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苦中出,地位苦中求
中国民间有句老话: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我们不一定要做万人之上、前呼后拥的"人上人",但必须不断地追求更大的作为,追求更高的职位,因为这彰显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而向高位奋斗,就如同向高山之颠攀登一样。
有位年轻人要攀登一座高山,来到山脚下,看见一座亭子,亭子里有一位卖茶水的老人。
年轻人就来到老人面前,问道:"老大爷,我要上山去,该走哪条路才近呢?"
老人缓缓地抬起右手,伸出三个指头,反问道:"左、中、右三条路,你想走哪一条?"
年轻人想了想说:"左边。"
"左边的路坎坷不平!"老人说完,闭上了眼睛。
年轻人二话没说,踏上了左边的路。
不久,年轻人又一次出现在老人面前:"老大爷,我都爬了半天了,怎么也走不出那些坎坷,您能不能再指点我一条上山的路呢?"
老人又缓缓地抬起右手,伸出三个指头:"左、中、右三条路,你想走哪条路?"
"右边的。"年轻人有些不好意思。
"右边的路,布满荆棘。"老人说完,又闭上了眼睛。
年轻人犹豫片刻,转身而去,抄右边的路向山顶走去。
没过多久,年轻人第三次来到老人面前。他放下背包,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老大爷,我必须上山啊!可是走来走去,老在原地打转,怎么也走不出那些荆棘,请您老人家无论如何帮帮忙,告诉我上山的路吧?"
老人还是缓缓地抬起右手,伸出三个指头:"左、中、右三条路,你想走哪一条路?"
"我想走一条平坦的路!"年轻人急切的说。
"平坦的路是没有的啊!"老人说完,又闭上了眼睛。
年轻人沉思了一番,恍然大悟,背起背包,重新上路,一步一步,坚定地向山顶攀登而去。
要登上高山之颠不会有一条笔直平坦的路,而要在职业生涯中攀升上更高的位置,更是遍布着坎坷与荆棘。只有那些以卓绝的吃苦精神,踏平坎坷、披荆斩棘的人,才能捷足先登,脱颖而出。
日本的"推销之神"原一平先生,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向他请教登上"推销之神"宝座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惊讶不已,说:"你脚底的老茧好厚呀!"
原一平平静地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
脚底老茧的厚度见证了原一平所吃过常人吃不了的大苦,也告诉世人:只有吃得大苦,才能有大作为。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世界上所有的成功和辉煌都脱胎于艰难困苦,世界上所有的荣誉和地位都浸透着奋斗者艰辛的汗水。
1979年,美国宇航局局长来华访问,参观了当年研制卫星的部分实验室和工厂。参观结束后,他突然问:"你们领我看的这些东西是真的吗?"美国人无论如何想像不出,眼前简陋的设备和厂房,倒退10年,是怎样把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的!
今天的年轻人目睹到的是"两弹一星"元勋们头顶的耀眼光环和他们崇高的社会地位,却极少能体会他们以及他们统领的科研大军长期工作于荒漠深山、在"干打垒"的陋室中搞科研的滋味。无数没有报酬的加班加点,数不清的突击、攻关,连年过"革命化春节"等等,他们都习以为常。许多工作充满危险。在实验室、试车台、风洞或靶场上,难以避免的事故时有发生,有时还要付出血的代价。但这支队伍没有犹豫,没有退却,先辈的革命精神鼓舞着他们,他们的行动又发扬光大了这种精神,终于把一切困难和危险踩在脚下。
他们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苦,克服了各种难以想像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
"饥餐沙砾饭,渴饮苦水浆。"张爱萍将军这样描写当时试验基地的生活。在位于中国西部高原的"两弹"研制基地,一年内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最低温度达零下40摄氏度。
邓稼先于1950年从美国回国,与钱三强、彭桓武、王淦昌一起,参加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他当时才27岁,被专家们称为"娃娃博士"。邓稼先带着从各地调来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踏上了这条漫漫长路。没有书,就从最基础的三本书学起;没有大型计算机,就用手摇式计算机日夜运算,装计算稿纸的麻袋堆满了房间;没有办公桌,就趴在水泥地上设计图纸;没有现代化的设施,就从一把老虎钳、两把锉刀、几张铝皮和几张三合板,外加十几枝蜡烛和几把手电筒,开始了中国卫星、火箭雏形的设计与研制。在国外严密封锁的情况下,他们要用数学手段模拟原子弹的爆炸。为苏联专家随口说出的一个不准确的数据,邓稼先带领十几个年轻人三班倒,用四台手摇式计算机日夜连轴转,算了九次,耗时几个月。最后又请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等人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估计,结果证明邓稼先他们的计算是正确的。
当年从英国爱丁堡大学归国的程开甲在天山深处默默无闻地奉献了近二十年。几十年后,这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说:"如果我不回来,绝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幸福,因为我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着。"
但是今日中国的员工,普遍缺乏一种吃苦精神。特别以"70后"和"80后"为主体的年轻职员,从小在幸福的环境中长大,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锻炼,其吃苦能力更差。所以导致了有一个让所有组织普遍头痛的问题:新招来的员工,有些人在单位里只干了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辞职不干了,原因是太辛苦。
国内有位知名企业家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优秀员工首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有些青年员工,刚到企业里来工作时决心很大,可最后总有一部分人被淘汰。为什么?关键是被淘汰的这些人缺乏一种吃苦的精神。工作确实是一件辛苦的事,但美好的生活是靠我们用劳动去争取的。"
浪潮通软总裁在回答什么样的员工是好员工时,说:"好员工应该有一种吃苦精神,因为我们的客户很多都是全国性的客户,像中石油、中石化、中国航空集团、中国航天科技。而这些企业并不一定都在北京、上海,或者沿海发达地区,好多客户可能工作条件并不是很好,这个时候我们的员工要去服务,必须要到现场。所以有的地方可能没有飞机,也没有星级宾馆,也喝不上咖啡。这时候就要和客户打成一片。不仅肯干,而且能吃苦,让客户信赖你,用你的知识把我们的客户服务好,赢得客户的信赖。"
组织领导们普通呼唤具有吃苦精神的员工,无疑会重用能吃大苦、耐大劳的员工。
很多员工对《西游记》的故事都烂熟于心。唐僧师徒之后以能够铸就"取回真经"的大作为,取得成佛成圣的"果位",就是由于他们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吃尽了苦中苦,历尽了难中难。
其实,我们的职业生涯就如同长途跋涉的"取经"历程,要取得成功的"真经"、成就辉煌的"果位",就必须有吃大苦的准备。下定决心去吃苦,踏平坎坷,晋升之路就在脚下!
2、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28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所缔造的伟大业绩。在28载的风血征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与艰难困苦作斗争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莫斯科曾向国际友人介绍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条宝贵经验:
"为了同敌人作斗争,我们在一个长时间内形成了一个概念,就是说,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也就是说在整体上我们一定要藐视它,在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上我们一定要重视它。"
毛泽东还用吃饭这一日常现象作生动比喻:"我们在战略上藐视吃饭:这顿饭我们能够吃下去。但是具体地吃,却是一口一口地吃的,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
这就是毛泽东著名的"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思想。
在长征途中,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正是靠这种思想战胜来自敌人、大自然以及内部的各种极其艰险的困难的。
红军将士有着战略上藐视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他们坚信: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指挥和全体将士艰苦卓绝的奋斗下,一切困难终将被克服,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红军!
红军将士更有战术上重视所有艰难险阻的智慧和力量。
从1934年秋中央红军自于都出发踏上长征路,到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境内胜利会师,前后历经整整两载春秋,红军转战于14个省份,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行程长驱数万里,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在情况极其险恶、给养严重匮乏、环境异常艰苦的情况下,红军涉过了数十条大江大河,翻越了数十座高山峻岭,越过数座终年积雪的雪山,跨过了数百里的茫茫大草地。
这数万里的路程,是靠红军将士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怎样涉过每条大江、大河,怎样翻越每一座高山、峻岭,怎样跨过每一片草地、滩涂,都引起了全军上下的高度重视。没有这种高度重视的精神,是无法战胜这些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的。
最能体现红军"战术上重视"思想的,莫过于在两年的时间里进行的600次左右的战役、战斗了。
在蒋介石的数十倍于红军的部队的围追堵截下,长征的路途步步刀光剑影,处处危机四伏,敌情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但是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各级指挥员的正确指挥下,红军似流水,如疾风,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穿行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跳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包围圈,突破了一道又一道的封锁线,最终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战略大转移的伟大胜利。
如果没有战术上高度重视的思想,就不会取得这一连串的战役、战斗的胜利,也不会取得成功进行战略大转移的这一伟大的战略胜利。所以说,战略上藐视,必须以战术的重视为坚实的基础。诚如毛泽东所说,如果我们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不采取谨慎态度,不讲究斗争艺术……我们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今天,党领导各族人民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次"新长征",在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同样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作为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当代各行各业的员工要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取得成功,大有所为,同样不可缺少"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思想。
当今,在管理者和员工中,广泛流传着一个"斯托克代尔悖论":
"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同时,直面残酷的现实,不论有多大困难,不论它们是什么。"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悖论",这不过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这一思想的晦涩表达。"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难道不是说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吗?"直面残酷的现实,不论有多大困难",其实就是说要战术上重视困难。
当上司交给你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时,你首先应该具有战略上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的气概。也就是说,无论将面临怎样的困难,你都坚信自己有能力、有信心,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具体过程中,要战术上重视,即要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千方百计地克服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解决具体问题要采取严谨细致的态度,关注细节,讲究方法。
总之,只有战略上藐视工作任务,才能给予自己必定完成任务的信念和勇气;只有战术上重视工作任务,才会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一点一点地解决问题,一寸一寸地扎实作为,一步一步地迈上较高的地位。
3、积极乐观,苦中求乐
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长征"中,任何组织都会遇到艰难困苦,所以要求每一位员工都具有吃苦精神。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征途中的红军将士,将这种精神发扬到了极致。全体红军指战员特别能吃苦,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苦中求乐,艰苦奋斗,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红军在长征途中那种面对艰难困苦,毫不畏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早已为全世界人民所叹服。
爬雪山虽苦,但当大雪山被踩在英雄们的脚下时,有的红军战士举起手中的木棍,自豪地笑道:"雪山高,但没有我这根木棍高。"
过草地虽苦,但红军战士把寒风当劲歌,豪迈地唱道:"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有的风趣地说:"别看草地行路难,其实也有着优点,路平不爬山,宿营很方便,不捆铺草,不上门板。"
草地上,虽然饥饿与寒冷日夜威胁着每一个人,但人们并没有消沉,文娱生活仍是非常的活跃。大家拖着疲倦的身体,束紧腰带,仍边走边唱。有的哼起家乡小调,有的说起顺口溜,有的即兴高唱起自己刚编的歌曲:"牛皮本是好东西,哟嗨!吃多了就要胀肚皮,好东西,哟嗬嗨,胀肚皮!"实际上,有的牛皮放在嘴里,转来转去,根本就嚼不动,完全是精神安慰而已。
英勇的红军战士正是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走完了漫长的长征路,走向抗日战场,走上解放战争的战场和抗美援朝的战场,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英雄功业。
今天,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员工,要想高度发挥创造性,在工作中永远保持旺盛的热情和进取精神,就不能不学红军长征时的乐观精神,做一个乐观主义者。
工作不是苦役,劳动和工作的过程,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充满快乐的过程,是一种享受。乐观精神能让人在工作过程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2006年7月1日,满载着旅客的火车奔驰在青藏铁路上,这是青藏高原上亘古未有的一件大事。
青藏铁路被认为是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铁路工程,在条件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建设者们正视困难,奋战雪域高原,以一种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四局工地上有几副对联,其中有一副这样说:
"雪域高原迎国庆,无花无草无怨悔,只为铁龙越昆仑;
青藏铁路度中秋,有苦有乐有豪情,志在西部大开发。"
这副对联被中央电视台作为《新闻联播》的导语播报,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可以说,这是新时代长征精神的生动再现。
在现代职场上,面对一份必须完成的工作,可以看到两种态度:有的人选择愁眉苦脸地去完成;有的人则是欣然接受派遣,快乐地去完成。无论如何都要把工作做完,但前者悲观,后者乐观。
悲观不仅会影响工作质量,而且会破坏一个人的健康。近年来,忧郁症已成为全世界来势汹汹的心理疾病,而其和悲观地看待问题有极大的关系。有些人习惯钻牛角尖,往悲观无助的方向想,困在死胡同中,最终把自己困出了毛病。
那些充满乐观精神、积极上进的员工,做什么事都干劲十足,神情专注,心情愉快,自己创造机会,把握机会,一心想把任务完成得更加完美。他们能换个角度看问题:现在的不顺利,正好说明事业有无限成长进步的空间。