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800000007

第7章 以出世心做人,以入世心做事(2)

印度有一位智者,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他有一个小徒弟,天资聪颖,却总是怨天尤人。这天,徒弟又开始抱怨,智者对他说:“去取一些盐来。”徒弟不知师傅何意,疑惑不解地跑到厨房取了一罐盐。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一碗水里,命他喝下去,徒弟不情愿地喝了一口,苦涩难耐,师傅问:“味道如何?”徒弟皱了皱眉头,说:“又苦又涩。”师傅笑了笑,让徒弟又拿了一罐盐和自己一起前往湖边。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对徒弟说:“掬一捧湖水喝吧。”徒弟喝了口湖水,师傅问:“味道如何?”徒弟说:“清爽无比。”师傅又问:“尝到苦涩之味了吗?”徒弟摇摇头。师傅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人生中的许多事情如同这罐盐,放入一碗水中,你尝到的是苦涩的滋味,放入一湖水中,你尝到的却是满口甘爽。让自己的心变成一湖水,自然尝不到人生的苦涩。”

做人做事,都应如此,莫让心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心如大海,便可达到出世的境界。但最完美的人生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出世,而是以出世心做入世事,李泌有一阙《长歌行》写道:“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这既是他本人一生的写照,也是他对于后人的忠告。

人生一世,如草木一秋,何其短暂。所有人都是这匆匆人生的过客,人常说浮生若梦,这看似很负面,其实,谁都明白,人生到底是一场悲剧。无论是天才还是愚痴,到头来都摆脱不了死亡这唯一的结局。有了这样的洞察,人们就会在不免有些苍茫的悲凉中,获得某种顿悟。参透一切苦难,从而把身外之物看淡,洒脱,了无牵挂。但若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那就确实很消极了。只讲出世不讲入世,则对人生的体悟还说不上全面深刻。有了入世对于出世的加入和融会,就把人境界的高低区分出来了。

具体说来,人活着要做事,要谋生,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社会,都来不得半点虚妄。一个人一生能看到几次日出日落的景致?因此主要还是得珍惜,绝不能虚度光阴。要每日都过得充实、有意义,有益于人,也有益于己。积极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不悲观,不厌世,一步一步坚定地向前走去。明知愈走愈接近那谁也无法逃避的终点,也坚定地前行。这样的人生,是摆脱了大悲苦而拥有大欢喜的人生。

修一颗无为心笑傲职场

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参加一个宴会。宴席中,坐在他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先生提到,他所引用的那句话出自《圣经》。然而,卡耐基发现他说错了,那句话是莎士比亚说的,他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优越感,卡耐基很认真又很讨嫌地纠正了过来。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位先生一时下不来台,不禁有些恼怒。

当时卡耐基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坐在他的身边。葛孟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卡耐基就向他求证。葛孟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脚,然后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

在回家的路上,葛孟说:“戴尔,那句话确实是莎士比亚的。准确地说,在《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他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为什么不保留他的脸面,反而说出实话得罪他呢?”

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放过去无伤大局,就没有必要去纠正它。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和人事纠纷,还顾及了别人的名誉,不致给别人带来无谓的烦恼。这样做,并非只是明哲保身,更体现了做人的肚量。

“无为做人胜有为”的心态放在职场上同样适用,它并不是教你一味地无为,而是要以无为的心态去进取,另一方面又抱持耐心,等待机会。

最容易令人沉不住气的情况是自己以为已做到最好,但领导好像没有看见一样,丝毫没有表示;自以为最有机会升级,谁知领导提升了别人。

碰到上述情形,最好先自我反省。我们的表现真的无懈可击?有没有什么地方值得改善?我们假定领导提拔别人,是个客观、理性的决定。那么,别人获得提拔,他一定比我们更适合坐上较高的位置,我们应向他学习。

等待时机时,要保持警觉,因为机会随时会降临。这要求你保持最佳状态,对做事绝不松懈。沉不住气的人,容易自怨自艾,或变得偏激主观,做出令人惋惜的举动,可能令长期辛苦耕耘而得到的成果毁于一旦。

世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努力争取表现,然后耐心等待机会。如果你有功劳,即使不邀功,相信别人也明白。

做好平常小事就是不平常

“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尔总裁张瑞敏这样说。确实,每一件平凡小事对人生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你是砖石工或泥瓦匠吗?可曾在砖块和砂浆之中看出诗意?你是图书管理员吗?经过辛勤劳动,在整理书籍的缝隙,是否感觉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你是学校的老师吗?是否对按部就班的教学工作感到厌倦?也许一见到自己的学生,你就变得非常有耐心,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如果只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工作,或者仅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它或许是毫无生气、单调乏味的,仿佛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任何吸引力和价值可言。这就好比我们从外面观察一个大教堂的窗户。大教堂的窗户布满了灰尘,非常灰暗,光华已逝,只剩下单调和破败的感觉。但是,一旦我们跨过门槛,走进教堂,立刻可以看见绚烂的色彩、清晰的线条。阳光穿过窗户在奔腾跳跃,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人们看待问题的方法是有局限的,我们必须从内部去观察,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有些工作从表面看也许索然无味,只有深入其中,才可能认识到其意义所在。因此,无论幸运与否,每个人都必须从工作中理解工作,将它看做是人生的权利和荣耀。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个性的独立。

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也应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小任务顺利完成,有利于你对大任务的成功把握。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便不会轻易跌落。通过工作获得真正的力量的秘诀就蕴藏在其中。

阿基勃特就是一个注意工作中的每件小事的员工。阿基勃特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一名小职员。他有个外号叫“每桶四美元”,这是因为他每次在旅馆住宿、书信或收据上签名时,总要在自己名字的下方认认真真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几个字。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后说:“竟有这样努力宣传公司的职员,我一定要见见他。”于是盛情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多年以后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做了第二任董事长。

阿基勃特做的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小事,也许别人不做或不屑做,或根本就没想到去做,唯有阿基勃特特别细心精明,发现这是一个做免费广告的办法,并且认认真真把这件小事坚持做下去了。他因此得到了回报。

我们每个人都在经营“商品”,什么是你的“商品”呢?经由你手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份零件,每一份报告,每一个方案,都是你的“商品”。你向世界展示你的才能,你以此来服务于大众。你的“商品”应该具有你的性格特点,应该打上你个人的魅力商标,你不应该容忍在自己伟大的生命织锦中,存在低劣易断的丝线。你所做的一切都应该代表优秀,代表卓越。你应该让所有的人知道,你的作品不是漫不经心的潦草之作,而是完美的杰作——无论是你自己,还是别人,都不可能做到比这更出色的了。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在商业社会中,是否注重细节的完美就体现在这些小事上。因为我们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极其完美的程度,必须付出你的所有热情和努力。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在成功之前,早已默默无闻地努力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成功是长期努力和积累的结果,更是苛求工作细节的最佳诠释。在实际工作中,不论你是老总还是普通员工,唯有把“每一件寻常的小事做得不寻常的好”,苛求细节的尽善尽美,才是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径。如果凡事你都没有苛求完美的积极心态,那么你永远无法到达成功的顶峰。第二篇 平常心是道

同类推荐
  • 浮躁:破解生存状态中的困惑

    浮躁:破解生存状态中的困惑

    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不可浮躁,如果一个企业浮躁,往往会导致无节制地扩展或盲目发展,最终会没落;如果一个人浮躁,容易变得焦虑不安或急功近利,最终会失去自我。
  • 有一种心态叫开放

    有一种心态叫开放

    天光之下,鸢飞鱼跃,青山妩媚,粉蝶翩跹,是何等美好的景色,但这总要打开窗子才能看得见,而清凉新鲜的空气也总要打开窗子才能流泻而入,把熏人的碳酸气赶走。打开窗子让封闭的空间开放,就是心地开朗,与人为善,汲取新知,创造希望,使自己的精神常新,生命力源源不竭。正如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曾说:“凡系统,开放则生,封闭则死。人亦如此。”本书契合开放的时代,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人生价值观讨论,倡导开放式人生。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要成就精彩人生就必须善于变化,不能因循守旧。我们应紧跟时代节拍,顺应时势,以变应变,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方案,寻找出路,不然就会处于被动地位。
  • 善待命运

    善待命运

    《善待命运》赞美了人要信赖自我的主张,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是所有人的代表,因为他感知到了普遍的真理。
  •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00个历史故事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00个历史故事

    本书为青少年朋友精心挑选了100个中外历史上生动有趣,充满智慧的故事,每一个历史故事都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藏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反应着古代人民的生活,每则故事后都配有“智慧解读”,从而历史故事的背影和人物进行阐述和评价,帮助青少年了解中国历史,领悟古代人民的智慧。
  • 温州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温州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本书列举了温州人发财致富、成为中国人中最具商业智慧的一群人的成功事例,告诉读者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眼光、和你不一样的胆识、和你不一样的人脉、和你不一样的创意、和你不一样的手段、和你不一样的品质等。
热门推荐
  • 逆青

    逆青

    千年前,青天界以妖族为本,人族渺小无依,为奴为仆,而后八大圣师横空出世,斩杀妖族大圣,创下人间八大圣派,奠定人族千年基业。 千年过去,八大圣师早已消失,而人间的修炼者,一旦达到武学顶峰,则必遭神秘人物镇压。 看穿越而来的萧寻,如何立于此间天地,以武逆仙! ———————— 本书QQ交流群:292372264(千人群,情节讨论,聊天打屁,歪歪唱歌,鄙视老叶。) 新书《神罡》上线,下面有传送门。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本套丛书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套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本书为丛书之一。
  • 倾城毒妻:夜王的呆萌宠妃

    倾城毒妻:夜王的呆萌宠妃

    飞羽眨巴着眼睛使劲思考,久久,道了句:“你!”某王爷瞬间圆满了,“反正你不会不许我炼药”这话一落···@“宝贝,掌心躺着一粒金灿灿的的丹药。,爹不疼,放···放王爷还是放毒呢?飞羽眨巴着眼睛用力思考重生到相府嫡女身上,王爷,娘不爱,嫡姐设计,大哥陷害!没事,关门,你老英俊神武,我和毒药哪个重要?”某腹黑王爷吃醋生闷气中,他家小王妃为什么就只对药感兴趣呢,而且,还是毒药!众暗卫绝倒,冷酷无情的形象啊!飞羽淡定的伸出小爪子,您老还能无耻点吗?和毒药比重要性?@“小狐狸,王爷,我饿”某妖孽王爷卖萌。众暗卫绝倒,【简而言之:这是一个腹黑的异姓王爷养了一只披着小白兔外衣的呆萌小狐狸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成功拆之入腹的故事!】
  • 教你学谚语(下)

    教你学谚语(下)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总裁之不育前妻

    总裁之不育前妻

    清晨,一抹明亮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下,映着花园里斑驳的树影,一起投射在落地窗隔断的主卧室里,美好的一天开始。暖暖的阳光照下,林楠眼睫轻轻的颤动。她慢慢的睁开了眼晴,起床,转头看着床上还睡得死死的人,她林楠的老公,已经结婚二年的老公方泽,心里暖暖的,不由勾起唇角,温柔的笑。方泽此时帅气的脸在晨起的光线下,衬得格外的柔和,平时里看起来有些微疏离的五官,一丝的冷漠一起消失,让林楠心里……
  • 枕边孽情:媚女不准逃

    枕边孽情:媚女不准逃

    性格决定命运,女人的软件要比硬件存活率高几百倍。夜莺在校园里被当做第三者被人推入湖中,不会水性的她就这样她幸运地穿越了,遇到了男主姚天卿,却不知又被卷入一场更大的欺骗和阴谋当中。
  • 办公室通关密码

    办公室通关密码

    无论你的智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家世有多显赫,掌握办公室通关密码,就很难在事业上获得好的发展。要知道,就能游刃有余地爱上这个游戏。办公室中很多事情不能重来,办公室如同社会,我们不能通过以身试险的方式来学会如何把人搞定,如果处理不好办公室的人际关系,但如果我们可以做到先知先觉,处处都是成年人的陷阱
  • 南京血祭

    南京血祭

    经济犯罪现代著名作家阿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第一部纪实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诗般的作品。
  •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以通俗浅显的文字和一系列脍灸人口的故事编写而成。同时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及家教特点等,作了简明的介绍。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家庭教育不仅有历史的时代性,而且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当我们阅读《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时,对家教的历史遗产要注意剔除其封建糟粕,并有批判的精神和阶级分析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吸取其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