1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热门推荐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冒牌大少

    冒牌大少

    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杨刚意外成为了豪门的冒牌大少,家里有一个漂亮姐姐
  • 行动的实战(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行动的实战(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天赋对于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般来说,天赋包括一般的能力,如音乐、数学或体育等方面的才能。天赋要转换成技能要经过训练和学习。
  •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感恩故事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感恩故事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当你遇到挫折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重新振作起来?
  • 民事错诉规制研究

    民事错诉规制研究

    从国内外总体情况来看,研究民事错诉的范围比较狭窄,研究的深度还严重不足,我国司法实务界对民事错诉认识的态度还相当保守。这表明了民事错诉的理论还不够成熟,尚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我国民法典的起草过程中,由王利明教授和梁慧星教授分别主持起草的“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编草案建议稿”中,都曾将民事错诉行为列为侵权行为之一。遗憾的是,有关民事错诉的相关规定没有出现在正式公布的民法典中。这恐怕与民事错诉的研究不够彻底有一定关系。
  • 节约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节约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节约是一种美德,是对资源的善待,是对环境的保护。节约的行为应该体现在生活的滴点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本书提倡的节约方法,包含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解决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麻烦,还为您打造出绿色健康的生活模式。主要包括:食品在清洗、烹饪、保存的过程中的节约;家用电器的使用中的节约;生活中的变废为宝等。
  • 千古一帝李世民

    千古一帝李世民

    少年得志,一生征战南北;中年封王,尽显王者风范;千古第一帝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他,杀兄囚弟,血溅三尺,终成玄武门事变。后人评说,他是明君,励精图治;后人评说,他是暴君,荒淫愚昧。他,被人称为千古第一帝——李世民。
  • 沐春风

    沐春风

    神笑曰:你下一世容颜绝世!她窃喜……神羡曰:你下一世富贵滔天!她暗喜……神叹曰:你下一世艳福不浅!她大喜……神哀曰:你下一世是个男人!她狂晕……醒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神滴马屁拍翻,只为还她女儿身。可正所谓人无完人,神无完神……在她阅尽天下事后,终提笔写下:做人要低调,做御史的女儿更要低调!
  • 穿越农家调皮小妞

    穿越农家调皮小妞

    车祸,穿越。一家五口,一亩三分田,生活困苦。娘亲强悍,父亲憨厚,哥哥聪明,姐姐能干,她古灵精怪,她淡定自若;自立自强,发家致富;带着全家过上幸福生活,她找到对自己最好的人生伴侣,结婚生子人生所想的已经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